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哲学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相当多的学生对这个本该大放异彩的哲学不感兴趣,怎样在哲学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又真正把哲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呢?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反思,以期找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握哲学原理,课后能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这就完成了学哲学的目的。
关键词:哲学;作用;三部曲;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41-002
中学哲学教学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但目前我国的中学哲学教学中,相当多的学生对这个本该大放异彩的哲学不感兴趣,称之为“第二外语”。那么,怎样在哲学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又真正把哲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呢?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反思,以期找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奏响激趣之曲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特别要注意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新课程的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成长特点,恰如其分的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使其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思想政治课的情境创设中,最为重要的是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
比如在教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我播放了各国有代表性的音乐精选,让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既感受到了音乐美的共性,有感受到了各国文化的个性,深刻领会到了本课的哲理,有了这一个导入,从一开始就为本课定下基调,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显得尤为和谐。
在讲解理论性较强、道理深奥、学生理解有难度的教学内容时,用一个简单的,又能抓住学生眼球的导入方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导入的方法可以而且应该是多样的;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要体现启发性、时代性、针对性、简洁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承上启下、由旧入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激情。当然也不能盲目去追求那些“热热闹闹,毫无实效”的情境导入方式,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具体内容结合,注重实效。
二、奏响求知之曲
在讲授哲学内容时要注意概念讲解一定要准确,切忌含混不清。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例如,我们把哲学定义为“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而不能把哲学定义为“世界观”。因为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意识到了与否,但并非每一个人的世界观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在知识点讲解清楚的前提下就是记忆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学习哲学也和学习其他科学一样,要记住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记住基本概念的定义,要记住基本原理包括的要点。只有记住这些基本的东西,才能运用它们思考问题。如果脑子里是一片空白,没有记住任何概念和原理,怎么能够思考问题呢?所以,学好哲学不是要不要记忆的问题,而是如何記忆的问题。我们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有很多弊端。一是费力大,收效小,事倍功半,背了好长时间,也没有记住多少东西。二是记不准,易混淆,张冠李戴,错记漏记,把概念或原理弄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三是记不牢,容易忘,费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记住的东西,没过多长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我们反对死记硬背,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讲解哲学原理时,每一个原理都力求结合一个案例,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原理,还能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日后能更好地运用原理。例如在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我鼓励同学们以“2008年奥运会”为主题自主学习,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同学以“从雅典到雅典为题目”,为大家讲述从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到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的发展历程。同样是在雅典,但奥运会一百年以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有的同学为大家讲述中国在奥运会上“零突破”的故事:“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赢得第一块金牌时,举办方没想到默默无闻的许海峰会一举夺魁,以致根本没有准备中国国旗,导致发奖升旗仪式推迟了45分钟。”听到这里,同学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对比我们今天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2008年奥运会上的51金21银28铜的成绩,大家由衷地体会到“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再比如,在讲“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高中各科知识来理解哲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举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是如何利用遗传和变异规律的”“法拉第是如何电磁感应定律制造发电机问题的”。同时,还举出了“永动机”的例子,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在学生们用各学科知识来理解哲学的过程中,其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奏响启智之曲
我觉得学哲学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明显的实在的效果,但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与提升。思维相对会更加严谨周密,逻辑能力强,看问题会更全面、更深入、更敏捷些。学生学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哲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用哲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书本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讲完一节内容后,我都会留一个小故事给同学,让学生思考。比如在讲完《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个故事:处于亚热带的印度、缅甸等国,蛇是非常多的,蛇的主要攻击对象是青蛙。蜈蚣是种小动物,它那发达的毒腺足以使比它大得多的毒蛇毙命,一般的毒蛇对它无可奈何。青蛙在毒蛇面前是弱小者,但它可以以蜈蚣为美食,蜈蚣不怕凶狠的毒蛇却怕青蛙。
有趣的是,捕蛇者经常发现三个冤家对头共处一室相安无事。毒蛇、蜈蚣、青蛙是不会有谋略的,可是经过了世代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它们不仅形成了捕食弱者的本领,也形成利用自己克星的天敌保护自己的本领。因为如果蛇吃了青蛙,自己就会被蜈蚣所杀,而蜈蚣若杀了毒蛇,自己立刻会成为青蛙的盘中餐,而青蛙如果贪吃了蜈蚣,毒蛇便会毫无顾忌地把青蛙吃掉。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联系的观点,还能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这一现象!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再比如在讲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时,一个在平时成绩都很优秀但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主动来找我,说老师我听完这节课后就豁然开朗了,这只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小步,只要坚持,一定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我觉得一堂哲学课,哪怕只能帮学生解决一个很小的问题,那么学哲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实践证明,如果每一堂哲学课都能按照以上三步来进行的话,那么哲学的课堂将充满欢乐,充满智慧,学生不会再觉得哲学艰涩难懂,变得乐于学哲学,主动学哲学。
关键词:哲学;作用;三部曲;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41-002
中学哲学教学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但目前我国的中学哲学教学中,相当多的学生对这个本该大放异彩的哲学不感兴趣,称之为“第二外语”。那么,怎样在哲学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又真正把哲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呢?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反思,以期找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奏响激趣之曲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特别要注意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新课程的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成长特点,恰如其分的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使其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思想政治课的情境创设中,最为重要的是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
比如在教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我播放了各国有代表性的音乐精选,让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既感受到了音乐美的共性,有感受到了各国文化的个性,深刻领会到了本课的哲理,有了这一个导入,从一开始就为本课定下基调,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显得尤为和谐。
在讲解理论性较强、道理深奥、学生理解有难度的教学内容时,用一个简单的,又能抓住学生眼球的导入方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导入的方法可以而且应该是多样的;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要体现启发性、时代性、针对性、简洁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承上启下、由旧入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激情。当然也不能盲目去追求那些“热热闹闹,毫无实效”的情境导入方式,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具体内容结合,注重实效。
二、奏响求知之曲
在讲授哲学内容时要注意概念讲解一定要准确,切忌含混不清。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例如,我们把哲学定义为“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而不能把哲学定义为“世界观”。因为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意识到了与否,但并非每一个人的世界观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在知识点讲解清楚的前提下就是记忆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学习哲学也和学习其他科学一样,要记住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记住基本概念的定义,要记住基本原理包括的要点。只有记住这些基本的东西,才能运用它们思考问题。如果脑子里是一片空白,没有记住任何概念和原理,怎么能够思考问题呢?所以,学好哲学不是要不要记忆的问题,而是如何記忆的问题。我们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有很多弊端。一是费力大,收效小,事倍功半,背了好长时间,也没有记住多少东西。二是记不准,易混淆,张冠李戴,错记漏记,把概念或原理弄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三是记不牢,容易忘,费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记住的东西,没过多长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我们反对死记硬背,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讲解哲学原理时,每一个原理都力求结合一个案例,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原理,还能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日后能更好地运用原理。例如在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我鼓励同学们以“2008年奥运会”为主题自主学习,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同学以“从雅典到雅典为题目”,为大家讲述从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到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的发展历程。同样是在雅典,但奥运会一百年以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有的同学为大家讲述中国在奥运会上“零突破”的故事:“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赢得第一块金牌时,举办方没想到默默无闻的许海峰会一举夺魁,以致根本没有准备中国国旗,导致发奖升旗仪式推迟了45分钟。”听到这里,同学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对比我们今天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2008年奥运会上的51金21银28铜的成绩,大家由衷地体会到“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再比如,在讲“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高中各科知识来理解哲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举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是如何利用遗传和变异规律的”“法拉第是如何电磁感应定律制造发电机问题的”。同时,还举出了“永动机”的例子,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在学生们用各学科知识来理解哲学的过程中,其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奏响启智之曲
我觉得学哲学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明显的实在的效果,但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与提升。思维相对会更加严谨周密,逻辑能力强,看问题会更全面、更深入、更敏捷些。学生学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哲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用哲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书本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讲完一节内容后,我都会留一个小故事给同学,让学生思考。比如在讲完《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个故事:处于亚热带的印度、缅甸等国,蛇是非常多的,蛇的主要攻击对象是青蛙。蜈蚣是种小动物,它那发达的毒腺足以使比它大得多的毒蛇毙命,一般的毒蛇对它无可奈何。青蛙在毒蛇面前是弱小者,但它可以以蜈蚣为美食,蜈蚣不怕凶狠的毒蛇却怕青蛙。
有趣的是,捕蛇者经常发现三个冤家对头共处一室相安无事。毒蛇、蜈蚣、青蛙是不会有谋略的,可是经过了世代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它们不仅形成了捕食弱者的本领,也形成利用自己克星的天敌保护自己的本领。因为如果蛇吃了青蛙,自己就会被蜈蚣所杀,而蜈蚣若杀了毒蛇,自己立刻会成为青蛙的盘中餐,而青蛙如果贪吃了蜈蚣,毒蛇便会毫无顾忌地把青蛙吃掉。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联系的观点,还能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这一现象!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再比如在讲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时,一个在平时成绩都很优秀但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主动来找我,说老师我听完这节课后就豁然开朗了,这只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小步,只要坚持,一定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我觉得一堂哲学课,哪怕只能帮学生解决一个很小的问题,那么学哲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实践证明,如果每一堂哲学课都能按照以上三步来进行的话,那么哲学的课堂将充满欢乐,充满智慧,学生不会再觉得哲学艰涩难懂,变得乐于学哲学,主动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