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安康市汉滨区粮油新品种利用现状,结合汉滨区实际,提出了发展规划,以期为汉滨区良种的示范、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新品种;利用现状;发展规划;陕西安康;汉滨区
中图分类号S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1-0096-01
近年来,汉滨区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因此,如何按照市场需求,把粮油品种调优、效益调高,形成品种布局合理、更新有序、配套技术完善到位的良好生产格局,对于提高安康市粮油生产水平、增强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汉滨区新品种利用现状
1.1主推品种不明显,多数品种品质、抗病性及稳产性较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高产高抗性状与优质性状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大多数情况下存在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优质不抗病的问题[1-2],尤其是中早熟品种达到优质二级米标准的水稻品种极为稀少。目前国内选育并通过审定的高产杂交水稻品质绝大多数为国标优质米三级至四级标准,少数虽能达到国标优质米二级标准,但多数又存在抗病性较差或生育期偏长的问题。近年来,在陕西省通过审定或引进的水稻品种中近80余个,能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的仅有丰优香占、胜泰一号等极少数品种,丰优香占曾经作为陕西省陕南川道平坝区主推品种,但由于其稳产性与抗病性较为偏差,尤其是对稻曲病抗性差,近两年种植面积已很小。玉米品种方面,陕西省通过审定或引进的玉米品种近200余个,但真正适宜汉滨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型品种较少,仅有临奥1号、正大12、中北恒六、晋单46、博丰109、正大999等少数品种,绝大多数品种在大田生产表现一般。在油菜品种方面,陕西省通过审定或引进的玉米品种近70余个,但多数品种存在高产与早熟相矛盾的问题,如秦油7号、秦油8号、秦油10号等高产品种,其生育期均偏长,不利于下季水稻的丰产性发挥,而德油8号等生育期较短的品种,虽利于下季水稻的丰产性发挥,但其丰产性欠佳。
1.2良种良法难以结合
由于种子市场的放开,各乡镇种子销售网点繁多,农户买种不知买什么品种;而种子销售人员业务素质均较差,销售个体户大多都以销售利润为品种推荐标准,使良种良法难以结合,严重影响了农民粮油双丰收。
1.3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少
安康市水资源相对较缺,有时无法保障水稻前期插秧和后期的有效灌浆。如在汉滨区五里镇、河西镇、建民镇、张滩镇等区域,处于水库灌区下游,水源相对较缺,水稻品种如种植晚熟品种,成熟期一般在9月底,此期经常遇到连阴雨危害,难以保证水稻丰收。如种植中熟品种,农户如按晚熟品种播期播种,会造成水稻秧龄过长导致减产。
2品种发展规划
2.1思路
立足汉滨区特色,按照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压缩和淘汰低效稳产性差的粮油作物品种,大力引进优质高产型粮油新品种,筛选主推粮油新品种;建立优质高产粮油新品种示范基地,引导农户种植优质高产主推品种[3],使粮油产区良种良法得以配套,提高农户粮油单产,增加农民收入。
2.2工作重点
一是全面改造提高种植业。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汉滨区农业工作的重心。近两年来,在频繁征占耕地的情况下,汉滨区种植结构调整坚持以“压缩普通粮食作物,稳步发展优质专用粮油作物”为原则,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二是培育开发粮油品种科技示范园。汉滨区有粮食种植面积5.20万hm2,每年复种指数在180%以上,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19万hm2、小麦种植面积2.80万hm2、玉米种植面积2.15万hm2、油菜种植面积1.47万hm2,种植区域分布在川道、浅丘、中高山区,海拔在230~1 300 m,跨度较大,农田小气候特点比较突出,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在这种自然环境条件下,要实现粮食油料作物的优质高产并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就要切实地建立起新品种资源库,以满足农民对优质高产新品种的要求。因此,大力引进优质高产粮油新品种,并有计划地进行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主推优质高产粮油新品种;在各乡镇每镇搞好一个粮油品种示范片,引导农民选好粮油新品种,聘请专家、技术能手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4],提高农民素质。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及明白纸,使种植户能够选好品种、种好品种,使粮油种植区域品种种植优质化、栽培技术规范化,提高农户种植收益。建立优质高产新品种科技示范园具有非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示范园以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为主,配套研究不同区域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适合汉滨区海拔230~1 300 m区域不同的品种类型,分区域进行试验,并建立优质高产新品种科技示范园,示范引导推广。
3参考文献
[1] 朱丽娜.浅析经济作物品种推广[J].农场经济管理,2009(1):73.
[2] 杨建设.作物品种推广中有关问题的思考[J].种子,1994(6):66-67.
[3] 孙旭亮.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步伐[J].中国农学通报,2004(5):348-350.
[4] 朱丽娜,赵国启,孟庆云,等.谈北安农垦分局经济作物品种现状及应用与推广[J].现代化农业,2000(4):2-3.
关键词:新品种;利用现状;发展规划;陕西安康;汉滨区
中图分类号S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1-0096-01
近年来,汉滨区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因此,如何按照市场需求,把粮油品种调优、效益调高,形成品种布局合理、更新有序、配套技术完善到位的良好生产格局,对于提高安康市粮油生产水平、增强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汉滨区新品种利用现状
1.1主推品种不明显,多数品种品质、抗病性及稳产性较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高产高抗性状与优质性状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大多数情况下存在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优质不抗病的问题[1-2],尤其是中早熟品种达到优质二级米标准的水稻品种极为稀少。目前国内选育并通过审定的高产杂交水稻品质绝大多数为国标优质米三级至四级标准,少数虽能达到国标优质米二级标准,但多数又存在抗病性较差或生育期偏长的问题。近年来,在陕西省通过审定或引进的水稻品种中近80余个,能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的仅有丰优香占、胜泰一号等极少数品种,丰优香占曾经作为陕西省陕南川道平坝区主推品种,但由于其稳产性与抗病性较为偏差,尤其是对稻曲病抗性差,近两年种植面积已很小。玉米品种方面,陕西省通过审定或引进的玉米品种近200余个,但真正适宜汉滨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型品种较少,仅有临奥1号、正大12、中北恒六、晋单46、博丰109、正大999等少数品种,绝大多数品种在大田生产表现一般。在油菜品种方面,陕西省通过审定或引进的玉米品种近70余个,但多数品种存在高产与早熟相矛盾的问题,如秦油7号、秦油8号、秦油10号等高产品种,其生育期均偏长,不利于下季水稻的丰产性发挥,而德油8号等生育期较短的品种,虽利于下季水稻的丰产性发挥,但其丰产性欠佳。
1.2良种良法难以结合
由于种子市场的放开,各乡镇种子销售网点繁多,农户买种不知买什么品种;而种子销售人员业务素质均较差,销售个体户大多都以销售利润为品种推荐标准,使良种良法难以结合,严重影响了农民粮油双丰收。
1.3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少
安康市水资源相对较缺,有时无法保障水稻前期插秧和后期的有效灌浆。如在汉滨区五里镇、河西镇、建民镇、张滩镇等区域,处于水库灌区下游,水源相对较缺,水稻品种如种植晚熟品种,成熟期一般在9月底,此期经常遇到连阴雨危害,难以保证水稻丰收。如种植中熟品种,农户如按晚熟品种播期播种,会造成水稻秧龄过长导致减产。
2品种发展规划
2.1思路
立足汉滨区特色,按照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压缩和淘汰低效稳产性差的粮油作物品种,大力引进优质高产型粮油新品种,筛选主推粮油新品种;建立优质高产粮油新品种示范基地,引导农户种植优质高产主推品种[3],使粮油产区良种良法得以配套,提高农户粮油单产,增加农民收入。
2.2工作重点
一是全面改造提高种植业。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汉滨区农业工作的重心。近两年来,在频繁征占耕地的情况下,汉滨区种植结构调整坚持以“压缩普通粮食作物,稳步发展优质专用粮油作物”为原则,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二是培育开发粮油品种科技示范园。汉滨区有粮食种植面积5.20万hm2,每年复种指数在180%以上,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19万hm2、小麦种植面积2.80万hm2、玉米种植面积2.15万hm2、油菜种植面积1.47万hm2,种植区域分布在川道、浅丘、中高山区,海拔在230~1 300 m,跨度较大,农田小气候特点比较突出,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在这种自然环境条件下,要实现粮食油料作物的优质高产并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就要切实地建立起新品种资源库,以满足农民对优质高产新品种的要求。因此,大力引进优质高产粮油新品种,并有计划地进行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主推优质高产粮油新品种;在各乡镇每镇搞好一个粮油品种示范片,引导农民选好粮油新品种,聘请专家、技术能手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4],提高农民素质。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及明白纸,使种植户能够选好品种、种好品种,使粮油种植区域品种种植优质化、栽培技术规范化,提高农户种植收益。建立优质高产新品种科技示范园具有非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示范园以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为主,配套研究不同区域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适合汉滨区海拔230~1 300 m区域不同的品种类型,分区域进行试验,并建立优质高产新品种科技示范园,示范引导推广。
3参考文献
[1] 朱丽娜.浅析经济作物品种推广[J].农场经济管理,2009(1):73.
[2] 杨建设.作物品种推广中有关问题的思考[J].种子,1994(6):66-67.
[3] 孙旭亮.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步伐[J].中国农学通报,2004(5):348-350.
[4] 朱丽娜,赵国启,孟庆云,等.谈北安农垦分局经济作物品种现状及应用与推广[J].现代化农业,20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