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进行教学活动,如何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必须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主体。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改变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使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如在教学初一数学(上)“线段的长短比较”时,我一开始设计询问学生平时如何比较身高,并请两个同学演示,再让学生仿照比身高方法来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由此引导学生找到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这个问题。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不再需要我的引导,学生从线段的比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较方法。
3.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师应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合作时,教师可以倾听、观察,甚至还可以亲自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这样能使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学生喜欢的是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师成为合作者,就更能创造出这样的气氛,也能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应该具有激情、坚毅、独立自主的优秀的品质,具有创新意识。数学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也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教师。学生应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以学习主人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使课堂生动、充满诱惑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数学的严谨、简洁、抽象等特征巧妙地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地展现数学的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正确、巧妙的引导,抛砖引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尽情的领会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开始可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经常交流思想。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对学生的努力、一点进步,就该表扬,而且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3.注重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他们必须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素质教育不是艺术、体育或社会活动的专利,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勤奋、有恒心、有責任心、民族自信心等都是一名合格中学生应具有的良好个性。勤奋,是学生的传统美德。“学贵有恒。”学习必须要有恒心,不能持之以恒,是不能学好的。强烈的责任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对国家、社会、家庭、班集体、自己负责,这是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三、教学中要“用活”教科书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既要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家的内容,还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这些都给老师开发教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让新的数学教育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
一、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改变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使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如在教学初一数学(上)“线段的长短比较”时,我一开始设计询问学生平时如何比较身高,并请两个同学演示,再让学生仿照比身高方法来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由此引导学生找到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这个问题。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不再需要我的引导,学生从线段的比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较方法。
3.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师应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合作时,教师可以倾听、观察,甚至还可以亲自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这样能使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学生喜欢的是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师成为合作者,就更能创造出这样的气氛,也能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应该具有激情、坚毅、独立自主的优秀的品质,具有创新意识。数学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也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教师。学生应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以学习主人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使课堂生动、充满诱惑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数学的严谨、简洁、抽象等特征巧妙地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地展现数学的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正确、巧妙的引导,抛砖引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尽情的领会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开始可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经常交流思想。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对学生的努力、一点进步,就该表扬,而且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3.注重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他们必须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素质教育不是艺术、体育或社会活动的专利,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勤奋、有恒心、有責任心、民族自信心等都是一名合格中学生应具有的良好个性。勤奋,是学生的传统美德。“学贵有恒。”学习必须要有恒心,不能持之以恒,是不能学好的。强烈的责任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对国家、社会、家庭、班集体、自己负责,这是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三、教学中要“用活”教科书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既要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家的内容,还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这些都给老师开发教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让新的数学教育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