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乡亲送“锦囊”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98197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尚志市苇河镇尚志村的农村党员群众提起赵文哲,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小赵那可是个干实事的人,没少从远程教育里帮我们找发家的门道。”大家口中的“小赵”就是尚志村的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赵文哲。
  2005年,适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对于当时不少农民来说电脑还是“稀罕物”,更别说在村里找到一个会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了。正是凭着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高中毕业的赵文哲作为技术骨干被聘到村里任职,并担任了站点管理员,谁知这一干就是14年。
  从安装远程教育设备到入户调研群众需求,她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从老百姓的需求入手,精心设计课程,动员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分批次到村部进行学习。最开始大多数人都认为没什么作用,隔着屏幕啥也听不懂,是赵文哲一次一次地去“动员”,一句一句地当“翻译”,逐渐开阔了党员、群众的视野。村里的老党员都说:“还是年轻人思想活泛,转变了我们这些老古董的思想,网上讲的那些技术有些我们压根都没听过,用上先进技术,才能让咱们种地越来越上规模。”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高质量地管理好站点,就必须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管理责任清、学习任务明。赵文哲就是远教站点管理员中公认的制度建设先锋。2015年,尚志村率先开始实行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制度和“一帮一”学习模式,健全设备器材登记簿、课程安排表及使用登记簿,将每次使用的时间、内容、參加人员、讨论情况等进行详细登记。她发挥自身耐心、细致的优势,将各种记录和档案整理得有条不紊,同时不折不扣地执行集中学习培训制度,用她的话说“要让学习形成一种习惯”。长期坚持下来,支部党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还经常带身边的群众一起听课,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赵文哲还结合开展远程教育,建立了定期调研、定期组织专题讲座机制。每季度对党员群众感兴趣和迫切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调研,根据农闲实际,与开展党员冬训等工作相结合;每半年邀请市、镇两级农业技术人员和种养大户开展专题讲座,从2015年起,已组织专题讲座10次,受益群众超过1000人次。2017年,她调研了解到,村里有部分村民想发展黄牛养殖,但是苦于没有技术,于是她与畜牧局取得联系,邀请技术专家送技术到村,目前发展黄牛养殖50余头。
  学无止境,是赵文哲经常用来激励村民和鞭策自己的话。2011年,她在工作和农忙之余,挤时间获得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文凭,以知识为桨、远教为帆,帮助村民积极寻找致富的“金钥匙”。
  尚志村食用菌种植户特别多,但由于技术匮乏,只能从外村购买菌包,增加了种植成本,这件事一直压在赵文哲心上。取得农林经济文凭后,她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网络上广泛搜集食用菌包市场商机,又从远教平台下载食用菌包制作技术讲座,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收看,并到邻近乡镇学习经验。在她的积极努力下,尚志村于2013年组建了占地约2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包厂,有50栋木耳吊袋大棚,发酵室、养菌室、生产设备规模化,为村里每年增加10万元纯收入。
  在远程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上,赵文哲以惠民为本、服务为纲,将远程教育手段化作了滋养黑土地的一股清泉。正如尚志村老村长王宜德说的那样:“小赵是促进我们村发展的新生力量。”
  (作者单位:尚志市委组织部)
其他文献
林辉(左)在指导村民收获鸡枞菌  荷塘荷花艳,莲池莲子香。每逢盛夏,湖南省新田县金陵镇莲花塘村村口塘中的莲花便送来股股清香,让村民们闻之欣喜;而活跃在这个村的远程教育平台正如这花香一般,也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實在在的幸福。林辉就是尝到甜头的一员,正是在远教平台的帮助下,他的鸡枞菌种植产业赚得盆满钵满,更为自己的脸上赚满了笑容。  自打莲花塘村建起了远教站,村民们的日子就开始有了希望,大家梦想着远程教
期刊
聚焦广大党员党性提升,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拓展三大红色“磁场”,打造“一刻钟党员教育圈”,将“正能量”释放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一是“红影院”成为小区里“接地气”的“红色摇篮”。2018年以来,任城区整合辖区资源,规划布局社区“红色影院”12处,开展“百场红色电影”展播活动,精心筛选富有时代特色、党员群众喜爱的优秀影片,让党员群众在红色光影中重温党史、缅怀先烈、洗涤心灵、提升党性。二是
期刊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注重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作用,让村民通过远教平台学习特色实用种养殖技术,用知识的力量鼓起了“钱袋子”。一方面,标准化建站+提升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在全县68个村分别设置活动室、图书室、远程教育播放室,更新各种党建图板,印发《宣城市党员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工作手册》,达到有播放室、有站点标牌、有相关制度、有记录手册、有配套桌椅的“五有”标准,提升了远程教育站点和村级阵地建设标准。另一方面,
期刊
北国有城,名曰双鸭山。城中穿梭着一群人,他们“登陆”珍宝岛,他们穿越完达山脉,他们脚踏大地、心怀百姓,他们手掌镜头、聚焦生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双鸭山市委组织部电教科。何其有幸,我是团队一员。在一起追梦的路上,我见证着队友们每一次的高光时刻。“钟扒皮”“钟暖男”与“钟坚强”  钟林涛,中共党员,科长,70后,战斗指数五颗星。对待工作严谨细致,撰写脚本、实地拍摄、后期剪辑环环紧跟,精益求精。经常
期刊
湖南省湘西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要求,利用微信群便捷高效、互动性强的特点,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湘西為民村级微信群”,搭建百姓“掌上家园”,让干部、群众同在一个“朋友圈”,实现了哪里有群众,党的声音就传递到哪里,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一是户户“见”干部,联系群众“零距离”。按照“一村一群、一户一人”的原则,在全州115
期刊
近年来笔者经常到各地采访学习,几乎每到一地,当地都要介绍一些学用示范基地和示范典型。在与他们深入交谈中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远程教育的了解其实不够深入,甚至于缺乏了解,有一些典型的事业发展其实和远程教育关系不大。这种现象貌似有些奇怪,为什么明明和远程教育关系不大,却会被树立为学用典型呢?还有一些学用典型,在被树立为典型后,其实也很少参与远程教育的有关活动,很少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期刊
当前举国上下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教制片人,自然要抓住这个时代热点,在荧屏上充分展示那些活跃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的时代弄潮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委组织部筹拍了微电影《燕归来》。“燕归来”,顾名思义,就是“人才返乡创业”的主题,讲述的是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姜堰籍学子赵远飞看到家乡的喜人变化和招才政策,放弃留城的优厚待遇,动员女友一起回乡创业,带动一大批年轻人扎根家乡创新创业的故
期刊
六年前,阿城区蜚克图镇兴东村的陆丽波跟村里其他女人一样,相夫教子,伺候父母公婆,天天围着田头炕头转。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原本平淡的生活中增添了一抹“远程教育”的亮色。  那时,兴东村的远程教育工作由于开展不力,受到了区委组织部的点名批评。这可让村干部们犯了难:“两委”成员本就不多,每人都有较重的分工,上哪再“匀”出一个专职远教站点管理员呢?把村里的青壮年在脑中过了一遍后,村书记想到了一个人选——村
期刊
“村民们注意了,现在播送一条消息,这周的远教课堂,改为周日上午九点,内容是《黑木耳高产栽培技巧》,种木耳的都来看看、听听,县里还派来了农技专家,给咱们现场解答,有啥不懂的都来问问。再说一遍:村民们注意了,现在播送一条消息,……”  这广播里熟悉的声音每个月都会如期而至,而播报消息的正是依兰县愚公乡新宏村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刘彩艳。十多年来,她一直坚守工作岗位,在“管、教、学、用”上下功夫,利用远教平
期刊
提到“90后”“大学生”这些字眼,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城市白领、创业青年,想到的是自由和冒险。但是在木兰县建国乡利勤村,有这么一位“90后”女大学生,她扎根乡村、服务村邻,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她叫刘克敏。1991年出生的她,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年,她放弃城市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到出生的村庄,进入村小从事教育工作,为家乡发展发光发热。正是因为这份扎根黑土地的决心,在2015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