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生在这里扬起自信的风帆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要给学生“生成”的空间,不要小看学生,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应将学生置于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凡是学生能想明白的就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去说;凡是学生能探索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去做。
  关键词: 数学眼光; 放飞心灵; 动态生成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其次,教师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回归儿童生活。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大胆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对课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教师只要用心去贴近学生,就能够意识到课堂里学生的情感和变化,敏锐地解读在教室里所发生的事情,而且能够准确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有能力预防及处理各种问题,这对教学成功起决定性作用。教师只要牢牢把握这些契机,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就能使教学直抵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一、营造氛围,激发动机
  新课程标准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有位哲学家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中,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新课程的课堂,首先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课堂上诸如“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看到的现象有什么特点”、 “你们还能发现什么”等等民主性用语,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教师只有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才能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案例一:现有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和游戏,这些实验和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从中发现数学的一些内在规律并能熟练加以运用,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记得在讲解概率的有关知识时,教材中设置了摸球游戏,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感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但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实验次数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在课后又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对概率有了较为清晰的初步认识,并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的很到位。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
  二、创设情境,发展思维
  新课标准要求: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的开展。问题是学生思考的源泉,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人的思维需求,让不同学生都能在数学的学习中获得一定的发展。教师的问题设计应该具有开发性,这样做可以充分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促使学生多角度地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凸现。
  案例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笑话、一句生动的话、一个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如在讲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时,我拿出一个乒乓球向空中一扔,乒乓球划出了一道弧线;然后我又打开了教室中的吊扇,吊扇徐徐转动,逐渐形成了一个面。这就是“点动成线”和“线动成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我调动了起来。“谁还想试一试?”有的设计方案,有的描绘实验,有的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学生在兴奋之时真切地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愉悦的学习。
  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渴望深入探究其中奥妙时,教师及时有意进行情感激励,营造积极的心理场,“老师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也许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其中的规律的”。教师点燃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生发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只要是质疑中的细微发现,学生认为是新颖的,独到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赞赏和鼓励,才能给学生树立信心,培养驾驭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自豪感。
  三、给予机会,挖掘潜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每位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及发展的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潜能,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案例三:在进行数学二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时的教学片断:
  师: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y=ax2+bx+c(a≠0)在b=c=0的情况下为y=ax2(前面已经做了复习),如果只有b=0,函数变成了什么?
  生:y=ax2+c
  师:那么这种函数的图像又是什么样的呢?它又具有哪些性质呢?打开课本看46页到49页,学习时间大约7—10分钟。
  生:y=ax2+c当a>0时,对称轴是y,开口方向向上,顶点(0,c),有最小值c.
  师:要想知道最大值还是最小值,想象什么就可以了?
  生:图像
  ……
  师:为什么又成最大值呢?
  生:因为开口向下(改正书写),有最高点(0,0),变化趋势是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他得到的结论有什么问题?
  生:没有
  师:谁还有其他结论?   生:当c>0时,y=ax2+c的图像可由y=ax2的图像沿y轴向上平移c个单位得到。
  师:(强调)由谁得到谁呢?
  生:由y=ax2的图像得到的图像。当c>0时,y=ax2的图像可由y=ax2的图像沿y轴向上平移c个单位得到y=ax2的图像。
  师:谁有疑问或者补充?
  ……
  师:还有其他问题?(无人回答)我还有一个问题问大家,y=ax2的图像通过平移可以得到y=ax2+c的图像,由后者可以得到前者吗?怎样得到?
  ……
  在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而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老师又要抓住时机适时地提出来,这样就很好的处理了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自己预设问题的关系,既尊重了学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不是完全跟着学生跑,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上好奇心,个个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这时学生最清楚学科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否弄明白自己原先不甚清楚的知识。一组组实验,一次次的体验,同学们兴趣盎然,在意犹未尽时,老师顺势一句:“你还能发现什么?”正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欲给学生的语言已近在其中,且不着痕迹。在实验与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大胆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主动获取知识,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功效。
  四、动手操作,动态生成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教学中我以一位学习参与者、组织者的身份走入课堂,改革单纯灌输的做法与学生平等沟通,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探索新知,引发内心兴趣,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允许学生个性化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有让自己抬起头来学习的欲望与信心。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巧测广场旗杆高度”的灵活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方案,并体验过程,学会分享和合作。有爱好数学的同学,用自制的仪器来测量旗杆高度;有喜欢物理知识的同学,用光的反射定律来测量;喜欢自然学科的同学利用平静水面的倒影来测量;爱好探究的同学用太阳光下的影长来测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经历、人生态度出发,对研究的相关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同时,还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究、去发现、去感悟。
  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把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结合起来。如在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在讲解第一章“生活中的图形”时,我将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感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几何图形,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在上第四章“图案设计”一节时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生动的几何图案,如仙人掌、帆船、房屋、桥梁等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理解了对称的意义及用途,体会到数学王国的瑰丽。教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情感和态度。
  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抓住日常生活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然而,如何在课堂教学的瞬间把握学生的兴奋点,点燃学生的心灵,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教师的学科特长和专业优势,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亲情。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深感: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行动,让自己享受生活;思考,让自己更加锐敏;收获,让自己拥有完美的教育人生.。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
  [2] 赵美华.新课程生态教学
  [3] 中国教育现代化,2005.3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赢得了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认可,而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集图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与视频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等实现了质的飞跃,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教学 多媒体 辅助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摘要】 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贫乏,地形闭塞,当地的文化与习俗都对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孩子是祖国最有潜力的潜力股,在各方面的价值不可估量。而小学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管理者与教育者,对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尴尬 工作环境  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深受其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响。小学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小学班主任是最基层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当今农村地区
期刊
这里的突发事件,是指班主任在上课及平常的班级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突然的、出乎意料的事情。比如学生之间的冲突、学生对老师的顶撞、学生的突然的情绪表现等。这些突发事件归结起来有这样的共同点:突发性、情绪性、破坏性等。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意义非常重大。处理得当,会增进同学间、师生间的理解,增进同学友谊、师生之情,有利于班级秩序的稳定,有利于今后的管理,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则会留下隐
期刊
【摘要】 随着计算机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大量便捷的资料查询、最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成为老师教学研究的最得力的助手。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多媒体 应用  随着计算机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大量便捷的资料查询、最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成为老师教学研究的最得力的助手。信息技术手段对我这样的语文教师来说就像是拥有了开启一座包
期刊
【摘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进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宜。然而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任务”的选择与设计。这些年来在高中教学实践中,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教材规定的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一些不同类型的“任务”,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作为对教材的补充和扩展。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信
期刊
【摘要】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在何处,应如何有效地施导呢?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师 主导作用  1 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增加学习兴趣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现在我们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通过趣味性、新颖性、好奇性、参与性、挑
期刊
【摘要】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在语境中教学词汇,加强听力、朗读、背诵训练、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英语等多种途径,来打造有效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 语境 词汇 听力 诵读 激励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
期刊
【摘要】 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的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条件,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同时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恰当的导入,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
期刊
【摘要】 备课是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构建优良的教学方案,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过程,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教学观的体现。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接受。有效备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才能在课堂要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备课 方法  1 引言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现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着勃勃生机、充满着智慧的挑战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变为充满智慧挑战的课堂。笔者以下面几个过程加以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创新  高中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