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佳肴酿豆腐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2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钟南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协会员,研究生学历。当过农民,做过工人,任过教师,现在机关任职。出版有长篇小说《愤怒的五指山》等。
  世上的美食千百万,但对我来说,最好吃的还是客家酿豆腐。去年春节期间,我回岳母老家广西玉林团聚的时候,在广西老家也能吃到如此地道的酿豆腐,让我心里感到特别亲切,满屋荡漾着浓浓的亲情。
  我的家乡在广东梅县,那里是粤北山区,也是广东较为贫困的地区,也是客家人聚集最多最集中的地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交通闭塞、人烟稀少,信息短缺、生活贫困。以前,在农村的日子过得很艰苦,家里的主食是地瓜和玉米饼子,那时候要想吃到一顿白豆腐,印象中只有村里老寿星过生日和过年才能解解馋,更不用说能吃上一顿酿豆腐。那时只有少数“大户”人家从“南洋”回来的归侨欢聚吃上一顿大餐时,才会有香香喷喷的酿豆腐。大人常讲的一句话便是:地瓜饼子不吃就会挨饿了。那时要想吃到一顿酿豆腐可真难。印象中只有在过生日和过年才能吃一碗红烧豆腐,根本吃不上像现在这样酿着肉或海鲜的酿豆腐。在广东的粤北山区,因为南岭横贯东西,阻挡南下的气流雨水,造成粤北山区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沙石黄土是这个地区的典型代表。
  靠近山脚的低洼地可种些地瓜、玉米、杂粮等;近水的地方可种些水稻、蔬菜等;短期的经济价值好的作物如黄豆、木豆很难生长。荒山野岭中大都生长狼萁草,很多地方连树木都很难生长,其它植物就更难了,生态环境有些恶劣,贫穷落后,人们心里大都装着“想尽办法闯出这穷山沟”的想法,且有的一去就不回头的。改革开放的大潮首先在南粤沿海掀起,粤北山区犹如沐浴着温暖的春风,人们乘着春天的故事搭上南巡的快车,掀起改变家乡贫困面貌一股风潮。人们欣喜地发现:城市街道的酒楼多了,豆腐店如雨后春笋似的多起来,不论你走到哪条街道,都可以看到开豆腐坊的,甚至上酒店吃饭,每家都少不了客家著名传统菜——酿豆腐。大街小巷的酒楼饭店,甚至夜宵排挡,都散发豆腐的芳香、白白嫩嫩的诱惑。时不时,小巷深处还传来“豆腐花、豆腐脑”的叫卖声,当然,最让我喜欢的还是能吃上一顿酿豆腐大餐。
  釀豆腐是客家人过年最主要的食物。年三十晚上辞旧岁要吃酿豆腐,初一早晨迎新年第一顿饭吃酿豆腐,初二回娘家迎姑爷要吃酿豆腐,初三早晨送别神灵还要吃酿豆腐。一般情况是,年二十七、八家庭主妇便与市场卖豆腐的商贩预订好过年要酿豆腐的白豆腐;年三十早上女主人上市场买菜时,顺便将预订的白豆腐提回来;再买上十斤八斤上好的五花肉;下午男主人就开始切肉捣馅,女主人开始酿豆腐二大盘,男主人便开始煮酿豆腐了。开饭时,香喷喷的酿豆腐便上桌了,客家人的年夜饭便在这软柔酥香的酿豆腐宴上开席了。不论是故乡本土的客家人,还是海外他乡的客家人,酿豆腐成为客家人年夜饭必不可少的标志。
  客家酿豆腐,是汉族客家的名菜,久负盛名,在客家人的生活中,但凡是有宴席必有此道菜。酿豆腐是中原传统饮食习惯与迁徙地特殊生活方式相结合的食品。传说酿豆腐源于北方的饺子,因岭南少产麦,思乡的中原客家移民便以豆腐替代面粉,将肉塞入豆腐中,犹如面粉里裹着肉馅,于是成了著名的客家菜酿豆腐。据考证,客家酿豆腐分为广东客家酿豆腐和湖南宁远酿豆腐,常见于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四川等地,是当地美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该菜汤汁醇厚,鲜嫩滑润、口味鲜美、制作简单、广受欢迎。酿豆腐属于湘菜和客家菜,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汉朝时就已经形成菜系,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俗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好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也同样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相传很久以前,湖南九嶷山下的一户人家,一母带二子,家境贫困,兄弟不和,兄弟俩只好外出谋生。一个在北方,一个往南方,但他俩都非常孝敬母亲,每年年终春节时,都赶回来和母亲团圆。有一年,哥哥买回了猪肉,弟弟买回了白豆腐和油炸豆腐,心灵手巧的母亲,就将肉和豆腐做成了香美可口的肉馅酿豆腐。年三十全家团圆年夜饭,兄弟俩吃到这道新鲜的酿豆腐时,都感到味道鲜美多吃不厌。看着兄弟吃那酿豆腐津津有味的样子,母亲在旁边语重心长地对他俩说:“你们兄弟俩要像这酿豆腐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亲相爱,就能做出大事来。”兄弟俩从中悟出了许多道理,便不再出远门,留在母亲身边,帮助母亲开荒种地、养猪放牛、挖塘养鱼、植桑养蚕,生活开始富裕起来。兄弟俩艰苦创业,和睦相处,也都娶了媳妇,生儿育女,把一个家庭搞得兴旺发达,闻名整个九嶷山地区。从此,九嶷山下的家家户户每到春节必做肉馅的酿豆腐。祈求新年一家人和睦相处,红红火火。
  客家酿豆腐的最大亮点便是“酿”,它是动词,表示“植入馅料”的意思,“酿豆腐”即“有肉馅的豆腐”之意,逢年过节客家人通常都会自己制作一定量的豆腐,酿好煎熟,置入砂锅中。每餐取出若干作菜肴,剩余的每隔一段时间在砂锅中加热煮沸以防变质,直至全部吃完。“酿豆腐”经常做、反复熟、天天吃,像每日必不可少的主食;它不仅是一种食品,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传承,将客家人勤劳朴实、和睦相处、与人为善、奋斗不止的品质,完美镶嵌在“酿”字之中。客家人不论走到哪,都把酿豆腐带到哪,也把客家人的朴素品质带到哪。我们家现在是四世同堂,祖辈是随解放海南岛军人而留下来开发建设海南岛的农垦人,祖籍在广东省梅州兴宁,是正宗的客家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酿豆腐一直伴随着我,左右着我生活的苦与乐。孩提时家里穷吃不上酿豆腐,长大上大学后,酿豆腐也吃得不多,大学校园食堂大都是红烧豆腐,即便有酿豆腐,也只是在豆腐面上沾点肉馅水煮一下,与客家酿豆腐相差甚远,味道就更无法说起,常常是梦里幻想着吃上一顿正宗客家酿豆腐。大学毕业后,我参加工作,走南闯北,经常出差,吃过无数佳肴:河南中原客家酿豆腐,湖南客家酿豆腐,上海客家酿豆腐,香港客家酿豆腐,各具特色,各有风味,都是客家文化的传承,中华美食的荣光。但细细品味,慢慢回想,还是我母亲酿的豆腐最好吃。
  母亲是正宗的客家人,祖祖辈辈都在广东的梅县兴宁居住,客家人的传统文化早已深深烙在她心里。记得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钱购置更多的食品,平时大都是炒青菜、煮地瓜,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会买上一二斤豆腐,放上油盐红烧给我们吃上一顿。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逐渐富裕起来,酿豆腐这种古老而传统的佳肴又风行起来。我们生活在海南农垦农场里,这里有全国各地的战友聚集一堂,口味繁杂,众口难调,酸甜苦辣,各有喜好,而只有酿豆腐的百吃不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食客,受到广泛的称赞。每到除夕或国庆等重要节日,母亲都拿出她祖传的手艺,酿上几大盘酿豆腐,分送给左邻右舍,让大家分享美味的客家酿豆腐,由此母亲勤劳友爱的性格受到街坊邻居们称赞和欢迎,不经意也被称为“酿豆腐媳妇”。   母亲做的酿豆腐之所以好吃,是有讲究的,它的做法是祖传的。上午在市场买回半板卤水豆腐,放在灶台晾干水,下午开始酿时,先把每一块四方形的豆腐切开一半,然后把切成长方形的白豆腐放到大铁锅里,用温水浸泡半分钟后,全部取出放在大盘里,晾一会儿就可以酿了。这样做是为了酿豆腐时豆腐不易裂开。馅是酿豆腐的关键了,馅的配料五花八门,各有喜好,但最主要的猪肉是不能少的,而且是用上好的半肥半瘦的五花肉,先将猪剁成肉泥,将香菇泥、葱花、盐、酱油、味精、胡椒粉、芝麻、花生、蒜末等搅成胶状,放在一边腌泡四十分钟,再用半斤糯米腌泡二十分钟,用剁成肉泥的五花肉,将三者搅拌均匀,到此,酿豆腐的馅就基本准备完毕了。接下来就可以酿豆腐了,拿上切好的长方形豆腐块放在手心上,把筷子从豆腐的两头插入豆腐里,然后双手使劲筷子往豆腐中间刮成一道口,这里要特别小心,不能划穿豆腐,插穿酿豆腐后,馅汁就会漏出来,煮出来的酿豆腐就不好吃了。说得很容易,但操作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它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手工工作。心情急躁、粗手粗脚的人做不好;加入太多的馅很容易撑破豆腐,太少的馅又不好吃;或者馅贴在豆腐表面的也不好吃,煮的时候馅有时会脱落,那就成了白豆腐。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拇指根,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轻轻地围住豆腐的四周,手掌心托住豆腐的底部,右手用筷子插入豆腐两头,往中间一划,然后右手大拇指和无名指握往豆腐的两头,并向中间稍使点劲,让豆腐成圆弧形,筷子划的自然且两边使劲挤压使豆腐呈“口”字,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入馅儿。用筷子夹馅慢慢塞进豆腐里,不能使太大的劲,要一点一点地塞进去,一次不能夹得太多,多了容易挤破豆腐边口,筷子的力度大了容易穿破豆腐底边漏馅漏汁,把酿好的豆腐放在盘里或大盆里时,要一块贴着一块放,豆腐通过互相挤压它们又容易粘合在一起,不容易破碎,千万不能像北方包饺子那样一个一个分开摆放,那样它撑满肚里的馅会挤破,煮的时候而失去它原有的独特风味。
  酿好豆腐只完成百分之五十的工程,要想酿豆腐鲜美嫩滑,可口流香,煮法可讲究了得。煮酿豆腐也是一个技术活,很多人心急得随便煮一下就拿出来吃了,结果酿豆腐的味道大打折扣,失去了原有的美味。古人说,慢工出细活。煮酿豆腐一定要慢,不能快更不能急。首先,用花生油起锅,小火加热至三四十度,将酿好的豆腐有馅的一面贴在锅里小火慢煎,在锅边上再浇一些花生油,让锅里发出吱吱声响,我们能闻到有煎肉的香味,就可以起锅了,把煎好的酿豆腐一块块从煎锅铲出,放到瓷锅里,一块块摆放整齐,然后放入我们准备的各种配料——油盐、酱油、胡椒粉、香菇、干龙鱼、干红鱼、花椒等倒入瓷锅,倒进猪骨头汤且浸过酿豆腐表面,用小火煮四十分钟以上。在二十分钟之后,再倒入一些鸡汤,继续慢焖。出锅时,我们再撒上葱花、银丝,一锅正宗的客家酿豆腐就这样做成上桌了。每当年三十晚上,我们在客厅看电视,闻到从厨房里飘出来的老火煮酿豆腐的香味时,便知道,年三十团圆饭即将隆重开席了。
  客家人的传统习俗,年三十晚酿豆腐是主菜,它的香味如何,直接影响团圆饭的气氛,所以酿豆腐的制作马虎不得,它的香味也意味着来年丰运,有的地方甚至还互相赠送自家做的酿豆腐,为年节增添喜气。
  我的妻子小朱是广西博白人,她是地道的广西客家人,她们那里也留传着酿豆腐的习俗,但不知是煮法上欠点火候,还是馅料配得不够正宗,吃起来总感觉找不到正宗客家人酿豆腐那种味。过去,我曾经回过她广西老家,也吃过她父母做的酿豆腐,总有种说不出的遗憾。所幸妻子在酿豆腐上有极高的天赋,每次我母亲酿豆腐她都在旁边打下手,用心记着每道工序,现在她早已独立酿豆腐,是我们这辈人中酿豆腐做得最好的媳妇,煮酿豆腐成为她的一绝。她最拿手的是,每次要酿豆腐时,购买猪肉捯搅的馅总是恰到好处,用剩下的豆腐馅,做成三个肉饼一起放在酿好的豆腐里煮。我曾经不止一次赞扬过她拌的馅味道好、煮到味,是酿豆腐之中的亮点。每次上桌吃饭时,妻子夹给我酿豆腐时口中还念叨“看你嘴馋的……”其实我心里十分清楚,客家酿豆腐这一传统美食手工艺我已给你们传承下来,且有发扬光大,深受欢迎之势。妻子这样做一是让婆婆检验我这个媳妇是否满师了,二是体现咱夫妻的恩爱和甜蜜。
  说来不可思议,以前从不干家务的我,现在也学会了酿豆腐。去年下半年,妻子的手臂不知怎的长起红疹,又痒又痛,吃不香睡不好,治疗了几个月效果都不明显,后来我们又到民间医院拜访民间老中医,用土方偏方治疗一段時间后,那又红又痒的小红疹终于得到控制,全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转眼间,国庆节到了,客家人又开始忙起来了,节日中的食材林林总总,其中酿豆腐又成了主角。这期间,我手头没有什么要紧的事,便自告奋勇地要酿一次豆腐给大家品尝,妻子笑着说: “那我可以当甩手掌柜了。”我说: “你们就放心等着吃吧。”牛皮吹了,活揽下来了,真正做时我的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好在有平时耳濡目染和打下手的基础,从选购豆腐,到切豆腐,选各种材料到混合调馅,我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下午开始煎豆腐、煮豆腐,再到出锅上饭桌,用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搞出外形和味道还不错的酿豆腐。母亲听说后,一个劲地鼓励我,还要我一定给她和父亲尝尝,见识见识儿子的进步。妻子也笑着对我说:“老人岁数大了,终于吃上你亲手酿的豆腐了。”我把母亲和妻子的话都记在心上,心想一定要尽快找时间付之行动,让她们吃上我亲手酿的豆腐,满足她们的愿望。其实妻子早已经就安排好了,她在我做酿豆腐时,就已悄悄打电话告诉我父母来家里吃饭了,吃我给他们的酿豆腐……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饮食喜好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就连那小得不起眼的北京大碗茶也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标志了。客家酿豆腐经历近千年的发展,也逐渐走进了更多的家庭。从现实生活中看,从酿豆腐用的馅料,到酿的形状,到煮的味道发生了变化的巨大,只是现代人更讲究酿豆腐的色、香、味,更体现酿豆腐品质丰富的内涵。从直观上讲,仅馅料就发展到现在可用羊肉、牛肉、鸡肉、鱼、虾,甚至蔬菜、水果。样式变化就更大了,在酿豆腐基础上人们任意发挥想象力,凡是能塞进肚子里的,我们都可以酿,酿苦瓜、酿辣椒、酿茄子、酿鱼肚子、酿椰子、酿南瓜……味道不再是单一的酿豆腐味,而是五花八门的,因地域不同而出现了各种口味吸引不同人的胃口,让“酿”的食品壮大、丰富、营养、健康,让我们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客家人那酿的形式在改革中创新发展,在和睦中发扬光大。酿那熟悉的味道,时时提醒着家的方向。酿豆腐象征着团圆,吃到嘴里的是豆腐,心里感受的是暖暖的亲情、浓浓的母爱、悠悠的乡情。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魏子夏,女,2001年7月生,四川绵阳中学2016级9班学生。  我的老爸爱冲壳子。这个壳子让我不解。  老爸说,某某年参加某县的招商说明会,我去会议餐厅就餐。其时,会议报到已结束。可餐厅却泠泠清清。值得注意的是,几个就餐的人却显得不伦不类,有的年纪很大,有的年纪太轻。而就其打扮,却怎么也不像来招商引资的。再看看那吃相,更让人疑惑,似乎是来吃大户的,吃相不雅,吃量很大。  某某年的招商说
期刊
作者简介:非鱼,中国作协会员,三门峡市作协副主席,曾获第四届小小说金麻雀奖,出版有小说集《来不及相爱》《追风的人》等多部。  那时,我是个出租车司机。一个从政法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没有考上研究生,差两分没有考上公务员,父亲给人送了十万块钱后,我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  开撸串吧,赔了;卖土豆粉,刚赚了点钱,店拆迁了。除了吃饭,我通宵达旦地玩游戏,窗帘拉得严严实实,透不进一丝阳光。父亲把他的出租
期刊
1  何十诠睡到半夜突然醒了,他侧过脸,隐约看见外面有道人影一闪而过。推开窗,一条逼仄的小路通往草丛深处,夜色叫白茫茫的大雪照亮,天空地白的世界,似乎没有人曾来过。  这也许是某种征兆,他的小女儿何晓笛隔天就回到了村子里。何晓笛带着一大包行李从吉普车上下来,高帮皮鞋踏在黄泥地上,留下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痕迹。坐在家门口择菜的老太太们一刻不落地盯着她,直到她的背影消失在何十诠的屋子里。  正在厨房劈柴火
期刊
22年前,我们采访了张志远,写了《巴山之恋》,发表在《椰城》文学杂志2018年第3期。  22年后,我们再访张志远。  张志远的身上还有许多我们不能解释的“未解之谜”。  2019年6月14日,在曾经同村的知青罗玲、罗元权的陪同下,我们终于再次见到了张志远。  65岁的张志远仍然住在山里。  南江县距坪河乡27公里,钟山村占据了坪河乡后面的大山,由上而下依次为四三二一社。县城来的公路就从钟山最上面
期刊
一  含辛茹苦了大半辈子的母亲戴国秀被儿子陆敏从乡下接到城里来享福,还不足三个月就被摩登时尚的儿媳汤慧赶出了家门。  那是春三月的一个艳阳天,戴国秀趁儿子儿媳上班、孙子上学没在家的空闲时间,她把楼顶花圃里早已枯杆了的刺藤藤全部拔掉,跑了好几个农贸市场才买回一大堆空心菜苗栽上。儿媳妇汤慧下班回来一见被扯掉的刺藤藤东倒西歪乱七八糟摆放在那儿,急得横鼻子瞪眼,一个劲地直吼,“你这个老不死,我今生今世再也
期刊
1  扯淡不收税,姑且听我扯得有无道理?  我个人观点,道教乃中医学的保健分支。道教讲究养生、炼丹和修仙,追求长寿之道,乃至无老死;真道士相当于现代药剂师,道教和中医学如出一辙,都称天年为120岁。代言人有道教创始人老子、唐朝名医王冰等。《尚书·洪范篇》和嵇康《养生论》也说上寿120岁。张三丰、彭祖、姜子牙等人,均高于上寿,为后人津津乐道。可见人是能活到这个岁数的。但毕竟少数。为何?环境使然。所以
期刊
作者简介:朱红娜,曾在《羊城晚报》《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百篇。有多篇小小说入选多种年选本。现为广东小小说学会副秘书长。  朱红娜爹妈没文化,不会像城里人一样翻书给女儿取名字,也不可能专门找人算卦取名字,爹爹看着生出来的女儿,像随手在山上捡树枝一样捡来一个名字:是个丫头,就叫大丫吧。  大丫在十八岁以前一直叫大丫,父母叫她大丫,老师同学叫她大丫,户口本上也是大丫。大丫不喜欢这
期刊
有一阵子,我真想狠狠骂她一顿,真是鬼迷心窍!我终于没有骂出来。当然,更不会动手打人。我是男人,不会动手打老婆的。  问题是,方晓芳也不是我老婆啊。  我还来不及骂她,她却与我分手了。  “早就说过,我是一朵故乡山野的蒲公英,无牵无挂,无欲无求,风动而行,风静而安。”她说这番话时出奇的冷静,盯着我眼皮都没眨一下。“就算我亏欠你吧。但我有自己的追求,谁也拦不住。”  按方晓芳的说法,我只是她人生一个阶
期刊
作者简介:虞燕,女,浙江舟山人,现居宁波奉化。作品见于《中华文学选刊》《作品》《安徽文学》《野草》《散文选刊》《文学港》《鹿鸣》《散文诗》等。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隐形人》。  外婆得了肝病,隔一段时间便要上市里的医院抽腹水,如此,快两年了。每次从我所在的小城过去看她,一般都是她住院时。她努力表现出精神不错的样子,并伸出手缓缓地摆动,有时是左手,有时是右手,有时两只手一起,像在风中颤抖的枯枝。她的意思
期刊
进入腊月,四英岭下的人家开始忙着张罗年关货物的时光,秋妹就显得焦躁不安。她常常在村头加乐溪边徘徊,从那里可以远远眺望那条通往镇上的土路。赶墟集的人会在黄昏前匆匆归来。有时会看到手扶拖拉机驶过,坐在车上的人带着大包小包,那是出远门打工的回家过年了。  一连数日,她的心就随着这些匆匆的身影晃悠悠提上来,尔后又空落落沉下去。她心里惦着的不是出门打工的丈夫昌泽,而是在东海岸边读师范大学的宏伟,就像他还读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