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ingy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主要因为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起到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创新教学方式,对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全面解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部分语文教师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期间,还存在功利性与单一性问题,不能保证文化渗透的有效性,难以通过先进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无法保证工作成效。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利用科学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逐渐优化自身工作机制,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一)传统文化教学的功利性
  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期间,高中语文教师只重视学生的高考成绩,在全面分析高考考题内容的情况下,将提高学生分数作为主要目的,为学生讲解各类知识,在系统化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利用科学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一些教师不能为学生更好地延伸传统文化知识,无法根据其年龄特点与实际需求等开展教学活动,导致教学工作效率降低,不能保证传统文化的渗透成效。
  (二)传统文化教学的单一性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方式较为单一,只能根据课本内容等开展教育活动,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探讨中。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且滞后,不能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文化渗透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保证教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与技术,无法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情境,不能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达到当前教学要求与目的。
  由此可见,我国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在教学缺陷的影响下,制约其长远发展与进步。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合理的方式转变教学模式,创建完善的教育机制,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
  (一)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的解读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重视语文课本的分析工作,根据其实际要求,建立专门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机制,创新工作形式,完善管理体系,保证可以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由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较多,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当全面分析其典型传统文化,利用科学的方式,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爱国主义观念,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课本中存在较多文言文,且文言文内容中包含很多传统文化。例如在《论语》课文中,教师可以将“孔子礼治”观念引出,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使其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相关内容,使得学生的心里得到良好的洗涤,在感悟的情况下,合理优化教学机制,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目的。
  在學生现实生活中,很容易会遇到一些困难,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朗诵古诗文经典篇目,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情况下,使得学生关注实际生活、社会情况,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离骚》课文,在学生朗诵后,为学生讲述关于屈原的事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与屈原的爱国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作用,形成良好的教育机制,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二)创新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利用先进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积极性,保证可以满足当前的素质教育规定。具体创新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利用游戏开展教学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利用单一的讲解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科学应用游戏教学方式,建立健全课堂教学形式。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杜甫诗三首》,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其分为几个小组,领导学生熟读课文,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古诗的意思,自主编排话剧,将其中的情境展示出来,使学生在一定影响下,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形成良好的理解机制。且在话剧演出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水平。
  第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科学使用先进技术,发挥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例如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网络技术等,呈现多样化的课堂内容,在提高课堂教学可靠性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合理搜集各类资料,准备教学图片与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期间,能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可靠性与有效性。
  第三,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到文化馆、博物馆中参观,全面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能够在参观各类馆藏的过程中,形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感同身受的作用下,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第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感受,全面指导学生学习各类知识,在产生一定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对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在优化教学过程中,科学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全面分析其情感需求,了解当前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不同的传统文化游戏与学习情境,使其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三)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应当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全面开展各方面的教学活动,保证其工作效果。
  第一,将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教学载体。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个民族传统节日都蕴含着文化成分,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传说与寓意的作用之下,形成丰富的传统文化。因此,高中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为学生讲解各类文化知识,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传统文化相互接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为学生设置自主探讨内容,要求学生在放假期间搜索各类资料,不仅可以到图书馆中查阅文献,还可以在网络中搜集相关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再如教师可以在端午节期间,为学生讲解饮雄黄酒的知识,使得学生全面了解相关文化。
  第二,挖掘乡土文化,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很多传统文化,主要就是在当地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生成较多的乡土文化,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挖掘相关文化知识,要求学生在假期时间,团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自主设计调查报告。例如学生可以在少数民族中搜集各类文化知识,在自主搜集过程中能够加深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三、结论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利用先进的工作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创新教学形式,将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此激发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显露.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课外语文(下),2016(5).
  [2]张磊.传统文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影响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3]江资喜.基于高中语文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
  作者简介:苏志东,1965年生,本科,广西北流市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摘要】边鼻音是很多方言区的难点所在,存在边鼻音不分、边音带鼻音色彩或者鼻音带边音色彩等问题。本文从边鼻音发音存在的问题出发,从理论学习、听辨、正音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边鼻音的教学有帮助。  【关键词】边音;鼻音;教学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一、边、鼻音发音及问题  边音和鼻音是从普通话发音方法划分出来的声母类别,即通常所说的l、n、m,本文的边鼻音教学指的是l和n作为声母
研究了一类具有可乘适当断面的富足半群,推广了带有逆断面的正则半群的一个定理.主要结果为:若S0是一个适当半群,幂等元半格为E0,I是一个带有可乘适当断面E0的左正规带,L是一
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人们可以从中汲取中华人文精神,培养乐观豁达的精神情怀,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在初中教学中加入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认识经典,培
为优化离心泵负载与光伏系统的匹配特性,首先根据晴天光照分布特征通过系统配置估算方法得到所需离心泵负载在最高光照时的基本配置参数,然后根据离心泵运行的流量和扬程特性
给予每一个后进生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心愿和责任,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保障。我们常常听到有学者说:"教师教出的学生千千万万,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因被征地农民构成情况复杂,其社会保障工作还有待完善.尤其是需要从征地源头开始,兼顾农民当前生活、促进就业与未来养
随着社交媒体和通信工具的普及,家校之间的沟通愈加便捷;由于教育意识和人才意识的提升,家长越发主动地想要参与学生的学习,都迫切地想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监督者和陪伴者。但
【摘要】通过一节“感动就在身边”作文教学课,来培养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周围人的点点滴滴,从而使学生悟得身边其实处处是素材,处处有“风景”。  【关键词】感动;身边;寻找;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只是由于我们平时缺少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旦写这样的文章,我们往往不知所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