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之境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tb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寯先生曾将中国园林概括为“三维的中国画”,是“一座诳人的花园,一处真实的梦幻佳境,一个小的假想世界”。园林作为中国式贵族功成身退、内心自省后遗留下来的一种能够体现心灵律动的空间形态,我们可以从中窥测到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格调,反映出对待自然的山水意识和人生态度。
  近年由于工作之故,多次游走于江南园林之间,拙政园、留园、狮子林、个园、何园、瘦西湖……时间久了,与她相熟了!相熟有时却不及陌生,因为相熟,少了几分新奇与冲动,这些熟悉的视觉记忆、图式基因一时难以勾起表现她的欲望——画,也就搁置了许久。相熟有时却又能因一个不经意的神情而激起蓦然回首的醒悟,久别重逢的欣喜转瞬化为倾心的诉说,细品之后顿觉回味无穷,好似陈年老酒来得那样浓烈!
  古人造园,或取材于历史典故,或取材于诗词雅文,或取材于园主的生活经历,以园中的花草树木、飞鸟走兽、亭台楼阁来表达闲心与闲情。宗白华先生曾说:“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势,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园林的山水、楼阁的形态结构正是这种富有节奏感和秩序感的立体建筑,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曾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造园者的聪颖和炫技毫不掩饰,有树影就需粉墙来衬,雨点则需蕉叶来迎,月色需有荷塘来映,风声自有松涛来听。山重水复、筑屋凿石,叠山理水造就的迷径交错可谓是“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每在其间,总是在每一步的行迹中臆想着我的闲心闲情,恬然悠然,秉承着个体生命悠然自足的生活态度。
  每个人的心中,都曾住着一个桃花源,中国园林自建造之初就被寄予了桃花源的向往之境,是一个关于安逸和隐匿的理想国。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寄托、一种生活态度。高居翰先生在《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中指出:“对于中国人而言,园林首先是一处人间乐园,人们嬉于斯、长于斯、游于斯、乐于斯,园林的女性气质使其既像伴侣又像母亲,时刻都在为生命提供滋养,补充元气,从而使人可以更从容、更自信地面对外部世界。……发现园林与中国人的生活原来是如此须臾难离。”
  正所谓“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欣赏与表现中国古典园林需要澄静虚怀的审美胸襟、心外无物的审美态度和物我相融的人文心态,这也是理解园林外在表象和内在文化的审美基础。“对于画家而言,庭园不仅经常成为他们画作的背景,同时也是很好的绘画题材。而如果说绘画是对真实的庭园做一种二维的描绘,那么,庭园无疑是画中世界与画中理想的立体呈现,它处于艺术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国度地带。”(见高居翰、黄晓、刘珊珊著《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
  园林,如此的美好与精致!有花有实,更多的是人的深情和娴静的心境。从筑山理水、立石起亭中我们可感受到其传统文化底蕴和园林美学。园林的空间结构对立相关、幽深含蓄,在相互感应中产生空中有盈、盈中有空,时隐时显、时现时藏的辩证空间,从一亭一阁、一花一木里可感受儒、释、道等哲学思想对人们生活微风细雨般的浸润。
  以有限的油彩在画布的方寸之间去表现似乎只能是一种臆想,我以一颗“林泉之心”去沉思与冥想,体验其中的陶醉与欣喜,盡力去诱发被外物所羁绊的心性与感受,期待着豁然开朗的“顿悟”,去叙述园林的弦外之音与言外之意,即我的“意境”。
  一座美好的城市,没有一阙园林似乎总少了些风情。游走于园林之间,方知何谓“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言”。浅薄的学识加之粗陋的技艺只能随心而走,走到哪里是哪里吧……
其他文献
摘 要:2019年的中国电影进入了稳步增长的新格局,尽管票房增幅减小、院线发展遇冷,但是整体电影市场和电影产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对政策的消化吸收能力都大大增强,这与中国电影不再依赖明星和宣发,而进入“口碑消费”时代有关,口碑与票房之间的正比关系让一大批优秀的电影脱颖而出,并汇聚而成2019年最具影响力的“新主流电影”的潮流和“想象力消费”电影的潮流。  关键词:多元化;消费性;新主流电影;想象力消费
期刊
范扬先生一直是我很敬重的当代画家。记得十二年前我去北京荣宝斋画院进修,就旁听过他的课程,那时候我就想,有朝一日能够专程向他请教。机缘巧合,十二年后的北京,我和范扬先生相识,还有幸成为了他的弟子。这之后,我向先生请教的机会就多了,他也经常鼓励我的创作。  作为一名中国画画家,既要是优秀的创作者,也要是优秀的鉴赏家、评论家、研究者。只有深入研究中國画的历史,追本溯源,才能根植传统;只有深入了解当代中国
期刊
1.  今天从早到晚,自由行,一日游,走了真觉寺、觉生寺和东岳庙。  2.  真觉寺也叫五塔寺,现在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真幸运,居然碰巧“成亲王永瑆藏历代名家书帖展”延迟撤展了,让我还来得及拜会这位我甚喜爱的皇族书法家!  永瑆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子,称“皇十一子”,是清中期的四大书家之一,斋号“诒晋斋”。嘉庆九年,永瑆奉旨摹勒刻石历代名家墨迹,历时数十载,亮墨精拓,终于拓成《诒晋斋法书》,这个展
期刊
摘要:张大千与溥心畬两位先生是近现代以来活跃于中国画坛的两位名家,1935年于非闇在《北京晨报》公开合称二人为“南张北溥”。张溥二人虽因身世背景与师承渊源的不同,导致两人绘画风格的迥异,但二人却代表着近现代画坛的高度与光芒。本文论及的作品主要以两位先生的早中期山水作品为主,是吉林省博物院的重要收藏之一,为研究张大千、溥心畬绘画风格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轨迹。本文重点论述张大千和溥心畬对中国传统艺
期刊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未曾想过,竟会真实经历儿时在书中学习的古文……回到尘世中,回忆起旅途中走错好几次路,疲惫的抵达溪上村时,一拐角,就遇上肃静而又亲切
期刊
元刻《史记》江西安城郡彭寅翁题世谱平板石刻砚铭曰:归真返璞,存顺没宁,桂兰荣砌,世德发祥。吉旦,旸谷,彭寅  下有阴文印章:彭寅之印。阳文印章:旸谷。(皆为小篆)顿首拜题。  考文:世谱序石刻,长方形,长二十六厘米,宽十六厘米,厚一点八厘米,黛青歙石,通体满布溅墨点。石荣质润,石声清远。审平板石刻尺寸,铭文、气象,风骨,应是元代江西安城郡彭寅翁应至亲好友所属而撰家谱之序。以楷书勒于石。二十八字排列
期刊
2020年的春节是能让所有中国人记住一辈子的,尤其是武汉人。岁末新年,新冠病毒肺炎肆虐武汉,迅疾传至各地。几乎全民都投入到了这场“战疫”中,1月23日武汉还“封城”了。1月中下旬上班那些天,见有同事坐地铁戴口罩,及听到有同济医院护士上呼吸机的传言,我还不以为然。老早就和妹妹约好,放假各自带着一家人开车回郊区老家过年。“封城”那天,我給父亲打电话说不回家过年了。于是和妻儿响应号召,一直宅在家中。“封
期刊
明星有偶像派与实力派之分,偶像派是那些所谓姿色好点的,自然更受人追捧,而实力派则非完完全全凭借自己的实力了。然而一些艺人尽管实力超群却一辈子也出不了名。这大概是艺术家们一种常见。演艺界如此,美术界也一样。  画家刘正黔就是属这一类。我把他归为实力派,虽然年过七十,画了一辈子画,也没什么名气,一张省美协会员证还是二十年前一个画友帮他领的。有人说,凭你的实力与水平早应该是中美协会员了。刘正黔半开玩笑说
期刊
如约而至云上见,喜出望外高分卷。  乘胜追高四连阳,疾风劲草久弥坚。  千年一疫,悲欢离合,百态人生,玄幻VR。  云端首秀,收视问鼎,微博热搜话题多。在遍布五个不同坐标的场地录制,既要保证500位大众听审的收视效果,同时完成在线行使投票功能,难度极高。然而,人们看到的是冲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给音乐插上云的翅膀,穿越黑夜直抵人心的影像呈现。高分答卷,不负守候。  本场看点:  不插电西部风花花升
期刊
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承办的《“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在资兴市东江湖摄影艺术馆盛大开展。  2018年4月展览发布了征稿启事,征稿启事通过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中国摄影展览网、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杂志、新浪网、搜狐网等媒体的报纸、网站、公众号等广泛传播,获得摄影人的积极支持。本次展览从各渠道征集作品30000余件,最终入展216件。  此次展览,主办方高度重视,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