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全球对中国的聚焦,外媒在华拍摄有关中国题材的纪录片,成为了中国国家形象在“他者”视域下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一种传播方式。《运行中国》推出两天,就在国内各大网站收获1620万次的播放量,微博阅读量高达939.7万次,参与讨论留言达到2.1万条,因此本文从《运行中国》这一纪录片,来看国外纪录片是如何塑造中国形象的。
关键词:纪录片;中国形象;“他者”视角
随着近年来全球对中国的聚焦,外媒在华拍摄有关中国题材的纪录片,成为了中国国家形象在“他者”视域下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一种传播方式。
五洲传播中心作为Discovery亚太电视网的合作伙伴,双方将合拍三集系列纪录片《运行中国》,并将其作为《神奇的中国》的开篇之作,于2015年3月28日至5月期间在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全球电视网中播出。《运行中国》纪录片分别从城市化进程、科技与创新、民生与愿景三大领域聚焦新世纪的中国所发生的巨变。
《运行中国》在中国央视播出,爱奇艺app同步播出,从创作主体看,近年来,中国形象的塑造已经从我国的“自塑”转变为他国媒体主动而为之的“他塑”。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软实力甚至军事、外交动向都能成为他国纪录片中的热点话题,然而他国纪录片中塑造的中国形象是否客观公正,是否有其特殊目的,是否渗透中国威胁论调,是需要我们审视的。
通过《运行中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国外媒体所塑造的中国形象样貌。在片中展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在短暂的60年间,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从一座世界加工厂变成了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而更重要的是外媒所拍摄的《运行中国》并不掩盖中国迅速崛起的现实,但更注重充实被过度强调了的经济与政治之外的更多元而深层的内涵,避免单纯的物化展示。除了发展之外,还向我们展示了真正中国的问题,人口压力大、污染严重等等。
一、用时间线来看出中国的变化
《运行中国》三集里面多次运用了时间线的手法,用过去—现在—将来进行对比,很清晰地看出中国的一个发展取得的成就、中国发展的进程及发展现状已经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如片中所描述的“1980年中国只有不到20%的地方是城市。到2030年全国70%的人口,超过10亿会住在城市里。”就是运用这种手法,呈现出中国的发展轨迹。
二、数据说明事实
《运行中国》纪录片片中更以强势的数据,展示了中国的进步,和中国崛起的决心。还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将中国的形象进行了具体量化。根据片中内容量身打造,让观众很清晰的看出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中国的经济发展。《运行中国》许多个場景都用到了数据进行说明,如“5860亿美元、4万公里、600万套、100座等等”。这些数据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中国刺激经济政策的力度,尤其是采用美元来标记,能让美国民众有更加清晰直观的感受。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规模和速度,比语言叙述更有真实性和震慑力。
三、中外对比
《运行中国》中采用了多次与他国相对比的手法。运用对比,可以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本质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相互映衬,彼此补充,相得益彰。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国的变化,通过对比可以使差别更加明显。如片中所提到的“1978年上海人口不到一千二百万,今天这里是超过两千三百万人的家。这相当于伦敦、马德里和新加坡几个大都市的人口之和。”可以看出中国城市人口之多。又如片中通过“10000多公里轻轨,对比之下全世界第二大的高铁网络在西班牙那里只有不到四千公里。”可以看出中国高铁建设的成就。
四、形象标签化
在《运行中国》中,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中国的种种标签,如中国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从一座世界加工厂变成了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中国的零售市场是世界第二大的,仅次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买家,这些几个“最”都为中国形象定下了一个标签,有助于加深观众印象,以及更好的塑造中国形象。如片中提到中国的成就时的描述“城市化的规模和节奏是很难想象的,中国建设中世界最高的建筑物,最长的桥梁、最深隧道、最快的火车、最大的港口,超过100座机场。2003年首次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比史普尼克号晚了46年。政府大力投资科研领域,中国计划成为第一个将人类送上火星的国家。”
五、正负面的客观呈现
除了表现出中国发展的进步,也阐释了中国发展带来的问题。不像是中国许多的纪录片只是一味的赞美,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他者”视角下,让世界能够公正客观地看待中国。所以其制作团队不仅是从美国人或中国人的视角,而是从全世界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和中国崛起,因此,在片中的选材上,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通过该片可以看到中国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污染、食品安全、2030年的十亿城市人口带来的人口压力、曾经紧密联系的社区如今因为城市化而分散等等。
“几十年的无节制的工业化,中国的污染水平已经达到了出现危机的地步,在北京,每立方米所含微粒的数量,是人体呼吸承受范围的7-33倍。遭受不幸的不仅是城市居住者,几乎五分之一的乡村农田和五分之三的地下水收到了污染。中国的崛起史无前例,但这是拿自己的自然资源,环境,人民的健康冒险。”影片中对于中国发展所带来的问题的描述也更加客观直白,让中国形象的展示更加立体客观。
“他者之形象不再被视为他者文化的必然产物,而是被视为注视者这一方的‘社会集体想象物’”。⑥《运行中国》是在跨文化交流中,美国媒体以“他者”的角度对中国形象进行的挖掘和阐释,是美国按照自身文化去了解中国现状的一种探索。通过《运行中国》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外媒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发展,但从当今世界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来看,对中国的报道虽然有所增加,但数量仍然较少,中国对外的国家形象建构依旧任重而道远。
中国的媒体外交既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让国际社会听到中国的声音,同时又要充分意识到西方主流媒体对西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抓住一切机会使其为我所用。借助国外的频道来传递中国的声音,借用对方的声音来反映中国的真实情况。这样,就能使西方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了解真实的中国,看到真正的中国的国家形象。
作者简介:颜斯睿(1993-)汉族, 四川自贡, 硕士研究生 。
关键词:纪录片;中国形象;“他者”视角
随着近年来全球对中国的聚焦,外媒在华拍摄有关中国题材的纪录片,成为了中国国家形象在“他者”视域下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一种传播方式。
五洲传播中心作为Discovery亚太电视网的合作伙伴,双方将合拍三集系列纪录片《运行中国》,并将其作为《神奇的中国》的开篇之作,于2015年3月28日至5月期间在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全球电视网中播出。《运行中国》纪录片分别从城市化进程、科技与创新、民生与愿景三大领域聚焦新世纪的中国所发生的巨变。
《运行中国》在中国央视播出,爱奇艺app同步播出,从创作主体看,近年来,中国形象的塑造已经从我国的“自塑”转变为他国媒体主动而为之的“他塑”。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软实力甚至军事、外交动向都能成为他国纪录片中的热点话题,然而他国纪录片中塑造的中国形象是否客观公正,是否有其特殊目的,是否渗透中国威胁论调,是需要我们审视的。
通过《运行中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国外媒体所塑造的中国形象样貌。在片中展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在短暂的60年间,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从一座世界加工厂变成了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而更重要的是外媒所拍摄的《运行中国》并不掩盖中国迅速崛起的现实,但更注重充实被过度强调了的经济与政治之外的更多元而深层的内涵,避免单纯的物化展示。除了发展之外,还向我们展示了真正中国的问题,人口压力大、污染严重等等。
一、用时间线来看出中国的变化
《运行中国》三集里面多次运用了时间线的手法,用过去—现在—将来进行对比,很清晰地看出中国的一个发展取得的成就、中国发展的进程及发展现状已经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如片中所描述的“1980年中国只有不到20%的地方是城市。到2030年全国70%的人口,超过10亿会住在城市里。”就是运用这种手法,呈现出中国的发展轨迹。
二、数据说明事实
《运行中国》纪录片片中更以强势的数据,展示了中国的进步,和中国崛起的决心。还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将中国的形象进行了具体量化。根据片中内容量身打造,让观众很清晰的看出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中国的经济发展。《运行中国》许多个場景都用到了数据进行说明,如“5860亿美元、4万公里、600万套、100座等等”。这些数据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中国刺激经济政策的力度,尤其是采用美元来标记,能让美国民众有更加清晰直观的感受。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规模和速度,比语言叙述更有真实性和震慑力。
三、中外对比
《运行中国》中采用了多次与他国相对比的手法。运用对比,可以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本质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相互映衬,彼此补充,相得益彰。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国的变化,通过对比可以使差别更加明显。如片中所提到的“1978年上海人口不到一千二百万,今天这里是超过两千三百万人的家。这相当于伦敦、马德里和新加坡几个大都市的人口之和。”可以看出中国城市人口之多。又如片中通过“10000多公里轻轨,对比之下全世界第二大的高铁网络在西班牙那里只有不到四千公里。”可以看出中国高铁建设的成就。
四、形象标签化
在《运行中国》中,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中国的种种标签,如中国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从一座世界加工厂变成了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中国的零售市场是世界第二大的,仅次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买家,这些几个“最”都为中国形象定下了一个标签,有助于加深观众印象,以及更好的塑造中国形象。如片中提到中国的成就时的描述“城市化的规模和节奏是很难想象的,中国建设中世界最高的建筑物,最长的桥梁、最深隧道、最快的火车、最大的港口,超过100座机场。2003年首次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比史普尼克号晚了46年。政府大力投资科研领域,中国计划成为第一个将人类送上火星的国家。”
五、正负面的客观呈现
除了表现出中国发展的进步,也阐释了中国发展带来的问题。不像是中国许多的纪录片只是一味的赞美,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他者”视角下,让世界能够公正客观地看待中国。所以其制作团队不仅是从美国人或中国人的视角,而是从全世界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和中国崛起,因此,在片中的选材上,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通过该片可以看到中国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污染、食品安全、2030年的十亿城市人口带来的人口压力、曾经紧密联系的社区如今因为城市化而分散等等。
“几十年的无节制的工业化,中国的污染水平已经达到了出现危机的地步,在北京,每立方米所含微粒的数量,是人体呼吸承受范围的7-33倍。遭受不幸的不仅是城市居住者,几乎五分之一的乡村农田和五分之三的地下水收到了污染。中国的崛起史无前例,但这是拿自己的自然资源,环境,人民的健康冒险。”影片中对于中国发展所带来的问题的描述也更加客观直白,让中国形象的展示更加立体客观。
“他者之形象不再被视为他者文化的必然产物,而是被视为注视者这一方的‘社会集体想象物’”。⑥《运行中国》是在跨文化交流中,美国媒体以“他者”的角度对中国形象进行的挖掘和阐释,是美国按照自身文化去了解中国现状的一种探索。通过《运行中国》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外媒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发展,但从当今世界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来看,对中国的报道虽然有所增加,但数量仍然较少,中国对外的国家形象建构依旧任重而道远。
中国的媒体外交既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让国际社会听到中国的声音,同时又要充分意识到西方主流媒体对西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抓住一切机会使其为我所用。借助国外的频道来传递中国的声音,借用对方的声音来反映中国的真实情况。这样,就能使西方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了解真实的中国,看到真正的中国的国家形象。
作者简介:颜斯睿(1993-)汉族, 四川自贡, 硕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