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需求层次的逐步提高,时尚类综艺节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物质生活的期待。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依赖于新的媒体形式。因此,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在本文中,笔者对于后网络时代对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趋势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后网络时代;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趋势;影响
一、后网络时代对电视传媒的影响
(一)时代背景分析
主流网络媒体信息泛滥是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它改变了传统媒介只追求信息容量和速度,开始实现以提供确切有效的解释性信息的目标,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是重置时空通道作为信息载体。它不仅迫使媒体市场重组,促使媒体格局的变化和传统媒体的生存方式。观众的巨大损失,电视媒介的主导地位将会摇摇欲坠。
因此,只有借助网络媒介的力量,增加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和传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性,缩小和网络媒介的差距,成为电视媒介弥补自身缺陷、维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策略。电视媒介,必须通过彰显自己的个性,重新认识自己的本体优势,才能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保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1.后网络时代的基本特点
网络文化的诞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伟大进步,它具有任何其他形式的文化是无与伦比的独特性,丰富、方便和广泛的融合、互动。网络作为重要的文化生产、消费、服务和沟通,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的发展,使人民的文化创造热情大大破裂在互联网时代,文化权益得到有效实施,开发和维护。网络改变了传统信息的传播模式,为政府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创造了新的空间;网络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形态,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供了巨大机遇和有利抓手;网络作为最为先进的文化传播工具,将有利于我们建立更为便捷、更为广泛的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体系,对内有效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对外有效加大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后网络时代传媒环境分析
自从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已经延伸到世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开放型的网络向所有用户敞开了大门,任何个人、政府部门和公司企业都可以直接向不确定的社会公众发布信息,而仅仅在几年前,新闻的大量传播还掌握在少数报业和广播电视机构手中。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数字化的时代。没有全球范围的互联网,没有高速运转的芯片,没有迅速扩展的带宽,没有成熟的数字压缩技术和存储、检索技术,便没有第四媒体。第四媒体不仅融合了以往各种大众传媒的优势,而且还具备了各种大众传媒所不具备的特点:跨时空、可检索、超文本、交互性等。现在可以预见的是,网络革命比电气化革命将更为深远,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当网络伴随一代新人成长起来,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人们的交往方式也将随之发生彻底的变革。
(二)受众心理分析
受众是指读者、听众、观众,等等。他们可以决定传播内容,媒体甚至传播者本身的发展未来。可以说,离开了观众,交流活动失去了方向和目的。因此,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媒介学界与业界中,受众的选择性心理问题渐渐成为广泛探讨的焦点议题。威信效应。这是指传播者个人或群体的权威性、可信性对受众的心理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晕轮效应。投射效应。在接受活动中,当受传者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有关方面没有提供理解作品的参考信息,而接受对象本身又具有模糊、含混、多义的特点,此时,受传者往往以自己的特性与心理为依据来理解和推断接受对象的涵义,这就是投射效应。从众效应。这是指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中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倾向。从众是合乎人们心意和受欢迎的。共性心理。受传者由于先天和后天习惯和实践不同,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等,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心理特征,这就是所谓的个性心理。顺向心理学是指一种具有积极、正面意义的和顺应传者或媒介意愿的心理活动倾向。逆反心理指的是观众的某种已存在的位置,心态产生的影响与传播者的正确观点折扣思想情感或心理倾向。
1.后网络时代综艺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受众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掌握和控制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在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总是被动地接受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然而,在信息社会里,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新媒介将从根本上改变"受众"的地位和角色。"受众"不仅将从被动地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地获取信息,还将进而发展成为主动地报道甚至发布信息。经过十四年的风风雨雨,在全民娱乐的社会风潮下,中国本土的电视娱乐节目逐渐走向一个死胡同娱乐机制大同小异,相互模仿抄袭,形式和内容逐渐走向恶搞化和低俗化,粗制滥造的电视娱乐节目一再的挑衅中国受众的娱乐神经,大众娱乐,逐渐走向娱乐。随着传播理念逐渐由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转变,受众的参与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调动受众的参与热情,提升他们的心理参与度势必将成为日后电视娱乐节目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自我共鸣的心理需求,即受众对节目中所出现的场景,嘉宾应对状况和矛盾方法等进行自我套用,自我评价。
二、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趋势
(一)后网络时代综艺节目发展趋势
近年来,一些节目陆续遭到学界和受众的强烈批评、投诉,决策层停播、禁播、整改等一系列措施接连出台,电视综艺领域正酝酿一场反低俗化的变革。屏幕上充溢了过多的综艺娱乐节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原本多元并存、百花齐放的娱乐节目市场日渐僵化为一种相对固定、死板的样式。本土化的电视综艺節目创作,必须符合我国人们的身心健康节奏,适应中国特色的审美规律,既规避掉现存的某些“综艺病态”,又能使电视受众的审美欣赏力和道德情操得到全面促进,不受压抑、强迫与异化,使中国特色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达到和谐、交融、统一。综艺节目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的传播。
(二)电视综艺节目制作应遵循的新的制作规律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全世界均大力倡导提升文化软实力。创作出什么档次的电视综艺节目,是国家社会文明层次的标准之一。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央就一直将电视文艺创作的地位提高到文化与文明传承、艺术与审美提升的高度。但是近几年,各省市电视台中纷纷出现了一股错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娱乐节目,受到市场法则的影响和对高收视率的盲目追求,这种不良倾向遭到学界、业界、特别是广大观众的反感与声讨。电视综艺节目应该向着更健康更有品质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节目的档次。
三、结论
随着上个世纪末的网络技术的出现,将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入一个高潮。它彻底地改变了人们以往交流联系的方式并影响着这个世界。网络的影响潜移默化,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众传媒,电视节目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尤其是近些年来飞快发展的电视综艺节目受到的影响巨大。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需求层次的逐步提高,时尚类综艺节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物质生活的期待。在社会的发展还无法使得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提出更高要求的时候,高品质的物质生活,便成为了满足人们内心需求的唯一方向。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依赖于新的媒体形式。因此,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在本文中,笔者对于后网络时代对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趋势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看法。
参考文献
[1](英)利文斯通,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M],新华出版社2006-1.
[2] 巢乃鹏,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一种信息查寻的研究范式)[M],新华出版社2002-12.
[3](美)洛克,营销:网络时代的商业艺术[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朱晓雨,男,1986.0303,汉,籍贯:河北,学历:本科双学位,职称:法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
关键词:后网络时代;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趋势;影响
一、后网络时代对电视传媒的影响
(一)时代背景分析
主流网络媒体信息泛滥是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它改变了传统媒介只追求信息容量和速度,开始实现以提供确切有效的解释性信息的目标,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是重置时空通道作为信息载体。它不仅迫使媒体市场重组,促使媒体格局的变化和传统媒体的生存方式。观众的巨大损失,电视媒介的主导地位将会摇摇欲坠。
因此,只有借助网络媒介的力量,增加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和传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性,缩小和网络媒介的差距,成为电视媒介弥补自身缺陷、维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策略。电视媒介,必须通过彰显自己的个性,重新认识自己的本体优势,才能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保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1.后网络时代的基本特点
网络文化的诞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伟大进步,它具有任何其他形式的文化是无与伦比的独特性,丰富、方便和广泛的融合、互动。网络作为重要的文化生产、消费、服务和沟通,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的发展,使人民的文化创造热情大大破裂在互联网时代,文化权益得到有效实施,开发和维护。网络改变了传统信息的传播模式,为政府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创造了新的空间;网络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形态,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供了巨大机遇和有利抓手;网络作为最为先进的文化传播工具,将有利于我们建立更为便捷、更为广泛的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体系,对内有效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对外有效加大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后网络时代传媒环境分析
自从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已经延伸到世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开放型的网络向所有用户敞开了大门,任何个人、政府部门和公司企业都可以直接向不确定的社会公众发布信息,而仅仅在几年前,新闻的大量传播还掌握在少数报业和广播电视机构手中。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数字化的时代。没有全球范围的互联网,没有高速运转的芯片,没有迅速扩展的带宽,没有成熟的数字压缩技术和存储、检索技术,便没有第四媒体。第四媒体不仅融合了以往各种大众传媒的优势,而且还具备了各种大众传媒所不具备的特点:跨时空、可检索、超文本、交互性等。现在可以预见的是,网络革命比电气化革命将更为深远,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当网络伴随一代新人成长起来,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人们的交往方式也将随之发生彻底的变革。
(二)受众心理分析
受众是指读者、听众、观众,等等。他们可以决定传播内容,媒体甚至传播者本身的发展未来。可以说,离开了观众,交流活动失去了方向和目的。因此,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媒介学界与业界中,受众的选择性心理问题渐渐成为广泛探讨的焦点议题。威信效应。这是指传播者个人或群体的权威性、可信性对受众的心理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晕轮效应。投射效应。在接受活动中,当受传者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有关方面没有提供理解作品的参考信息,而接受对象本身又具有模糊、含混、多义的特点,此时,受传者往往以自己的特性与心理为依据来理解和推断接受对象的涵义,这就是投射效应。从众效应。这是指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中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倾向。从众是合乎人们心意和受欢迎的。共性心理。受传者由于先天和后天习惯和实践不同,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等,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心理特征,这就是所谓的个性心理。顺向心理学是指一种具有积极、正面意义的和顺应传者或媒介意愿的心理活动倾向。逆反心理指的是观众的某种已存在的位置,心态产生的影响与传播者的正确观点折扣思想情感或心理倾向。
1.后网络时代综艺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受众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掌握和控制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在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总是被动地接受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然而,在信息社会里,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新媒介将从根本上改变"受众"的地位和角色。"受众"不仅将从被动地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地获取信息,还将进而发展成为主动地报道甚至发布信息。经过十四年的风风雨雨,在全民娱乐的社会风潮下,中国本土的电视娱乐节目逐渐走向一个死胡同娱乐机制大同小异,相互模仿抄袭,形式和内容逐渐走向恶搞化和低俗化,粗制滥造的电视娱乐节目一再的挑衅中国受众的娱乐神经,大众娱乐,逐渐走向娱乐。随着传播理念逐渐由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转变,受众的参与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调动受众的参与热情,提升他们的心理参与度势必将成为日后电视娱乐节目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自我共鸣的心理需求,即受众对节目中所出现的场景,嘉宾应对状况和矛盾方法等进行自我套用,自我评价。
二、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趋势
(一)后网络时代综艺节目发展趋势
近年来,一些节目陆续遭到学界和受众的强烈批评、投诉,决策层停播、禁播、整改等一系列措施接连出台,电视综艺领域正酝酿一场反低俗化的变革。屏幕上充溢了过多的综艺娱乐节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原本多元并存、百花齐放的娱乐节目市场日渐僵化为一种相对固定、死板的样式。本土化的电视综艺節目创作,必须符合我国人们的身心健康节奏,适应中国特色的审美规律,既规避掉现存的某些“综艺病态”,又能使电视受众的审美欣赏力和道德情操得到全面促进,不受压抑、强迫与异化,使中国特色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达到和谐、交融、统一。综艺节目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的传播。
(二)电视综艺节目制作应遵循的新的制作规律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全世界均大力倡导提升文化软实力。创作出什么档次的电视综艺节目,是国家社会文明层次的标准之一。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央就一直将电视文艺创作的地位提高到文化与文明传承、艺术与审美提升的高度。但是近几年,各省市电视台中纷纷出现了一股错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娱乐节目,受到市场法则的影响和对高收视率的盲目追求,这种不良倾向遭到学界、业界、特别是广大观众的反感与声讨。电视综艺节目应该向着更健康更有品质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节目的档次。
三、结论
随着上个世纪末的网络技术的出现,将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入一个高潮。它彻底地改变了人们以往交流联系的方式并影响着这个世界。网络的影响潜移默化,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众传媒,电视节目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尤其是近些年来飞快发展的电视综艺节目受到的影响巨大。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需求层次的逐步提高,时尚类综艺节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物质生活的期待。在社会的发展还无法使得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提出更高要求的时候,高品质的物质生活,便成为了满足人们内心需求的唯一方向。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依赖于新的媒体形式。因此,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在本文中,笔者对于后网络时代对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趋势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看法。
参考文献
[1](英)利文斯通,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M],新华出版社2006-1.
[2] 巢乃鹏,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一种信息查寻的研究范式)[M],新华出版社2002-12.
[3](美)洛克,营销:网络时代的商业艺术[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朱晓雨,男,1986.0303,汉,籍贯:河北,学历:本科双学位,职称:法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