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口气读完《叫魂》首先的感觉就是震撼,一个外国人利用史料竟如此深刻地分析了当时中国内部的政治关系,康乾盛世浮华背后的历史是我不曾想到的,这一点给我很深的印象,此外这本书融故事性与学术性于一炉,可读性非常强。下面就具体谈谈自己的感受。
此书全名叫《叫魂·1768年妖术大恐慌》,作者是美国著名的汉学研究大师、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的学生孔飞力,这个人的名字,在历史研究界,也算是非常显赫了。从第一章的标题和开篇的叙述来看,仿佛一个扣人心弦的鬼故事拉开帷幕,但继续读下去,就知道全文以乾隆盛世为大背景,讲述由“叫魂”案而揭示的皇帝与官僚群体之间的政治博弈,以及朝廷内部权力运作机制等问题。
1768年发生的“叫魂”案件来势凶猛,在时间上在从1月吴石匠和他的班子开始打木桩入河起,一直到当年10月停止清剿;在空间上首发于江、浙两省,然后才从江南地区迅速蔓延到山东、湖广、北京、安徽、河南、陕西、福建乃至全国,总体上的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蔓延态势。在几个月的清剿行动中,制造出一系列冤案,戕害了许多无辜无助人的性命,最终尽管朝廷并不承认案件本身站不住脚,但还是因为破绽百出而被叫停。这样丑态的结果以惩罚各省官员失职行为而草草收场。
本文的历史背景。一直以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被冠以“盛世”的花冠而流芳百世,用文中词“镀金时代”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以至于我除了说“盛世”从不去言它,看了《叫魂》才发现是一叶障目。那些繁荣、欢欣的面貌都是浮华的表象,事实上其掩藏着深刻的矛盾,江南地区的人口、资源比例极不协调,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失去平衡等现象。还不止于此,盛世之中的百姓会因为商业的繁荣发展而变得更富有或者更具有安全感了吗?这是孔飞力教授有意识地关注生活在“盛世”中的普通百姓而发出的诘责。错!正好相反,竞争愈加激烈社会越来越拥挤,生存也更加不易了!由此来看,理解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状态正是研究十八世纪经济、人口、资源状况的目的。这其中的变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和日益抬高的稻米价格,这种反比成为普通百姓的沉重负担;二是三角洲地区资源丰富而富庶,山区则资源匮乏而贫瘠,形成了区域的不平衡发展态势;三是由于人数和生态变化引起的人口向台湾、海外或向长江、汉江的移动。持续十个月的“叫魂”妖术在两百多年的清史中实在是太过微小,除了史料的记载还从未引起学者的注意。然而孔飞力教授因其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洞察秋毫的敏锐眼观,发现并深入研究了由该案联系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我们还原出历史真相,有如阳光驱散迷雾,宫殿呈现眼前一般,将盛世中三大历史主角——百姓、皇帝和官僚的不同心态分明地显示出来。对待同一件事情由于阶层不同导致应对心态的局限和不同:百姓普遍恐惧;乾隆帝警觉为谋反的征兆;各级官僚作为中介本胸有成竹来應对,只是这次出了意外状况。这部分对行政官僚制度和专制皇权的分析,是入木三分。
为何失效了?这就要说到整个故事最核心的环节:皇帝与官僚之间看待同一件事情的分歧,最终全书也收束于此,可见孔飞力教授的用意。民间迷信的事件却在皇帝那里成为使龙颜大怒的“政治罪”。这一环中的官僚呢,发现、惩办是其应先履行的职责反而由皇帝来提醒!书中解释道,政治罪是皇帝的问题并非官僚们的问题,由此,展现出皇帝的绝对权力和官僚的常规权力在政治体制的运作过程中,相互冲突而又相互制约的状况。仕途的晋升是各级官僚最热衷的事,而国家王朝存亡的大问题,并不需要他们来负责,因而对政治罪的敏感度会缺乏,从而会很自然地将政治罪类事件转变为常规行政事务(如民事纠纷)来处理。在这里孔飞力教授通过从帝国信息交换路径的研究入手,将“绝对权利”和“常规权利”这个老问题再此提出,着重是对体现出皇帝个人想法与意志的奏折的研究,却是眼光敏锐,揭示出在具体历史情境下两股势力各展所长、复杂交锋的真实状况,可谓分析深刻。在阐述中,他刻意关注到乾隆皇帝心理变化的轨迹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也是非常独到出色的。
孔飞力教授对清中叶社会状况对普通民众心态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他说道这样一种想象普遍存在,即社会上到处表现出以冤冤相报为形式的敌意。叫魂案的发生就起源于此,慈相寺的和尚因嫉妒诋毁香火旺的寺庙而有意编造了一个故事,即为了达到竞争的目的,一伙石匠企图用妖术来加害自己的对手。这便是利用恐惧心理做文章从而挑起了上至皇帝下到百姓对妖术的色变。更有甚,官吏滥用权力满足个人贪欲,县役蔡瑞为从萧山和尚们身上勒索钱文,编造出了可信的罪证。在这个拥有政治权力就意味着可以争取更多社会资源的社会里,普通百姓也渴望,然而对其而言不要说拥有政治权利就是接近的机会都没有。而“叫魂”事件的出现仿佛可以实现其对权力的假想,于是他们抓住机遇以恶意中伤他人成就自己的权利幻想。怎样的社会状况才会扭曲了人的思想?那便是人口的暴增使人均资源占有比例悬殊,受生活压力困扰人们处于忧心忡忡的不安中,人们也不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不利处境从而道德堕落。在此情境中,妖术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充当了权利的影子,其实现方式只需一步:指控或者威胁。弘历相信没有比谋反更大的事情了,利用妖术来谋反就是邪恶妖僧之意图,故动用国家权力来大加讨伐。至于平常的百姓,受刻板印象和奴性思想的引导,早已将游僧和乞丐视作妖党。在这里朝廷和民众仿佛达成了默契,僧人和乞丐就被他们共谋为魂犯。就此对冤冤相报成为普遍的权利获得方式也该不足为奇了。
总的说来,孔飞力教授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透过事件来反观时代史的写作手法,条理清晰、娓娓道来的叙事方法,有详实的历史文献材料做支撑进行深刻地分析,都是我做学问要好好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孔飞力.叫魂——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M].上海:三联书店,2012.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11e9af010002rc.html
[3]王铭铭 杨正文 彭文斌.跨越边界与范式——中国西南人类学的再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0).
【作者简介】
孔棋:女,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民族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方向。
此书全名叫《叫魂·1768年妖术大恐慌》,作者是美国著名的汉学研究大师、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的学生孔飞力,这个人的名字,在历史研究界,也算是非常显赫了。从第一章的标题和开篇的叙述来看,仿佛一个扣人心弦的鬼故事拉开帷幕,但继续读下去,就知道全文以乾隆盛世为大背景,讲述由“叫魂”案而揭示的皇帝与官僚群体之间的政治博弈,以及朝廷内部权力运作机制等问题。
1768年发生的“叫魂”案件来势凶猛,在时间上在从1月吴石匠和他的班子开始打木桩入河起,一直到当年10月停止清剿;在空间上首发于江、浙两省,然后才从江南地区迅速蔓延到山东、湖广、北京、安徽、河南、陕西、福建乃至全国,总体上的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蔓延态势。在几个月的清剿行动中,制造出一系列冤案,戕害了许多无辜无助人的性命,最终尽管朝廷并不承认案件本身站不住脚,但还是因为破绽百出而被叫停。这样丑态的结果以惩罚各省官员失职行为而草草收场。
本文的历史背景。一直以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被冠以“盛世”的花冠而流芳百世,用文中词“镀金时代”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以至于我除了说“盛世”从不去言它,看了《叫魂》才发现是一叶障目。那些繁荣、欢欣的面貌都是浮华的表象,事实上其掩藏着深刻的矛盾,江南地区的人口、资源比例极不协调,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失去平衡等现象。还不止于此,盛世之中的百姓会因为商业的繁荣发展而变得更富有或者更具有安全感了吗?这是孔飞力教授有意识地关注生活在“盛世”中的普通百姓而发出的诘责。错!正好相反,竞争愈加激烈社会越来越拥挤,生存也更加不易了!由此来看,理解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状态正是研究十八世纪经济、人口、资源状况的目的。这其中的变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和日益抬高的稻米价格,这种反比成为普通百姓的沉重负担;二是三角洲地区资源丰富而富庶,山区则资源匮乏而贫瘠,形成了区域的不平衡发展态势;三是由于人数和生态变化引起的人口向台湾、海外或向长江、汉江的移动。持续十个月的“叫魂”妖术在两百多年的清史中实在是太过微小,除了史料的记载还从未引起学者的注意。然而孔飞力教授因其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洞察秋毫的敏锐眼观,发现并深入研究了由该案联系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我们还原出历史真相,有如阳光驱散迷雾,宫殿呈现眼前一般,将盛世中三大历史主角——百姓、皇帝和官僚的不同心态分明地显示出来。对待同一件事情由于阶层不同导致应对心态的局限和不同:百姓普遍恐惧;乾隆帝警觉为谋反的征兆;各级官僚作为中介本胸有成竹来應对,只是这次出了意外状况。这部分对行政官僚制度和专制皇权的分析,是入木三分。
为何失效了?这就要说到整个故事最核心的环节:皇帝与官僚之间看待同一件事情的分歧,最终全书也收束于此,可见孔飞力教授的用意。民间迷信的事件却在皇帝那里成为使龙颜大怒的“政治罪”。这一环中的官僚呢,发现、惩办是其应先履行的职责反而由皇帝来提醒!书中解释道,政治罪是皇帝的问题并非官僚们的问题,由此,展现出皇帝的绝对权力和官僚的常规权力在政治体制的运作过程中,相互冲突而又相互制约的状况。仕途的晋升是各级官僚最热衷的事,而国家王朝存亡的大问题,并不需要他们来负责,因而对政治罪的敏感度会缺乏,从而会很自然地将政治罪类事件转变为常规行政事务(如民事纠纷)来处理。在这里孔飞力教授通过从帝国信息交换路径的研究入手,将“绝对权利”和“常规权利”这个老问题再此提出,着重是对体现出皇帝个人想法与意志的奏折的研究,却是眼光敏锐,揭示出在具体历史情境下两股势力各展所长、复杂交锋的真实状况,可谓分析深刻。在阐述中,他刻意关注到乾隆皇帝心理变化的轨迹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也是非常独到出色的。
孔飞力教授对清中叶社会状况对普通民众心态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他说道这样一种想象普遍存在,即社会上到处表现出以冤冤相报为形式的敌意。叫魂案的发生就起源于此,慈相寺的和尚因嫉妒诋毁香火旺的寺庙而有意编造了一个故事,即为了达到竞争的目的,一伙石匠企图用妖术来加害自己的对手。这便是利用恐惧心理做文章从而挑起了上至皇帝下到百姓对妖术的色变。更有甚,官吏滥用权力满足个人贪欲,县役蔡瑞为从萧山和尚们身上勒索钱文,编造出了可信的罪证。在这个拥有政治权力就意味着可以争取更多社会资源的社会里,普通百姓也渴望,然而对其而言不要说拥有政治权利就是接近的机会都没有。而“叫魂”事件的出现仿佛可以实现其对权力的假想,于是他们抓住机遇以恶意中伤他人成就自己的权利幻想。怎样的社会状况才会扭曲了人的思想?那便是人口的暴增使人均资源占有比例悬殊,受生活压力困扰人们处于忧心忡忡的不安中,人们也不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不利处境从而道德堕落。在此情境中,妖术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充当了权利的影子,其实现方式只需一步:指控或者威胁。弘历相信没有比谋反更大的事情了,利用妖术来谋反就是邪恶妖僧之意图,故动用国家权力来大加讨伐。至于平常的百姓,受刻板印象和奴性思想的引导,早已将游僧和乞丐视作妖党。在这里朝廷和民众仿佛达成了默契,僧人和乞丐就被他们共谋为魂犯。就此对冤冤相报成为普遍的权利获得方式也该不足为奇了。
总的说来,孔飞力教授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透过事件来反观时代史的写作手法,条理清晰、娓娓道来的叙事方法,有详实的历史文献材料做支撑进行深刻地分析,都是我做学问要好好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孔飞力.叫魂——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M].上海:三联书店,2012.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11e9af010002rc.html
[3]王铭铭 杨正文 彭文斌.跨越边界与范式——中国西南人类学的再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0).
【作者简介】
孔棋:女,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民族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