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新课程标准,1~6年级,要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师除了应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基础知识和各类基本体育动作之外,还应响应“全民运动”与“终身体育”的号召,着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促使体育教学向学生的生活渗透,推动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此,本文主要探讨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同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策略
运动兴趣是学生开展体育运动最为强大的动力,如果小学体育教师能够有意识地采取科学策略在教学中同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那么就能充分实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推动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体育学习、主动在生活中开展体育运动,进而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引入多样教学方法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小学体育教师多采用“示范-演练”的单向方法展开体育动作教学,即先向学生示范目标教学动作,在示范过程中讲解动作要领,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根据要领练习动作。在这样的体育课堂中,学生所处的地位较为被动,体育学习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难免感到动作学习枯燥乏味,自然也就难以形成运动兴趣。为此,要想有效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就必须引入多样教学方法来对体育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借助游戏和竞赛这两种形式来组织体育教学,切实增强体育教学趣味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进行跳绳项目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转变过去讲解完跳绳动作基本要领后让学生自主练习跳绳的做法,设计开展多样的跳绳竞赛与跳绳游戏:
(1)“一分钟跳绳对战”:随机选择两个学生进行“对战”,利用秒表记时,分别统计两名学生在一分钟内完成的跳绳数量,跳绳数多者获胜。
(2)“花样跳绳”游戏:引入一些花样跳绳形式,如“麻花绳”“双人跳”“双脚交换跳”等,让学生充分感受跳绳这项运动的乐趣。
(3)集体跳绳游戏:将学生分成七人小组的小组练习,其中两人分别在两端摇绳,剩余五人进行“8”字跳绳或者5人一起跳,以此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创设体育教学情境,重视渗透情感教育
情境教學是激发学生运动热情的重要方法。通过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体育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向学生介绍相关体育运动知识和体育故事,教师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体育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形成对于体育运动的情感共鸣,推动他们充分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价值并感受体育运动的内在魅力。情境创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比如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体育教学情境、故事情境、借助多媒体创设图文或音画情境等,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灵活选择情境创设方式。
例如,在进行篮球这一体育运动的教学时,体育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勇敢面对挫折、直至战胜挫折?”借助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记忆,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创设出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情境。当学生讲述完自己的经历后,教师再将迈克尔·乔丹的故事告诉学生:“迈克尔·乔丹是公认的篮球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被称为‘篮球之神’,但在他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也曾在篮球上遇到过重大挫折——他没有被学校的篮球队选中,而仅仅成为了队中一名负责捡球的成员,就这样持续了两年。但是,乔丹从未放弃过对篮球的热爱,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篮球梦想。”通过这个故事,体育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迈克尔·乔丹的精彩比赛集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篮球学习之中,从而取得理想的篮球教学效果。
三、建立体育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的教学是以老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观看模仿练习,是简单的教与学,学生主要以个体形式参与体育学习之中,课堂缺乏互动性,气氛比较沉闷,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为改变这一状况,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教学,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加强课堂互动,推动学生在体育小组活动中相互交流想法、解决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推动体育运动能力较强带动体育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推动性格活泼外向的学生带动性格含蓄内向的学生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从而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例如,在进行足球射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向学生讲解示范完整的足球射门动作要领之后,开展一次射门测试,让每个学生分别站在距离小球门十米处尝试完成十次射门,并记录他们的射中小球门的次数,根据他们的实际射门能力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保证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差异性,然后推动各个小组展开自主练习,以小组全体成员射中小门数量均达到6个及6个以上为练习目标,推动射门能力强的学生给予在射门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共同进步,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展开交流与互动,共同获得足球能力的进步,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足球运动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形成浓厚的运动兴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运动兴趣提高对于改善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积极促进作用,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将其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纳入教学设计之中,通过引入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这两种具有创新意义的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融入生活实际或应用多媒体创设体育教学情境并采取小组合作教学,切实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塑造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姜志刚.浅议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0):158.
[2]曾焕威.小学体育教学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之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7(4):249.
[3]刘艳贞.论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6):149-150.
[4]张天胤.小学体育教学学生运动兴趣培养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12):46.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策略
运动兴趣是学生开展体育运动最为强大的动力,如果小学体育教师能够有意识地采取科学策略在教学中同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那么就能充分实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推动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体育学习、主动在生活中开展体育运动,进而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引入多样教学方法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小学体育教师多采用“示范-演练”的单向方法展开体育动作教学,即先向学生示范目标教学动作,在示范过程中讲解动作要领,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根据要领练习动作。在这样的体育课堂中,学生所处的地位较为被动,体育学习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难免感到动作学习枯燥乏味,自然也就难以形成运动兴趣。为此,要想有效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就必须引入多样教学方法来对体育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借助游戏和竞赛这两种形式来组织体育教学,切实增强体育教学趣味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进行跳绳项目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转变过去讲解完跳绳动作基本要领后让学生自主练习跳绳的做法,设计开展多样的跳绳竞赛与跳绳游戏:
(1)“一分钟跳绳对战”:随机选择两个学生进行“对战”,利用秒表记时,分别统计两名学生在一分钟内完成的跳绳数量,跳绳数多者获胜。
(2)“花样跳绳”游戏:引入一些花样跳绳形式,如“麻花绳”“双人跳”“双脚交换跳”等,让学生充分感受跳绳这项运动的乐趣。
(3)集体跳绳游戏:将学生分成七人小组的小组练习,其中两人分别在两端摇绳,剩余五人进行“8”字跳绳或者5人一起跳,以此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创设体育教学情境,重视渗透情感教育
情境教學是激发学生运动热情的重要方法。通过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体育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向学生介绍相关体育运动知识和体育故事,教师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体育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形成对于体育运动的情感共鸣,推动他们充分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价值并感受体育运动的内在魅力。情境创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比如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体育教学情境、故事情境、借助多媒体创设图文或音画情境等,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灵活选择情境创设方式。
例如,在进行篮球这一体育运动的教学时,体育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勇敢面对挫折、直至战胜挫折?”借助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记忆,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创设出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情境。当学生讲述完自己的经历后,教师再将迈克尔·乔丹的故事告诉学生:“迈克尔·乔丹是公认的篮球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被称为‘篮球之神’,但在他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也曾在篮球上遇到过重大挫折——他没有被学校的篮球队选中,而仅仅成为了队中一名负责捡球的成员,就这样持续了两年。但是,乔丹从未放弃过对篮球的热爱,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篮球梦想。”通过这个故事,体育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迈克尔·乔丹的精彩比赛集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篮球学习之中,从而取得理想的篮球教学效果。
三、建立体育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的教学是以老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观看模仿练习,是简单的教与学,学生主要以个体形式参与体育学习之中,课堂缺乏互动性,气氛比较沉闷,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为改变这一状况,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教学,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加强课堂互动,推动学生在体育小组活动中相互交流想法、解决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推动体育运动能力较强带动体育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推动性格活泼外向的学生带动性格含蓄内向的学生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从而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例如,在进行足球射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向学生讲解示范完整的足球射门动作要领之后,开展一次射门测试,让每个学生分别站在距离小球门十米处尝试完成十次射门,并记录他们的射中小球门的次数,根据他们的实际射门能力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保证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差异性,然后推动各个小组展开自主练习,以小组全体成员射中小门数量均达到6个及6个以上为练习目标,推动射门能力强的学生给予在射门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共同进步,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展开交流与互动,共同获得足球能力的进步,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足球运动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形成浓厚的运动兴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运动兴趣提高对于改善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积极促进作用,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将其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纳入教学设计之中,通过引入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这两种具有创新意义的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融入生活实际或应用多媒体创设体育教学情境并采取小组合作教学,切实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塑造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姜志刚.浅议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0):158.
[2]曾焕威.小学体育教学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之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7(4):249.
[3]刘艳贞.论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6):149-150.
[4]张天胤.小学体育教学学生运动兴趣培养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