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新媒体为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供了新途径;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具有难控性、西方国家主导性等特点又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全面梳理和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丞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新媒体是一种让接受者获得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与报纸、广播等传统方式相比,新媒体则以移动通信、网络等新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数字产品、手机网络、博客、微信等作为载体。特别是近些年,新技术已经在社会上引领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传媒革命,带领人们走进全新的“新媒體时代”。
高校作为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云集之地,自中国社会“网络化”起,一直走在新媒体时代前沿。据调查,全国大学生的上网率平均高达99.6%,网络的足迹已经遍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网络成为了大学生沟通联络、获取信息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同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感受到“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巨大变革与便利之时, 也面临着由有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理想信念淡漠、思想偏激等等。新形势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怎样充分使用新媒体的优势,建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1.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机遇
相关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应用率已经达到44.1%,拥有网民5.91亿。手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话工具,它作为另一种重要的上网手段表现日益突出,成为新增加网民的重要来源,在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中均有好的表现。所有网民中,接近40%是18-24岁的青年,其中学生网民群体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影子遍布人们的生活。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因新媒体时代的快速进步而获得全新的发展机会[1]。
1.1加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新媒体技术能够很好的融合图像和声音,能够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连接起来,使得人们的认识方式和沟通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都发生了变化。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和周围的人群有着极度的不信任感,因此,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和表达的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进行真实心态的交流,可以实现畅所欲言。教育工作者从中又获得一个了解大学生真实想法和理想信念现状的机会。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反馈出来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对策,借助新平台与问题学生展开集体讨论或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以此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1.2新媒体拓展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空间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由于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只能通过一些传统的方式向大学生传输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如用黑板报、宣传板等一些传统的方式,这些方式费时费力但是效果却不明显。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论坛,博客,手机短信等新方式,拓展了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空间。
1.3新媒体推动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通过新媒体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新媒体先进技术的支持下,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相关著作,通过新媒体都可以得到传播,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各种手段进行查找不同的资料,进而解决问题。新媒体提供的先进技术推动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
1.4新媒体使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和运用新媒体的优势,了解国内社会各界和国外发生的任何事情,了解与自身相近的最前沿的知识,并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各种手段进行网上交流和讨论,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改变了过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由消极被动接受变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互动交流,提高大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和明辨善恶的能力。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理想信念重要性的理解力,便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
2.新媒体时代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带来挑战
当前,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涌现,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的日益多元化,这使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面临着崭新的挑战和问题。
2.1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
新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要尽快适应全新的工作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也得到了普及。新媒体技术的虚拟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缺乏理性分析的大学生会沉浸在虚拟世界当中,失去了理性的自我。然而,高校和教育工作者自身改革的速度却远远落后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对大学生采取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再加上传统教育制度的落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造成了诸多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质疑,这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2.2新媒体的难控性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传统舆论环境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传递过程在结构上发生质的变化,导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体在信息传递方面权威保障的失落,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的传播是单向的,听众一直扮演着“受众”的角色。因此信息传播者在信息传播中始终处于“统治者”的地位,信息传播者在信息传播中始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然而,在新媒体当中信息的传播是双向互动的,打破了过去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为设置的壁垒,扩大了人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大学生是接受新媒体信息最快的群体,然而,新媒体信息具有难控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的泛滥,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过去那种由教育者完全统治的局面已经被打破。这对在传统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那种说教式的理想信念教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3新媒体技术主导权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有弱化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美国未来科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其发达的网络技术优势,在新媒体环境中始终控制着信息的主导权,依仗着对传播权的控制,极力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而且,西方敌对势力这种思想意识侵略过程中始终打着民主和人权的幌子,在新媒体环境中极力标榜自身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利用对信息技术的垄断,极力向“三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兜售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所谓的普世价值。他们打着经济全球化的旗号极力倡导文化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甚至提出馬克思主义过时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质疑,降低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影响了他们理想信念的确立[2,3]。
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着力点
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中国社会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质量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如何建立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结合理想信念教育规律与高等教育规律,注重学生教育的人文关怀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样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之上进行,要在尊重当前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基础之上进行。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必须结合高等教育的规律。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具有复杂性,新媒体环境下消极的舆论可能会削弱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提出大学的职责有四项:第一是探寻教学和专业知识;第二是教育和培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现在,”然而现在许多高校忽视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的人文关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生命的精神交往,这就导致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的缺失,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要将理想信念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结合起来。
3.2 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体系
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将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相结合,要充分召集社会力量加强对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清楚的认识到新媒体是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要积极探索在新环境下的工作规律和特点,加快编写和建设反映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的理想信念的电子教材,努力控制信息的主导权和传播权,构筑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媒体阵地。多层次化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体系在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需要下被一步步地构建。
3.3 健全高校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管机制,提高新媒体信息的实效性
新媒体信息潮流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因此,高校作为思想和信息集散地,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信息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必须要健全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管机制,开展新媒体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为了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良好环境,信息行业的主管部门要进行新媒体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提,加强监控和引导新媒体信息,加强过滤有害信息,从源头上净化对新媒体;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素养,及时熟知与应用新媒体特征和新媒体文化特点。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教育,提前防范,切实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媒体监管机制的建立[4]。
总之,高校工作者需紧密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积极应对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所有的挑战,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下收到实效。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努力,为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地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让大学生深切的感受到,理想信念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性,从而使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网.
[2] 刘静.论述我国新媒体的特征及社会影响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 贺捷生.今天谈信仰为何变得沉甸甸[N].中国青年报,2010年7月5日.
[4] 陈君生,周玉明.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
作者简介:
谢荣秀,1986年1月,女,汉族,安徽黄山,硕士,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助教,思政。
徐丽丽,1985年4月,女,汉族,江苏泰州,硕士,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助教,思政。
刘磊,1980年6月,女,汉族,河南商丘,硕士,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助教,思政。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新媒体是一种让接受者获得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与报纸、广播等传统方式相比,新媒体则以移动通信、网络等新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数字产品、手机网络、博客、微信等作为载体。特别是近些年,新技术已经在社会上引领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传媒革命,带领人们走进全新的“新媒體时代”。
高校作为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云集之地,自中国社会“网络化”起,一直走在新媒体时代前沿。据调查,全国大学生的上网率平均高达99.6%,网络的足迹已经遍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网络成为了大学生沟通联络、获取信息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同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感受到“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巨大变革与便利之时, 也面临着由有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理想信念淡漠、思想偏激等等。新形势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怎样充分使用新媒体的优势,建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1.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机遇
相关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应用率已经达到44.1%,拥有网民5.91亿。手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话工具,它作为另一种重要的上网手段表现日益突出,成为新增加网民的重要来源,在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中均有好的表现。所有网民中,接近40%是18-24岁的青年,其中学生网民群体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影子遍布人们的生活。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因新媒体时代的快速进步而获得全新的发展机会[1]。
1.1加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新媒体技术能够很好的融合图像和声音,能够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连接起来,使得人们的认识方式和沟通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都发生了变化。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和周围的人群有着极度的不信任感,因此,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和表达的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进行真实心态的交流,可以实现畅所欲言。教育工作者从中又获得一个了解大学生真实想法和理想信念现状的机会。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反馈出来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对策,借助新平台与问题学生展开集体讨论或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以此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1.2新媒体拓展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空间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由于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只能通过一些传统的方式向大学生传输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如用黑板报、宣传板等一些传统的方式,这些方式费时费力但是效果却不明显。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论坛,博客,手机短信等新方式,拓展了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空间。
1.3新媒体推动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通过新媒体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新媒体先进技术的支持下,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相关著作,通过新媒体都可以得到传播,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各种手段进行查找不同的资料,进而解决问题。新媒体提供的先进技术推动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
1.4新媒体使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和运用新媒体的优势,了解国内社会各界和国外发生的任何事情,了解与自身相近的最前沿的知识,并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各种手段进行网上交流和讨论,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改变了过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由消极被动接受变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互动交流,提高大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和明辨善恶的能力。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理想信念重要性的理解力,便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
2.新媒体时代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带来挑战
当前,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涌现,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的日益多元化,这使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面临着崭新的挑战和问题。
2.1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
新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要尽快适应全新的工作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也得到了普及。新媒体技术的虚拟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缺乏理性分析的大学生会沉浸在虚拟世界当中,失去了理性的自我。然而,高校和教育工作者自身改革的速度却远远落后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对大学生采取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再加上传统教育制度的落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造成了诸多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质疑,这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2.2新媒体的难控性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传统舆论环境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传递过程在结构上发生质的变化,导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体在信息传递方面权威保障的失落,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的传播是单向的,听众一直扮演着“受众”的角色。因此信息传播者在信息传播中始终处于“统治者”的地位,信息传播者在信息传播中始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然而,在新媒体当中信息的传播是双向互动的,打破了过去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为设置的壁垒,扩大了人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大学生是接受新媒体信息最快的群体,然而,新媒体信息具有难控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的泛滥,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过去那种由教育者完全统治的局面已经被打破。这对在传统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那种说教式的理想信念教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3新媒体技术主导权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有弱化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美国未来科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其发达的网络技术优势,在新媒体环境中始终控制着信息的主导权,依仗着对传播权的控制,极力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而且,西方敌对势力这种思想意识侵略过程中始终打着民主和人权的幌子,在新媒体环境中极力标榜自身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利用对信息技术的垄断,极力向“三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兜售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所谓的普世价值。他们打着经济全球化的旗号极力倡导文化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甚至提出馬克思主义过时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质疑,降低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影响了他们理想信念的确立[2,3]。
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着力点
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中国社会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质量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如何建立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结合理想信念教育规律与高等教育规律,注重学生教育的人文关怀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样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之上进行,要在尊重当前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基础之上进行。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必须结合高等教育的规律。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具有复杂性,新媒体环境下消极的舆论可能会削弱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提出大学的职责有四项:第一是探寻教学和专业知识;第二是教育和培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现在,”然而现在许多高校忽视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的人文关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生命的精神交往,这就导致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的缺失,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要将理想信念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结合起来。
3.2 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体系
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将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相结合,要充分召集社会力量加强对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清楚的认识到新媒体是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要积极探索在新环境下的工作规律和特点,加快编写和建设反映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的理想信念的电子教材,努力控制信息的主导权和传播权,构筑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媒体阵地。多层次化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体系在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需要下被一步步地构建。
3.3 健全高校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管机制,提高新媒体信息的实效性
新媒体信息潮流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因此,高校作为思想和信息集散地,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信息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必须要健全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管机制,开展新媒体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为了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良好环境,信息行业的主管部门要进行新媒体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提,加强监控和引导新媒体信息,加强过滤有害信息,从源头上净化对新媒体;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素养,及时熟知与应用新媒体特征和新媒体文化特点。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教育,提前防范,切实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媒体监管机制的建立[4]。
总之,高校工作者需紧密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积极应对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所有的挑战,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下收到实效。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努力,为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地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让大学生深切的感受到,理想信念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性,从而使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网.
[2] 刘静.论述我国新媒体的特征及社会影响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 贺捷生.今天谈信仰为何变得沉甸甸[N].中国青年报,2010年7月5日.
[4] 陈君生,周玉明.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
作者简介:
谢荣秀,1986年1月,女,汉族,安徽黄山,硕士,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助教,思政。
徐丽丽,1985年4月,女,汉族,江苏泰州,硕士,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助教,思政。
刘磊,1980年6月,女,汉族,河南商丘,硕士,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助教,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