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猪伪狂犬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解症状及鉴别诊断等,提出了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8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5-0314-01
伪狂犬病又名狂痒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其特征为发热,脑脊髓炎的症状,但是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有流产、死胎和呼吸症状;新生仔猪除有神经症状外还可侵害消化系统。
1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病毒完整粒子呈圆形,直径为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 nm,有囊膜和纤突。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病毒能在鸡胚及多种动物细胞培养上生长繁殖,当它适应鸡胚后容易连续继代。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病期间,其鼻液、唾液、奶液、阴道分泌物以及血液、实质器官中都含有病毒。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能存活30d以上,在肉中可存活35d以上。一般常用的消毒药都有效,如2%氢氧化钠溶液或0.1%升汞能立即杀死病毒。
2流行病学
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等各种动物。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和产仔旺季多发。病猪和带毒猪及鼠类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病毒由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尿中排出。马有较强的抵抗力,人也偶尔感染。易感动物可经呼吸道、破溃的皮肤和配种及病畜污染的饲料而感染。
3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6d,短者36h,长达10d。猪的临诊表现随着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是均无明显的局部瘙痒现象。新生仔猪及4周龄内仔猪感染后可出现大批死亡,特别是1周龄内仔猪的发病率、死亡率几乎可达100%。发病突然,高热、不食沉郁、呕吐或腹泻、鸣叫、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呈癫痫样抽搐,后躯麻痹,转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4周龄至4月龄仔猪多表现为咳嗽、流鼻液、呼吸困难,有时出现腹泻,部分有神经症状。育肥猪主要症状为高热、厌食和呼吸困难,偶尔有中枢神经症状。呼吸道可持续28d左右。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妊娠母猪表现为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以死胎为主,产出的弱胎多在2~5d内死亡。流产的胎儿体形大小一致。新疫区可以造成60%~90%的怀孕母猪流产和死胎,且主要发生于流产前的母猪。
4剖解症状
鼻腔出血性或化脓性炎症,扁桃体、喉头水肿,咽炎,勺状软骨和会厌软骨皱壁呈浆液浸润,并常有纤维素性坏死膜覆盖[2]。肺水肿,上呼吸道有大量泡沫性液,喉黏膜点状或斑状出血。肾点状出血性炎症。胃底大面积出血,小肠黏膜充血,水肿,大肠有斑块状出血。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和下颌淋巴结充血肿大,间有出血。脑膜充血、水肿。病程较长者,心包液、胸腹液、脑脊髓液均明显增多。肝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神经症状,转圈。仔猪死亡前游泳状,尖叫,口吐白沫。
5鉴别诊断
既简单易行又可靠的方法是动物接种试验。采取病猪脑组织,磨碎后,加生理盐水,制成10%悬液,同时加青霉素1 000U/mL、链霉素1mg/mL,放入4℃冰箱过夜,离心沉淀,取上清液于后腿外侧部皮下注射,家兔1~2mL,小鼠0.2~0.5mL,家兔接种后2~3d,小鼠2~10d(大部分在3~5d)死亡。死亡前,注射部位的皮肤发生剧痒。家兔、小鼠抓咬患部,以致呈现出血性皮炎,局部脱毛,皮肤破损出血[3]。临床脑炎病变易与猪瘟、李氏杆菌病、链球菌病混淆。李氏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呈散发。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具有神经症状的一些疾病作区别。
6预防与治疗
6.1预防
从洁净的猪场引进种猪,严格隔离检疫1个月,并采血送实验室检查。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7d消毒1次,粪尿放发酵池或沼气池处理。扑灭猪舍鼠类及野生动物等。种猪场的母猪应每3个月采血检查1次。感染种猪场的净化措施应根据种猪场的条件采取清除措施。一是全群淘汰更新。适用于高度污染的种猪场,种猪血统并不太昂贵者,猪舍的设备不允许采用其他方法清除本病者。二是注射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种猪(包括公母)每6个月注射1次,母猪于产前1个月再加强免疫1次。种用仔猪于1月龄左右注射1次,隔28~35d重复注射1次,以后每6个月注射1次。种猪场一般不宜用弱毒疫苗。发病育肥猪场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可采取全面免疫的方法,除发病乳猪、仔猪予以扑杀外,其余仔猪和母猪一律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K61弱毒苗),乳猪第1次注苗0.5mL,断奶后再注苗1mL;3月龄以上的中猪、成猪及怀孕母猪(产前1个月)注苗2mL,免疫期1年。也可注射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但是经免疫接种的猪只能防止发病,不能抵抗强毒感染与带毒排毒。因此,除免疫注射外,应加强猪场的一般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伪狂犬病的传播。6.2治疗
在病猪出现神经症状之前,注射高免血清或病愈猪血液,有一定疗效,但是耐过猪长期携带病毒,应继续隔离饲养。免疫预防是控制本病的唯一有效办法。建议免疫程序:种猪,第1次注射后,间隔28~35d后,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次产前1个月左右加强免疫1次,可获得非常好的免疫效果,可保护哺乳仔猪至断奶。种用的仔猪在断奶时注射1次,间隔28~35d后,加强免疫1次,以后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肉猪断奶时注射1次,直至出栏。
治疗方案:一是清开灵 阿莫西林 地米,混合肌注;二是VE-亚硒酸钠粉针,肌注;三是抗病毒1号粉 恒福特 磺胺嘧啶钠,混合拌料,连用10d[4];四是若小猪感染伪狂犬病则死亡率可高达100%,如果体温偏低,建议应及早淘汰,不予治疗。
7参考文献
[1]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东北农业大学.兽医临床诊断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
[4] 黄忠森,王强,孙跃进.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综合防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Z1):20-23.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8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5-0314-01
伪狂犬病又名狂痒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其特征为发热,脑脊髓炎的症状,但是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有流产、死胎和呼吸症状;新生仔猪除有神经症状外还可侵害消化系统。
1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病毒完整粒子呈圆形,直径为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 nm,有囊膜和纤突。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病毒能在鸡胚及多种动物细胞培养上生长繁殖,当它适应鸡胚后容易连续继代。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病期间,其鼻液、唾液、奶液、阴道分泌物以及血液、实质器官中都含有病毒。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能存活30d以上,在肉中可存活35d以上。一般常用的消毒药都有效,如2%氢氧化钠溶液或0.1%升汞能立即杀死病毒。
2流行病学
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等各种动物。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和产仔旺季多发。病猪和带毒猪及鼠类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病毒由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尿中排出。马有较强的抵抗力,人也偶尔感染。易感动物可经呼吸道、破溃的皮肤和配种及病畜污染的饲料而感染。
3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6d,短者36h,长达10d。猪的临诊表现随着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是均无明显的局部瘙痒现象。新生仔猪及4周龄内仔猪感染后可出现大批死亡,特别是1周龄内仔猪的发病率、死亡率几乎可达100%。发病突然,高热、不食沉郁、呕吐或腹泻、鸣叫、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呈癫痫样抽搐,后躯麻痹,转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4周龄至4月龄仔猪多表现为咳嗽、流鼻液、呼吸困难,有时出现腹泻,部分有神经症状。育肥猪主要症状为高热、厌食和呼吸困难,偶尔有中枢神经症状。呼吸道可持续28d左右。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妊娠母猪表现为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以死胎为主,产出的弱胎多在2~5d内死亡。流产的胎儿体形大小一致。新疫区可以造成60%~90%的怀孕母猪流产和死胎,且主要发生于流产前的母猪。
4剖解症状
鼻腔出血性或化脓性炎症,扁桃体、喉头水肿,咽炎,勺状软骨和会厌软骨皱壁呈浆液浸润,并常有纤维素性坏死膜覆盖[2]。肺水肿,上呼吸道有大量泡沫性液,喉黏膜点状或斑状出血。肾点状出血性炎症。胃底大面积出血,小肠黏膜充血,水肿,大肠有斑块状出血。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和下颌淋巴结充血肿大,间有出血。脑膜充血、水肿。病程较长者,心包液、胸腹液、脑脊髓液均明显增多。肝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神经症状,转圈。仔猪死亡前游泳状,尖叫,口吐白沫。
5鉴别诊断
既简单易行又可靠的方法是动物接种试验。采取病猪脑组织,磨碎后,加生理盐水,制成10%悬液,同时加青霉素1 000U/mL、链霉素1mg/mL,放入4℃冰箱过夜,离心沉淀,取上清液于后腿外侧部皮下注射,家兔1~2mL,小鼠0.2~0.5mL,家兔接种后2~3d,小鼠2~10d(大部分在3~5d)死亡。死亡前,注射部位的皮肤发生剧痒。家兔、小鼠抓咬患部,以致呈现出血性皮炎,局部脱毛,皮肤破损出血[3]。临床脑炎病变易与猪瘟、李氏杆菌病、链球菌病混淆。李氏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呈散发。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具有神经症状的一些疾病作区别。
6预防与治疗
6.1预防
从洁净的猪场引进种猪,严格隔离检疫1个月,并采血送实验室检查。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7d消毒1次,粪尿放发酵池或沼气池处理。扑灭猪舍鼠类及野生动物等。种猪场的母猪应每3个月采血检查1次。感染种猪场的净化措施应根据种猪场的条件采取清除措施。一是全群淘汰更新。适用于高度污染的种猪场,种猪血统并不太昂贵者,猪舍的设备不允许采用其他方法清除本病者。二是注射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种猪(包括公母)每6个月注射1次,母猪于产前1个月再加强免疫1次。种用仔猪于1月龄左右注射1次,隔28~35d重复注射1次,以后每6个月注射1次。种猪场一般不宜用弱毒疫苗。发病育肥猪场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可采取全面免疫的方法,除发病乳猪、仔猪予以扑杀外,其余仔猪和母猪一律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K61弱毒苗),乳猪第1次注苗0.5mL,断奶后再注苗1mL;3月龄以上的中猪、成猪及怀孕母猪(产前1个月)注苗2mL,免疫期1年。也可注射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但是经免疫接种的猪只能防止发病,不能抵抗强毒感染与带毒排毒。因此,除免疫注射外,应加强猪场的一般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伪狂犬病的传播。6.2治疗
在病猪出现神经症状之前,注射高免血清或病愈猪血液,有一定疗效,但是耐过猪长期携带病毒,应继续隔离饲养。免疫预防是控制本病的唯一有效办法。建议免疫程序:种猪,第1次注射后,间隔28~35d后,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次产前1个月左右加强免疫1次,可获得非常好的免疫效果,可保护哺乳仔猪至断奶。种用的仔猪在断奶时注射1次,间隔28~35d后,加强免疫1次,以后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肉猪断奶时注射1次,直至出栏。
治疗方案:一是清开灵 阿莫西林 地米,混合肌注;二是VE-亚硒酸钠粉针,肌注;三是抗病毒1号粉 恒福特 磺胺嘧啶钠,混合拌料,连用10d[4];四是若小猪感染伪狂犬病则死亡率可高达100%,如果体温偏低,建议应及早淘汰,不予治疗。
7参考文献
[1]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东北农业大学.兽医临床诊断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
[4] 黄忠森,王强,孙跃进.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综合防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Z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