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剧场性看曹禺戏剧文体的范式意义

来源 :文化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禺创造了一种以舞台演出为最高目标的戏剧文学。他坚持文学性与剧场性并举,且始终将剧场性放在首位,使戏剧文本既具有文学的张力,又具有剧场的引力,既可读又可演,从而打造了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久演不衰的风景。曹禺这种既可读又可演的戏剧,以其雅俗兼备的审美定位、悲喜交织的审美形态、诗化戏剧的审美取向,显示了中国话剧民族化的文体特征,树立了中国话剧的发展范式。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探讨是基础教育改革中受关注程度最高的一块 ,广大语文教师为此进行了不少极有创造性的尝试。本文从大语文教育的理念与操作角度进行大语文教育的探讨
对良渚文化玉器、陶器审美意义的解析,除了其本身造型、装饰的艺术表现外,也需要考虑玉器、陶器的文化场域和用途。良渚墓葬所蕴含的生死观念与墓葬礼仪形成了玉陶艺术赖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