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任务尝试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07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信息教学中,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去尝试体验,能促进多维的互动,增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本文主要从设置情境任务、梳理知识结构以及示范操作过程等角度阐述信息技术任务尝试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任务尝试;策略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去尝试探索,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技巧的掌握。学生在任务尝试中开展多维的交互,能促进学生参与积极思考、讨论交流,通过协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一、设置情境任务,难度逐级递增
  教师要整体把握单元知识,理清知识结构,把握教学重难点,合理设计中心任务情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需求、个性特长及兴趣爱好,要让学生聚焦于中心问题的探讨,借助情境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能促进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教师在设置情境任务时,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指向具体的操作与应用场景。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让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去完成感兴趣的操作,能使他们的探索走向深入。任务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度过高会令他们感到吃力,难度过低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设计目录》内容时,教者提出问题:大家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滨海有哪些风景名胜?(让学生点开“滨海风景区”演示文稿,并快速浏览)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包括哪些内容?看看还有哪些幻灯片尚未制作完成?目录有何好处,为何要添加目录页?下面让我们为“滨海风景区”演示文稿设计目录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较为复杂的任务进行分解,力求贴近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这样学生不必花费更多的时间。教师将中心任务转化为一个个子任务,并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形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小任务,能促进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借助于一连贯的全程操作掌握知识,但这样并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他们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循序掌握内容,由支架的搭建到逐步撤离支架,并加深难度,直至学生最终掌握这些操作技能。
  二、梳理知识结构,促进查漏补缺
  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旧知,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并借助旧知去学习新知。教师要梳理教材,明晰认知结构,让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点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内容与内容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教师要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并依此去探索新知。如在学习《H5快速制作网页》一课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WPS演示文稿等软件,掌握了规划设计主题网站的方法,教者带领学生回顾WPS演示文稿界面,认识WPS H5软件界面,让他们说说两者的异同。学生能从选项卡位置、页面位置以及编辑区域等方面阐述两者之间的相同,能从WPS H5界面更简单等方面阐述两者的不同之处。教者引导学生利用WPS H5软件,制作邀请函,学生可以借助微视频的观看,探究页面的制作方法,分析就背景的设置、文字的添加、图片的添加等方面展开探究。
  当学生大致梳理了知识结构之后,就能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教师要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引导他们查漏补缺,能避免学生出现遗忘的情况。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生疏,往往是他们一时想不起操作的方法,教师要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温习旧的概念与操作。
  三、示范操作过程,促进尝试运用
  教师要借助于具体的范例,向学生展示操作过程,让他们了解具体的操作步骤。教师要将新知识融入到具体的范例之中,让学生了解操作的步骤,以及执行每一步所带来的结果,这样就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环境。操作完整的步骤只有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才能促进学生对操作方法的理解。教师可以呈现不同的解答思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操作,让学生进行选择、鉴别,他们能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去操作、感受。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尝试,让他们通过尝试练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学生在浏览教材、观察演示中获得了初步的感知。但尚处于理论阶段,让他们真正动手操作,往往会出现许多未曾想到的问题,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让他们通过不断调整去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处理问题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为学生提供示范,让他们去依据范例熟悉操作过程,通过自己的摸索解决学习中的疑惑,也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在尝试操作后往往会遇到诸多的问题,有些能自我解决,有些缺乏应对措施,往往需借助于老师与同学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的机会,通过问题的探讨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让他们的操作变得得心应手。教师的提问要有梯度,与学生先交流难度低的问题,再通过答疑解决难度高的问题。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让不同差异的学生能形成优势互补,能产生许多真知灼见,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理解。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并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调动他们的探索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决学习中的疑惑,促进信息理论的掌握以及操作技能的提升。
  【參考文献】
  [1]吴文胜,盛群力.论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01).
  [2]罗国用.初中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0).
  [3]张玉娟.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7(01).
其他文献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肠脱出固定保护装置,以减少腹外伤肠脱出后的二次损伤,提高预后效果。方法:该装置包括碗状主体和固定带2个部分,固定带对称安装于碗状主体上,两侧缝合有用
目的:研制一款拉杆箱式多功能野战药箱,以确保部队在执行野外药材保障任务时的机动性、安全性和高效性。方法:该药箱采用拉杆箱式结构,主要由箱体和箱盖组成,两者采用阻尼铰
在初中生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改变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合理的学习活动不能仅仅依靠模仿、记忆和被动接受。动手能力和实践活动、独立的探索,协作,交流和沟通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习数学在课程理念的推动下,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特征的新教学方法正在逐步发展。  以课堂教学为探究的基础,以教材内容为探究的中心,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探究的学习活动
简要介绍了医科达Versa HD直线加速器辐射头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与辐射头相关的5例联锁故障出现的原因并给出了具体的维修方法,为其他维修人员维修同类设备提供参考。最后指出
【摘 要】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实教学实际状况,缜密斟酌、精心选择周围可以利用的自然教学资源,既要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开辟丰富多彩的园本课程资源,又要加强师幼互动合作,脚踏实地地把生态教育理念贯彻到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努力打造近海特色的幼儿园生态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 本土资源;自然环境;以幼为本;身心特点;生态教育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郊自然开放空间在被城市空间替代的过程中,城市绿地面积的减少引发了一系列的气候和环境问题。而构建通风廊道可以通过提升城市通风能力
【摘 要】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上尝试“脑靶向教学法”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过程,奋斗于七尺讲台上的园丁们一定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积极营造靶向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求知中创新,在创新中夯实基础,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道德情操,让靶向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闪闪发光。本文作者结合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际情况,简要阐述了“脑靶向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值得同仁们予以适度关注与深层次商榷。  【
城市居民对城市水体的游憩需求日渐强烈,而目前尚未有明确可行的办法指导城市湖泊等水体的功能定位与其布局的优化调控。通过GIS建立以道路网络为基础的交通网络数据库,以及
【摘 要】 思维导图在幼儿园布艺美术馆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幼儿的布艺游戏兴趣,为有效开展布艺美术课程建设,开展布艺美术教学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教学手段和路径。因此,探索思维导图在幼儿元布艺美术馆课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很有现实必要。  【关键词】 思维导图;幼儿园;布艺美术馆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曾经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