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开展科研兴趣小组对园林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作用的探索实践表明,科研兴趣小组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团结协作、科研和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园林专业多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值得提倡与推广。
关键词:园林专业;科研兴趣小组;本科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9-0127-0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环境绿化越来越重视,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园林是一门涵盖面极为广泛的学科,旨在培养能在城市建设、园林、交通、林业、水利、社区和花卉企业等管理领域和部门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经营开发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因此,各高校对于园林专业的课程安排通常具有园林植物与规划设计并重的特色[1],要求学生既能够熟知植物种类及其生长习性和观赏价值,又具有较好的设计美感和艺术修养,还要具有一定的绘画制图功底。此外,园林专业还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满足解决未来工作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2]。
1 科研兴趣小组的构成
科研兴趣小组由导师和学生构成。导师要求选择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认真负责、精力充沛的教师,而学生应由园林专业3~4年级的学生组成。这些学生基本完成了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能够在需要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科研中,可以较快地融入到科研兴趣小组中。科研兴趣小组的构成采用“双向选择法”,导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自己的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老师。科研兴趣小组一般由2~6人为宜,小组成员可以由导师根据需求择优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组成。科研兴趣小组的研究方向主要由成员自己商定,制定初步方案后与导师商讨并分配任务,由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和实验等,期间导师的职责即为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安排科研场地、组织阶段性科研报告、发现科研中存在的問题并予以一些专业上的建议。由于小组中的成员还有各自未结束的课程,因此科研时间一般安排在课余时间或者周末,对于科研周期较长的小组,可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进行研究。此外,所有的科研时间都要避开考试周并在学生准备毕业论文前结束,避免影响学生的考试和毕业。
2 科研兴趣小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1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能力 在传统的本科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来源于教材,对于教材上的知识也通常是不加质疑的“照单全收”。园林虽然属于应用型专业,但其教学方式也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虽然也有户外的植物识别课程,但基本都是老师对着植物讲解,而学生只能用笔记录却不知如何在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正确地种植和布置这些植物。而对于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课通常也是由老师全程操作演示后再由学生无需动脑地依葫芦画瓢进行操作。这种教学往往只是一种文字和样板的堆砌,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实践的空间,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通常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研兴趣小组的成立就是为了让学生摆脱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特长和展现思维能力。在科研兴趣小组中,导师只负责指导操作、监督进度和督促执行,而其它工作均应以学生为主体,不可越俎代庖、剥夺学生锻炼能力的机会。自科研兴趣小组成立时起,就应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题选择、方案设计、调查研究、和成果整理发表等每一项工作中,使他们真正地从理论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细心、耐心、观察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2.2 强调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本科生在校期间与专业学习有关的作业和考试都是以个体为单位完成的,且关乎到评奖评优,所以同学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竞争,很少能在专业学习上有合作的机会。而园林行业的相关工作,如设计、绘图和工地施工等都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的,所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对于其日后的工作很有必要。而以小组形式进行科研活动,其本身就离不开团队间的团结协作,小组内的每一个人都不再是孤军奋战,所有的任务都是由全体分担完成。园林专业的科研工作往往包含多个方面,所以需要有相应技能的人来完成。例如关于某市区植物的种植调查,这就要求小组中要既要有熟知花卉种类与分类的学生,又要有掌握树木、草坪等相关知识的同学,通过各自擅长的部分进行分工,最终完成课题。在这过程中,学生逐渐摆脱了对导师和同学的依赖,学会自己解决和完成问题的同时,也使小组之间具有了团结精神。此外,团结协作、分工研究的小组合作方式还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和抗压的能力。科研本身就是1个反复验证的过程,对于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小组成员不断地重复工作,与导师一起查资料、做分析,熬夜商讨、寒冬酷暑在室外调查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沮丧,但也因为能够同甘苦,才能更加懂得团结与合作的珍贵。
2.3 丰富科研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农业类院校关于园林专业的学科涉及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工程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其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自然要丰富多样。然而,现在的院校多是采用以教师、书本、多媒体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方式,为了满足教学需求,科研兴趣小组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式应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而应采用丰富的科研形式。首先要借用科技的力量。对于园林专业学生来说不仅要有较好的手绘基础还要学会使用相应的软件,例如以设计为研究主题的小组可以使用CAD、SU、PS和3D Max等软件,便于快速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对于研究植物的小组,可以使用EASYnat来了解植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结构及相关数据,还可以直观地看出植物种植在场地内的景观效果便于更好地利用植物进行园林造景;以园林工程为科研方向的小组,可以使用BIM和GIS软件对根据工程需求进行数据获取和模拟施工,也可制作三维模型从而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此外,园林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所以科研兴趣小组的研究方式还应注重实践,可以进行校企合作,在学生参加科研兴趣小组期间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1-2星期的实践学习,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研究课题在社会上的市场和价值,从而有目标、有想法地进行科研工作。如此采用丰富的科研形式,使学生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强化其对于科研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实践、自学、表达等科研能力。 2.4 鼓励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人类生态观念的逐渐强化,园林领域的工程技术和设计风格都发生了巨大变革[3],这对于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园林专业对于本科生的培养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在进行科研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现如今园林专业关于植物的种类和设计的手法与美感也大多停留在“传统园林学”的层面上[3],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也自然不能做到实时更新,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4],所以在小组在进行科研时,导师要以较为创新的案例和想法去引导学生大胆地设想和尝试。例如将植物生态习性和群落概念、生态治理与恢复以及结合农业产业等思想引入到园林的设计之中;将新型材料例如纖维水泥用于园林中的塑石工程,为屋顶花园等高处建筑提供较为轻薄的材料等。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主动通过各类渠道去了解和学习最新的园林专业相关知识和技术,对其进行理解和再创造。此外,导师还要从理论指导上改变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和艺术修养,从而增强专业底蕴,摆脱传统理念的思想禁锢,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 结语
科研兴趣小组的成立为园林专业本科生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科研环境。学生通过确定研究方向、设计方案、收集资料、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过程,在经历了失败、挫折后最终获得科研结果,收获成功的喜悦。事实证明,科研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能让学生品尝到科研的酸甜苦辣,也培养了他们科研、合作和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作为1个集实践性与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园林专业的科研兴趣小组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专业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机会,它对于培养园林专业多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值得提倡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期和.地方高校农学类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群建设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92-13194.
[2]方迎艳,关宿东.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4:80-82.
[3]孟瑾,王小德,马进.21世纪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7,2:14-16.
[4]高巍,马艳丽,尹立辉.以职业技能训练为载体培养园林专业学生创新能力[J].吉林农业,2015,2:121.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园林专业;科研兴趣小组;本科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9-0127-0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环境绿化越来越重视,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园林是一门涵盖面极为广泛的学科,旨在培养能在城市建设、园林、交通、林业、水利、社区和花卉企业等管理领域和部门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经营开发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因此,各高校对于园林专业的课程安排通常具有园林植物与规划设计并重的特色[1],要求学生既能够熟知植物种类及其生长习性和观赏价值,又具有较好的设计美感和艺术修养,还要具有一定的绘画制图功底。此外,园林专业还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满足解决未来工作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2]。
1 科研兴趣小组的构成
科研兴趣小组由导师和学生构成。导师要求选择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认真负责、精力充沛的教师,而学生应由园林专业3~4年级的学生组成。这些学生基本完成了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能够在需要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科研中,可以较快地融入到科研兴趣小组中。科研兴趣小组的构成采用“双向选择法”,导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自己的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老师。科研兴趣小组一般由2~6人为宜,小组成员可以由导师根据需求择优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组成。科研兴趣小组的研究方向主要由成员自己商定,制定初步方案后与导师商讨并分配任务,由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和实验等,期间导师的职责即为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安排科研场地、组织阶段性科研报告、发现科研中存在的問题并予以一些专业上的建议。由于小组中的成员还有各自未结束的课程,因此科研时间一般安排在课余时间或者周末,对于科研周期较长的小组,可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进行研究。此外,所有的科研时间都要避开考试周并在学生准备毕业论文前结束,避免影响学生的考试和毕业。
2 科研兴趣小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1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能力 在传统的本科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来源于教材,对于教材上的知识也通常是不加质疑的“照单全收”。园林虽然属于应用型专业,但其教学方式也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虽然也有户外的植物识别课程,但基本都是老师对着植物讲解,而学生只能用笔记录却不知如何在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正确地种植和布置这些植物。而对于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课通常也是由老师全程操作演示后再由学生无需动脑地依葫芦画瓢进行操作。这种教学往往只是一种文字和样板的堆砌,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实践的空间,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通常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研兴趣小组的成立就是为了让学生摆脱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特长和展现思维能力。在科研兴趣小组中,导师只负责指导操作、监督进度和督促执行,而其它工作均应以学生为主体,不可越俎代庖、剥夺学生锻炼能力的机会。自科研兴趣小组成立时起,就应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题选择、方案设计、调查研究、和成果整理发表等每一项工作中,使他们真正地从理论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细心、耐心、观察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2.2 强调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本科生在校期间与专业学习有关的作业和考试都是以个体为单位完成的,且关乎到评奖评优,所以同学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竞争,很少能在专业学习上有合作的机会。而园林行业的相关工作,如设计、绘图和工地施工等都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的,所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对于其日后的工作很有必要。而以小组形式进行科研活动,其本身就离不开团队间的团结协作,小组内的每一个人都不再是孤军奋战,所有的任务都是由全体分担完成。园林专业的科研工作往往包含多个方面,所以需要有相应技能的人来完成。例如关于某市区植物的种植调查,这就要求小组中要既要有熟知花卉种类与分类的学生,又要有掌握树木、草坪等相关知识的同学,通过各自擅长的部分进行分工,最终完成课题。在这过程中,学生逐渐摆脱了对导师和同学的依赖,学会自己解决和完成问题的同时,也使小组之间具有了团结精神。此外,团结协作、分工研究的小组合作方式还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和抗压的能力。科研本身就是1个反复验证的过程,对于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小组成员不断地重复工作,与导师一起查资料、做分析,熬夜商讨、寒冬酷暑在室外调查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沮丧,但也因为能够同甘苦,才能更加懂得团结与合作的珍贵。
2.3 丰富科研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农业类院校关于园林专业的学科涉及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工程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其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自然要丰富多样。然而,现在的院校多是采用以教师、书本、多媒体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方式,为了满足教学需求,科研兴趣小组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式应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而应采用丰富的科研形式。首先要借用科技的力量。对于园林专业学生来说不仅要有较好的手绘基础还要学会使用相应的软件,例如以设计为研究主题的小组可以使用CAD、SU、PS和3D Max等软件,便于快速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对于研究植物的小组,可以使用EASYnat来了解植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结构及相关数据,还可以直观地看出植物种植在场地内的景观效果便于更好地利用植物进行园林造景;以园林工程为科研方向的小组,可以使用BIM和GIS软件对根据工程需求进行数据获取和模拟施工,也可制作三维模型从而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此外,园林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所以科研兴趣小组的研究方式还应注重实践,可以进行校企合作,在学生参加科研兴趣小组期间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1-2星期的实践学习,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研究课题在社会上的市场和价值,从而有目标、有想法地进行科研工作。如此采用丰富的科研形式,使学生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强化其对于科研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实践、自学、表达等科研能力。 2.4 鼓励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人类生态观念的逐渐强化,园林领域的工程技术和设计风格都发生了巨大变革[3],这对于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园林专业对于本科生的培养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在进行科研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现如今园林专业关于植物的种类和设计的手法与美感也大多停留在“传统园林学”的层面上[3],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也自然不能做到实时更新,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4],所以在小组在进行科研时,导师要以较为创新的案例和想法去引导学生大胆地设想和尝试。例如将植物生态习性和群落概念、生态治理与恢复以及结合农业产业等思想引入到园林的设计之中;将新型材料例如纖维水泥用于园林中的塑石工程,为屋顶花园等高处建筑提供较为轻薄的材料等。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主动通过各类渠道去了解和学习最新的园林专业相关知识和技术,对其进行理解和再创造。此外,导师还要从理论指导上改变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和艺术修养,从而增强专业底蕴,摆脱传统理念的思想禁锢,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 结语
科研兴趣小组的成立为园林专业本科生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科研环境。学生通过确定研究方向、设计方案、收集资料、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过程,在经历了失败、挫折后最终获得科研结果,收获成功的喜悦。事实证明,科研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能让学生品尝到科研的酸甜苦辣,也培养了他们科研、合作和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作为1个集实践性与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园林专业的科研兴趣小组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专业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机会,它对于培养园林专业多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值得提倡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期和.地方高校农学类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群建设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92-13194.
[2]方迎艳,关宿东.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4:80-82.
[3]孟瑾,王小德,马进.21世纪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7,2:14-16.
[4]高巍,马艳丽,尹立辉.以职业技能训练为载体培养园林专业学生创新能力[J].吉林农业,2015,2:121.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