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文昌地区近年来水稻稻飞虱发生严重为害的情况,调查了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并从虫源、气候、品种、肥水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稻飞虱成灾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稻飞虱;发生规律;防治对策
稻飞虱(Nilapavata lugens Stal)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水稻为害严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迅速,能在短期内发生成灾。从20世纪90年代起,文昌地区每年稻飞虱发生面积达1000-1333.33hm2,发生严重的年份发生面积达4666.66-6333.33hm2,造成每年稻谷损失750-1000t,给文昌地区的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摸清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时、准确、有效地指导防治,笔者从2010年开始对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观察。调查基点分别设在文昌市文城镇的下园洋、世界坑。调查时结合水稻品种、生育期、栽培管理及有关气象资料和文昌市病虫测报站历年的有关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基本上掌握了稻飞虱在文昌地区的发生规律,并据此提出了防治对策。
一、稻飞虱的发生规律
根据田间2个基点调查和面上观察,稻飞虱在文昌地区1年可发生11代(每代均以成虫算起),各代发生虽存在重叠现象,但各代的若、成虫均具有明显的盛发期和高峰期。
1.稻飞虱各代的发生时期及为害情况
根据观察和统计分析,在正常年份,文昌地区稻飞虱各代的发生时期和为害从表1可以看出,稻飞虱在田间的消长情况为第3-4、8-9代发生量最多,主要为害早季和晚季孕穗期至抽穗灌浆期的水稻。
2.稻飞虱的迁移情况
根据田间调查,稻飞虱在5月中旬早稻收获后,第5代长翅型成虫逐渐迁移至杂草、再生稻和晚稻秧苗上栖息;晚稻收获后,第10代成虫转移到再生稻上繁育为害。
3.稻飞虱的发生因素
(1)虫源。海南四季常青,稻飞虱终年均可发生,发生轻重程度的因素关键在于虫源。冬季虫源多,为害早稻严重;夏季虫源多,则为害晚稻严重。
(2)气候。影响稻飞虱发生的气候因素主要有3个:①降水量。稻飞虱发生与降水量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8月份前后,晚稻处于孕穗期和灌浆期,如降水量在50mm、相对湿度85%以上,将导致稻飞虱发生严重为害;②气温。据观察,日平均气温在21-26℃最适成虫产卵,高于30℃或低于20℃对产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气温25-28℃最适若虫发育,低于18℃发育明显受抑制;③台风。稻飞虱借助台风外围气流大量迁入,与本地虫源结合,发生为害将更加严重。
(3)水稻品种。稻飞虱的为害因不同水稻品种而异。据调查,近年来,文昌地区稻飞虱为害早熟的杂交稻较严重,而窄叶型的七桂早、七山占等品种则为害较轻。
4.肥水管理
氮肥施用过多或在后期施用都会导致水稻生长过茂和田间长期积水,湿度大均可引起发生偏重,相反则较轻。
二、防治对策
早稻注重防治第2-3代,控制第4代的发生;晚稻注重防治第6-7代,控制第8-9代的发生。同时台风过后,要注意做好外来虫源的防治工作。稻飞虱的防治适期以2-3龄若虫高峰期为好,一般以若虫发生始盛期到发生基本稳定期前防治效果都较好。但对虫口密度大的田块,防治时间宜相对提前,密度小的防治时间应相对推后。
1.农业防治
(1)消灭虫源。水稻收获后,要及时犁田沤田,彻底清除田间的再生稻、稻谷自生稻和杂草等。
(2)合理施肥和灌水。以增施有机肥为主,防止偏施氮肥而出现水稻生长浓绿的现象。水稻生长封行后,要及时排水露田晒田,降低田间湿度,促进稻秆粗壮,以增强抗虫能力。
(3)连片种植。同品种或同生育期的水稻应连片种植,以利于集中防治感虫品种上的稻飞虱。
2.药剂防治
防治稻飞虱的农药种类较多,但目前普遍使用而且效果较好的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等兑水喷雾。使用药剂防治时要按要求兑足水量,细雾均匀,喷洒到植株中下部位,田间保持浅水层。
[关键词] 稻飞虱;发生规律;防治对策
稻飞虱(Nilapavata lugens Stal)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水稻为害严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迅速,能在短期内发生成灾。从20世纪90年代起,文昌地区每年稻飞虱发生面积达1000-1333.33hm2,发生严重的年份发生面积达4666.66-6333.33hm2,造成每年稻谷损失750-1000t,给文昌地区的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摸清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时、准确、有效地指导防治,笔者从2010年开始对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观察。调查基点分别设在文昌市文城镇的下园洋、世界坑。调查时结合水稻品种、生育期、栽培管理及有关气象资料和文昌市病虫测报站历年的有关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基本上掌握了稻飞虱在文昌地区的发生规律,并据此提出了防治对策。
一、稻飞虱的发生规律
根据田间2个基点调查和面上观察,稻飞虱在文昌地区1年可发生11代(每代均以成虫算起),各代发生虽存在重叠现象,但各代的若、成虫均具有明显的盛发期和高峰期。
1.稻飞虱各代的发生时期及为害情况
根据观察和统计分析,在正常年份,文昌地区稻飞虱各代的发生时期和为害从表1可以看出,稻飞虱在田间的消长情况为第3-4、8-9代发生量最多,主要为害早季和晚季孕穗期至抽穗灌浆期的水稻。
2.稻飞虱的迁移情况
根据田间调查,稻飞虱在5月中旬早稻收获后,第5代长翅型成虫逐渐迁移至杂草、再生稻和晚稻秧苗上栖息;晚稻收获后,第10代成虫转移到再生稻上繁育为害。
3.稻飞虱的发生因素
(1)虫源。海南四季常青,稻飞虱终年均可发生,发生轻重程度的因素关键在于虫源。冬季虫源多,为害早稻严重;夏季虫源多,则为害晚稻严重。
(2)气候。影响稻飞虱发生的气候因素主要有3个:①降水量。稻飞虱发生与降水量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8月份前后,晚稻处于孕穗期和灌浆期,如降水量在50mm、相对湿度85%以上,将导致稻飞虱发生严重为害;②气温。据观察,日平均气温在21-26℃最适成虫产卵,高于30℃或低于20℃对产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气温25-28℃最适若虫发育,低于18℃发育明显受抑制;③台风。稻飞虱借助台风外围气流大量迁入,与本地虫源结合,发生为害将更加严重。
(3)水稻品种。稻飞虱的为害因不同水稻品种而异。据调查,近年来,文昌地区稻飞虱为害早熟的杂交稻较严重,而窄叶型的七桂早、七山占等品种则为害较轻。
4.肥水管理
氮肥施用过多或在后期施用都会导致水稻生长过茂和田间长期积水,湿度大均可引起发生偏重,相反则较轻。
二、防治对策
早稻注重防治第2-3代,控制第4代的发生;晚稻注重防治第6-7代,控制第8-9代的发生。同时台风过后,要注意做好外来虫源的防治工作。稻飞虱的防治适期以2-3龄若虫高峰期为好,一般以若虫发生始盛期到发生基本稳定期前防治效果都较好。但对虫口密度大的田块,防治时间宜相对提前,密度小的防治时间应相对推后。
1.农业防治
(1)消灭虫源。水稻收获后,要及时犁田沤田,彻底清除田间的再生稻、稻谷自生稻和杂草等。
(2)合理施肥和灌水。以增施有机肥为主,防止偏施氮肥而出现水稻生长浓绿的现象。水稻生长封行后,要及时排水露田晒田,降低田间湿度,促进稻秆粗壮,以增强抗虫能力。
(3)连片种植。同品种或同生育期的水稻应连片种植,以利于集中防治感虫品种上的稻飞虱。
2.药剂防治
防治稻飞虱的农药种类较多,但目前普遍使用而且效果较好的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等兑水喷雾。使用药剂防治时要按要求兑足水量,细雾均匀,喷洒到植株中下部位,田间保持浅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