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花粽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543217896che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天母亲打来电话说,今年的柿花开得格外的稠密,到端午节做些柿花粽让娃们尝尝。母亲的一声柿花,忽然就把我引向了柿花一样苦而甘甜的多味童年……
  柿花是一种在文人骚客中很少提及的一种花儿,她朴素平实,就像她的样子一样,即使把花开得香飘十里,也总是将自己娇羞而甜蜜的样子深藏在柿子的绿萼之中。然而,无论她的花朵藏得有多深,总是躲不过我们娃儿们那些馋涎口水的眼睛。
  记得,当年的家乡,田野山岗,到处都长着高大粗壮的柿子树。每到五月中旬,村子周围的空气里就会荡漾着柿花的浓浓甜香。野蜜蜂会像交响乐一样,整日地围着柿树“嗡嗡嗡”地歌唱。往往这个时候,也正是大人们抓革命促生產的初夏中耕播种的时候,所以基本没有人来管我们这些娃儿们。我们只要一放学,第一件事就是结团奔向柿子树下,去捡拾那些已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柿花吃。
  柿花,刚盛开时,是深藏在硕大的绿色花萼中的,我们娃儿们常常仰着小脸去看柿花的样子,往往是只能偶尔看到一树星星一样的黄。有时候为了看清柿花的样子,也会千方百计地爬上柿树,去折枝看花。如果拨开柿花周边的花萼,花儿的样子就会暴露在眼前。家乡人叫柿花的另一个名字是“蜜蜜罐儿”。因为柿花的样子就像一个装满蜜糖的罐儿,是一种很少见的四方大肚罐儿样的形状。在“花罐”的中心,有几丝花蕊悄悄地探出头来,如果你将柿花的口儿对着鼻子去闻,马上就有一股蜜甜的味道袭来。柿花肚里深藏着很甜的蜜糖,那些采蜜的野蜂,会小心地爬到柿花罐儿的肚里采蜜。
  柿花蜜在当年可是很金贵的蜜糖。我们的童年是一个物资紧缺的年代,平常人家是买不到白糖的。所以当年乡亲们每年吃甜食,包粽子总是拿柿花蜜和柿花来入甜味的。柿花蜜及柿花和糯米做出来的粽子,格外的香甜,是当年我们娃儿们最最喜爱吃的一种粽子。
  柿花又是一种怀揣伟大母爱“带蜜落英”的花儿。当她把全部精脉都奉献给自己孕育的柿子果儿的时候,就会变成异常憔悴、干瘪难看的落花离开枝头,在风中飘然下落。柿花落到地上后,就没有了之前的那些苦涩,而且会变得格外的甜香,且回味悠长。柿花飘落,一般都在临近端午时节,这时候,也正是我们娃儿们采集柿花、享用柿花蜜的大好时候。我们会利用放学机会,来到柿树下边,拣吃柿花,吃饱后就把大量的柿花收集起来回家交给母亲,让母亲在端午节去做柿花粽子和柿花馍馍。
  母亲在做柿花粽子的时候,会先将晒干的柿花揉得细碎,然后和泡好的糯米搅拌到一块儿,再添加些花生大枣,然后再用家乡河边竹园里的新笋叶儿包成粽子,放锅里煮熟,这就成了甜美的柿花粽子了。柿花粽子呈咖啡色,吃起来,味道很接近咖啡,甜香中略微有些苦苦的悠长味儿。
  母亲说,柿花有消胀、消炎、败火,抑制头晕目眩等功效,是当年医疗条件较差的乡村的一味药膳。所以,每年的端午节各家各户都要设法包一些柿花粽子。
  可是,后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众多老龄柿树因荫歇了田地就逐渐被砍伐。而新的柿树又正处于“冷淡繁育期”,所以慢慢地造成家乡的田野上很少能看见当年的柿子风采了。即使哪里的田埂上还摇摇晃晃地生长着柿子树,但那些孤冷寥落的面相再也不能浩荡起柿花的飘香了啊……
  好在,我母亲一直还在责任田里护理着几棵百年树龄的柿树。前些年,乡亲们都劝母亲说,那么大的柿树,至少荫歇你二亩田地不长庄稼,每年最少要少打几百斤粮食,还是把它砍了吧。可是母亲说,柿树是前人栽树后人才能吃果的啊,它们没有几十年的生长,就不会结出满树灯笼一样的柿子。再说,没了柿树,我城里的儿女孙儿们每年的端午节,咋还能吃到我做的柿花粽子呢?就这样,母亲为了我们能吃到柿花粽子,硬生生地将自己田里的老柿树给“宠养”了下来。
  去年,村里有人去给母亲商量,要母亲做些柿花粽子卖给他。这样一来,乡亲们就看到了柿子树的经济前景,因而今年春季,就开始有人栽植柿树了。
  我想,母亲的柿花粽子也许就是抢救柿子树、重新大放当年柿树风采的一个契机。如果利用现代的科学栽植技术,我坚信花不了几年功夫,每年的五月,家乡的田园山岗,就会再次荡漾起柿花的迷人甜香。那时候,城里人也能吃到柿花粽子、享受到柿子蜜糖的美味儿了。
  宋代文人黎廷瑞有一首七言绝句《田家》:“陌上青裙跣送茶,篱根白发卧看家。山禽不语檐阴转,一树轻风落柿花。”哦,柿花,那甜美的乡愁啊……
其他文献
收集了近年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关文献,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辨证分型、专病专方、实验研究等几个方面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分析表明,中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群体性事件已经不仅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以网络为载体的群体性事件接踵发生,而且形成了网络与现实交替影响、相互放大的特点,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密切关注。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各种信息借助网络快速传播,对现实中的事件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增加了处理难度。这些频繁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给党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高校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  一、高校网络群
唐代文宗大和四年(830)四月十八日,一个题为《申禁车服第宅逾侈敕》的中央文件自上而下颁布全国,要求各级官吏立即刹住车服宅第互争豪华的奢侈之风,“各务素朴,弘兹国风”。有敢继续犯规者,御史马上劾奏。  此前此后,像这种以惩革积弊、振刷风气为取向的倡俭黜奢,还有汉代昭宣中兴、明代弘治新政、清代嘉庆维新等多个历史片断,利钝得失,异同互见,正可合并观照。  “经济富足-奢侈享乐-贪污腐败”的内在逻辑  
做人善良,做事勤奋。  传说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您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您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
美好乡村建设是安徽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美好乡村建设正在全省各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农民积极性不高,出现了“上热下冷”“刹车”现象。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政府主导地位的“错位”和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美好乡村建设中,如果不能摆正二者之间的关系,确立政府的主导和农民的主体地位,这种“上热下冷”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