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器》教学设计及分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提出“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对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已有观察、对生产技术的已有感性认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与猜想,进而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价最后归纳出物理概念与规律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主动获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达到获取物理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1:创造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和探索了“电阻”这个常用元件,今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究另一个重要的电路元件。让我们首先来看看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吧。
  演示实验:台灯(调查统计)、收音机调音量、电风扇(教室)调转速。
  点评: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产生认知需要。因此,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相互交流,亲自体验,自由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创新性及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节课教师利用台灯、收音机、电风扇等生活实际引入课题,效果良好。
  2:讨论答疑、启发释疑、进行新课
  (1)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现象,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灯光、收音机是通过改变什么使其亮度和音量发生变化的呢?(学生思考)
  点拨:在电压一定时,电流的改变是因为什么的改变?
  学生讨论并回答:电阻
  师:以上是改变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哪个因素呢?你认为改变哪一个因素更方便呢?(学生回答)点拨: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中,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难以改变,比较容易改变的是导体的长度。
  师:下面我们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看看到底是如何方便地改变导体的电阻?就让我们就用身边的导体——铅笔芯为例吧!
  演示实验:用铅笔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教师演示移动导线夹改变灯泡的亮度,学生观察并思考。学生回答提问并同步完成“学案”问题一。
  点评:教材上学生实验“活动14.3用铅笔芯使电路在的电流连续地变化”,经过备课组老师讨论研究认为:用教师的演示实验代替学生的实验,不但可以解决铅笔芯易断,学生实验效果不明显,还可以节约时间,留给学生分组实验“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它。
  生(讨论、分析):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变阻器的原理)
  师:改变电阻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变阻器的作用)
  师:我们知道,电路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串联与并联。需要控制电路电流,我们又要如何连接变阻器呢?
  生:变阻器应与被控制的用电器串联。(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学生同步完成“学案”问题二。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似乎找到了变阻来控制电流的方法,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电流的变化范围与灯泡亮暗的变化都是非常有限。同学们,为了使电阻变化范围大一点,我们该如何改进这个器材(铅笔芯)呢?
  学生分组讨论
  生A:铅笔芯易折断,用导线(合金线)。生B:太长了,可把合金线绕成一匝匝线圈。
  师:还有什么缺点?怎样改进?(教师出示长的电阻丝)
  点评:对铅笔芯改进时,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长的电阻丝,出其不意,学生印象深刻,对理解科学家发明变阻器的艰辛起到促进作用。
  (2):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师:根据刚才同学们的讨论教师出示实物演示制作的过程。最后出示滑动变阻器的实物,对照实物结合课本,让学生自主介绍认识变阻器的结构。课件展示结构示意图、符号以及铭牌的意义。学生同步完成“学案”问题三。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师: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但是连入电路中只能接其中的两个接线柱,那么如何接线呢?
  生(讨论):两两搭配有六种可能。学生上讲台就着实物演示六种组合。
  师:就其中一种举例,如果电流从B接线柱进入,从D接线柱流出,那么接入电路的电阻线是哪一段呢?(为学生填表做铺垫)
  点评:教师就其中一种举例,如果电流从B接线柱进入,从D接线柱流出,那么接入电路的电阻线就是右侧电阻BP,并进行实验演示,为学生自己实验、填表做铺垫;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滑动变阻器,实验操作不熟练,需要比较多的时间。
  师: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去研究和探索。请同学们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滑片P请停在金属杆的中央处。
  实验目的:为了观察滑片P移动时电流的变化情况,从而通过电流的变化情况去了解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情况。
  实验电路图: 见课本
  实验步骤:请同学们按照表格的接线顺序,依次连接接线柱,并在滑片P向左、向右的滑动过程中,观察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并填在表格中。
  实验表格:(略)学生实验(15分钟左右),讨论、交流。
  师: 投影展示各组实验结果,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加深信息反馈,培养学习能力)
  师问1:分析实验中的现象,在滑动变阻器的六种接法中,移动滑片P,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能改变的是哪几种接法?不能改变的是哪几种接法?
  师问2:滑动变阻器若接“两上”接线柱,等效为接入什么?若接“两下”接线柱,等效为接入什么?因此,滑动变阻器要起到“变阻”作用,应如何选择接线柱接入电路?
  师问3:选择“一上一下”接线柱时,哪几种变阻效果相同?哪几种效果不同?
  师问4:当接入AC或AD接线柱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都是哪一部分?当接入BC或BD接线柱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又是哪一部分?因此,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什么来实现“变阻”目的的?——明确原理
  师问5: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到底是变大还是变小,应如何判断?生:经过讨论与比较能否“变阻”,将六种接法分为“可变阻”(4种有效)和“不可变阻”(2种无效)两类;再通过比较4种“可变阻”的接法,明确“变阻”效果关键看滑动变阻器的两个“下”接线柱。
  归纳与总结:一上一下,关键看下。学生同步完成“学案”问题四。
  点评:“问题串”教学法就是围绕着探究目标,通过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反应,教师在识别学生反应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指导,促进学生不断达成探究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老师在创设问题时必须要做到阶梯性,问题出要有序地提出,并要在问题的提出过程中做到逐步的深入。
  (4)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师:在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什么位置?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生:在闭合开关之前,滑片P应放在阻值最大端,变阻器的阻值应调到最大。
  归纳:阻值最大,一左一右。学生同步完成“学案”问题五。
  点评:改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案导学模式”正是把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实践。“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是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媒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由教师提供必要的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概括归纳、巩固深化、开发智力
  师: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完成学案。电脑展示反馈练习。
其他文献
2005年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资阳、内江两地相继发生了一种“怪病”,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伴有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脑膜炎等.7月27日卫生部发出通告称,
呼风唤雨的气象武器rn我国古代有许多呼风唤雨战胜敌兵的神话故事.故事中的玉皇大帝和四海龙王运用天雨、洪水,淹没敌兵;风神、风怪和雷公、电母也运用自己的风威、电威,降服
信息技术正推动着一场新的军事变革.信息化战争要求作战系统“看得清、反应快、打得准”,谁在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上占据优势(取得制信息权),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开山祖乔托·迪·波德涅(Giotto di Bondone,1267-1337),被推崇为欧洲绘画之父,写实主义的鼻祖.德沃夏克则赞誉乔托的艺术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新福音
白居易的惆怅rn馆娃宫畔千年寺,水阔云多客到稀.rn闻说春来更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rn1000多年前,著名诗人白居易,到位于今江苏省木椟镇附近的灵岩山上的灵岩寺游览.他看到深
任何事一旦发生就来不及挽回,灾难也好,天气也好,就连运气也是如此.“因过于突然而导致乐极生悲……”这样,好不容易降临的好运最终也不能完全地属于自己.
银叶树是红树林大家族的一员.红树林是一种热海岸潮间生长的具有独特生理习性的木本植物群落,是地球上唯一的海洋森林.它对护岸防风、净化水体、减少赤潮、美化景观、生物多
为纪念表现主义画派创立100周年,柏林新国家画廊近日举行主题为“桥社与柏林,表现主义100年”画展.画廊展出了近500幅“桥社”作品,参观者络绎不绝.
数学思想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灵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具有很多重要的教育意义。数学思想是学生数学学习以及问题解决之间的桥梁,对促进学生掌握和归纳数学知识和数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