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逐渐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也被各个高校所重视。因为,校外实习基地在高校教育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本文从实习基地建设中凸显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建设的基本原则,研究了新的建设模式,重点对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意在为以后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校外实习基地 新模式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20-02
新时期的高校建设,应当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一定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的工作,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综合性发展的人才,才能满足时代要求,而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充分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单纯依靠高等院校的校内教学,很难培养出综合性人才。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般是以模拟类活动为主,缺少了企业的规划性、体制性,不具备实践氛围。因此,需要高等院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去填充这一部分空白。学生到社会中实习是不能忽视的重要教育部分,因此,探究新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并制定合适的运行机制,对于高校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1.高等院校實习基地建设的突出问题
近些年,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整个建设过程非常艰难,采取何种模式需要思考,运行机制难易落到实处,所以,实习基地的质量和建设效果不能让人满意。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发现有这些原因:
1)各个高等院校不断在扩招,在校生人数增加,因此实习的人数则逐渐在增加,但是实习基地规模不能容纳这些数量的实习生,学生缺少实习的机会,实习效果也就不理想。
2)高等院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理念比较落后,并且在此方面的经费比较少,即使有涨幅,也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对于扩建校外实习基地,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3)针对实习基地所关联的企业或者部门而言,因为缺少高质量的管理机制,使得企业或者部门的原本工作被打乱,不利于其正常工作。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遵循的原则
2.1长远规划结合短期效应
高等院校的教育必须保持着长期可持续发展状态,应用相对稳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同专业所开展的实践教学,要有一定周期性,并借助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教学环节而言,校外的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中,一定要保持着长远的目光,选择相对能够固定下来的企业或者部门作为高校实践教育基地。对于现实存在的实习基地不足的问题,学校也要根据自己招生规模而扩大实习基地建设规模,找到新的实习基地作为补充,以此来适应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
2.2结合企业规模与发展方向
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中,专业方向逐渐拓宽。所以,校外的实习基地建设也要不断拓宽范围,满足各个专业的需求。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单位或者企业,要具备一定规模,这样才可以确保学校与企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开展有效的合作,为学校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实习岗位,才能保证实习的效果。
2.3保证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三方效益
实践经验证明,市场经济环境下,效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并且也是企业生命延续的条件之一。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能影响企业的效益,并给企业带来效益。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积极作用,将企业和高校连接起来,让企业明确知道,实习基地的建设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学校、社会,三方效益的共同提升。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
为实现更好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目标,部分学校提出了建设的新模式,可以称之为“1+N+N”的模式,以此种模式建设高等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但是不同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运用这种模式建立实习基地。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促使学院或者学校能够主动地进行规划与投资,长时间稳定地建设实习基地,并充分发挥出本校的资源优势,包括技术优势、师资优势、设备优势等等,结合合理的运行机制,承担其本校学生的实习任务,还能将其共享给其他学校的学生,形成共享式实习资源。
3.1构建服务团体
“1+N+N”模式中的1则是一个服务团体,其主体则是本校的教师,吸收更多教辅人员,或者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带领他们参与到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中。设定服务团的办公室,主要任务是安排具体活动;划分职责;安排工作人员等。
3.2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高等院校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设相应数量的实习基地也就是N个。实习中心场地和分散基地并存,这里所说的中心和发散,则是说要选择出具备代表意义的企业,将其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中心,同时选取一些不同类型的企业,作为基地的拓展选项。现代化发展的企业中,它们的规模、结构、类型都在变化,所以说集中让多个学生在单一一个企业进行实习,可能性不是很大,同时也不能满足各种专业学生的需求。因此,应当从企业特点和规模出发,选择适合本学校的企业或者单位,确定出中心企业,寻找一些适合学校实习的其他企业,将其作为分散点。分散点围绕中心点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恰当地选择实习岗位,学校安排实习活动也有更多选择,从而提升实习效果。实习基地建立之后,通过服务团体,组织一系列的实习活动,安排实习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以学校具体要求为标准,合理地对实习科目和内容进行安排。
3.3开展主题活动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应当配合开展教育专家的公开课,以提升实习教师的培训能力。可以邀请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进行授课,组织文艺进课堂活动,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并重视家庭教育,以优化实习教育模式,丰富实习活动的内容,从而强化实习锻炼的效果,这就是N个活动。 3.4重视轮岗培训与考核
对于参与实习的学生,要强化实习管理,保证实习生能够定期参与考核,并将实习信息反馈给培训教师,确保实习更加专业,而不是盲从地实习。实习到时要针对学生的實习情况进行管理,进行相应的总结和点评。另外,实习生到实习基地中实习,应当进行轮岗实习,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
4.1运用无界化的管理方法
当前高校所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所承担的事物包含了毕业实习、顶岗实习、课程开发、专业建设等,有一些会渗透到项目合作,比如产品开发、技术服务,还有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员工培训、订单式培养这些深层次的合作。为了让这些事务有序地开展,必须协调多个部门,促使各个部门有效合作,才能更顺利地开展相应工作,这就需要无界化的管理,组建融合模式的组织机构。例如,教学管理方面,该工作所涉及到部门包含了高校的教务处、校企合作部门、专业教研室、教学院系部门;而企业一方则会涉及到人资部门、生产实习部门、生产经营部门,因此需要组建三个团队,以校企融合为原则,实现双向的互动。三个团队包含了实习指导小组、考核小组、督导小组,开展无界化的管理,监控实习活动的开展。
4.2构建完善的基地运行保证体系
高校想要让校外的实习基地能够更有质量地运行,就必须构建与实习基地建设相适应的管理运行保证制度,同时提出基地建设质量的评估办法以及检查标准等。从而形成全面的、完善的基地运行保证体系,以此来保证基地高质量运行。因此,提出了“四重”的保证模式,分别针对建设初期、应用和管理、事物活动、检查和评价,这四个环节进行保障,并在未来的探索中不断完善运行保证体系。
4.3制定基地运行的星级评价标准
为更有效地促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水平和运行水平提升,可以制定基地运行星级评价标准,用该标准评价基地建设,也可以评价基地活动的质量。同时这种标准的运用,还能促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先进方法与先进技术的应用,进而提高实习基地的管理质量,促进基地建设水平提升,提高管理水平,更有效地实现校企合作,全面贯彻实用性人才培养理念。
4.4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的导向机制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将教育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这就不能缺少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以及舆论宣传的影响。其中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可以规定出教育与实践结合双方的义务与权利,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指出明确的方向。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必要的导向机制,促使实习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实习基地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另外,为更好地让企业参与到实习基地的建设中,政府也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下达一些任务,避免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参与到实习基地的建设,从而稳定实习基地的长期稳定建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培养实践型人才,高校必须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以建设新模式推进基地的建设,同时完善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包括无界管理体制、基地运行保证体系、星级评价标准、导向机制,以高质量地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程琳,范先国,曾小林,邓伯松,李平,于建国.校企政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工程实习基地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07):228-231+236.
作者简介:
刘玉祥(1978-),男,新疆人,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去除研究。
【关键词】校外实习基地 新模式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20-02
新时期的高校建设,应当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一定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的工作,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综合性发展的人才,才能满足时代要求,而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充分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单纯依靠高等院校的校内教学,很难培养出综合性人才。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般是以模拟类活动为主,缺少了企业的规划性、体制性,不具备实践氛围。因此,需要高等院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去填充这一部分空白。学生到社会中实习是不能忽视的重要教育部分,因此,探究新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并制定合适的运行机制,对于高校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1.高等院校實习基地建设的突出问题
近些年,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整个建设过程非常艰难,采取何种模式需要思考,运行机制难易落到实处,所以,实习基地的质量和建设效果不能让人满意。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发现有这些原因:
1)各个高等院校不断在扩招,在校生人数增加,因此实习的人数则逐渐在增加,但是实习基地规模不能容纳这些数量的实习生,学生缺少实习的机会,实习效果也就不理想。
2)高等院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理念比较落后,并且在此方面的经费比较少,即使有涨幅,也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对于扩建校外实习基地,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3)针对实习基地所关联的企业或者部门而言,因为缺少高质量的管理机制,使得企业或者部门的原本工作被打乱,不利于其正常工作。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遵循的原则
2.1长远规划结合短期效应
高等院校的教育必须保持着长期可持续发展状态,应用相对稳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同专业所开展的实践教学,要有一定周期性,并借助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教学环节而言,校外的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中,一定要保持着长远的目光,选择相对能够固定下来的企业或者部门作为高校实践教育基地。对于现实存在的实习基地不足的问题,学校也要根据自己招生规模而扩大实习基地建设规模,找到新的实习基地作为补充,以此来适应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
2.2结合企业规模与发展方向
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中,专业方向逐渐拓宽。所以,校外的实习基地建设也要不断拓宽范围,满足各个专业的需求。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单位或者企业,要具备一定规模,这样才可以确保学校与企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开展有效的合作,为学校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实习岗位,才能保证实习的效果。
2.3保证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三方效益
实践经验证明,市场经济环境下,效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并且也是企业生命延续的条件之一。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能影响企业的效益,并给企业带来效益。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积极作用,将企业和高校连接起来,让企业明确知道,实习基地的建设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学校、社会,三方效益的共同提升。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
为实现更好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目标,部分学校提出了建设的新模式,可以称之为“1+N+N”的模式,以此种模式建设高等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但是不同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运用这种模式建立实习基地。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促使学院或者学校能够主动地进行规划与投资,长时间稳定地建设实习基地,并充分发挥出本校的资源优势,包括技术优势、师资优势、设备优势等等,结合合理的运行机制,承担其本校学生的实习任务,还能将其共享给其他学校的学生,形成共享式实习资源。
3.1构建服务团体
“1+N+N”模式中的1则是一个服务团体,其主体则是本校的教师,吸收更多教辅人员,或者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带领他们参与到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中。设定服务团的办公室,主要任务是安排具体活动;划分职责;安排工作人员等。
3.2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高等院校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设相应数量的实习基地也就是N个。实习中心场地和分散基地并存,这里所说的中心和发散,则是说要选择出具备代表意义的企业,将其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中心,同时选取一些不同类型的企业,作为基地的拓展选项。现代化发展的企业中,它们的规模、结构、类型都在变化,所以说集中让多个学生在单一一个企业进行实习,可能性不是很大,同时也不能满足各种专业学生的需求。因此,应当从企业特点和规模出发,选择适合本学校的企业或者单位,确定出中心企业,寻找一些适合学校实习的其他企业,将其作为分散点。分散点围绕中心点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恰当地选择实习岗位,学校安排实习活动也有更多选择,从而提升实习效果。实习基地建立之后,通过服务团体,组织一系列的实习活动,安排实习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以学校具体要求为标准,合理地对实习科目和内容进行安排。
3.3开展主题活动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应当配合开展教育专家的公开课,以提升实习教师的培训能力。可以邀请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进行授课,组织文艺进课堂活动,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并重视家庭教育,以优化实习教育模式,丰富实习活动的内容,从而强化实习锻炼的效果,这就是N个活动。 3.4重视轮岗培训与考核
对于参与实习的学生,要强化实习管理,保证实习生能够定期参与考核,并将实习信息反馈给培训教师,确保实习更加专业,而不是盲从地实习。实习到时要针对学生的實习情况进行管理,进行相应的总结和点评。另外,实习生到实习基地中实习,应当进行轮岗实习,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
4.1运用无界化的管理方法
当前高校所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所承担的事物包含了毕业实习、顶岗实习、课程开发、专业建设等,有一些会渗透到项目合作,比如产品开发、技术服务,还有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员工培训、订单式培养这些深层次的合作。为了让这些事务有序地开展,必须协调多个部门,促使各个部门有效合作,才能更顺利地开展相应工作,这就需要无界化的管理,组建融合模式的组织机构。例如,教学管理方面,该工作所涉及到部门包含了高校的教务处、校企合作部门、专业教研室、教学院系部门;而企业一方则会涉及到人资部门、生产实习部门、生产经营部门,因此需要组建三个团队,以校企融合为原则,实现双向的互动。三个团队包含了实习指导小组、考核小组、督导小组,开展无界化的管理,监控实习活动的开展。
4.2构建完善的基地运行保证体系
高校想要让校外的实习基地能够更有质量地运行,就必须构建与实习基地建设相适应的管理运行保证制度,同时提出基地建设质量的评估办法以及检查标准等。从而形成全面的、完善的基地运行保证体系,以此来保证基地高质量运行。因此,提出了“四重”的保证模式,分别针对建设初期、应用和管理、事物活动、检查和评价,这四个环节进行保障,并在未来的探索中不断完善运行保证体系。
4.3制定基地运行的星级评价标准
为更有效地促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水平和运行水平提升,可以制定基地运行星级评价标准,用该标准评价基地建设,也可以评价基地活动的质量。同时这种标准的运用,还能促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先进方法与先进技术的应用,进而提高实习基地的管理质量,促进基地建设水平提升,提高管理水平,更有效地实现校企合作,全面贯彻实用性人才培养理念。
4.4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的导向机制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将教育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这就不能缺少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以及舆论宣传的影响。其中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可以规定出教育与实践结合双方的义务与权利,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指出明确的方向。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必要的导向机制,促使实习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实习基地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另外,为更好地让企业参与到实习基地的建设中,政府也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下达一些任务,避免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参与到实习基地的建设,从而稳定实习基地的长期稳定建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培养实践型人才,高校必须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以建设新模式推进基地的建设,同时完善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包括无界管理体制、基地运行保证体系、星级评价标准、导向机制,以高质量地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程琳,范先国,曾小林,邓伯松,李平,于建国.校企政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工程实习基地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07):228-231+236.
作者简介:
刘玉祥(1978-),男,新疆人,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去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