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关于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差异分析

来源 :中国经贸·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制度与税法同属规范经济行为的专业领域,但二者分别遵循不同的规则,规范不同的对象,存在诸多的差异。本文就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关于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探讨,正确理解和把握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以使企业更好地开展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管理工作。
  关键词:会计制度;税收规定;折旧办法;差异分析
  对企业会计制度及税收法规,在固定资产折旧办法方面的政策进行对比分析过程中,不难看出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企业在固定资产核算时如果只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及计提折旧,而忽略了税收方面的一些规定,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涉税风险。
  一、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关于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差异分析
  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关于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种情形:
  1.关于折旧年限的确定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
  税收政策《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第六十条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五)电子设备,为3年。
  如果企业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在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时低于上述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不得扣除,要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2.关于折旧方法的确定
  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表中予以说明。
  税法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27条规定:企业所得税中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计算原则上采取直线折旧法。对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以及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状态的机器设备,确需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逐级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
  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可以税前扣除,如采用直线法以外的折旧方法,如未经税务机关审核,则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3.关于残值率的确定
  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率为固定资产原值的3—5%。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税收政策规定方面,关于残值率的确定共有三个依据。第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4〕第3号)第三章第三十一条第三款第2点明确指出,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固定资产的残值率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第二个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已取消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3〕70号)第二条规定:取消企业调整固定资产残值比例备案权的后续管理,取消备案权后,为防止企业随意降低残值比例,提高固定资产折旧额,企业计算可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前,固定资产残值比例统一确定为5%。第三个是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在(国税发〔2003〕70号)文件下发前,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与会计制度基本一致;在(国税发〔2003〕70号)文件下发之日起至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税法统一规定残值率为5%,则与会计制度规定的不一致,这段时间购进的固定资产应按照新的规定确定残值率,而不能按前面同类资产的残值率确定,如低于5%,则应进行调整。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固定资产残值率税法的规定与会计制度的规定保持了协同,由企业合理确定,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二、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和管理能力的几点思考
  会计制度与税法同属规范经济行为的专业领域,但二者分别遵循不同的规则,规范不同的对象,存在诸多的差异。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执行会计政策并遵从税法规定,以减少税收风险,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的重要问题。
  1.执行统一折旧政策和标准
  为了避免企业在固定资产核算时出现不遵循税法规定的情况,企业应统一规范会计核算,执行统一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如对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残值率等进行统一。对固定资产统一分为五大类,折旧方法统一采用直线法(如需加速折旧的,则可以加速折旧,但须报备案),固定资产残值率统一按5%来确定,折旧年限在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内按各类别的固定资产进行确定等,各类固定资产都作明确的规定。这样使得在执行起来则不会出现很大的难度,对会计政策和税收规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账务处理上更规范和统一。
  2.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
  在执行会计制度时,为了减少和避免出现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情形,则必须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正确地核算。
  (1)要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金额,即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根据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一是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二是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三是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四是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五是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六是改建的固定资产,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支出外,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
  (2)要确定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依据,如折旧年限、折旧方法、残值率,可根据企业内的统一会计政策的规定来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为了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必须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3.加大对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培训力度
  新的会计准则在2007年1月1日起已开始在上市公司执行,2008年1月1日起又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相关的新的配套政策法规也不断地出台。这些政策法规规范了企业经营活动各方面的内容。作为企业财务人员,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法规,而且要理解和掌握好法规内容,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运用。这就需要财务部门加大培训力度,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广大财务人员除了要参加培训外,也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自觉地学习新知识,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去学习并查找解决的方法,并多与外界和同行进行交流,相互促进。
  4.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差异的复杂程度也给我们实际执行起来带来很大的难度。税务部门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方面往往比我们更透彻。对会计制度和税法在相关内容上规定的不一致导致存在争议的问题,则可能是政策制度上的理解不一致,需要企业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以便及时加以解决,这也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执行财税政策,从而减少税收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小涛:新会计准则与新税收法规的差异与协调.财务与会计导刊,2008年第4期.
  [2]王元彤 孙召亮: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及协调会计师,2008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本文从社会发展、课程改革、选择考核等角度论述了高中自主研究性课程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明确了自主研究性课程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自主研究课程开设作了一些理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经济界围绕通胀话题有许多说法,其中,最具误导倾向的说法之一,是说目前通胀并非中国独有,而带有国际性。由此给公众甚至地方官员的印象是,似乎全世界的物价都在看涨,似乎此次通胀与2007~2008年相似,也带有“输入式”特征。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如若睁大眼睛看看中国之外的世界经济,尤其是那些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宰地位的大经济体的物价,显然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知道,“后冷战”以来全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制的改革。它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对传统的福利分房制度进行变革,以建立起符合市
截至2010年12月24日,中国信保总承保规模达到1811.7亿美元,向企业支付赔款3.2亿美元,服务的客户数同比增长42.7%。1~11月,中国信保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融资1700亿元人民币,出口信用保险保额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5.9%,比2009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    支持企业出口的能力显著提升    2010年以来,中国信保继续执行积极的承保政策,直接拉动了对新兴市场和部分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2018年6月8日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全国社区学校(学校管理委员会制度)的进展情况(截至2018年4月1日)。据统计,2017年4月1日,日本社区学校的数量为3600所,截
创新党员教育载体,利用短信平台,以“四个统一”确保党员教育全覆盖,力求教育效率的最大化,增强党员守纪的自律性,提高党员服务的真本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国政府对于教育与经济竞争力之间关系认识的深化,许多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中高等教育入学率也有了显著提升.然而,机会、公平和质量仍然是发
2008年12月23日,广州本田CiTY锋范轿车在广州本田全国特约销售服务店正式上市发售。首批发布的共有1.5L、1.8L两个排量五款车型,价格区间为9.68万元-14.98万元。同时,CITY锋范轿
摘要:作为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利润的真实性。如管理不善,会使企业损失风险加大,资金周转困难。因此,企业应强化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措施,力争最大限度地收回款项。  关键词:应收账款;回收管理;措施;政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竞争日渐激烈,为了扩大销售,企业广泛采用赊销方式,导致应收账款增多。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也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这种财务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的管理者开始对影响企业利润的各种因素的变化及对利润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预测,以勾勒出企业未来的财务成果,作为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的依据,并且已经成为我国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手段。  关键词:全面预算;经济效益;管理  全面预算是公司经营者为了实现未来一定时期生产经营目标以及所要实施的各种决策的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