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未来社会的领导人才必须同时具备专业研究能力(Capability of Researching)、口头表达能力(Capability of Talking)和管理实践能力(Capability of Practicing),即RTP型能力结构。国内以往的《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较为忽视上述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的能力提升不足,难以成为未来的领导者。本文从反思传统《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的弊端出发,以培养领导型人才为目标,以构建学生的RTP能力结构为中心,初步探索了新型《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领导人才;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69-03
一、领导者时代的到来
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是人才。而在诸多类型的人才资源中,领导型人才又是最高端、最难培养和获得的一种资源。“为了不被21世纪淘汰,我们就需要新一代的领导者,而不是管理者。”[1]事实上,国际各著名大学也深谙上述道理,早已将培养领导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宗旨,并且贯彻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各主要著名大学都在培养体系中着重了对学生的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公共行政学》课更应当更好地回应当今世界对于领导型人才的诉求。基于此,目前国际上《公共行政学》课程的教学已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为:第一,课程定位为培养能驾驭未来变革浪潮的领导人才;第二,课程设计以形成领导者各层次的能力為导向;第三,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从而产生最具含金量的公共管理领域的知识与洞察力。在这种新的教学趋势下,有必要对我国现在《公共行政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际趋势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作出必要的再设计(redesign)。
二、我国传统《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的弊端
现代的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源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科,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传入我国。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国重新复办。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公共行政学》课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实践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从学科性质来说,公共行政学应该是一门实践导向的学科。但是,目前《公共行政学》课程所讲授的公共管理理论,却离公共管理实践有着相当的距离。这样一来,导致所讲授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实践脱节严重。
2.课堂内容与学生收获相脱节。在课程的设计方面,传统《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更多地强调教师传授既定的教科书理论,而很少考虑到如何针对学生需要设计课程。如此一来,学生的需求被忽视,学习积极性被抑制,从课程中得到的收获也就少得可怜了。
3.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相脱节。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更严重的一点,在于没有在课程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构建起良好的机制。由于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条件所限,《公共行政学》的讲授常常只限于传播知识,使课程教学活动的进行缺乏落脚点,课程体系的设计缺少灵魂。这样的教学现状,显然不利于《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也不利于本专业学生的个人发展。长此以往,《公共行政学》课程的地位堪忧。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维度、多层面的教学改革,转变《公共行政学》的教学范式,提升课程的整体价值。
三、RTP型领导人才培养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针对前述传统《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的弊端,结合当今各著名大学《公共行政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应当构建一种聚焦于RTP型领导人才培养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重塑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在此,本文就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作一简单的介绍。
1.RTP型领导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的理念。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公共行政学》的教学目的就是把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传授给学生。我们认为,本科生层次的领导能力主要集中表现为三种能力,即:专业研究能力(Capability of Researching)、口头表达能力(Capability of Talking)、管理实践能力(Capability of Practicing),也就是RTP型的能力结构。其中,专业研究能力并不是局限于科学研究,而是一种普适性的、一般性的研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则是指学生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才能;管理实践能力则是指学生在面对具体的管理情景时,可以较快地形成管理方案实现管理目标的能力。上述三种能力是最基本的领导能力构成,是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组合。
2.具体的教学活动构成。在上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围绕RTP型领导人才的培养,新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可以开发多种新颖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已有的课堂实践效果来看,可以开展论文写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策划大赛五种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论文写作主要训练学生选择问题、查找资料、思考问题、形成思路、运用材料,并最后形成书面表达成果的能力;课堂讨论主要训练学生根据既定题目,组合搭配成员,分工协作,当众表达自己思想和理念的能力;角色扮演主要训练学生在模拟的公共管理环境下,针对既定的公共管理问题全面展示个人的思维、决策和表达、辩论的能力;案例分析则主要训练学生对具体的公共管理案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分析工具分析问题的能力;策划大赛则主要落脚于培养学生的领导创新能力,无预设题目与条件,完全由学生设想全新的公共管理或公共服务项目,并各自组成团队进行策划,最后在全体同学前展示。这五种教学活动,全方位地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学生的基本领导能力。
3.价值与意义。①有助于探索领导型人才的培养之道。为社会培养领导型人才是世界各著名大学的共同定位与主要职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许多国内大学也已将培养“领导型人才”作为自己服务社会的重要目标。但是,究竟应该怎样将培养领导型人才的办学思路融入微观的课程教学中,则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本文的研究对开发领导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②有利于优化《公共行政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国内《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一直面临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公共管理实践相结合,如何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如何将构建知识体系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相结合的三大难题。本文的研究探索了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现上述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以便从整体上优化《公共行政学》课程的教学效果。③有助于本科生形成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结构。新的时代,高校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科研项目方面,还体现在作为高校“产品”的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评价上。本文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有助于他们形成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结构。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发达、竞争激烈,但同时又因为现代性所内蕴的风险性而存在极大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的社会。“在风险社会中,不明的和无法预料的后果成为历史和社会的主宰力量。”[2]在这种情况下,各行各业都需要有领导型人才真正担负起领导者的角色。而对于行使公共权力,对全社会进行治理的公共组织而言,培养和拥有领导型人才则更是十分关键。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公共行政学》的教学应该及时准确地反映这种需求和发展趋势。为此,本文针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弊端,将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提出了富有特色的RTP型领导人才教学培养模式,构建了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框架,必将对今后该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美]沃伦·本尼斯.21世纪的领导[C]//[美]肯·谢尔顿.领导是什么——美国各界精英对21世纪领导的卓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
[2][德]乌尔里奇·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改项目《基于RTP型领导人才培养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丹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公共管理博士,研究方向:公共行政学理论与方法、社会性监管、政府公共关系;倪阳洁,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教育培训事业部市场经理、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培训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领导人才;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69-03
一、领导者时代的到来
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是人才。而在诸多类型的人才资源中,领导型人才又是最高端、最难培养和获得的一种资源。“为了不被21世纪淘汰,我们就需要新一代的领导者,而不是管理者。”[1]事实上,国际各著名大学也深谙上述道理,早已将培养领导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宗旨,并且贯彻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各主要著名大学都在培养体系中着重了对学生的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公共行政学》课更应当更好地回应当今世界对于领导型人才的诉求。基于此,目前国际上《公共行政学》课程的教学已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为:第一,课程定位为培养能驾驭未来变革浪潮的领导人才;第二,课程设计以形成领导者各层次的能力為导向;第三,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从而产生最具含金量的公共管理领域的知识与洞察力。在这种新的教学趋势下,有必要对我国现在《公共行政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际趋势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作出必要的再设计(redesign)。
二、我国传统《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的弊端
现代的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源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科,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传入我国。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国重新复办。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公共行政学》课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实践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从学科性质来说,公共行政学应该是一门实践导向的学科。但是,目前《公共行政学》课程所讲授的公共管理理论,却离公共管理实践有着相当的距离。这样一来,导致所讲授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实践脱节严重。
2.课堂内容与学生收获相脱节。在课程的设计方面,传统《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更多地强调教师传授既定的教科书理论,而很少考虑到如何针对学生需要设计课程。如此一来,学生的需求被忽视,学习积极性被抑制,从课程中得到的收获也就少得可怜了。
3.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相脱节。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更严重的一点,在于没有在课程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构建起良好的机制。由于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条件所限,《公共行政学》的讲授常常只限于传播知识,使课程教学活动的进行缺乏落脚点,课程体系的设计缺少灵魂。这样的教学现状,显然不利于《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也不利于本专业学生的个人发展。长此以往,《公共行政学》课程的地位堪忧。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维度、多层面的教学改革,转变《公共行政学》的教学范式,提升课程的整体价值。
三、RTP型领导人才培养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针对前述传统《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的弊端,结合当今各著名大学《公共行政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应当构建一种聚焦于RTP型领导人才培养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重塑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在此,本文就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作一简单的介绍。
1.RTP型领导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的理念。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公共行政学》的教学目的就是把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传授给学生。我们认为,本科生层次的领导能力主要集中表现为三种能力,即:专业研究能力(Capability of Researching)、口头表达能力(Capability of Talking)、管理实践能力(Capability of Practicing),也就是RTP型的能力结构。其中,专业研究能力并不是局限于科学研究,而是一种普适性的、一般性的研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则是指学生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才能;管理实践能力则是指学生在面对具体的管理情景时,可以较快地形成管理方案实现管理目标的能力。上述三种能力是最基本的领导能力构成,是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组合。
2.具体的教学活动构成。在上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围绕RTP型领导人才的培养,新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模式可以开发多种新颖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已有的课堂实践效果来看,可以开展论文写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策划大赛五种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论文写作主要训练学生选择问题、查找资料、思考问题、形成思路、运用材料,并最后形成书面表达成果的能力;课堂讨论主要训练学生根据既定题目,组合搭配成员,分工协作,当众表达自己思想和理念的能力;角色扮演主要训练学生在模拟的公共管理环境下,针对既定的公共管理问题全面展示个人的思维、决策和表达、辩论的能力;案例分析则主要训练学生对具体的公共管理案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分析工具分析问题的能力;策划大赛则主要落脚于培养学生的领导创新能力,无预设题目与条件,完全由学生设想全新的公共管理或公共服务项目,并各自组成团队进行策划,最后在全体同学前展示。这五种教学活动,全方位地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学生的基本领导能力。
3.价值与意义。①有助于探索领导型人才的培养之道。为社会培养领导型人才是世界各著名大学的共同定位与主要职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许多国内大学也已将培养“领导型人才”作为自己服务社会的重要目标。但是,究竟应该怎样将培养领导型人才的办学思路融入微观的课程教学中,则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本文的研究对开发领导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②有利于优化《公共行政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国内《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一直面临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公共管理实践相结合,如何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如何将构建知识体系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相结合的三大难题。本文的研究探索了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现上述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以便从整体上优化《公共行政学》课程的教学效果。③有助于本科生形成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结构。新的时代,高校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科研项目方面,还体现在作为高校“产品”的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评价上。本文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有助于他们形成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结构。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发达、竞争激烈,但同时又因为现代性所内蕴的风险性而存在极大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的社会。“在风险社会中,不明的和无法预料的后果成为历史和社会的主宰力量。”[2]在这种情况下,各行各业都需要有领导型人才真正担负起领导者的角色。而对于行使公共权力,对全社会进行治理的公共组织而言,培养和拥有领导型人才则更是十分关键。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公共行政学》的教学应该及时准确地反映这种需求和发展趋势。为此,本文针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弊端,将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提出了富有特色的RTP型领导人才教学培养模式,构建了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框架,必将对今后该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美]沃伦·本尼斯.21世纪的领导[C]//[美]肯·谢尔顿.领导是什么——美国各界精英对21世纪领导的卓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
[2][德]乌尔里奇·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改项目《基于RTP型领导人才培养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丹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公共管理博士,研究方向:公共行政学理论与方法、社会性监管、政府公共关系;倪阳洁,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教育培训事业部市场经理、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培训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