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SBH)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SBH治疗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加强治疗病房(NICU)收治的中重度HIE患儿42例,经患儿监护人同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BH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传统的"三对症"和"三支持"治疗,并辅以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药物等。SBH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于出生6 h内进行SBH治疗,使鼻咽部温度维持在33.0~34.5 ℃、直肠温度维持在34.5~35.0 ℃。收集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年龄、5 min新生儿窒息评分(Apgar评分)、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评分Ⅱ(SNAPPEⅡ)等一般临床资料。主要结局指标为患儿住院病死率、随访至15月龄严重伤残率,以及出生28 d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和15月龄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评分〔包括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患儿治疗前后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记录两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42例HIE患儿中,排除严重先天性畸形和血小板计数(PLT)<50×109/L各1例,共入组40例;在随访过程中,SBH及常规治疗组分别有2例失访或结局不明,最终两组各有18例患儿纳入分析。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年龄、5 min Apgar评分和SNAPPEⅡ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SBH治疗组患儿15月龄严重伤残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5.6%(1/18)比44.4%(8/18),P<0.05〕;住院期间常规治疗组死亡1例,SBH治疗组无一例患儿死亡。与常规治疗组相比,SBH治疗组患儿出生28 d NBNA评分平均提高2.9分〔95%可信区间(95%CI)=1.0~4.8〕,15月龄BSID评分明显改善,MDI评分平均提高11.8分(95%CI=4.3~19.3),PDI评分平均提高12.4分(95%CI=2.5~22.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儿血清NSE、S100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常规治疗组NSE(μg/L):30.15±15.18比31.32±14.75,S100(ng/L):387.5(273.3,573.0)比890.0(590.5,1 162.5);SBH治疗组NSE(μg/L):29.09±16.22比32.25±15.43,S100(ng/L):402.5(302.2,580.5)比842.0(462.3,1 200.5),均P<0.05〕;但两组患儿间血清NSE、S100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心律失常、大静脉血栓形成或无法纠正的低血压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且常规治疗与SBH治疗两组患儿窦性心动过缓、硬肿症、血糖紊乱、全身性感染等一般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6.7%(3/18)比11.1%(2/18),5.6%(1/18)比5.6%(1/18),22.2%(4/18)比11.1%(2/18),5.6%(1/18)比5.6%(1/18),均P>0.05〕。
结论SBH治疗中重度HIE患儿可显著提高出生28 d NBNA评分及15月龄BSID评分,降低严重伤残率,但尚未证实其能降低病死率。与常规治疗相比,SBH治疗对血清NSE、S100蛋白水平的改善并无显著优势,提示SBH并不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修复的机制达到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