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座城市都在印制自己的名片,最近我接连到青岛和深圳出差,深切感受到这两座滨海城的蓝色梦想。在青岛,是作为嘉宾出席CCTV2012体坛风云人物评选启动仪式,去深圳,同样是作为嘉宾,参加中国杯帆船赛的各项活动。
很显然,两座城市在为打造帆船之都暗中角力,青岛的优势在于,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的帆船比赛,而深圳则在6年前推出了中国杯帆船赛,一届比一届出彩。谁是第一都,没有定论,或者说,比赛还在继续。毫无疑问的是,在这两座城市,帆船已成为市民重要的生活元素,也成为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与安逸的陆地相比,大海意味着变幻无常和巨大冒险,将此化为城市精神,则意味着无畏的进取。
这是我第二次参与中国杯帆船赛,还是住在大梅沙,每日往返于酒店和大亚湾的深圳市海上运动基地之间,大约30分钟的车程。在酒店,在基地,甚至市区内,到处都可以感受到中国杯的印痕,而水手们独特的气色、气质和谈吐,则聚成了我生命四周的新风景。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大海,有的人有勇气去征服,而更多的人,则像我一样坐在岸上遥望。感觉是简单的,海上的狂风恶浪让黄种人变得黝黑,让白种人变得酡红,但是,水手的英雄意义却是深刻的,敢于直面大海的人,一定是心胸宽广的真汉子;参加帆船比赛,除了名次外,还有更加纯粹的追求。
今年的中国杯,共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99支船队参加,规模在创历史之最的同时,也直逼亚洲帆船赛老大“泰王杯”。我并非帆船爱好者,对于组别和规则含糊不清,但华帝聚能号却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在这只船上,看到了徐莉佳的惊艳身影。徐莉佳是伦敦奥运会激光镭迪尔帆船金牌得主,不过,对她来说,参加中国杯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玩的小帆船管好自己就行了,大帆船更讲究团队配合,不过,大帆船更轻松自由,更能享受海上生活,是可以玩一辈子的。”
对于我这样的菜鸟,徐莉佳就是大明星,跟着她,就跟上了中国杯的主流。这激怒了资深帆迷,他们指点我关注另外一群人,只有了解了他们,才能抓住中国杯的灵魂。以博纳多40.7统一组别为例,法国Courrier先驱队的里奥奈·雷蒙索瓦,获过朗姆之路横渡大西洋帆船赛两届冠军。朗姆之路赛事的江湖地位之高,类于足球界的欧洲冠军杯,是3510英里单人不间断、无外援比赛。跟他比肩的是IRC组中的卡尔·克拉福德,澳大利亚人,总共参加过26届悉尼—霍巴特帆船赛、劳力士帆船赛,获过四次冠军。此君曾是2007年中国杯总冠军船队成员。
好了,这样级别的选手,还有一大堆,听着头都大了。不过我并不以无知为耻。本来嘛,帆船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那是西方生活方式的象征。在我的知识库中,关于帆船的部分,只知道国际奥委会现任主席雅克·罗格,是帆船运动员出身,曾获得1次帆船世界冠军、2次世界亚军和16次比利时冠军。另外,就是徐莉佳了。要扫盲,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奏效。
帆船比赛与观众割裂,的确影响了帆船比赛的传播效应,怎么去海上观赛呢?今年组委会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拆除所有观赛门槛,为市民免费提供市区直达海上运动基地的巴士,打造“中国之队近岸对抗赛”,由第一支代表中国参加美洲杯、并刚从第34届美洲杯赛场返回的“中国之队”原班人马,以中外船员对抗的形式,在岸边进行了竞速对抗赛。聚集在防波堤上的观众大呼过瘾。
新加坡籍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黄思绵,对此举大加赞赏,他说:“推广帆船运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吸引市民参与,大众参与。中国杯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对于未来,身材娇小的晓昱女士,作为中国杯的创始人和首席运营官,充满了信心。“中国杯首先是中国的美洲杯,然后是世界的中国杯”。冒险、坚持、雷厉风行,是晓昱性格的三个元素,同时也是对帆船精神的生动阐释。
畏惧冒险,甘于平庸,会导致创新思想退化,担当精神缺失,帆船对于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别有深意。最大的冒险就是最大的机会,这是对深圳过往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很显然,两座城市在为打造帆船之都暗中角力,青岛的优势在于,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的帆船比赛,而深圳则在6年前推出了中国杯帆船赛,一届比一届出彩。谁是第一都,没有定论,或者说,比赛还在继续。毫无疑问的是,在这两座城市,帆船已成为市民重要的生活元素,也成为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与安逸的陆地相比,大海意味着变幻无常和巨大冒险,将此化为城市精神,则意味着无畏的进取。
这是我第二次参与中国杯帆船赛,还是住在大梅沙,每日往返于酒店和大亚湾的深圳市海上运动基地之间,大约30分钟的车程。在酒店,在基地,甚至市区内,到处都可以感受到中国杯的印痕,而水手们独特的气色、气质和谈吐,则聚成了我生命四周的新风景。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大海,有的人有勇气去征服,而更多的人,则像我一样坐在岸上遥望。感觉是简单的,海上的狂风恶浪让黄种人变得黝黑,让白种人变得酡红,但是,水手的英雄意义却是深刻的,敢于直面大海的人,一定是心胸宽广的真汉子;参加帆船比赛,除了名次外,还有更加纯粹的追求。
今年的中国杯,共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99支船队参加,规模在创历史之最的同时,也直逼亚洲帆船赛老大“泰王杯”。我并非帆船爱好者,对于组别和规则含糊不清,但华帝聚能号却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在这只船上,看到了徐莉佳的惊艳身影。徐莉佳是伦敦奥运会激光镭迪尔帆船金牌得主,不过,对她来说,参加中国杯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玩的小帆船管好自己就行了,大帆船更讲究团队配合,不过,大帆船更轻松自由,更能享受海上生活,是可以玩一辈子的。”
对于我这样的菜鸟,徐莉佳就是大明星,跟着她,就跟上了中国杯的主流。这激怒了资深帆迷,他们指点我关注另外一群人,只有了解了他们,才能抓住中国杯的灵魂。以博纳多40.7统一组别为例,法国Courrier先驱队的里奥奈·雷蒙索瓦,获过朗姆之路横渡大西洋帆船赛两届冠军。朗姆之路赛事的江湖地位之高,类于足球界的欧洲冠军杯,是3510英里单人不间断、无外援比赛。跟他比肩的是IRC组中的卡尔·克拉福德,澳大利亚人,总共参加过26届悉尼—霍巴特帆船赛、劳力士帆船赛,获过四次冠军。此君曾是2007年中国杯总冠军船队成员。
好了,这样级别的选手,还有一大堆,听着头都大了。不过我并不以无知为耻。本来嘛,帆船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那是西方生活方式的象征。在我的知识库中,关于帆船的部分,只知道国际奥委会现任主席雅克·罗格,是帆船运动员出身,曾获得1次帆船世界冠军、2次世界亚军和16次比利时冠军。另外,就是徐莉佳了。要扫盲,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奏效。
帆船比赛与观众割裂,的确影响了帆船比赛的传播效应,怎么去海上观赛呢?今年组委会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拆除所有观赛门槛,为市民免费提供市区直达海上运动基地的巴士,打造“中国之队近岸对抗赛”,由第一支代表中国参加美洲杯、并刚从第34届美洲杯赛场返回的“中国之队”原班人马,以中外船员对抗的形式,在岸边进行了竞速对抗赛。聚集在防波堤上的观众大呼过瘾。
新加坡籍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黄思绵,对此举大加赞赏,他说:“推广帆船运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吸引市民参与,大众参与。中国杯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对于未来,身材娇小的晓昱女士,作为中国杯的创始人和首席运营官,充满了信心。“中国杯首先是中国的美洲杯,然后是世界的中国杯”。冒险、坚持、雷厉风行,是晓昱性格的三个元素,同时也是对帆船精神的生动阐释。
畏惧冒险,甘于平庸,会导致创新思想退化,担当精神缺失,帆船对于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别有深意。最大的冒险就是最大的机会,这是对深圳过往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