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这门课程和人类社会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对人文素养的渗透不僅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但是,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在很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对人文素养教育不是很重视的现象,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意义及途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以此能为同行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依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人文素养;渗透
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渗透的重要意义
(一) 是促进素质教育得以实现及满足新课改要求的基础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中,新课改及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要促使这两个目标得以实现最基础和最关键的要素就是要强化对人文素养的渗透。具体而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最重要的是还要进一步强化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促使初中生得到健康的成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对人文素养的渗透就能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水平,进而必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 可以对现代社会人文素养缺失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弥补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生活的物质水平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就使得人们对外在环境的追求不断提升,逐渐就出现了忽略人文素养的现象,最终造成现代社会整体缺乏人文素养。因而在教学领域中,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对人文素养的渗透,以此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使学生和教师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完善。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渗透途径
(一)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激发初中生的人文意识
到了初中阶段很多学生的心智发展都日趋成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多数初中生都对信息技术有很大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视频、图片等的播放,这样能使学生在直观的画面情境中感受文章想要表达的人文精神,以此激发初中生的人文意识。比如,在《皇帝的新装》这节内容的学习中,笔者先说了这样一段话:“当前社会中我们经常都能看到或者听到欺骗老人新闻,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都很同情那些被骗的老人,同时也很憎恨骗子,实际上不仅是当代社会有骗子,在古代社会骗子依然是存在的,曾经就出现过两个骗子,抓住人们贪婪虚荣的心理,不仅骗到了很多钱财,而且还骗过了全部的人……那么这两个骗子是怎样完成的呢?”在这样的教学语境中,学生的好奇心必须会被激发。此时就有学生说道:“这两个骗子能骗到很多钱财,被骗之人一定是达官贵族吧!寻常百姓是不会有很多钱财的。”接下来笔者就借助多媒体播放皇帝光身游行的视频。看完后很多学生都是哈哈大笑。这时又有学生笑着说道:“这个皇帝太笨了,不仅让骗子把钱财骗了,还让骗子骗了色相,真是太笨了!”在这节内容中,语文教师通过自身巧妙的语言描述和直观的视频欣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也激发了其人文意识。童话故事虽然内容比较夸张但是其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式使初中生有整体感知。
(二) 强化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启动初中生的人文思维
强化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就是要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初中生正确把握文本内容的情节,理解文本的主旨、感受文本的语言特点。要促使学生能准确地感知文本最核心的要点就是应该结合文本的特征开展阅读。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各种体裁的文本,此时就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文本的划分和整理。比如在进行《秋天的怀念》这节内容的学习时,笔者先让学生吟唱《游子吟》,接着进行新课的导入。学生在吟唱中就能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母爱。在其情感被激发或就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在阅读完文本之后提问:“文章的主旨内容是什么?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当时有学生说道:“文章描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巨大病痛依然照顾双腿瘫痪、对生活丧失信心的‘我’,母亲的伟大感动了‘我’,让‘我’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此时笔者继续引导:“结合文本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成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此时就有学生说道:“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感受就是‘我’太不懂事,不会关心、爱护别人,只关心自己。”……记叙性的文本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记叙事件、刻画人物实现的。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记叙要素和关键线索,借助语言把握主旨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感知文本内容后,学生不仅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感知,最重要的是还启动了人文思维。
(三) 对文本进行深度的赏析,塑造初中生的人文思想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很多显性人文因素,教师一定要强化对这些人文知识点的深度挖掘,同时以这些内容为依托开展人文素养的教育。要进行人文素养的塑造就要正确引导初中生深度赏析文本的内容、语言、情感等,以此形成系统的思想体系。赏析的方式很多,可进行诵读、事例分析等。比如在进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节内容的学习时,笔者从叶圣陶先生青年趣事引入,然后安排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感知人物形象。在初步感知文本之后再进行人物的深度赏析。在深度赏析过程中,借助提问进行引导:“文本中记叙了作者的哪些品格?这些品格都是通过哪些典型事例表现的?”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继续追问:“在教学领域中,叶圣陶先生的主张是什么?叶老除了为人宽厚的品质外,还有哪些高贵品质,作者是怎样描述的?”提问后重点是引导学生热烈讨论。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的人生观、价值观都逐渐形成。只有强化对文本的深度赏析,才能把初中生引入文本意境,体会人物情感波动。从人物身上挖掘人文精神,为其学习提供典范榜样。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渗透和培养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本标准。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强化对人文素养的渗透,这样就能在充分挖掘教材人文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最终促使社会文明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36-37.
[2]黄怡.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现状和对策[J].亚太教育,2016(19):46.
作者简介:
张耀洲,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市会宁县王马山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人文素养;渗透
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渗透的重要意义
(一) 是促进素质教育得以实现及满足新课改要求的基础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中,新课改及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要促使这两个目标得以实现最基础和最关键的要素就是要强化对人文素养的渗透。具体而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最重要的是还要进一步强化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促使初中生得到健康的成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对人文素养的渗透就能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水平,进而必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 可以对现代社会人文素养缺失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弥补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生活的物质水平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就使得人们对外在环境的追求不断提升,逐渐就出现了忽略人文素养的现象,最终造成现代社会整体缺乏人文素养。因而在教学领域中,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对人文素养的渗透,以此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使学生和教师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完善。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渗透途径
(一)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激发初中生的人文意识
到了初中阶段很多学生的心智发展都日趋成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多数初中生都对信息技术有很大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视频、图片等的播放,这样能使学生在直观的画面情境中感受文章想要表达的人文精神,以此激发初中生的人文意识。比如,在《皇帝的新装》这节内容的学习中,笔者先说了这样一段话:“当前社会中我们经常都能看到或者听到欺骗老人新闻,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都很同情那些被骗的老人,同时也很憎恨骗子,实际上不仅是当代社会有骗子,在古代社会骗子依然是存在的,曾经就出现过两个骗子,抓住人们贪婪虚荣的心理,不仅骗到了很多钱财,而且还骗过了全部的人……那么这两个骗子是怎样完成的呢?”在这样的教学语境中,学生的好奇心必须会被激发。此时就有学生说道:“这两个骗子能骗到很多钱财,被骗之人一定是达官贵族吧!寻常百姓是不会有很多钱财的。”接下来笔者就借助多媒体播放皇帝光身游行的视频。看完后很多学生都是哈哈大笑。这时又有学生笑着说道:“这个皇帝太笨了,不仅让骗子把钱财骗了,还让骗子骗了色相,真是太笨了!”在这节内容中,语文教师通过自身巧妙的语言描述和直观的视频欣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也激发了其人文意识。童话故事虽然内容比较夸张但是其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式使初中生有整体感知。
(二) 强化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启动初中生的人文思维
强化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就是要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初中生正确把握文本内容的情节,理解文本的主旨、感受文本的语言特点。要促使学生能准确地感知文本最核心的要点就是应该结合文本的特征开展阅读。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各种体裁的文本,此时就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文本的划分和整理。比如在进行《秋天的怀念》这节内容的学习时,笔者先让学生吟唱《游子吟》,接着进行新课的导入。学生在吟唱中就能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母爱。在其情感被激发或就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在阅读完文本之后提问:“文章的主旨内容是什么?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当时有学生说道:“文章描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巨大病痛依然照顾双腿瘫痪、对生活丧失信心的‘我’,母亲的伟大感动了‘我’,让‘我’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此时笔者继续引导:“结合文本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成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此时就有学生说道:“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感受就是‘我’太不懂事,不会关心、爱护别人,只关心自己。”……记叙性的文本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记叙事件、刻画人物实现的。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记叙要素和关键线索,借助语言把握主旨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感知文本内容后,学生不仅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感知,最重要的是还启动了人文思维。
(三) 对文本进行深度的赏析,塑造初中生的人文思想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很多显性人文因素,教师一定要强化对这些人文知识点的深度挖掘,同时以这些内容为依托开展人文素养的教育。要进行人文素养的塑造就要正确引导初中生深度赏析文本的内容、语言、情感等,以此形成系统的思想体系。赏析的方式很多,可进行诵读、事例分析等。比如在进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节内容的学习时,笔者从叶圣陶先生青年趣事引入,然后安排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感知人物形象。在初步感知文本之后再进行人物的深度赏析。在深度赏析过程中,借助提问进行引导:“文本中记叙了作者的哪些品格?这些品格都是通过哪些典型事例表现的?”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继续追问:“在教学领域中,叶圣陶先生的主张是什么?叶老除了为人宽厚的品质外,还有哪些高贵品质,作者是怎样描述的?”提问后重点是引导学生热烈讨论。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的人生观、价值观都逐渐形成。只有强化对文本的深度赏析,才能把初中生引入文本意境,体会人物情感波动。从人物身上挖掘人文精神,为其学习提供典范榜样。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渗透和培养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本标准。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强化对人文素养的渗透,这样就能在充分挖掘教材人文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最终促使社会文明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36-37.
[2]黄怡.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现状和对策[J].亚太教育,2016(19):46.
作者简介:
张耀洲,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市会宁县王马山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