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乡县卫红米业作为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省级龙头企业,一直以来致力于发挥粮食生产加工龙头作用,在农村办基地、连农户,促进了当地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农民种粮难、收粮难、存粮难、售粮难、贷款难和企业粮源难稳定、品种难统一、品质难保证等问题,卫红米业创新思路,于2013年5月采取顺价存储、定值存储方式创立“粮食银行”。一年多的运作表明,“粮食银行”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双赢,深得农民欢迎。
开办“粮食银行”的具体作法
卫红米业在创办“粮食银行”的过程中始终紧贴粮食生产实际,以解决粮农储粮难问题为出发点。创办之初,卫红米业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农户反映了许多问题,如:大多数种粮大户无晒谷场地、无烘干设备、无储存仓库,遇收获天气不好时,要么被雨水冲走,要么因无法干燥、安全储存,造成发芽霉变,粮食损失大;大多数农户无专用储粮设施,存在鼠雀为害,发芽霉变等现象,浪费较大;农户种植意向不一,品种多,收购混杂,加工难度大,精米率低,平均为56%左右;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多渠道、多层次经销,价格层层抬高,导致种粮成本上升;种粮大户贷款困难,需要周转资金量比较大,主要用于农资、工资、租金、农机装备等,由于抵押担保等相关条件难达到,融资困难普遍存在;在国家储备粮和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指标外,粮食企业收购资金难以落实,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仍然存在等等。基于解决以上问题,卫红米业尝试创办“粮食银行”。
(一)建立“粮食银行”运营机制。以统一品种、烘干存储为基础,“粮食银行”通过与种子公司合作,选择高产、优质、高效的稻谷品种,按厂价直供农民,种植收获的稻谷,农民田头直接送公司烘干存储,每吨稻谷收取农民80元的烘干费用。存储有两种模式选择:模式一,顺值存储。涨价顺价,落价保底,粮食按市场时价核定入库,不结算资金,一个月后需求资金时,按市场时价随时结算,结算时价格保底,不低于入库价。模式二,定值存储。按市场时价核定入库后,依照每月每吨12元的标准从存储之日起支付增值金。结算资金时,粮价升值高于增值金剩余部分,按50%的比例再次分红。
(二)建设“粮食银行”配套设施。创建以来,卫红米业共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配套设施建设。2009年,投资3800万元在宁乡县东湖塘镇许家坝新建卫红粮食工业园,建设5万吨高标准储粮仓库、年加工6万吨大米生产线,为“粮食银行”储存、加工奠定了基础。2013年,投资1200万元建设日处理800吨稻谷烘干中心,优先优价为会员提供烘干服务,农民从田间收割的粮食可以直接送公司烘干。投资220万元建设“粮食银行”营业综合办公大楼,开发数字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定时向农民发布农资、农机、粮食市场价格、气象预警等信息。建设26个镇村服务网点,规划建设100个服务中心点,会员可以凭“储粮卡”到“粮食银行”合作的镇、村超市实现兑换。
(三)组织发动粮农参与“粮食银行”。为了调动农民参与“粮食银行”的积极性,公司组建两个团队开展相应的发展工作,由县农业局、乡镇层层组织召开种粮大户对接会,全面发动种粮大户参与。现签约入行的合作社40多家、种粮大户600余户、散户4000户。年烘干稻谷2.6万吨,存储稻谷3.1万吨,储粮增值460万元。覆盖34个乡镇、133个行政村,面积5.9万亩,累计为农户提供优质稻种6万公斤,信息服务10万人次,现场技术指导服务1800余人次。
(四)完善“粮食银行”配套服务。“粮食银行”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为种粮农民提供三大服务。一是建设生产技术服务体系。提供“四统一”服务,即统一采购种子、统一种植技术、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绿色防控,引导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种植格局,提升粮食品质,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如:公司目前重点推广的湘晚籼十三号优质稻米,大米价格在6.8元/公斤,稻谷价格在3.2元/公斤,远远高于普通稻米价格。特别是该产品不吸附重金属,产品外销省外,受镉米事件影响极小,广受市场欢迎。二是粮食烘干存储服务。根据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的要求,公司将为农户统一提供粮食烘干服务作为服务重点。特别是响应距离相对较远、要求烘干服务的种粮大户的要求,把服务设置到村,把村级烘干存储服务建设作为“粮食银行”体系建设发展重点。三是建设融资联保服务体系。组建大联合社,对接银信部门,为需求资金发展的种粮大户和合作社提供信贷联保。公司组建以来已为粮农担保贷款300余万元。
开办“粮食银行”的主要成效
一是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粮农的积极性。“粮食银行”立意于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从价格的确定到各环节的服务,都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为粮农节省了大笔的生产成本,解决了粮农的诸多困难。通过优质服务,粮农每亩生产成本降低了160元,每亩增加收入400余元。据调查,仅农资使用一项,每亩可节约成本100余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化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保障了企业稳定发展。企业收购粮食时需要大量资金,基本上是向银行贷款支付收粮款。因贷款难,且利息支出大,财务成本高。“粮食银行”开办后,企业发动农民到企业存储粮食,只需要向储户支付少量利息,解除了企业向银行巨额贷款支付高额利息之忧,既保障了粮源的充足,又确保有充足的资金用于粮食的加工销售,企业的各类设施利用率也得到极大提高,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保障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是优化了为农服务,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由于企业从选种育种、科学施肥施药到机收储粮等环节,均配有专业的科技管理人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降低了生产风险和生产成本,粮食产量得到提高,品质得到优化,加工精米率提高6%以上,种粮的比较效益得到提升。
四是解决了农民储粮、卖粮难问题,增强了粮食调控能力。“粮食银行”使零散在农户的粮食得到集中储存加工,增强政府部门掌握粮食信息的主动性和准确性,便于掌握粮源,通过时间、品种差进行调控,提升储备调控效率,加快粮食的流通速度,平抑粮食价格,稳定粮食市场。
几点启示
第一,开办“粮食银行”是实现粮农与企业双赢的有效形式。种粮农民和企业通过六个环节的服务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种粮农民得到较好的指导和服务,使粮食生产成本降低,粮食生产收入增加;而粮食加工企业也盘活了设备设施,降低了利息支付,加上统一品种,推广优质稻种植,创优质品牌,增加精米率,提高了效益,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双赢。
第二,开办“粮食银行”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有益尝试。目前,粮食生产普遍面临许多困难,有的地方出现滑坡或非粮化现象。“粮食银行”的开办由于解决了种粮大户的诸多困难,促进了种粮大户的发展。同时,“粮食银行”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将科技服务贯穿于始终,推行标准化生产和优质稻“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工程,实行精细化管理,提升了粮食品质和生产能力。
第三,开办“粮食银行”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崭新途径。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完善社会化服务提出了强烈要求,近些年来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对推动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粮食银行”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为种粮农户提供“菜单式”服务的作法,带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整体水平提高,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的创新,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有力补充。
目前,虽然卫红米业“粮食银行”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但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与农民连接还不紧密、机制还不活、融资还较难、基础设施还不配套、粮食销售还不畅和科技人才支撑还乏力等等。作为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还亟须从机制上进行完善、政策上予以扶持,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业厅)
开办“粮食银行”的具体作法
卫红米业在创办“粮食银行”的过程中始终紧贴粮食生产实际,以解决粮农储粮难问题为出发点。创办之初,卫红米业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农户反映了许多问题,如:大多数种粮大户无晒谷场地、无烘干设备、无储存仓库,遇收获天气不好时,要么被雨水冲走,要么因无法干燥、安全储存,造成发芽霉变,粮食损失大;大多数农户无专用储粮设施,存在鼠雀为害,发芽霉变等现象,浪费较大;农户种植意向不一,品种多,收购混杂,加工难度大,精米率低,平均为56%左右;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多渠道、多层次经销,价格层层抬高,导致种粮成本上升;种粮大户贷款困难,需要周转资金量比较大,主要用于农资、工资、租金、农机装备等,由于抵押担保等相关条件难达到,融资困难普遍存在;在国家储备粮和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指标外,粮食企业收购资金难以落实,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仍然存在等等。基于解决以上问题,卫红米业尝试创办“粮食银行”。
(一)建立“粮食银行”运营机制。以统一品种、烘干存储为基础,“粮食银行”通过与种子公司合作,选择高产、优质、高效的稻谷品种,按厂价直供农民,种植收获的稻谷,农民田头直接送公司烘干存储,每吨稻谷收取农民80元的烘干费用。存储有两种模式选择:模式一,顺值存储。涨价顺价,落价保底,粮食按市场时价核定入库,不结算资金,一个月后需求资金时,按市场时价随时结算,结算时价格保底,不低于入库价。模式二,定值存储。按市场时价核定入库后,依照每月每吨12元的标准从存储之日起支付增值金。结算资金时,粮价升值高于增值金剩余部分,按50%的比例再次分红。
(二)建设“粮食银行”配套设施。创建以来,卫红米业共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配套设施建设。2009年,投资3800万元在宁乡县东湖塘镇许家坝新建卫红粮食工业园,建设5万吨高标准储粮仓库、年加工6万吨大米生产线,为“粮食银行”储存、加工奠定了基础。2013年,投资1200万元建设日处理800吨稻谷烘干中心,优先优价为会员提供烘干服务,农民从田间收割的粮食可以直接送公司烘干。投资220万元建设“粮食银行”营业综合办公大楼,开发数字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定时向农民发布农资、农机、粮食市场价格、气象预警等信息。建设26个镇村服务网点,规划建设100个服务中心点,会员可以凭“储粮卡”到“粮食银行”合作的镇、村超市实现兑换。
(三)组织发动粮农参与“粮食银行”。为了调动农民参与“粮食银行”的积极性,公司组建两个团队开展相应的发展工作,由县农业局、乡镇层层组织召开种粮大户对接会,全面发动种粮大户参与。现签约入行的合作社40多家、种粮大户600余户、散户4000户。年烘干稻谷2.6万吨,存储稻谷3.1万吨,储粮增值460万元。覆盖34个乡镇、133个行政村,面积5.9万亩,累计为农户提供优质稻种6万公斤,信息服务10万人次,现场技术指导服务1800余人次。
(四)完善“粮食银行”配套服务。“粮食银行”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为种粮农民提供三大服务。一是建设生产技术服务体系。提供“四统一”服务,即统一采购种子、统一种植技术、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绿色防控,引导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种植格局,提升粮食品质,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如:公司目前重点推广的湘晚籼十三号优质稻米,大米价格在6.8元/公斤,稻谷价格在3.2元/公斤,远远高于普通稻米价格。特别是该产品不吸附重金属,产品外销省外,受镉米事件影响极小,广受市场欢迎。二是粮食烘干存储服务。根据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的要求,公司将为农户统一提供粮食烘干服务作为服务重点。特别是响应距离相对较远、要求烘干服务的种粮大户的要求,把服务设置到村,把村级烘干存储服务建设作为“粮食银行”体系建设发展重点。三是建设融资联保服务体系。组建大联合社,对接银信部门,为需求资金发展的种粮大户和合作社提供信贷联保。公司组建以来已为粮农担保贷款300余万元。
开办“粮食银行”的主要成效
一是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粮农的积极性。“粮食银行”立意于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从价格的确定到各环节的服务,都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为粮农节省了大笔的生产成本,解决了粮农的诸多困难。通过优质服务,粮农每亩生产成本降低了160元,每亩增加收入400余元。据调查,仅农资使用一项,每亩可节约成本100余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化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保障了企业稳定发展。企业收购粮食时需要大量资金,基本上是向银行贷款支付收粮款。因贷款难,且利息支出大,财务成本高。“粮食银行”开办后,企业发动农民到企业存储粮食,只需要向储户支付少量利息,解除了企业向银行巨额贷款支付高额利息之忧,既保障了粮源的充足,又确保有充足的资金用于粮食的加工销售,企业的各类设施利用率也得到极大提高,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保障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是优化了为农服务,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由于企业从选种育种、科学施肥施药到机收储粮等环节,均配有专业的科技管理人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降低了生产风险和生产成本,粮食产量得到提高,品质得到优化,加工精米率提高6%以上,种粮的比较效益得到提升。
四是解决了农民储粮、卖粮难问题,增强了粮食调控能力。“粮食银行”使零散在农户的粮食得到集中储存加工,增强政府部门掌握粮食信息的主动性和准确性,便于掌握粮源,通过时间、品种差进行调控,提升储备调控效率,加快粮食的流通速度,平抑粮食价格,稳定粮食市场。
几点启示
第一,开办“粮食银行”是实现粮农与企业双赢的有效形式。种粮农民和企业通过六个环节的服务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种粮农民得到较好的指导和服务,使粮食生产成本降低,粮食生产收入增加;而粮食加工企业也盘活了设备设施,降低了利息支付,加上统一品种,推广优质稻种植,创优质品牌,增加精米率,提高了效益,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双赢。
第二,开办“粮食银行”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有益尝试。目前,粮食生产普遍面临许多困难,有的地方出现滑坡或非粮化现象。“粮食银行”的开办由于解决了种粮大户的诸多困难,促进了种粮大户的发展。同时,“粮食银行”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将科技服务贯穿于始终,推行标准化生产和优质稻“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工程,实行精细化管理,提升了粮食品质和生产能力。
第三,开办“粮食银行”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崭新途径。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完善社会化服务提出了强烈要求,近些年来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对推动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粮食银行”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为种粮农户提供“菜单式”服务的作法,带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整体水平提高,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的创新,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有力补充。
目前,虽然卫红米业“粮食银行”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但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与农民连接还不紧密、机制还不活、融资还较难、基础设施还不配套、粮食销售还不畅和科技人才支撑还乏力等等。作为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还亟须从机制上进行完善、政策上予以扶持,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