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单一走向多元,或是从分科走向综合,是教育理念的重大突破。但是很多人对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综合”的理解始终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对综合的内涵并没有深刻的认识。有的人认为,所谓综合实践课,就是将各种学习课程进行渗透和糅合,使其应用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形成统一的整体,帮助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综合;刍议
简单来说,综合实践课程就是学科、学生与社会这三个要素的整合,并以其中某一个要素为重,它们之间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平衡,也就是学科知识的传授、学生的思维活动与社会现实始终联系在一起,它们的地位都是可变的,然而其中任何一种要素都是不可忽略的。由此可见,综合实践课程并非仅仅停留在学科知识的层面上,它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具体活动,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让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真正的综合。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实质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课吸取了现代教育家有关课程的新观念和新主张。在这种新理念中,人们对综合实践课程的五个层面,即相邻知识的整合,性质相近学科的整合,人文、自然和社会学科的整合,教育内容变化与文化发展之间的整合,儿童与文化的整合进行了理性的研究和探讨。人们普遍认为:综合实践课程包括各个分科课程,并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融会贯通。它的真正意义是取消本位学科的独立性,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共性和普遍规律,从而达到整体认识事物,综合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1]。
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离不开学生与社会。但认识世界、解决社会问题,关键还是需要学科知识。从世界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出发,学科知识的综合必然是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学科知识的综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跨度如何掌握
在一定程度上说,综合实践课程的跨度越大,综合的程度就越高,效果就越理想。但事实上,跨度越大,课程也就越庞杂,学科特征也就越不明显,教师也更加难以操作。例如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山水画,可以与地理、地貌特点、环保相关的知识、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特征、物理中的光学原理等知识进行综合。诸多的相关学科知识势必会冲淡山水画的教学内容,给教师驾驭本位学科增加了难度。
(二)独立现象相对难免
综合实践课程强调的是学科内外的联系。但是,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有不少知识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例如初中化学的化学键、美术知识的分类、绘画技法、数学公式等,它们不仅在其他科内应用有限,即使在本位学科中也显得很不活泼[2]。如果硬性要求将这些知识设置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势必会产生“拼盘”现象,使得综合实践课程出现形式化严重的现象,达不到让学生用综合的思想认识世界、分析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三)忽视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倾向于社会本位,强调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由于综合实践课程淡化了学科界限,例如物理、化学、数学等独立的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其中有不少知识或只是当中一小部分融合在其他学科的综合空间里,这种情况下,学生得到的知识有时是琐碎的、肤浅的,使得他们难以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层的理解,当然也就难以达到专业水准。如果不割裂学科的知识体系,继续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那就仍然维持着分科课程的形态,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了。
(四)学科知识具有难度差异
综合实践课程是让学生得到有关一致性和整体性的知识,发展的是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它要求学生能够将本位学科、相关学科和领域学科的知识综合联系起来分析和认识。其中,有不少相关学科知识或学科知识具有较深的难度,是高年级学生才能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它们却是低年级综合实践课程中最具有价值或者是唯一可以再利用的内容。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完全是一片空白,或者说根本理解不了。所以,这种综合也就徒有虚名了。例如想要促进骨骼发育就需要多补充钙元素,多吃维生素可以增强抵抗力,但是学生只知道多吃饭可以长身体,对于化学物质的作用了解得过少。如何才能实现综合实践课程真正的“综合,这个问题必须要重点考虑”。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方式
从多元整合的实质来看,学科内外知识的综合并非目的,为了解决某一知识的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打破学科界限,用另一个学科的知识来诠释、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种课程中,只有本位学科知识才是最主要的,其他知识只是用来帮助理解本位学科的知识,或是用来解决本位学科中的某些问题。如果认为综合实践课程所有参与综合的知识都是主体内容,都必须要进行分析和理解,那是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歪曲,是极不理性的。基于此,需要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整合,整合方法有模块式、牵引式、整合式、拼盘式等。
总之,初中綜合实践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想要充分发挥出综合实践课程的作用,需要实现真正的“综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琼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期待创新开发[J].小学教学参考,2020,(21):83.
[2]倪欢欢.谈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转变[J].才智,2020,(16):112.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综合;刍议
简单来说,综合实践课程就是学科、学生与社会这三个要素的整合,并以其中某一个要素为重,它们之间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平衡,也就是学科知识的传授、学生的思维活动与社会现实始终联系在一起,它们的地位都是可变的,然而其中任何一种要素都是不可忽略的。由此可见,综合实践课程并非仅仅停留在学科知识的层面上,它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具体活动,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让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真正的综合。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实质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课吸取了现代教育家有关课程的新观念和新主张。在这种新理念中,人们对综合实践课程的五个层面,即相邻知识的整合,性质相近学科的整合,人文、自然和社会学科的整合,教育内容变化与文化发展之间的整合,儿童与文化的整合进行了理性的研究和探讨。人们普遍认为:综合实践课程包括各个分科课程,并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融会贯通。它的真正意义是取消本位学科的独立性,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共性和普遍规律,从而达到整体认识事物,综合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1]。
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离不开学生与社会。但认识世界、解决社会问题,关键还是需要学科知识。从世界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出发,学科知识的综合必然是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学科知识的综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跨度如何掌握
在一定程度上说,综合实践课程的跨度越大,综合的程度就越高,效果就越理想。但事实上,跨度越大,课程也就越庞杂,学科特征也就越不明显,教师也更加难以操作。例如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山水画,可以与地理、地貌特点、环保相关的知识、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特征、物理中的光学原理等知识进行综合。诸多的相关学科知识势必会冲淡山水画的教学内容,给教师驾驭本位学科增加了难度。
(二)独立现象相对难免
综合实践课程强调的是学科内外的联系。但是,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有不少知识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例如初中化学的化学键、美术知识的分类、绘画技法、数学公式等,它们不仅在其他科内应用有限,即使在本位学科中也显得很不活泼[2]。如果硬性要求将这些知识设置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势必会产生“拼盘”现象,使得综合实践课程出现形式化严重的现象,达不到让学生用综合的思想认识世界、分析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三)忽视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倾向于社会本位,强调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由于综合实践课程淡化了学科界限,例如物理、化学、数学等独立的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其中有不少知识或只是当中一小部分融合在其他学科的综合空间里,这种情况下,学生得到的知识有时是琐碎的、肤浅的,使得他们难以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层的理解,当然也就难以达到专业水准。如果不割裂学科的知识体系,继续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那就仍然维持着分科课程的形态,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了。
(四)学科知识具有难度差异
综合实践课程是让学生得到有关一致性和整体性的知识,发展的是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它要求学生能够将本位学科、相关学科和领域学科的知识综合联系起来分析和认识。其中,有不少相关学科知识或学科知识具有较深的难度,是高年级学生才能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它们却是低年级综合实践课程中最具有价值或者是唯一可以再利用的内容。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完全是一片空白,或者说根本理解不了。所以,这种综合也就徒有虚名了。例如想要促进骨骼发育就需要多补充钙元素,多吃维生素可以增强抵抗力,但是学生只知道多吃饭可以长身体,对于化学物质的作用了解得过少。如何才能实现综合实践课程真正的“综合,这个问题必须要重点考虑”。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方式
从多元整合的实质来看,学科内外知识的综合并非目的,为了解决某一知识的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打破学科界限,用另一个学科的知识来诠释、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种课程中,只有本位学科知识才是最主要的,其他知识只是用来帮助理解本位学科的知识,或是用来解决本位学科中的某些问题。如果认为综合实践课程所有参与综合的知识都是主体内容,都必须要进行分析和理解,那是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歪曲,是极不理性的。基于此,需要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整合,整合方法有模块式、牵引式、整合式、拼盘式等。
总之,初中綜合实践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想要充分发挥出综合实践课程的作用,需要实现真正的“综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琼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期待创新开发[J].小学教学参考,2020,(21):83.
[2]倪欢欢.谈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转变[J].才智,2020,(1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