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不断发展,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已成为物理教师的追求的目标。所谓高效就是要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尽可能大幅度的提升,包括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的提升。简而言之,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什么。
时下,通过导学案引领高效课堂非常时髦,下面笔者就如何通过导学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略表小孔之见,不当之处望专家、领导、同行斧正。
一、优质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写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设计,由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设置、应用反馈、学习反思等几部分组成。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生成优质导学案呢?
1.教师自身素质决定着导学案的质量
导学案是教师的艺术作品,它不仅是几个目标、问题的文字文本形式,而且充分体现了导学案设计者的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的认知,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所教知识的科学逻辑体系的理解。如果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水平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可能生成优质导学案,那时导学案就只能成为学生的枷锁,徒有形式而流于失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精心备课是创作优质导学案的保证
首先,导学案从组成部分看包括自学指导和课堂活动两块。自学指导是学生自习活动的导航,那么导学案必须做到高度的条理性和针对性、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就应运用不同的导学方式、以让学生事半功倍。
比如,学生学习“红外线,紫外线”“电流电压单位”、“物理学史”等事实识记类知识时,就应以封闭型问题为主,引导学生“查、看、忆、记”。如果基于一些概念建立、规律发现的目标达成,那么问题的设置就应能将学生带入情境、发现问题、引导探究。
例如在教学“比热容”的概念时,可设置这样的一组问题。
问题一:钢勺和木勺同时放在一碗热汤中,用手摸一摸,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问题二:你认为物质吸热,温度升高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三:研究不同物质吸热后的温度升高情况需控制哪些变量、选择哪些器材?
问题四:为什么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探究,比热容概念的建立便水到渠成了。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问题设置就应以开放性为主。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先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笔套、纸、尺等)发出声音,然后设置这样一组问题。
问题一: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问题二:同一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问题三:你现在认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显然,这样的问题组合教给了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值得指出的是:“授人以渔”既包括学习方法的传授,又包括对方法的发现与研究。
4.找准“最近发展区”,合理预设
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一定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如若问题太难,学生无法达成,问题太容易,学生无需努力就能完成,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只有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才能真正落实高效。当然,在这儿值得一提的是,预设的问题强调准确,但也应注意“留白”,即让学生有一个问题生成的空间,因为我们必须考虑到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
二、课堂交流评价,推进课堂高效保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了“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其要点有二:
其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普遍具有内在潜能,也具有自动发展自身潜能的能力。
其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关心,假如他没有感觉到别人的关注以及一种真实基础的对学习行为的评价,他是不能很好地发挥创新能力的。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课前课堂自主学习,已充分体现了要点一。至于要点二,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喜悦。同时,要通过生生交流评价、师生交流评价、自我评价等环节不断地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
例如,在教学“欧姆定律应用之测电阻”时,不要限制学生的器材选择,让学生放手设计,然后通过多媒体展台展示各自的设计成果。
通过课堂交流、互评自评,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运用导学案的课堂应该是“展示——交流评价”模式的课堂。
简而言之,运用导学案引领的课堂也只是一种教学模式,要求得高效,还必须有科学的导学案和合理的课堂教学行为。
时下,通过导学案引领高效课堂非常时髦,下面笔者就如何通过导学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略表小孔之见,不当之处望专家、领导、同行斧正。
一、优质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写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设计,由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设置、应用反馈、学习反思等几部分组成。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生成优质导学案呢?
1.教师自身素质决定着导学案的质量
导学案是教师的艺术作品,它不仅是几个目标、问题的文字文本形式,而且充分体现了导学案设计者的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的认知,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所教知识的科学逻辑体系的理解。如果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水平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可能生成优质导学案,那时导学案就只能成为学生的枷锁,徒有形式而流于失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精心备课是创作优质导学案的保证
首先,导学案从组成部分看包括自学指导和课堂活动两块。自学指导是学生自习活动的导航,那么导学案必须做到高度的条理性和针对性、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就应运用不同的导学方式、以让学生事半功倍。
比如,学生学习“红外线,紫外线”“电流电压单位”、“物理学史”等事实识记类知识时,就应以封闭型问题为主,引导学生“查、看、忆、记”。如果基于一些概念建立、规律发现的目标达成,那么问题的设置就应能将学生带入情境、发现问题、引导探究。
例如在教学“比热容”的概念时,可设置这样的一组问题。
问题一:钢勺和木勺同时放在一碗热汤中,用手摸一摸,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问题二:你认为物质吸热,温度升高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三:研究不同物质吸热后的温度升高情况需控制哪些变量、选择哪些器材?
问题四:为什么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探究,比热容概念的建立便水到渠成了。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问题设置就应以开放性为主。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先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笔套、纸、尺等)发出声音,然后设置这样一组问题。
问题一: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问题二:同一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问题三:你现在认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显然,这样的问题组合教给了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值得指出的是:“授人以渔”既包括学习方法的传授,又包括对方法的发现与研究。
4.找准“最近发展区”,合理预设
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一定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如若问题太难,学生无法达成,问题太容易,学生无需努力就能完成,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只有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才能真正落实高效。当然,在这儿值得一提的是,预设的问题强调准确,但也应注意“留白”,即让学生有一个问题生成的空间,因为我们必须考虑到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
二、课堂交流评价,推进课堂高效保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了“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其要点有二:
其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普遍具有内在潜能,也具有自动发展自身潜能的能力。
其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关心,假如他没有感觉到别人的关注以及一种真实基础的对学习行为的评价,他是不能很好地发挥创新能力的。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课前课堂自主学习,已充分体现了要点一。至于要点二,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喜悦。同时,要通过生生交流评价、师生交流评价、自我评价等环节不断地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
例如,在教学“欧姆定律应用之测电阻”时,不要限制学生的器材选择,让学生放手设计,然后通过多媒体展台展示各自的设计成果。
通过课堂交流、互评自评,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运用导学案的课堂应该是“展示——交流评价”模式的课堂。
简而言之,运用导学案引领的课堂也只是一种教学模式,要求得高效,还必须有科学的导学案和合理的课堂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