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星球大战》刻意营造的“原汁原味”,也成了其故步自封、抱残守缺的有力佐证。
对《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批评总是相似的,爱的理由却各有各的不同。在电影院里睡着了的观众,愤愤不平指责《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要故事没故事,要特技没特技,让人昏昏欲睡。
批评和反击,就像绝地与黑暗势力的对峙一样历史悠久。
“欠缺故事性?你们没发现其中深刻的哲学涵义吗?”“技术粗糙?不科学?那是什么时候拍的电影你知道吗?”……
批评者的反击也是毫不留情的。
“没错,《星球大战》第一部是上世纪70年代的,但现在已经是2016年了,《原力觉醒》的面目仍是上世纪的:无论是科学技术想象,还是架空的世界规则,乃至大杂烩式的、古旧的邪恶元素,二战的德军造型,以及一些来自冷战记忆的魅影。”
“这是为了维护《星球大战》的一贯性。”死忠粉祭出了怀旧牌。
以上类似的对抗,也曾经出现在另一部系列片《奥特曼》的争议中。有太多人为小孩子对《奥特曼》的着迷而困惑:这部电影,哪儿哪儿都粗糙得不像话。辩驳的声音与《星球大战》如出一辙:你知道第一部《奥特曼》面世的时间吗?上世纪60年代!
这么说同样缺少说服力。我们承认,《奥特曼》《星球大战》都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但它们今天有人喜欢,并不应该仅仅因为它们是“里程碑”。这就好比,钻木取火是“里程碑式”的取火方式,但谁今天还会用这办法点烟,甚至觉得时髦呢?
可是,小朋友喜欢《奥特曼》,不是装的啊。为什么?
如果你不把“幼稚”当成对一部面向少儿的电影的贬抑,那么,不如承认,《奥特曼》系列本来确实是幼稚的,这种幼稚甚至是有意保持的。因为有研究表明,少年观众的思维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假如电影的情节太复杂,思想太深刻,反而不利于他们理解和接受,而把细节做得再丰富逼真,对孩子来说,也是多此一举。
《星球大战》导演卢卡斯也曾说,我想拍一部给孩子看的电影,宣扬某种基本的道德观念。现在每个人都忘了告诉孩子,这是对的,那个是错的。《星球大战》是《奥特曼》的升级版,只是面对的观众年龄段更高。
问题是,粉丝愿意承认,热爱《星球大战》其实只是因为自己当时的品位需求与看《奥特曼》的孩子相当吗?
更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迪斯尼和J·J·艾布拉姆斯认为,维护《星球大战》系列的原汁原味,才能保持其塑造世界的独特性,才能让老粉丝有特别的体验——才能体现出IP的价值。漫威系列电影,每一次重拍都与时俱进,但《星球大战》的IP一直把握在卢卡斯手中,这使他有动机、有能力维护死忠粉的稳定性,包括那些在更晚看到《星球大战》的“小影迷”,如《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
据说,2001年,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的人口普查中,约有50万人的“宗教信仰栏”写着“原力”,这就是IP的力量。演员再傻,故事再假,也能让观众不忘初心。批评轻如鸿毛,历史记忆才重于泰山。跟“原力教徒”谈他们热爱的电影艺术水准如何,是愚蠢的。
但IP的敌人是更牛的IP。故步自封的《星球大战》,仍旧是传奇。但像《海伯利安》这种在故事与哲理上,都具有更大改编空间的作品,时刻都可能会成为终结者——假如《星球大战》没有在第八部给那些胃口很大的年轻观众一个惊喜的话。(支点杂志2016年3月刊)
对《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批评总是相似的,爱的理由却各有各的不同。在电影院里睡着了的观众,愤愤不平指责《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要故事没故事,要特技没特技,让人昏昏欲睡。
批评和反击,就像绝地与黑暗势力的对峙一样历史悠久。
“欠缺故事性?你们没发现其中深刻的哲学涵义吗?”“技术粗糙?不科学?那是什么时候拍的电影你知道吗?”……
批评者的反击也是毫不留情的。
“没错,《星球大战》第一部是上世纪70年代的,但现在已经是2016年了,《原力觉醒》的面目仍是上世纪的:无论是科学技术想象,还是架空的世界规则,乃至大杂烩式的、古旧的邪恶元素,二战的德军造型,以及一些来自冷战记忆的魅影。”
“这是为了维护《星球大战》的一贯性。”死忠粉祭出了怀旧牌。
以上类似的对抗,也曾经出现在另一部系列片《奥特曼》的争议中。有太多人为小孩子对《奥特曼》的着迷而困惑:这部电影,哪儿哪儿都粗糙得不像话。辩驳的声音与《星球大战》如出一辙:你知道第一部《奥特曼》面世的时间吗?上世纪60年代!
这么说同样缺少说服力。我们承认,《奥特曼》《星球大战》都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但它们今天有人喜欢,并不应该仅仅因为它们是“里程碑”。这就好比,钻木取火是“里程碑式”的取火方式,但谁今天还会用这办法点烟,甚至觉得时髦呢?
可是,小朋友喜欢《奥特曼》,不是装的啊。为什么?
如果你不把“幼稚”当成对一部面向少儿的电影的贬抑,那么,不如承认,《奥特曼》系列本来确实是幼稚的,这种幼稚甚至是有意保持的。因为有研究表明,少年观众的思维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假如电影的情节太复杂,思想太深刻,反而不利于他们理解和接受,而把细节做得再丰富逼真,对孩子来说,也是多此一举。
《星球大战》导演卢卡斯也曾说,我想拍一部给孩子看的电影,宣扬某种基本的道德观念。现在每个人都忘了告诉孩子,这是对的,那个是错的。《星球大战》是《奥特曼》的升级版,只是面对的观众年龄段更高。
问题是,粉丝愿意承认,热爱《星球大战》其实只是因为自己当时的品位需求与看《奥特曼》的孩子相当吗?
更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迪斯尼和J·J·艾布拉姆斯认为,维护《星球大战》系列的原汁原味,才能保持其塑造世界的独特性,才能让老粉丝有特别的体验——才能体现出IP的价值。漫威系列电影,每一次重拍都与时俱进,但《星球大战》的IP一直把握在卢卡斯手中,这使他有动机、有能力维护死忠粉的稳定性,包括那些在更晚看到《星球大战》的“小影迷”,如《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
据说,2001年,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的人口普查中,约有50万人的“宗教信仰栏”写着“原力”,这就是IP的力量。演员再傻,故事再假,也能让观众不忘初心。批评轻如鸿毛,历史记忆才重于泰山。跟“原力教徒”谈他们热爱的电影艺术水准如何,是愚蠢的。
但IP的敌人是更牛的IP。故步自封的《星球大战》,仍旧是传奇。但像《海伯利安》这种在故事与哲理上,都具有更大改编空间的作品,时刻都可能会成为终结者——假如《星球大战》没有在第八部给那些胃口很大的年轻观众一个惊喜的话。(支点杂志2016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