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RISE”;“增值”;行为范式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4-0040-03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蒲中”)地处如皋市千年古镇白蒲。该校一直以来是县域乃至市域农村教育名校。在历任校长带领下,始终秉承以“人文、研究、创新”为主题的办学理念,在砥砺奋进中不断跨越发展。学校生态和师生发展质态优异,市内外、省内外一批批学校慕名而来观摩学习,然后“复制”蒲中经验。其智慧支援使远近许多学校获得强大发展动力,也无形中把蒲中融入到了南通普通高中教育的第一智慧阵营。其最大源动力正是日益精进的教师队伍,是其不断生长、积聚和壮大起来的专业发展力、教学执行力和教育创造力。
我先后二十多次踏访蒲中,有过多次深度的田野式或卷入性研究,我试图用“RISE”(提升,升值;R,racetrack,跑道;I,ignite,点燃;S,study,学习;E,experiment,实验)来刻画蒲中教师群体专业可持续“增值”的“行为范式”:
R—racetrack:在正确跑道中走向前方
比正确做事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而我常想:不正确地做事,又焉能做正确的事?
作为一所高品质普通高中,高考取胜是“必须的”,如此也才有资格“藐视”高考。蒲中人的“准星”也紧紧瞄向每年六月上旬那几天,他们有责任向各界交出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同时他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优异的高考成绩如何取得,此外还有什么,这些问题和能否取得好成绩一样重要;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必须步入正确的行动轨道。
佐藤学说,“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在如皋区域推进“活动单导学”并深度改变县域范围内中小学教育教学整体生态和质态问题上,很少有人比蒲中教育人的意志更决绝,行动更果敢,措施更扎实,效果更显著。蒲中校本化的“活动单导学”在县域推进的大框架内有机渗透很多自创动作,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看似局域改变,却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蒲中新一波的优质内涵发展。
当然,也同样没有教师群体如此生动、和谐的专业发展状态:每一节课都由2■3个活动构成,聚焦核心知识生发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每个活动一般都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提升”等若干环节构成;真正尊重学生个性,践行自主学习,凸显体验学习和交互学习;切实做到以学定教,为学而教……相比于机械训练为主、“填鸭式”盛行等课堂常态,不啻为一场颠覆性革命;在许多学校做一点“微调”都很难的背景下,此种“革命”的勇气与价值不可低估。
教师们开始普遍不愿接受此种“外科式变革”,学校领导集体想方设法统一管理层思想,然后将强行入轨和软着陆(加强培训,努力使大家掌握“有思想的技術”)相结合,“倒逼”或引领大家改变惯习,改变路径。“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课堂结构重整、教学方法变易,使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发生巨变,也让许多人经历了一场“浴火重生”……
不仅学生,蒲中教师也从“改课”中分享到大大的“红利”,否则,学生的受益将很有限,也难以为继。
I—ignite:在相互“引燃”中实现共生
学生的头脑是“一束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同样需要有人“引燃”。一个个次第点燃,可以引发算术级增长;而让更多“火把”在点燃自身的同时也“引燃”他人,或将引发几何级增长,用一个经济学术语说,叫“复利增值”。
有一种新的教师教育范式正是“大家教大家”。历任校长未必知晓它,但并不妨碍他们组织与推动教师互学、互教、互砺、互惠。集体备课是最好的共生平台,这在一些学校说说而已,在蒲中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语数外三科为例,年级都有一个核心备课组,由4人组成,其中1人为组长;一周活动一次,一次两小时,重点修改、商定由相关组员初拟的“活动单”,在它成型后再拿到年级备课组,解读怎样去用,大家再提完善意见,最后定稿;之后进行二次备课,由各教师根据本班情况对活动单进行调整,强化针对性和有效性。每次核心组备课,都有一名校长全程参与……集思广益,每位教师都能起到作用,发挥效力,进而以研究共同体的力量达成“整体涌现性”。许多新手教师正是在这切磋琢磨的过程中较快走向专业成熟,成为专家教师。
说到“引燃”,不得不说学生对教师的“逆燃”,这也是一种反哺机制。特别是在课堂展示环节,绝对看不到“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景象,学生跃跃欲试、侃侃而谈、激烈争辩或静心沉思的场面常给校外观课者以强烈震惊、震撼,“学生都会说,学生太有主见,教师不好好准备根本招架不住”。是的,照本宣科者须臾都不能立稳讲台,只有那些广学深思、明辨善导、才高艺精的教师才能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在一定意义上,蒲中“新生代”学子培养了蒲中“新生代”教师,塑就了他们在区域教育中群体崛起的形象。
蒲中教师专业发展是互利共生的,也只有共生,才能行早蹈高,放大优势,走向个人、群体和学校共享的“诗与远方”。
S—study:在不断学习中成为“新我”
中小学教师普遍具有一定的职业倦怠感,主要原因在于,不愿也不善学习,不能通过学习更新知能结构,重复自己的多,缺乏对明天或后续工作的期待。
“活动单导学”本身就是一所看得见又尤其能感受得到的“教师发展学校”,也可以说近乎一场全要素变革,决定着教师必须进行全要素学习——学习和养成立足当下、长远发展所必须仰仗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其处于不断被赋予或自生新质的状态中。
“活动单导学”(包括高效的集体备课、优质的课堂组织,等等)没有人“天生”就会做,学校领导同样如此,他们且行且思,老师们且学且教,不久之后学校培养出许多“活动教学达人”,他们到外地、外校示范教学,产生了强烈的辐射效应。
教科研课题很少有高中教师在做,真做,假课题、假研究、假成果几成常态。不真正去做,又哪能会做?蒲中成功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活动单导学’方式在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清楚记得,那时开题报告条理紊乱,无甚学理,请我修改,我颇费气力,很多地方推倒重来。几年后,该课题以高分通过省专家组优等评级,他们所建构起来的系列“实践性理论”既具新意,又有逻辑自洽性和互洽性。蒲中人不只是教育实践者,也俨然成了教学理论家,至少在活动教学上,他们颇有发言权,创造了一部鲜活的、带有草根芳香的“活动教学论”,乃至“活动教育学”。 校本课程建设在很多普高学校名存实亡或聊胜于无,蒲中没有什么先发优势,现在却做得实实在在,风生水起。一是对碎片化行为进行结构化整合,譬如升旗仪式、回访母校、发展指导等十大德育品牌活动,现已成为每个学生必修的德育课程;二是开展学会规划一段人生、掌握一门艺术等“四个一工程”建设,以艺术学科为例,成立研发中心,教师克服课程理论不足、教材编写经验缺乏等困难和劣势,从“校本课程ABC”开始系统学起,最终形成蒲中色彩浓郁而又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三是在南通市率先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指导活动在整体设计之下有序落实、落细、落小,充分实现课程化,许多学生离校后深切感受到,发展指导所带来的裨益,是即时性、随意性和滞后性的指导所无法相比的。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在教好学生的同时发展了自己,也发展了群体……
教師专业发展,功课无非在“学、行、思、著”(李吉林语)等几方面,学是其逻辑起点,也可说是其全部。蒲中教师勤于实践,敏于思考,惯于写作,共同把学校建成一个比较美好的学习型社会。
E—experiment:在探索实验中焕发活力
很多到蒲中参观学习的人都有一种强烈印象,这所学校管理精致。精致的东西往往会有更显著的传承性,超越性则较弱,自然不大会使人联想到“实验”。可实际上,蒲中的“实验”却是常态化的。芝加哥大学对学生提出一项基本要求,“做不会做的事”,实验正是这样。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走到学校整体变革风头浪尖的蒲中,近年来却几乎没有停歇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实验,教师群体则在其中“日知其所无”(《论语》),成人育己。
“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管理学大师熊彼特以此为创新的根本),这是蒲中“改课”的显著表征。“科研教学化,教学科研化”,这是蒲中以教学促进“人”(包括师生双方)优质发展的重要路径。
每一次置身蒲中课堂,走进师生共在场域,我都会油然想到“教学研一体化”,这个只在高等教育中常被人提及的观念却在蒲中成为现实。维特根斯坦强调“新的思考方式”,喻之为“从炼金术的思维方式过渡到化学的思维方式”,蒲中教师已然不在“炼金”,而在“化学”,为学而教,化教为学,“点燃”他人,光照自己。
把教师摆到昨天所不能胜任的岗位,并经由它,成为“挑起明天”的人。蒲中积极寻找、创造各种机会,让教师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小平台走到大舞台。和市教科院联袂,每年举行一届活动教学研讨会;向县域内外兄弟学校输送大批管理干部,不少人在新角色位置上独当一面,有的成为另一些名校主要负责人,或者使相关学校“脱弱”走强,蒲中被人们誉为优秀管理者的“黄埔军校”……
李希贵说,“学生第二”。是的,教师在学校发展中才是第一位的因素。教师群体专业可持续“增值”使蒲中优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在县域乃至市域范围内都雄踞前茅,或独占鳌头。有了这支队伍,何愁蒲中不能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从卓越走向更大的卓越!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4-0040-03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蒲中”)地处如皋市千年古镇白蒲。该校一直以来是县域乃至市域农村教育名校。在历任校长带领下,始终秉承以“人文、研究、创新”为主题的办学理念,在砥砺奋进中不断跨越发展。学校生态和师生发展质态优异,市内外、省内外一批批学校慕名而来观摩学习,然后“复制”蒲中经验。其智慧支援使远近许多学校获得强大发展动力,也无形中把蒲中融入到了南通普通高中教育的第一智慧阵营。其最大源动力正是日益精进的教师队伍,是其不断生长、积聚和壮大起来的专业发展力、教学执行力和教育创造力。
我先后二十多次踏访蒲中,有过多次深度的田野式或卷入性研究,我试图用“RISE”(提升,升值;R,racetrack,跑道;I,ignite,点燃;S,study,学习;E,experiment,实验)来刻画蒲中教师群体专业可持续“增值”的“行为范式”:
R—racetrack:在正确跑道中走向前方
比正确做事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而我常想:不正确地做事,又焉能做正确的事?
作为一所高品质普通高中,高考取胜是“必须的”,如此也才有资格“藐视”高考。蒲中人的“准星”也紧紧瞄向每年六月上旬那几天,他们有责任向各界交出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同时他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优异的高考成绩如何取得,此外还有什么,这些问题和能否取得好成绩一样重要;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必须步入正确的行动轨道。
佐藤学说,“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在如皋区域推进“活动单导学”并深度改变县域范围内中小学教育教学整体生态和质态问题上,很少有人比蒲中教育人的意志更决绝,行动更果敢,措施更扎实,效果更显著。蒲中校本化的“活动单导学”在县域推进的大框架内有机渗透很多自创动作,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看似局域改变,却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蒲中新一波的优质内涵发展。
当然,也同样没有教师群体如此生动、和谐的专业发展状态:每一节课都由2■3个活动构成,聚焦核心知识生发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每个活动一般都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提升”等若干环节构成;真正尊重学生个性,践行自主学习,凸显体验学习和交互学习;切实做到以学定教,为学而教……相比于机械训练为主、“填鸭式”盛行等课堂常态,不啻为一场颠覆性革命;在许多学校做一点“微调”都很难的背景下,此种“革命”的勇气与价值不可低估。
教师们开始普遍不愿接受此种“外科式变革”,学校领导集体想方设法统一管理层思想,然后将强行入轨和软着陆(加强培训,努力使大家掌握“有思想的技術”)相结合,“倒逼”或引领大家改变惯习,改变路径。“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课堂结构重整、教学方法变易,使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发生巨变,也让许多人经历了一场“浴火重生”……
不仅学生,蒲中教师也从“改课”中分享到大大的“红利”,否则,学生的受益将很有限,也难以为继。
I—ignite:在相互“引燃”中实现共生
学生的头脑是“一束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同样需要有人“引燃”。一个个次第点燃,可以引发算术级增长;而让更多“火把”在点燃自身的同时也“引燃”他人,或将引发几何级增长,用一个经济学术语说,叫“复利增值”。
有一种新的教师教育范式正是“大家教大家”。历任校长未必知晓它,但并不妨碍他们组织与推动教师互学、互教、互砺、互惠。集体备课是最好的共生平台,这在一些学校说说而已,在蒲中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语数外三科为例,年级都有一个核心备课组,由4人组成,其中1人为组长;一周活动一次,一次两小时,重点修改、商定由相关组员初拟的“活动单”,在它成型后再拿到年级备课组,解读怎样去用,大家再提完善意见,最后定稿;之后进行二次备课,由各教师根据本班情况对活动单进行调整,强化针对性和有效性。每次核心组备课,都有一名校长全程参与……集思广益,每位教师都能起到作用,发挥效力,进而以研究共同体的力量达成“整体涌现性”。许多新手教师正是在这切磋琢磨的过程中较快走向专业成熟,成为专家教师。
说到“引燃”,不得不说学生对教师的“逆燃”,这也是一种反哺机制。特别是在课堂展示环节,绝对看不到“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景象,学生跃跃欲试、侃侃而谈、激烈争辩或静心沉思的场面常给校外观课者以强烈震惊、震撼,“学生都会说,学生太有主见,教师不好好准备根本招架不住”。是的,照本宣科者须臾都不能立稳讲台,只有那些广学深思、明辨善导、才高艺精的教师才能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在一定意义上,蒲中“新生代”学子培养了蒲中“新生代”教师,塑就了他们在区域教育中群体崛起的形象。
蒲中教师专业发展是互利共生的,也只有共生,才能行早蹈高,放大优势,走向个人、群体和学校共享的“诗与远方”。
S—study:在不断学习中成为“新我”
中小学教师普遍具有一定的职业倦怠感,主要原因在于,不愿也不善学习,不能通过学习更新知能结构,重复自己的多,缺乏对明天或后续工作的期待。
“活动单导学”本身就是一所看得见又尤其能感受得到的“教师发展学校”,也可以说近乎一场全要素变革,决定着教师必须进行全要素学习——学习和养成立足当下、长远发展所必须仰仗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其处于不断被赋予或自生新质的状态中。
“活动单导学”(包括高效的集体备课、优质的课堂组织,等等)没有人“天生”就会做,学校领导同样如此,他们且行且思,老师们且学且教,不久之后学校培养出许多“活动教学达人”,他们到外地、外校示范教学,产生了强烈的辐射效应。
教科研课题很少有高中教师在做,真做,假课题、假研究、假成果几成常态。不真正去做,又哪能会做?蒲中成功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活动单导学’方式在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清楚记得,那时开题报告条理紊乱,无甚学理,请我修改,我颇费气力,很多地方推倒重来。几年后,该课题以高分通过省专家组优等评级,他们所建构起来的系列“实践性理论”既具新意,又有逻辑自洽性和互洽性。蒲中人不只是教育实践者,也俨然成了教学理论家,至少在活动教学上,他们颇有发言权,创造了一部鲜活的、带有草根芳香的“活动教学论”,乃至“活动教育学”。 校本课程建设在很多普高学校名存实亡或聊胜于无,蒲中没有什么先发优势,现在却做得实实在在,风生水起。一是对碎片化行为进行结构化整合,譬如升旗仪式、回访母校、发展指导等十大德育品牌活动,现已成为每个学生必修的德育课程;二是开展学会规划一段人生、掌握一门艺术等“四个一工程”建设,以艺术学科为例,成立研发中心,教师克服课程理论不足、教材编写经验缺乏等困难和劣势,从“校本课程ABC”开始系统学起,最终形成蒲中色彩浓郁而又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三是在南通市率先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指导活动在整体设计之下有序落实、落细、落小,充分实现课程化,许多学生离校后深切感受到,发展指导所带来的裨益,是即时性、随意性和滞后性的指导所无法相比的。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在教好学生的同时发展了自己,也发展了群体……
教師专业发展,功课无非在“学、行、思、著”(李吉林语)等几方面,学是其逻辑起点,也可说是其全部。蒲中教师勤于实践,敏于思考,惯于写作,共同把学校建成一个比较美好的学习型社会。
E—experiment:在探索实验中焕发活力
很多到蒲中参观学习的人都有一种强烈印象,这所学校管理精致。精致的东西往往会有更显著的传承性,超越性则较弱,自然不大会使人联想到“实验”。可实际上,蒲中的“实验”却是常态化的。芝加哥大学对学生提出一项基本要求,“做不会做的事”,实验正是这样。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走到学校整体变革风头浪尖的蒲中,近年来却几乎没有停歇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实验,教师群体则在其中“日知其所无”(《论语》),成人育己。
“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管理学大师熊彼特以此为创新的根本),这是蒲中“改课”的显著表征。“科研教学化,教学科研化”,这是蒲中以教学促进“人”(包括师生双方)优质发展的重要路径。
每一次置身蒲中课堂,走进师生共在场域,我都会油然想到“教学研一体化”,这个只在高等教育中常被人提及的观念却在蒲中成为现实。维特根斯坦强调“新的思考方式”,喻之为“从炼金术的思维方式过渡到化学的思维方式”,蒲中教师已然不在“炼金”,而在“化学”,为学而教,化教为学,“点燃”他人,光照自己。
把教师摆到昨天所不能胜任的岗位,并经由它,成为“挑起明天”的人。蒲中积极寻找、创造各种机会,让教师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小平台走到大舞台。和市教科院联袂,每年举行一届活动教学研讨会;向县域内外兄弟学校输送大批管理干部,不少人在新角色位置上独当一面,有的成为另一些名校主要负责人,或者使相关学校“脱弱”走强,蒲中被人们誉为优秀管理者的“黄埔军校”……
李希贵说,“学生第二”。是的,教师在学校发展中才是第一位的因素。教师群体专业可持续“增值”使蒲中优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在县域乃至市域范围内都雄踞前茅,或独占鳌头。有了这支队伍,何愁蒲中不能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从卓越走向更大的卓越!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