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理念的电力技术管理分析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aiquanha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电力技术生产的全新模式、全新状态,创新管理,我们将针对风险理念的内涵,进行电力设施的风险评定,针对技术、管理等情况强化电网生产技术的检测工作,促进电网的可靠生产,保障电网的稳定、安全的工作。
  关键词 电力技术;风险管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160-02
  一个国家的电力产业是最根本的产业,电力工业的一些风险不但影响着自身,还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及各相关行业的安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社会及人民的经济生活对电力的一些需求也随之提高。现在电力体制完成了分开模式,以后将向主辅分离方向发展,同样也显示了电力工业已经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电力技术管理业会出现一些全新的问题及相关的情况。文章中了个阐述了风险管理的理念,对电网设备风险实施评定,针对管理的几个大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从而确保电力工业的良好进程。
  1 风险理念的相关内容
  1.1 评定风险
  风险评定就是分析电力设备故障的出现,且评定事故出现可能性的多少与其造成的相应损失,分析的核心内容是风险鉴定及风险评定。风险鉴定指得就是对还没有出现的、隐藏的一些风险因素实施全面、风层次的评定、整理以及推断,且要整理分析发生事故的因素及过程,主要评定风险的原因、影响程度、及现象相关的未知性,它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划分了风险的本质特点,要根据相关经验及比较。在针对事故所造成损失的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在进行概率统计等一系列措施对相关的不利事件出现的几率与风险事件所导致的损失做出评定的一个过程。
  1.2 风险评价
  指的是在分析电力设备风险分析的根本上,再将一些风险因素出现的几率、损失程度的风险指标值结合成单指标值,用以显示该设备出现风险的概率与其损失状况,并按照确定的能够接受的风险指标实施对比,明确相关设备的风险程度,用以决定是不是要用一些风险处理措施。
  1.3 风险的处理措施
  风险的处理措施就是按照安全生产的标准及内容,在合理的风险评估及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在出现风险时从采取的接受、测检、转移、降低及防范风险等一些具体措施中选择最科学合理方案的,它也是整个风险管理内容的基础。风险处理措施的核心任务就是按照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体系这一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从一些风险的处理措施中选取最好的一套方案,或把一些风险处理措施进行地结合。风险的评定是上述风险分析环节及风险处理措施之间的一个过渡,之前分析的侧重点是风险事件的自身,此后就将中心转移到风险事件导致损失的情况上。
  2 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准
  风险管理是电力企业技术管理模式构建的根本。
  一般来说风险管理其实也是电力生产技术管理的根本,是技术管理模式的构成分子。为了合理的控制风险,电力企业要针对设备及客观存在的一系列风险进行明确的辨识,且评定风险程度,按照其相应的规程、方式、指标趋确定承受不了的风险。风险管理的理念就是危害辨识、控制以及评定。
  3 技术监督
  3.1 技术管理模式运行监督
  电力企业相关管理的核心构成内容其中之一就是技术监督,是确保相应模式合理运行及持续发展的措施。
  3.2 技术监督结构模式
  技术监督按照需要构建几个主要的结构模式。1)为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考核技术及监督全面工作状态,就是对生产过程中的供电企业,还有对监督服务的电科院。2)就是为技术服务相关的系统,对供电企业管理模式程序监督测检,又对相关人员实施考核及培训,还要全面开展实施设备跟踪评定,合理的促进供电企业技术管理水准的提升。3)让领导重视生产运行系统,通过领导的重视,对各项危险以及潜在危害实施测检,领导还要按照监测结论予以相应的评价。
  3.3 技术监督内容
  在实施技术监督工作的时候要遵循,安全第一、超前监督、防患于未然的一些原则进行,根据质量管理的相关原理,构建及有效保障供电企业的技术管理模式运行,利用开展一些技术监督工作,全面的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
  电力技术监督是技术管理模式的监督有力后盾,其监督工作基本包括管理体系性监督测检、试验能力的监督对比、运行设备的监督测检、设备处理措施的监督、相关技术内容的监督及强化等。经过合理的工作,深入了解设备的一些基本状态及分析评定设备,根据预试系统的周期性、按照指标的指向、仪器设的可运行性、人员素质的追准、实施测检的准确性、文件归纳的控制性,评定措施的完善性,分层测检供电企业技术管理的基本情况,对使用率较高的设备进行试验对比及直接的进行检测,按照明确的试验参数及运行值,合理准确的对设备状态进行评定,要深入的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做到第一时间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尽早给出处理措施,跟踪测试处理情况。经过开展周期性技术监督测检,审核供电企业技术管理体系在供电过程中是不是具有全面性以及合理性,可以进行年度审核及考试等措施,促进技术管理模式的完善,深化电网的安全运行体系。
  技术监督工作要遵循全过程的思想理念,实施系统控制的措施,从采购、设计再到制作、施工一直到最终的运行,要完善好基础建设的过程,就要实施周期性的测检及审查,还要有全面启动调试的核心验证环节。目前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也随之一点点的开始运作,电力业务的全面拓展正在持续的进行深化,一些企业之间的利益纷争变的尤为明显,之前的行政措施已经没有效果了,实施依法监督,强化相关机组的技术测检及输变电基础构建工程品质的技术测检,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同样也是电网安全生产的核心工作之一。电网公企业要全面发挥电科院的技术装备及人才特点,对输变电设备与并网机组按照相应的技术指标实施设备检查,准确的参数,定量评定审核,减小隐藏的一些风险。
  4 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对隐藏安全事故模式所定制的,其由调度进行相应的预案及技术预案构成。调度需要做的预案涵盖了:对能够预见的以后会出现的事故情况所实施的具体处理措施以及运作程序,技术预案通常是隐藏在事故系统所挺像到的领域,其中处置涵盖了预算配备的备用材料、抢险用具、技术安全概念等。调度进行预案主要针对能够预见的事故,且技术准备预案可以给出处置的灵活性以及机动性,还可以防止预见之外的一些情况发生,几种预案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通常应急预案是要随机应变的,要保持阶段性的堆砌进行改进及全面完善,要一直有保有良好的
  状态。
  5 总结
  要快速的构建及完善一些电力事故的应急处理模式。电力是影响到公共安全的核心设施,且关系到广大公众的利益问题,一定要从国家安全的层面,重视电力安全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电力企业要明确风险管理理念,改善并完善体制管理,分阶段性的进行安全性评定工作,加强技术监督,深入的完善一些事故处理预案与电网崩溃后的一系列措施,阶段性的实施反事故演练,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刘洪搏.昆明电网客户侧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分析与防范策略[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2010:106-107.
  [2]方进虎,季克超.开展设备状态检修促进电网安全运行[A].第十六届(2010年)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197-199.
  [3]严文欣,杨尹青.电力客户安全风险防范系统的技术策略以及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A].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优秀论文集[C].2010:244-245.
  [4]黄红波,王新华.浅谈电力施工项目管理[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2011,8(08):101-106.
  [5]顾剑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与保护选用[A].2011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1:114-118.
  [6]韩贺彬,张大和.安徽省电力公司 三年不懈 持续推进廉政风险管理[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当遇到有关农村问题时都能够引起很大的重视。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农村的经济发展更是被提上经济建设的日程上来,并且成为了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同时由于电力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所以在发展农村经济时农村的电力发展也就成为了需要多加关注的发展要点。本文就农村配网管理方面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农村配网;完善管理;提高水平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摘 要 GSM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实时性高、传输可靠等特点。本文阐述了我公司利用EMC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在节能改造中运用了GSM无线采集终端进行数据远程采集技术,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关键词 EMC;GSM;智能采集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153-02  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
摘 要 针对常规变电站保护设备常规时间质量监测方法需要保护设备多方面配合的方案,导致无法推广应用的问题。提出基于通讯模式方式的保护时间偏差监测方案,并给出了网络延时动态测试的方法,对保护通讯计算时间偏差进行补偿。新方案具有可实施性强,监测覆盖面广、时间监测密度大、监测效果精度较高的特点,并在实际运行中得到验证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时间质量监测;脉冲触发;通讯计算偏差;动态网络延时;时间偏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