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身在卑贱的贫民窟,我们仍向往美好的星空。——王尔德
人们对星空总有一种独特的绮思。在哲学家眼里,星空是他们思考的源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背后是“循环永动,弗有消减,物极则衰,衰极则盛”的变化规律。在文人们的笔下,星空宽阔壮丽或绮丽耀眼,周邦彦会一边数着寥落的星星,一边思念情人,辛弃疾也会因那七八个星而津津乐道于清贫的农村生活。
星象指星体的明、暗及位置移动等星空中发生的现象。星象本身因形态或奇特或壮观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的古建筑则因与星象有关而充满神秘色彩。正因为星象如此神秘和独特,从古至今,人们对星空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而星象似乎也激发出了人的无穷想象力和智慧。现在,我们追逐星象,除了能顺着天文和历史知识触摸时光之源,更能体味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选游地:最神秘还是最精确?
Pinpoint:印度、阿拉伯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智者哈·曼丁抬头望天,一眼便看穿了七层天,宇宙系统里复杂的天象都被他尽览无余。人们持续不断的渴望并探索着星空,倾向敬畏神力的一方发明了占星术,而怀疑的一方则创造出了早期的天文历法科学。或许也只有诡谲瑰丽如星象,才能同时占领着亿万人视野,催生出最神秘的占星术和最精确的天文学,这两个矛盾却合理的分支,变成一种连接着理性与超理性的存在。
占星术初诞生时,受制于较低的知识水平和生产力的人类还不能解释他们生活环境内的自然规律,所以把吉、凶、祸、福都与星象联系起来。在占星术最早起源地古巴比伦,遗留下来的神殿遗迹“通天塔”便是为了方便教士们和宇宙连系,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接着,希腊人将星象与科学巧妙融合,淡化了占星术的宗教性质,使它变得更加个人化和私密化,成为人们用来预测自己命运的工具。至此,占星术和世俗生活结合在了一起。
不过,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占星师不是希腊人,反倒几乎都是眉心点痣、身披纱丽的印度女人形象。事实上,占星术初传入欧洲的时候,也经过商途流入了古印度,并在印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印度现在仍保持着对占星术的信仰,比如选择首饰的时候,他们喜欢根据自己的出生日期挑选相应的宝石颜色,因为他们相信这会带来好运。相传2000年前,印度圣贤在叶片上写下了所有人的命运。现在这些树叶保存在印度南部瓦史斯瓦科伊镇的寺庙中,据说印度占星学家靠着这些写在树叶上的古老梵文,说出了一位来访的美国记者的职业、婚姻情况甚至父母的名字。人生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些无可逃避的问题,这时,若行至印度不妨去拜访一下那儿的占星者吧,听他们预言你的梦想在未来终会成真,该是多么令人鼓舞!
有丰富的占星学知识做基础,加上王公贵族的扶持,印度的天文学迅速发展起来。位于斋普尔的简塔曼塔古(Jantar Mantar)天文台便是在这天文热潮中,由杰伊·辛格——一位天才国王,同时也是狂热的天文爱好者主持修建的。碧绿的草坪上,散布着众多奇形怪状的仪器,每一个仪器都有专门的用途,比如测量星星的位置、高度和方位角、计算日蚀等等,而且至今仍被天文学家们使用着。这些建筑中最令人震撼的是Brihat Samrat Yantra——一个高20米的巨型日晷,它拥有一个呈27度角、27米高的晷针,而27正是斋普尔的纬度值。印度的天文学家们很清楚仪器越大,观测就越精确的道理。据说,日晷投下的阴影每隔1小时会移高4米,可以协助计算当地时间和子午线时间。
说到天文,阿拉伯则是不能不提起的一环。2006年多哈亚运会的开幕式上,骑着骏马的骑士冲上陡峭的高台,点燃了象征太阳的观星仪,那一幕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阿拉伯民族通过这场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在天文领域的成就和骄傲。阿拉伯人恐怕是世界上最理智、最坚毅、最精确的星象观测者了。早在哈里发马蒙执政时期(公元813~833年),他们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诸如等高仪、象限仪、日晷仪之类的天文仪器从事天文学研究。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懈地继续着天文观测,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天文学家提供了约900年的记录资料。直到现在,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和西班牙科尔多瓦等地仍然能看到那些阿拉伯帝国留下的天文台和观测仪器的遗迹。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以星空和天文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日本还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星空导游”,他们掌握基本的天文学知识并为游客提供指导,激发人们对星空和天文学的兴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占星学与天文学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着,留给爱旅行的我们一片亘古未变的星空,和追寻星空的冲动。
中国式星象游——众星何历历,点点入长梦
Pinpoint:河南登封、浙江俞源
天文学早早便传入古代中国,元朝发展到顶峰。13世纪的中国承袭阿拉伯仪器巨型化趋势,建立了许多观星台和天文仪器,而河南登封市的告成观星台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中国天文学发展最重要的见证者。
中国历史上不少天文学家、历法家如僧一行、张遂、南宫说等都在告成观星台进行过天文观测活动。而它的选址,则与中国古代所谓的“地中”观念有关。中国古人长期认为地是平的,大小是有限的,这样,大地表面必然有个中心,这个中心就叫“地中”。古代中国关于地中的说法很多,但与《周礼》立表测影相联系的地中,则只有阳城,即是现在的河南登封。
元代初年,为了获得准确的天文数据以制定历法,郭守敬领导了一次大规模的“四海测验”,从北纬15°的南海起,到北纬65°止,共建立了27个天文台和观测台,其涉及范围之广、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告成观星台就是为这次观测而建,也是这次活动的中心观测台站。之后,郭守敬、许衡等人根据观测结果编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所用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即365天5小时49分12秒),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阳历一秒不差。
朋友小楚特别喜欢古镇、古民居,她把古镇当成自己的精神家园,笑说自己是“在西塘觅水,在朱仙学画,在南浔访书,在俞源卜卦”。她去过的众多古民居中,浙江民居设计者的智慧给她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浙江民居受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风水,建筑的朝向、形式、布局以及与环境的关系都有讲究,并将这些认作影响家族兴旺和发达的重要因素。其中比较著名的旅游地是因八卦阵列布局而名声大噪的金华市诸葛八卦村。而俞源,这座位于浙江武义县西南部少有人知的村落,作为中国唯一的太极星象村,融合天、地、人,具有尤为独特的魅力。 来到村口,迎面的山溪几经转折后,呈“S”形流向村外田野,勾画出一个巨大的太极图。站在村口的高处俯瞰,溪流像极了太极图的阴阳鱼分界线。建于明朝的古村落就隐隐约约地显现在太极田的尽头、深翠的山脚下。用石头铺围成的巨大太极图在路中显眼的位置上,村舍的墙壁也都有各种太极星象元素。村中还有一口神奇的“气象井”,据说晴天水清见底,井水变浑浊定要下雨。
这颇有仙气儿的俞源村600多年前还是个旱涝频繁、瘟疫横行的村子。当时该村俞氏第五代孙俞涞与刘伯温是同窗好友,请来刘伯温帮助除害避灾。刘伯温是明代开国元勋,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精通风水之术,在民间传说中被描绘成仙风道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式的传奇人物。他经过仔细勘察认为,俞源四周有十一道山岗环绕,有灵瑞之气,但村中的溪流太直太硬,把瑞气都带走了,只有将直溪改为曲溪,设计成太极图,与十一道山岗形成黄道十二宫,才能把村中的瑞气留住。他还进一步设计了天罡引二十八宿的村庄布局,在村中按北斗星状挖出了七口池塘,要求俞氏后代按他的布局建造房屋。实际上,在村口造一个太极图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水利改造工程,将笔直的河道改成S形,能够减缓水速,避免雨水满溢至涝。而将四面的环山称为“神山”,则是为了培养村民保护山林的意识,禁绝了滥伐山林,从根源上消除了山洪下泻、溪流泛滥的诱因。
刘伯温按星象原理所规划的布局,带着朴素的生态学意义,而相生相克的星象,仿佛也克去了尘世间的纷争、喧闹与烦躁,让人的思绪走失在这被星象术勾画得迷离且静谧的老村里。
古老的宇宙旅行者
Pinpoint:墨西哥、秘鲁
秘鲁沙漠绵延数英里的巨型地画——纳斯卡线,像标记着秘鲁沧桑和智慧的便签,每逢夏至,太阳恰好会从某一条线的末端的上空落下去。特奥蒂瓦坎设计者竟根据太阳系模型建造出不可思议的“死者大道”和日月金字塔。在混沌初开的史前时代,是哪一只看不见的手为这些古老宇宙旅行者指点了一切?
茫茫的安第斯山脉中,在白云和密林的覆盖下,“失落之城”马丘比丘(Machu Picchu)免受了西班牙殖民者的破坏,作为印加帝国辉煌文化的证物被保留下来。马丘比丘山顶城堡里有一个拴日石(Intihuatana),据说它在冬至那一天,可以“抓住”太阳的光线。印加人称自己为“太阳的子孙”,渴望用拴日石将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永远留在天上。直到今天,对太阳的崇拜仍在印加民间流传。不远处的秘鲁海岸边,沿着附近的山丘分布着13座石制古塔。学者认为它们是最早的太阳天文台,建于公元前4世纪。据说,站在观测点,在不同的时间可以观看到太阳从不同的石塔位置的日出和日落。
蒂华纳科城,这个谜一般的城市位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从秘鲁的库兹科出发,要乘上几天的火车和船才能到达。这高原上的景象,看起来不像是地球上的,倒像是别的星球上的,这里的气压很低,大约只有海平面气压的一半,空气中氧含量也低。号称“世界考古最伟大发现”之一的“太阳门”就在蒂华纳科城中。凡是看到过“太阳门”的人,无不为它的宏伟壮观惊叹不已,据说每年9月21日,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总是准确无误地射入门中央。除了巨大的外形,它上面还雕刻着极其精美的图案。有学者认为它记载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2.7万年前的天象。
自从1839年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第一次发现玛雅古文明遗址以来,考古人员已在中美洲发现了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玛雅人的文明足迹北起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直达安第斯山脉,在这些不可思议的文明遗迹中与星象有关的部分尤其令人惊叹。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完好地保存了玛雅世界遗址,其中,包含着大量天文学奇迹的金字塔尤为吸引人,据说,这些金字塔是玛雅人用来观察星体变化的。乌斯马尔遗迹中心耸立着35米高的魔法师金字塔。传说女巫施魔术用鸡蛋孵出一个小人(另一说是侏儒),小人一夜之间建成了这座金字塔,魔法师金字塔便由此得名。每逢夏至时分,魔法师金字塔西面的石阶正好对准西落的夕阳,面朝着地平线上金星到达最南偏角的那一点。
另一座名为库库尔坎的金字塔(奇琴伊察金字塔)则更为神奇,它一共有365级石阶,与一年天数恰好吻合。塔上有玛雅人信仰的羽蛇神雕像,每年春、秋分日,阳光会把金字塔上的阴影投射到雕刻有蛇头的中央台阶侧面,形成类似于羽毛的样子,组成羽蛇神的影子。从那回来的摄影家徐先生告诉我,这金字塔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在金字塔正前方,用力鼓掌拍响的同时,可以听到从金字塔顶端传来几乎同步的鸟鸣声,一开始我们不相信,但尝试几次之后发现的确是这样。”远处有座玛雅古天文台,看上去有点像蜗形,所以被称为蜗台。
1952年,人们在墨西哥高原的玛雅古城帕伦克一处废墟里,发掘出了一块刻有人物和花纹的石板。当时人们仅仅把这当作是玛雅古代神话的雕刻。直到六十年代,那些参与过宇航研究的美国科学家们才恍然大悟:那石板上雕刻的,原来是一幅宇航员驾驶着宇宙飞行器的图画!虽然经过了图案化的变形,但宇宙飞船的进气口、排气管、操纵杆、脚踏板、方向舵、天线、软管及各种仪表仍清晰可见。
秘鲁和墨西哥给我们翻开了一本古文明留下的巨大的天文书,或许只有亲自去这片土地上走一遭才会读得懂。
星的天际,它熟悉又遥远,还缠绕着嫦娥奔月、帕查卡马克创世、宙斯和众神之战等等充满了奇思的传说。人的天际,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时会不停地将自身之内的常态,转化为一个个意外。我们追寻星象而游,是为了追寻自身的常态,抑或是一个时光的意外?
人们对星空总有一种独特的绮思。在哲学家眼里,星空是他们思考的源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背后是“循环永动,弗有消减,物极则衰,衰极则盛”的变化规律。在文人们的笔下,星空宽阔壮丽或绮丽耀眼,周邦彦会一边数着寥落的星星,一边思念情人,辛弃疾也会因那七八个星而津津乐道于清贫的农村生活。
星象指星体的明、暗及位置移动等星空中发生的现象。星象本身因形态或奇特或壮观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的古建筑则因与星象有关而充满神秘色彩。正因为星象如此神秘和独特,从古至今,人们对星空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而星象似乎也激发出了人的无穷想象力和智慧。现在,我们追逐星象,除了能顺着天文和历史知识触摸时光之源,更能体味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选游地:最神秘还是最精确?
Pinpoint:印度、阿拉伯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智者哈·曼丁抬头望天,一眼便看穿了七层天,宇宙系统里复杂的天象都被他尽览无余。人们持续不断的渴望并探索着星空,倾向敬畏神力的一方发明了占星术,而怀疑的一方则创造出了早期的天文历法科学。或许也只有诡谲瑰丽如星象,才能同时占领着亿万人视野,催生出最神秘的占星术和最精确的天文学,这两个矛盾却合理的分支,变成一种连接着理性与超理性的存在。
占星术初诞生时,受制于较低的知识水平和生产力的人类还不能解释他们生活环境内的自然规律,所以把吉、凶、祸、福都与星象联系起来。在占星术最早起源地古巴比伦,遗留下来的神殿遗迹“通天塔”便是为了方便教士们和宇宙连系,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接着,希腊人将星象与科学巧妙融合,淡化了占星术的宗教性质,使它变得更加个人化和私密化,成为人们用来预测自己命运的工具。至此,占星术和世俗生活结合在了一起。
不过,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占星师不是希腊人,反倒几乎都是眉心点痣、身披纱丽的印度女人形象。事实上,占星术初传入欧洲的时候,也经过商途流入了古印度,并在印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印度现在仍保持着对占星术的信仰,比如选择首饰的时候,他们喜欢根据自己的出生日期挑选相应的宝石颜色,因为他们相信这会带来好运。相传2000年前,印度圣贤在叶片上写下了所有人的命运。现在这些树叶保存在印度南部瓦史斯瓦科伊镇的寺庙中,据说印度占星学家靠着这些写在树叶上的古老梵文,说出了一位来访的美国记者的职业、婚姻情况甚至父母的名字。人生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些无可逃避的问题,这时,若行至印度不妨去拜访一下那儿的占星者吧,听他们预言你的梦想在未来终会成真,该是多么令人鼓舞!
有丰富的占星学知识做基础,加上王公贵族的扶持,印度的天文学迅速发展起来。位于斋普尔的简塔曼塔古(Jantar Mantar)天文台便是在这天文热潮中,由杰伊·辛格——一位天才国王,同时也是狂热的天文爱好者主持修建的。碧绿的草坪上,散布着众多奇形怪状的仪器,每一个仪器都有专门的用途,比如测量星星的位置、高度和方位角、计算日蚀等等,而且至今仍被天文学家们使用着。这些建筑中最令人震撼的是Brihat Samrat Yantra——一个高20米的巨型日晷,它拥有一个呈27度角、27米高的晷针,而27正是斋普尔的纬度值。印度的天文学家们很清楚仪器越大,观测就越精确的道理。据说,日晷投下的阴影每隔1小时会移高4米,可以协助计算当地时间和子午线时间。
说到天文,阿拉伯则是不能不提起的一环。2006年多哈亚运会的开幕式上,骑着骏马的骑士冲上陡峭的高台,点燃了象征太阳的观星仪,那一幕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阿拉伯民族通过这场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在天文领域的成就和骄傲。阿拉伯人恐怕是世界上最理智、最坚毅、最精确的星象观测者了。早在哈里发马蒙执政时期(公元813~833年),他们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诸如等高仪、象限仪、日晷仪之类的天文仪器从事天文学研究。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懈地继续着天文观测,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天文学家提供了约900年的记录资料。直到现在,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和西班牙科尔多瓦等地仍然能看到那些阿拉伯帝国留下的天文台和观测仪器的遗迹。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以星空和天文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日本还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星空导游”,他们掌握基本的天文学知识并为游客提供指导,激发人们对星空和天文学的兴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占星学与天文学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着,留给爱旅行的我们一片亘古未变的星空,和追寻星空的冲动。
中国式星象游——众星何历历,点点入长梦
Pinpoint:河南登封、浙江俞源
天文学早早便传入古代中国,元朝发展到顶峰。13世纪的中国承袭阿拉伯仪器巨型化趋势,建立了许多观星台和天文仪器,而河南登封市的告成观星台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中国天文学发展最重要的见证者。
中国历史上不少天文学家、历法家如僧一行、张遂、南宫说等都在告成观星台进行过天文观测活动。而它的选址,则与中国古代所谓的“地中”观念有关。中国古人长期认为地是平的,大小是有限的,这样,大地表面必然有个中心,这个中心就叫“地中”。古代中国关于地中的说法很多,但与《周礼》立表测影相联系的地中,则只有阳城,即是现在的河南登封。
元代初年,为了获得准确的天文数据以制定历法,郭守敬领导了一次大规模的“四海测验”,从北纬15°的南海起,到北纬65°止,共建立了27个天文台和观测台,其涉及范围之广、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告成观星台就是为这次观测而建,也是这次活动的中心观测台站。之后,郭守敬、许衡等人根据观测结果编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所用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即365天5小时49分12秒),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阳历一秒不差。
朋友小楚特别喜欢古镇、古民居,她把古镇当成自己的精神家园,笑说自己是“在西塘觅水,在朱仙学画,在南浔访书,在俞源卜卦”。她去过的众多古民居中,浙江民居设计者的智慧给她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浙江民居受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风水,建筑的朝向、形式、布局以及与环境的关系都有讲究,并将这些认作影响家族兴旺和发达的重要因素。其中比较著名的旅游地是因八卦阵列布局而名声大噪的金华市诸葛八卦村。而俞源,这座位于浙江武义县西南部少有人知的村落,作为中国唯一的太极星象村,融合天、地、人,具有尤为独特的魅力。 来到村口,迎面的山溪几经转折后,呈“S”形流向村外田野,勾画出一个巨大的太极图。站在村口的高处俯瞰,溪流像极了太极图的阴阳鱼分界线。建于明朝的古村落就隐隐约约地显现在太极田的尽头、深翠的山脚下。用石头铺围成的巨大太极图在路中显眼的位置上,村舍的墙壁也都有各种太极星象元素。村中还有一口神奇的“气象井”,据说晴天水清见底,井水变浑浊定要下雨。
这颇有仙气儿的俞源村600多年前还是个旱涝频繁、瘟疫横行的村子。当时该村俞氏第五代孙俞涞与刘伯温是同窗好友,请来刘伯温帮助除害避灾。刘伯温是明代开国元勋,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精通风水之术,在民间传说中被描绘成仙风道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式的传奇人物。他经过仔细勘察认为,俞源四周有十一道山岗环绕,有灵瑞之气,但村中的溪流太直太硬,把瑞气都带走了,只有将直溪改为曲溪,设计成太极图,与十一道山岗形成黄道十二宫,才能把村中的瑞气留住。他还进一步设计了天罡引二十八宿的村庄布局,在村中按北斗星状挖出了七口池塘,要求俞氏后代按他的布局建造房屋。实际上,在村口造一个太极图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水利改造工程,将笔直的河道改成S形,能够减缓水速,避免雨水满溢至涝。而将四面的环山称为“神山”,则是为了培养村民保护山林的意识,禁绝了滥伐山林,从根源上消除了山洪下泻、溪流泛滥的诱因。
刘伯温按星象原理所规划的布局,带着朴素的生态学意义,而相生相克的星象,仿佛也克去了尘世间的纷争、喧闹与烦躁,让人的思绪走失在这被星象术勾画得迷离且静谧的老村里。
古老的宇宙旅行者
Pinpoint:墨西哥、秘鲁
秘鲁沙漠绵延数英里的巨型地画——纳斯卡线,像标记着秘鲁沧桑和智慧的便签,每逢夏至,太阳恰好会从某一条线的末端的上空落下去。特奥蒂瓦坎设计者竟根据太阳系模型建造出不可思议的“死者大道”和日月金字塔。在混沌初开的史前时代,是哪一只看不见的手为这些古老宇宙旅行者指点了一切?
茫茫的安第斯山脉中,在白云和密林的覆盖下,“失落之城”马丘比丘(Machu Picchu)免受了西班牙殖民者的破坏,作为印加帝国辉煌文化的证物被保留下来。马丘比丘山顶城堡里有一个拴日石(Intihuatana),据说它在冬至那一天,可以“抓住”太阳的光线。印加人称自己为“太阳的子孙”,渴望用拴日石将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永远留在天上。直到今天,对太阳的崇拜仍在印加民间流传。不远处的秘鲁海岸边,沿着附近的山丘分布着13座石制古塔。学者认为它们是最早的太阳天文台,建于公元前4世纪。据说,站在观测点,在不同的时间可以观看到太阳从不同的石塔位置的日出和日落。
蒂华纳科城,这个谜一般的城市位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从秘鲁的库兹科出发,要乘上几天的火车和船才能到达。这高原上的景象,看起来不像是地球上的,倒像是别的星球上的,这里的气压很低,大约只有海平面气压的一半,空气中氧含量也低。号称“世界考古最伟大发现”之一的“太阳门”就在蒂华纳科城中。凡是看到过“太阳门”的人,无不为它的宏伟壮观惊叹不已,据说每年9月21日,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总是准确无误地射入门中央。除了巨大的外形,它上面还雕刻着极其精美的图案。有学者认为它记载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2.7万年前的天象。
自从1839年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第一次发现玛雅古文明遗址以来,考古人员已在中美洲发现了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玛雅人的文明足迹北起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直达安第斯山脉,在这些不可思议的文明遗迹中与星象有关的部分尤其令人惊叹。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完好地保存了玛雅世界遗址,其中,包含着大量天文学奇迹的金字塔尤为吸引人,据说,这些金字塔是玛雅人用来观察星体变化的。乌斯马尔遗迹中心耸立着35米高的魔法师金字塔。传说女巫施魔术用鸡蛋孵出一个小人(另一说是侏儒),小人一夜之间建成了这座金字塔,魔法师金字塔便由此得名。每逢夏至时分,魔法师金字塔西面的石阶正好对准西落的夕阳,面朝着地平线上金星到达最南偏角的那一点。
另一座名为库库尔坎的金字塔(奇琴伊察金字塔)则更为神奇,它一共有365级石阶,与一年天数恰好吻合。塔上有玛雅人信仰的羽蛇神雕像,每年春、秋分日,阳光会把金字塔上的阴影投射到雕刻有蛇头的中央台阶侧面,形成类似于羽毛的样子,组成羽蛇神的影子。从那回来的摄影家徐先生告诉我,这金字塔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在金字塔正前方,用力鼓掌拍响的同时,可以听到从金字塔顶端传来几乎同步的鸟鸣声,一开始我们不相信,但尝试几次之后发现的确是这样。”远处有座玛雅古天文台,看上去有点像蜗形,所以被称为蜗台。
1952年,人们在墨西哥高原的玛雅古城帕伦克一处废墟里,发掘出了一块刻有人物和花纹的石板。当时人们仅仅把这当作是玛雅古代神话的雕刻。直到六十年代,那些参与过宇航研究的美国科学家们才恍然大悟:那石板上雕刻的,原来是一幅宇航员驾驶着宇宙飞行器的图画!虽然经过了图案化的变形,但宇宙飞船的进气口、排气管、操纵杆、脚踏板、方向舵、天线、软管及各种仪表仍清晰可见。
秘鲁和墨西哥给我们翻开了一本古文明留下的巨大的天文书,或许只有亲自去这片土地上走一遭才会读得懂。
星的天际,它熟悉又遥远,还缠绕着嫦娥奔月、帕查卡马克创世、宙斯和众神之战等等充满了奇思的传说。人的天际,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时会不停地将自身之内的常态,转化为一个个意外。我们追寻星象而游,是为了追寻自身的常态,抑或是一个时光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