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局长,您好。近年来,兰溪市提出了“三和”文化育人和“百度教育”的理念。您能否谈谈“三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它与“百度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李益民:“三和”是指学校文化建设和育人目标要围绕“和善”“和美”“和乐”来开展,文化育人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和善指向崇善,要心善、行善、积善;和美指向尚美,要追求美好、完美,要儒雅向上、各美其美;和乐指向快乐,心态积极乐观,有生活情趣,快乐学习和生活。三者中,我认为“和善”是第一位的。中央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12个核心价值,排在第一个的是富强,排在最后一个的是友善,我个人理解,这个顺序也很耐人寻味:国家要富强,个人要友善;反过来说,国家富强了,但人与人之间不是友善和谐的关系,也是不行的。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态是并不紧张的,但很冷漠。为什么冷漠?缺少善。教育工作者尤其要与人为善,成人之美,要有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教育学生践行友善。第二是“和美”,善与美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如果不善良,怎么会美呢?恶人再怎么追求美也不会被认同。第三是“和乐”,指快乐、健康的状态。现在有些流行的观念是不大正确的,比如有一种说法是“学习是快乐的”,我认为不准确。学习就是辛苦的,但是你喜欢上学习,你有兴趣学习了,那你就会觉得快乐。健康才能快乐,兰溪现在要求全体师生课间都要跑步,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跑,班主任跟队,校长逆向跑,检查师生跑步的情况。刚刚结束的大学新生体能测试,我们兰溪籍生源在浙江省是排在前列的。“三和”文化的特质是“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善与美是一体两面,通过“和善”与“和美”育人文化,使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达到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和乐”状态。
“百度教育”源自于兰溪市在开展的“沸腾兰溪”行动。所谓“沸腾兰溪”,就是说工作状态不能是温吞水,达不到沸点。“沸腾”就要达到一百度,所以具体到兰溪教育,我们提出了“百度教育”,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工作状态一百度。搞教育的人不能病怏怏的,没有精神。我们一些老师虽然平时话不多,但一走上讲台就有精神了,看到学生就沸腾了,进入了工作状态。对学校来说,教师的责任担当就是认真工作、教书育人。第二是教育质量一百分。这个教育质量不仅是指学科教学方面,也包括德育的实效。第三是创新精神千百度。“众里寻他千百度”,对创新要有这种追寻的精神。搞教育不能是一潭死水,要有创新。如何去理解和践行创新?我对有些学校讲:有些工作,其他学校做了,我们学校没做,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从无到有,就是创新;从有到优,更是创新。循序渐进,一步步来。第四是社会满意百分百。搞教育不能关起门来,要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三和”文化是育人路径,“百度教育”的四个方面是目标和评价的标准。教育的理想要人人怀之,理想的教育要共同去追求。什么是教育情怀?我的理解:时时刻刻想到的东西,就是理想和情怀,但理想和情怀不能谈空了,要落实到工作中去。
:落实课程育人的要求,需要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用好学校和地方课程。兰溪自主研发的课程“素养与生活”已经使用两年的时间,您能否介绍一下这门课程研发和使用情况,效果如何?
李益民: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德育课堂要依托课程,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地域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基于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本着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课程理念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之目标,兰溪市教育局于2016年自主研发编写了区域性地方课程“素养与生活”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案。教材分小学版和初中版,分别供义务教育段三至四年级和七至八年级师生使用,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主要包括法制、卫生、安全、廉政、环境、健心、质量和乡土教育8个专题单元内容,小学版34课,初中版35课,已修订2次。在该课程的实施上,采取大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在校外的实践基地、德育基地、心育中心等阵地开展开放式课堂教学,更好地利用了校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条件,力求实现教育的有趣、有用和有意义。同时,我們也聘请了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担任课程实施的指导师,确保了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地方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本土文化浓厚的本土地方课程受到了师生的喜爱和欢迎。《素养与生活》教材为全省首创,得到了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的肯定与批示和浙江省基本教育现代化考核评估组的肯定与好评。公安局、质监局、文化局、卫计局等单位都积极参与,依托此教材协同开展相关主题的进校园教育活动,效果明显,成为课程育人的地方特色与创新品牌,推动了区域德育工作的发展,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家校社协同联动是重要的德育途径,据了解,兰溪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您能否谈谈兰溪在协同育人方面的工作?
李益民:家校社要三位一体,现在学校承担得多,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对缺失。协同育人是德育的重要路径,也是学校其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这一点在职业学校体现尤为明显。现在情况好多了,但还是有很多家长对职业学校有这样的印象:上职校的学生都是学习习惯不好、不会读书的。我们兰溪的职校,学生的习惯养成和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管得很好,但是有些家长就是有一种偏见,认为职校学生就是来玩的,心思都是花在谈恋爱上面的。为什么?家校之间缺少沟通。其实现在职高的学生也可以上大学,路径都是通的。学校应与家长沟通,把政策的变化讲给家长听,讲到家长心里去。学校在德育方面的工作要大力宣传,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职校的学生,不能封闭起来办教育。家校沟通,才能达成共识、密切配合。
兰溪重视家庭教育,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了家庭教育进社区活动。成立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和家教指导中心是兰溪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多方携手,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一是建设一个资深教育专家督导组和一支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家庭教育情怀的、稳定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二是构建了由个案实训辅导、团体辅导、大型讲座和论坛等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在社区、学校开辟了面对面工作坊、工作室,由心理咨询师负责开展家教、心理咨询活动。三是成立了“美美 家”教育实训组,启动了“十百千万”工程,即成立十个家庭德育工作室,走进一百所学校开展家庭德育实训指导,重点解决一千个困惑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一万个家庭走向幸福和谐。 :社会共育机制是德育工作中重要的制度安排。但在实践当中,社会教育缺乏有效的育人主体和途径,成为学校争取社会共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障碍。兰溪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能否介绍一下兰溪校村协同的联村机制的情况?
李益民:社区教育做不好,就可能是“五加二等于零”。兰溪在这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构建学校与中心村文化育人协同教育体系与机制。开展村落文化挖掘和文化礼堂建设调查,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挖掘提炼村落文化 建设品质文化礼堂”为活动主题的“基于优秀村落文化传承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评比”等活动。通过村校协作,组织师生走进村落、走进礼堂,采取走访、参观、查阅资料、座谈、调查、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村落文化的现状和文化礼堂建设情况,开展现状分析,挖掘提炼优秀村落文化,将优秀村落文化纳入文化礼堂建设之中,提出村落文化传承和文化礼堂发展的相应对策和建议,积极参与文化礼堂建设,着力提升文化礼堂文化品质。让优秀的村落文化通过文化礼堂进行展示、宣传和传承,实现优秀村落文化育人的文化价值,提升乡土村落文化育人、文化礼堂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是开展“联村导师制”活动。搞这项活动,目標之一是促进学生幸福成长。以关爱未成年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家风民风和乡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开展与学生结对帮扶活动,指向学生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积极性,营造学生“离校不离教”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目标之二是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挖掘提炼优秀村落文化,探索课堂、文化礼堂“双堂”育人机制。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的公益管护机构,促进家风和村风的良性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兰溪开展“联村导师制”的情况,您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
李益民:我们设立“联村导师”的初衷是为了关注那些在兰溪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外出工作人员子女的校外教育问题,让这些孩子离校不离教育,放学以后回到家庭、社区,也能有人关心他们的教育问题,弥补他们的父母因忙于工作或不在身边而无法更多关注孩子教育的不足。同时,“联村导师制”也是落实“百度教育”中的“社会满意百分百”的一项举措。后来我们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除了关注这一部分孩子的成长以外,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比如浙江省在农村中推行的“文化礼堂”项目,我参观了不少兰溪的文化礼堂,很多都建得很好,有历史的、名人的,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德育资源。我们就组织学生走进文化礼堂,让这个阵地更好地发挥作用,也让我们的学生接受教育。兰溪人要爱祖国、爱兰溪、爱自己的村子、爱自己的家庭,先从了解自己的家乡开始。“联村导师”的工作也越来越丰富,他们要去联系村“两委”,在文化礼堂里组织活动,比如暑期开展防溺水教育等等。现在很多学校也在创造性地开展“联村导师”工作,比如有的“联村导师”在组织学生重阳节慰问,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走到村里宣传食品安全,等等。
我们开展了“联村导师制”以后,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建立了长效机制。社区其实是最了解情况的,他们不仅了解社区教育的情况,也能了解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情况。把社区的力量发动起来,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现在我们的教育,有时候破的多、立的少。做德育也是如此,正面的东西树立起来,负面的东西自然就少了。这就如同种田,庄稼不种下去,长出来的永远是杂草,而且杂草的长势比稻谷快。我们的“联村导师”开展起来以后,越来越得到教师、家长、社区的认同,我们接到有偿家教的举报也少了很多。
:下一步,兰溪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使之成为兰溪名片方面,有哪些打算?
李益民:在《关于加强兰溪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我们提出了“六个一”德育工程,即做好一个德育设计、完善一套德育机制、建好一支德育队伍、明确一条德育主线、研发一个德育标准、培育一个德育品牌。围绕以上六个方面,兰溪市各中小学要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创新德育工作的路径、方法和机制,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与素养提升。未来一段时间,兰溪在德育工作方面就是要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实施精品培育工程,打造“三和”德育品牌,学校培育一校一品德育精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德育实效。
责任编辑︱张楚然
李益民:“三和”是指学校文化建设和育人目标要围绕“和善”“和美”“和乐”来开展,文化育人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和善指向崇善,要心善、行善、积善;和美指向尚美,要追求美好、完美,要儒雅向上、各美其美;和乐指向快乐,心态积极乐观,有生活情趣,快乐学习和生活。三者中,我认为“和善”是第一位的。中央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12个核心价值,排在第一个的是富强,排在最后一个的是友善,我个人理解,这个顺序也很耐人寻味:国家要富强,个人要友善;反过来说,国家富强了,但人与人之间不是友善和谐的关系,也是不行的。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态是并不紧张的,但很冷漠。为什么冷漠?缺少善。教育工作者尤其要与人为善,成人之美,要有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教育学生践行友善。第二是“和美”,善与美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如果不善良,怎么会美呢?恶人再怎么追求美也不会被认同。第三是“和乐”,指快乐、健康的状态。现在有些流行的观念是不大正确的,比如有一种说法是“学习是快乐的”,我认为不准确。学习就是辛苦的,但是你喜欢上学习,你有兴趣学习了,那你就会觉得快乐。健康才能快乐,兰溪现在要求全体师生课间都要跑步,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跑,班主任跟队,校长逆向跑,检查师生跑步的情况。刚刚结束的大学新生体能测试,我们兰溪籍生源在浙江省是排在前列的。“三和”文化的特质是“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善与美是一体两面,通过“和善”与“和美”育人文化,使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达到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和乐”状态。
“百度教育”源自于兰溪市在开展的“沸腾兰溪”行动。所谓“沸腾兰溪”,就是说工作状态不能是温吞水,达不到沸点。“沸腾”就要达到一百度,所以具体到兰溪教育,我们提出了“百度教育”,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工作状态一百度。搞教育的人不能病怏怏的,没有精神。我们一些老师虽然平时话不多,但一走上讲台就有精神了,看到学生就沸腾了,进入了工作状态。对学校来说,教师的责任担当就是认真工作、教书育人。第二是教育质量一百分。这个教育质量不仅是指学科教学方面,也包括德育的实效。第三是创新精神千百度。“众里寻他千百度”,对创新要有这种追寻的精神。搞教育不能是一潭死水,要有创新。如何去理解和践行创新?我对有些学校讲:有些工作,其他学校做了,我们学校没做,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从无到有,就是创新;从有到优,更是创新。循序渐进,一步步来。第四是社会满意百分百。搞教育不能关起门来,要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三和”文化是育人路径,“百度教育”的四个方面是目标和评价的标准。教育的理想要人人怀之,理想的教育要共同去追求。什么是教育情怀?我的理解:时时刻刻想到的东西,就是理想和情怀,但理想和情怀不能谈空了,要落实到工作中去。
:落实课程育人的要求,需要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用好学校和地方课程。兰溪自主研发的课程“素养与生活”已经使用两年的时间,您能否介绍一下这门课程研发和使用情况,效果如何?
李益民: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德育课堂要依托课程,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地域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基于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本着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课程理念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之目标,兰溪市教育局于2016年自主研发编写了区域性地方课程“素养与生活”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案。教材分小学版和初中版,分别供义务教育段三至四年级和七至八年级师生使用,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主要包括法制、卫生、安全、廉政、环境、健心、质量和乡土教育8个专题单元内容,小学版34课,初中版35课,已修订2次。在该课程的实施上,采取大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在校外的实践基地、德育基地、心育中心等阵地开展开放式课堂教学,更好地利用了校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条件,力求实现教育的有趣、有用和有意义。同时,我們也聘请了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担任课程实施的指导师,确保了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地方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本土文化浓厚的本土地方课程受到了师生的喜爱和欢迎。《素养与生活》教材为全省首创,得到了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的肯定与批示和浙江省基本教育现代化考核评估组的肯定与好评。公安局、质监局、文化局、卫计局等单位都积极参与,依托此教材协同开展相关主题的进校园教育活动,效果明显,成为课程育人的地方特色与创新品牌,推动了区域德育工作的发展,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家校社协同联动是重要的德育途径,据了解,兰溪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您能否谈谈兰溪在协同育人方面的工作?
李益民:家校社要三位一体,现在学校承担得多,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对缺失。协同育人是德育的重要路径,也是学校其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这一点在职业学校体现尤为明显。现在情况好多了,但还是有很多家长对职业学校有这样的印象:上职校的学生都是学习习惯不好、不会读书的。我们兰溪的职校,学生的习惯养成和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管得很好,但是有些家长就是有一种偏见,认为职校学生就是来玩的,心思都是花在谈恋爱上面的。为什么?家校之间缺少沟通。其实现在职高的学生也可以上大学,路径都是通的。学校应与家长沟通,把政策的变化讲给家长听,讲到家长心里去。学校在德育方面的工作要大力宣传,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职校的学生,不能封闭起来办教育。家校沟通,才能达成共识、密切配合。
兰溪重视家庭教育,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了家庭教育进社区活动。成立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和家教指导中心是兰溪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多方携手,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一是建设一个资深教育专家督导组和一支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家庭教育情怀的、稳定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二是构建了由个案实训辅导、团体辅导、大型讲座和论坛等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在社区、学校开辟了面对面工作坊、工作室,由心理咨询师负责开展家教、心理咨询活动。三是成立了“美美 家”教育实训组,启动了“十百千万”工程,即成立十个家庭德育工作室,走进一百所学校开展家庭德育实训指导,重点解决一千个困惑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一万个家庭走向幸福和谐。 :社会共育机制是德育工作中重要的制度安排。但在实践当中,社会教育缺乏有效的育人主体和途径,成为学校争取社会共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障碍。兰溪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能否介绍一下兰溪校村协同的联村机制的情况?
李益民:社区教育做不好,就可能是“五加二等于零”。兰溪在这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构建学校与中心村文化育人协同教育体系与机制。开展村落文化挖掘和文化礼堂建设调查,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挖掘提炼村落文化 建设品质文化礼堂”为活动主题的“基于优秀村落文化传承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评比”等活动。通过村校协作,组织师生走进村落、走进礼堂,采取走访、参观、查阅资料、座谈、调查、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村落文化的现状和文化礼堂建设情况,开展现状分析,挖掘提炼优秀村落文化,将优秀村落文化纳入文化礼堂建设之中,提出村落文化传承和文化礼堂发展的相应对策和建议,积极参与文化礼堂建设,着力提升文化礼堂文化品质。让优秀的村落文化通过文化礼堂进行展示、宣传和传承,实现优秀村落文化育人的文化价值,提升乡土村落文化育人、文化礼堂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是开展“联村导师制”活动。搞这项活动,目標之一是促进学生幸福成长。以关爱未成年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家风民风和乡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开展与学生结对帮扶活动,指向学生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积极性,营造学生“离校不离教”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目标之二是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挖掘提炼优秀村落文化,探索课堂、文化礼堂“双堂”育人机制。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的公益管护机构,促进家风和村风的良性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兰溪开展“联村导师制”的情况,您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
李益民:我们设立“联村导师”的初衷是为了关注那些在兰溪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外出工作人员子女的校外教育问题,让这些孩子离校不离教育,放学以后回到家庭、社区,也能有人关心他们的教育问题,弥补他们的父母因忙于工作或不在身边而无法更多关注孩子教育的不足。同时,“联村导师制”也是落实“百度教育”中的“社会满意百分百”的一项举措。后来我们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除了关注这一部分孩子的成长以外,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比如浙江省在农村中推行的“文化礼堂”项目,我参观了不少兰溪的文化礼堂,很多都建得很好,有历史的、名人的,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德育资源。我们就组织学生走进文化礼堂,让这个阵地更好地发挥作用,也让我们的学生接受教育。兰溪人要爱祖国、爱兰溪、爱自己的村子、爱自己的家庭,先从了解自己的家乡开始。“联村导师”的工作也越来越丰富,他们要去联系村“两委”,在文化礼堂里组织活动,比如暑期开展防溺水教育等等。现在很多学校也在创造性地开展“联村导师”工作,比如有的“联村导师”在组织学生重阳节慰问,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走到村里宣传食品安全,等等。
我们开展了“联村导师制”以后,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建立了长效机制。社区其实是最了解情况的,他们不仅了解社区教育的情况,也能了解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情况。把社区的力量发动起来,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现在我们的教育,有时候破的多、立的少。做德育也是如此,正面的东西树立起来,负面的东西自然就少了。这就如同种田,庄稼不种下去,长出来的永远是杂草,而且杂草的长势比稻谷快。我们的“联村导师”开展起来以后,越来越得到教师、家长、社区的认同,我们接到有偿家教的举报也少了很多。
:下一步,兰溪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使之成为兰溪名片方面,有哪些打算?
李益民:在《关于加强兰溪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我们提出了“六个一”德育工程,即做好一个德育设计、完善一套德育机制、建好一支德育队伍、明确一条德育主线、研发一个德育标准、培育一个德育品牌。围绕以上六个方面,兰溪市各中小学要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创新德育工作的路径、方法和机制,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与素养提升。未来一段时间,兰溪在德育工作方面就是要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实施精品培育工程,打造“三和”德育品牌,学校培育一校一品德育精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德育实效。
责任编辑︱张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