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实践,需要依据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形势。基于“1+X”体系的分层教学模式的实现过程包括学生分层教学、教学内容分类、教材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考核方法与考试系统五个方面。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课程;计算机教学改革
21世纪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标志的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而其中,最基础的是计算机。计算机科学已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信息基础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满足信息化社会人才需求的基本途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形势
目前,高职院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两门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學环境,上机操作实践机房建设也具备相应的规模。然而,由于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学生数量的增加,旧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一部分新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较高,但由于生源地和家庭经济发展背景的不同,又有一部分学生计算机使用水平较低。这就造成一部分教学内容对于计算机使用水平较高的学生显得不必要,而对计算机水平较低学生来说又显得很有必要。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2.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本课程教学工作量越来越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教师潜在教学水平的充分发挥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3.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新生的基数越来越大,教学资源的开销也越来越大,直接冲击着课程内容的必要性、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因此,如何避免已经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新生重复参加学习,减少教学资源占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采用以配套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为基础,以在线答疑、在线作业、在线考试为补充的教学实践模式。其充分利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把教学要求和目标,与教学过程、考核过程、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从而整体优化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一)学生分层教学
对学生进行分层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高职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用高职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对新生进行一次计算机操作实践考试,从而实现分层。考试形式为上机考试,考试内容为 Windows、Word 和 Excel的基本操作和文本录入。根据考试结果将学生分为 A、B两个层次,A 层为通过考试标准分数线的学生,这一层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经验,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其余没有达到标准成绩线的学生为 B 层,这一层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对较低[1]。
同时,为了实现学生分层教学,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另一部分为计算机操作实践部分内容,并作为两门课程或教学环节进行管理。这样就实现了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部分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了按层分级教学的目的,最终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
(二)注重课堂教学,贯通两个层次教学内容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要充分用好现代化教学设备,比较全面地讲述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并注意与计算机操作实践课程内容的贯通和为程序设计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有助于老师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认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产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冲动和欲望,促进学生在计算机与信息方面的基本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高职生应有的水准[2]。
(三)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之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和多媒体原理等内容,但又取消了 Office 软件操作的内容。在2008 年的教学评估中,本课程暴露出了教学内容定位偏差的严重问题,理论内容多,实践环节少,缺少 Office 软件操作的教学内容。2009 年增加了 Office 软件操作的教学内容,又出现了课时不够的问题,鉴于此,2010 年初组织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项目,并根据 36 学时教学要求,确定了现在的课程内容。2013 年又修订出版本教材,将 Office 升级为 2010 版,以适应新的需要。
(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自主开发了基于 C 语言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平台主要由网络课件、网络资源、在线答疑、在线作业等部分构成,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课余自主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考核方法与考试系统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分类考核的方式。A 类学生免修计算机操作实践部分内容,只修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B 类学生修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实践两部分内容。课程结束后,两门课程一并安排用在线考试系统测试,由考试系统分别给出两门课程百分制成绩,总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汇总而成。考试系统能够很好地检测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且操作方便,考试过程本身也是学生操作技能的表现。自动评分系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阅卷的负担。
三、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各个教学环节,使之更加合理和系统化。在网络普及发展的今天,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要顺应信息社会的变革,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教学资源,以传统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资源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優化组合,不断提高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鹏.算机基础课程“1+X”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8):38-41.
[2]吕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养成[J].计算机教育,2013(5):44-46.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课程;计算机教学改革
21世纪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标志的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而其中,最基础的是计算机。计算机科学已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信息基础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满足信息化社会人才需求的基本途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形势
目前,高职院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两门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學环境,上机操作实践机房建设也具备相应的规模。然而,由于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学生数量的增加,旧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一部分新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较高,但由于生源地和家庭经济发展背景的不同,又有一部分学生计算机使用水平较低。这就造成一部分教学内容对于计算机使用水平较高的学生显得不必要,而对计算机水平较低学生来说又显得很有必要。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2.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本课程教学工作量越来越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教师潜在教学水平的充分发挥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3.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新生的基数越来越大,教学资源的开销也越来越大,直接冲击着课程内容的必要性、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因此,如何避免已经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新生重复参加学习,减少教学资源占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采用以配套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为基础,以在线答疑、在线作业、在线考试为补充的教学实践模式。其充分利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把教学要求和目标,与教学过程、考核过程、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从而整体优化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一)学生分层教学
对学生进行分层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高职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用高职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对新生进行一次计算机操作实践考试,从而实现分层。考试形式为上机考试,考试内容为 Windows、Word 和 Excel的基本操作和文本录入。根据考试结果将学生分为 A、B两个层次,A 层为通过考试标准分数线的学生,这一层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经验,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其余没有达到标准成绩线的学生为 B 层,这一层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对较低[1]。
同时,为了实现学生分层教学,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另一部分为计算机操作实践部分内容,并作为两门课程或教学环节进行管理。这样就实现了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部分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了按层分级教学的目的,最终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
(二)注重课堂教学,贯通两个层次教学内容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要充分用好现代化教学设备,比较全面地讲述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并注意与计算机操作实践课程内容的贯通和为程序设计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有助于老师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认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产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冲动和欲望,促进学生在计算机与信息方面的基本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高职生应有的水准[2]。
(三)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之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和多媒体原理等内容,但又取消了 Office 软件操作的内容。在2008 年的教学评估中,本课程暴露出了教学内容定位偏差的严重问题,理论内容多,实践环节少,缺少 Office 软件操作的教学内容。2009 年增加了 Office 软件操作的教学内容,又出现了课时不够的问题,鉴于此,2010 年初组织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项目,并根据 36 学时教学要求,确定了现在的课程内容。2013 年又修订出版本教材,将 Office 升级为 2010 版,以适应新的需要。
(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自主开发了基于 C 语言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平台主要由网络课件、网络资源、在线答疑、在线作业等部分构成,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课余自主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考核方法与考试系统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分类考核的方式。A 类学生免修计算机操作实践部分内容,只修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B 类学生修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实践两部分内容。课程结束后,两门课程一并安排用在线考试系统测试,由考试系统分别给出两门课程百分制成绩,总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汇总而成。考试系统能够很好地检测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且操作方便,考试过程本身也是学生操作技能的表现。自动评分系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阅卷的负担。
三、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各个教学环节,使之更加合理和系统化。在网络普及发展的今天,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要顺应信息社会的变革,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教学资源,以传统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资源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優化组合,不断提高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鹏.算机基础课程“1+X”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8):38-41.
[2]吕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养成[J].计算机教育,2013(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