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关乎人民福祉的重要举措。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学者梁漱溟就预见到,“以后的数十年里,乡村建设运动是国人奋进向上的新方向”。梁老那时就已清楚的意识到,发展乡村建设是中国社会强大的基础。中央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就是建设美丽乡村。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乡村绿地的建设和利用将在村镇建设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坚持地方特色是乡村建设的基本方针。笔者在行文中提出绿地建设的作用与内涵,客观分析了我国乡村绿地在开发利用方面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为我国乡村绿地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乡村绿地建设;现状;发展探讨
我国的乡村绿地开发使用水平低及农村文明化进程的滞后,是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阻碍。新农村建设就是要使村容变得整洁,村镇景观和人文精神更加文明,最终达到人和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目的。
1乡村绿地建设的内涵
绿地的概念较为笼统,可解释为“有植物生长的土地,包括自然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涵盖了园林用地及一切农牧林用地。而绿地建设是人为的调整和构建绿地空间形态,实现其景观功能。乡村绿地建设就是以此为基础,以乡村行政区域为单元,协调绿地景观和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和谐平衡的生态格局,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这与中央倡导的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不谋而合。美丽乡村的“美”,主要体现在自然和人文两个层面,是生态好,布局优,环境美,设施全的有机统一。
2乡村绿地建设的作用
有良好的气候调节作用,调整空气的湿度并遮挡阳光;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吸收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地本身也可作为生产用地,从而产生经济效益;不仅人居得到改善,生态经济的建设发展,给农民提供了自主创业的平台,并有机会增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乡村因政府和村民的良性互动而变得更加和谐,这是生态绿地建设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乡村生态经济产业的扩展,可以吸引城市的富余劳动力,解决城市就业,从而缩小城乡差距。
3中国乡村绿地建设现状及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对称性,南北绿地开发利用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西部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地建设受到自然气候,地形地貌,经济条件等条件制约,乡村绿地建设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有许多高污染,大排放量的企业落户农村,既侵占大片绿地,污染环境,产出又低。在广大乡村,相关的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健全,建设资金不到位,政府盲目追求GDP,忽视了生态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因为乡村的技术人力资源短缺,造成绿地建设理念上的严重缺失。比如浙江省,它东部地区的广大乡镇,濒临沿海,台风,海啸,海水倒灌等自然灾害频发;西部丘陵地带侧重工农业生产,所以耕地减少,环境污染。长期以来,由于规划理念的滞后和措施的落实不到位,类似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4解决乡村绿地建设问题的主要措施
4.1结构布局上的调整
在总体布局上,要充分保护农业经济生产不遭破坏,同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特点,生态环境类型等要素,综合人居建筑,农田水系等,进行空间整体架构,使诸多条件能完美统一,形成乡村绿地绿化系统。还以浙江省为例,东部滨海地区的绿地规划,应首先考虑防风林带建设,推广抗风植物和耐盐碱植物;西部地区规划主要以景观建设为主,如景观公园,绿色活动长廊等。尽可能的恢复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在具体规划上,充分考虑地方资源特色,尽快形成由生态农业到生态旅游,再到生态文化,最终达到生态人居这样一个绿色产业链条。以浙江安吉县为例,它的竹林产业带是地方资源特色,在绿地开发上先极力打造绿色廊,优先发展特色竹林产品加工业,再把农业基地变为商品旅游性质的休闲农业,进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规划布局要留意历史古迹,它是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应加以保护和利于。安吉就是以文物古迹为节点,开发生态旅游线路,把生态建设赋予了历史文化内涵。下表是浙江安吉县以地形地貌,资源特色为条件规划的发展内容:
4.2村镇管理者相关意识的加强
村政府要转变观念,加强对生态经济的认识,让生态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适当调整经济模式,如推行承包制,谁投资谁收益,由职能部门进行监督,这样政府可节省资金,把主要精力投入其他领域。要在财政中划拨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并建立健全规划管理机构,完善监管和问责制度。对蓄意侵占破坏绿地,盗采盗伐树木行为要坚决抵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4.3注意人才的引进
人力资源是绿地建设发展的软环境,乡村缺乏相关人才,必制约绿地开发建设水平。因此,政府要提高绿地的开放使用效能,就必须留意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绿地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专业性较强,政府手中要掌握一支生态绿地建设的专业队伍,来行使它的日常职能,对专业队伍的管理和培养,要常抓不懈。可由政府牵头,开展村与村之间的横向技术交流,并定期组织团队出外交流学习,或聘请专家教学讲座,切实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
4.4保持地方特色,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因地制宜的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当地经济和谐统一,使其既具人文特色,又保持鲜明的地方经济特色。单纯的乡村绿地建设并不是其开发利用的终极目标,它是经济目标,社会效应的载体和平台。乡村绿地建设只有与乡村经济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地方旅游经济建设有机的结合,才能凸显绿地利用价值。同时,科学的绿地建设,并非无限制的开发,不能为追求旅游景观利益而破坏当地的人文乡土特色。地方特色是旅游资源的基础,因此绿地建设要充分体现当地文化景观特点,努力提高旅游经济附加值,这样,乡村绿地建设才能真正为农村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保证乡村走可持續发展道路。
4.5加快乡村绿地景观建设的科学研究步伐
吸收借鉴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乡村绿地开发的学术理论和手段,并积极整合乡村气象气候,水文地质,植被等数据库资源,建立绿地分类的标准系统,以及绿地开发建设效用的评估体系,从而推动乡村绿地建设科学的长足发展。
结束语
建设美丽乡村源于浙江安吉。安吉模式的最大特色是生态经济,依靠优良的地理环境资源,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绿地建设指明了方向。乡村绿地开发不能沿用城市绿地建设发展道路,只能以各自的行政村为考察单位,既强调绿地绿化给农村发展带来的文明效应,又要彰显地方特色。总之,美丽中国之美是乡村美,美丽乡村之美是绿色生态美和人文和谐美。
参考文献
[1] 徐文辉,范义荣.浙江省农村小城镇园林绿化模式的创建[J].江苏农业科学,2011,(1):210-215.DOI:10.3969/j.issn.1002-1302.2011.01.079.
[2] 吴维,李军,冷鹏飞等.节约型村庄绿化建设浅析[J].热带林业,2010,38(1):34-37.DOI:10.3969/j.issn.1672-0938.2010.01.007.
[3] 夏淑娟,徐文辉,陈青红等.浙江安吉产业发展型乡村绿道应用模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3):40-42,封3.
[4] 梁洁,王炜,张培等.我国乡村绿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016-4017,4047.DOI:10.3969/j.issn.0517-6611.2009.09.068.
[5] 丁彦芬,马存琛.中国新农村绿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江苏农业科学,2010,(6):501-503.DOI:10.3969/j.issn.1002-1302.2010.06.199.%0
关键词:乡村绿地建设;现状;发展探讨
我国的乡村绿地开发使用水平低及农村文明化进程的滞后,是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阻碍。新农村建设就是要使村容变得整洁,村镇景观和人文精神更加文明,最终达到人和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目的。
1乡村绿地建设的内涵
绿地的概念较为笼统,可解释为“有植物生长的土地,包括自然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涵盖了园林用地及一切农牧林用地。而绿地建设是人为的调整和构建绿地空间形态,实现其景观功能。乡村绿地建设就是以此为基础,以乡村行政区域为单元,协调绿地景观和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和谐平衡的生态格局,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这与中央倡导的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不谋而合。美丽乡村的“美”,主要体现在自然和人文两个层面,是生态好,布局优,环境美,设施全的有机统一。
2乡村绿地建设的作用
有良好的气候调节作用,调整空气的湿度并遮挡阳光;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吸收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地本身也可作为生产用地,从而产生经济效益;不仅人居得到改善,生态经济的建设发展,给农民提供了自主创业的平台,并有机会增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乡村因政府和村民的良性互动而变得更加和谐,这是生态绿地建设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乡村生态经济产业的扩展,可以吸引城市的富余劳动力,解决城市就业,从而缩小城乡差距。
3中国乡村绿地建设现状及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对称性,南北绿地开发利用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西部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地建设受到自然气候,地形地貌,经济条件等条件制约,乡村绿地建设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有许多高污染,大排放量的企业落户农村,既侵占大片绿地,污染环境,产出又低。在广大乡村,相关的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健全,建设资金不到位,政府盲目追求GDP,忽视了生态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因为乡村的技术人力资源短缺,造成绿地建设理念上的严重缺失。比如浙江省,它东部地区的广大乡镇,濒临沿海,台风,海啸,海水倒灌等自然灾害频发;西部丘陵地带侧重工农业生产,所以耕地减少,环境污染。长期以来,由于规划理念的滞后和措施的落实不到位,类似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4解决乡村绿地建设问题的主要措施
4.1结构布局上的调整
在总体布局上,要充分保护农业经济生产不遭破坏,同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特点,生态环境类型等要素,综合人居建筑,农田水系等,进行空间整体架构,使诸多条件能完美统一,形成乡村绿地绿化系统。还以浙江省为例,东部滨海地区的绿地规划,应首先考虑防风林带建设,推广抗风植物和耐盐碱植物;西部地区规划主要以景观建设为主,如景观公园,绿色活动长廊等。尽可能的恢复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在具体规划上,充分考虑地方资源特色,尽快形成由生态农业到生态旅游,再到生态文化,最终达到生态人居这样一个绿色产业链条。以浙江安吉县为例,它的竹林产业带是地方资源特色,在绿地开发上先极力打造绿色廊,优先发展特色竹林产品加工业,再把农业基地变为商品旅游性质的休闲农业,进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规划布局要留意历史古迹,它是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应加以保护和利于。安吉就是以文物古迹为节点,开发生态旅游线路,把生态建设赋予了历史文化内涵。下表是浙江安吉县以地形地貌,资源特色为条件规划的发展内容:
4.2村镇管理者相关意识的加强
村政府要转变观念,加强对生态经济的认识,让生态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适当调整经济模式,如推行承包制,谁投资谁收益,由职能部门进行监督,这样政府可节省资金,把主要精力投入其他领域。要在财政中划拨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并建立健全规划管理机构,完善监管和问责制度。对蓄意侵占破坏绿地,盗采盗伐树木行为要坚决抵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4.3注意人才的引进
人力资源是绿地建设发展的软环境,乡村缺乏相关人才,必制约绿地开发建设水平。因此,政府要提高绿地的开放使用效能,就必须留意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绿地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专业性较强,政府手中要掌握一支生态绿地建设的专业队伍,来行使它的日常职能,对专业队伍的管理和培养,要常抓不懈。可由政府牵头,开展村与村之间的横向技术交流,并定期组织团队出外交流学习,或聘请专家教学讲座,切实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
4.4保持地方特色,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因地制宜的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当地经济和谐统一,使其既具人文特色,又保持鲜明的地方经济特色。单纯的乡村绿地建设并不是其开发利用的终极目标,它是经济目标,社会效应的载体和平台。乡村绿地建设只有与乡村经济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地方旅游经济建设有机的结合,才能凸显绿地利用价值。同时,科学的绿地建设,并非无限制的开发,不能为追求旅游景观利益而破坏当地的人文乡土特色。地方特色是旅游资源的基础,因此绿地建设要充分体现当地文化景观特点,努力提高旅游经济附加值,这样,乡村绿地建设才能真正为农村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保证乡村走可持續发展道路。
4.5加快乡村绿地景观建设的科学研究步伐
吸收借鉴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乡村绿地开发的学术理论和手段,并积极整合乡村气象气候,水文地质,植被等数据库资源,建立绿地分类的标准系统,以及绿地开发建设效用的评估体系,从而推动乡村绿地建设科学的长足发展。
结束语
建设美丽乡村源于浙江安吉。安吉模式的最大特色是生态经济,依靠优良的地理环境资源,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绿地建设指明了方向。乡村绿地开发不能沿用城市绿地建设发展道路,只能以各自的行政村为考察单位,既强调绿地绿化给农村发展带来的文明效应,又要彰显地方特色。总之,美丽中国之美是乡村美,美丽乡村之美是绿色生态美和人文和谐美。
参考文献
[1] 徐文辉,范义荣.浙江省农村小城镇园林绿化模式的创建[J].江苏农业科学,2011,(1):210-215.DOI:10.3969/j.issn.1002-1302.2011.01.079.
[2] 吴维,李军,冷鹏飞等.节约型村庄绿化建设浅析[J].热带林业,2010,38(1):34-37.DOI:10.3969/j.issn.1672-0938.2010.01.007.
[3] 夏淑娟,徐文辉,陈青红等.浙江安吉产业发展型乡村绿道应用模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3):40-42,封3.
[4] 梁洁,王炜,张培等.我国乡村绿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016-4017,4047.DOI:10.3969/j.issn.0517-6611.2009.09.068.
[5] 丁彦芬,马存琛.中国新农村绿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江苏农业科学,2010,(6):501-503.DOI:10.3969/j.issn.1002-1302.2010.06.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