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适应现代高校教育发展起来的体育教育新模式。本文对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其发展经验,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院校建设
随着高校教育发展以及教育多元化,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俱乐部就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之中发展起来的新的体育教育形式。
从目前的调查和研究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较之欧美国家仍处于起步阶段。以美国为例,美国体育俱乐部起步较早,发展更为充分,早在20世纪初,体育俱乐部就成为美国高校校园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体育俱乐部已经遍布美国高校,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俱乐部较早传入我国,但是由于体制限制发展有限。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体育俱乐部开始发展壮大,并成为大众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再次被引入学校并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形式。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
与社会体育俱乐部不同,高校体育俱乐部是以体育练习者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进行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的一种体育组织。高校体育俱乐部以其自身优势吸纳学校群体发展起来的,因此,相对社会体育俱乐部而言,它有着自身特殊的优势。
目前的体育俱乐部研究,主要是对公立高校体育俱乐部进行。以河南高校为例,苏艳杰对河南84所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发展情况进行随机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呈现一种多样化发展趋势。按照形式可以分成课内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及课内外结合体育俱乐部;按照组织者可以分学生、教师及学校等。调查结果还显示,公立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相对比较充分,无论是类别、数量还是质量,较之以往都有很大的完善提高。
二、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
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公立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发展层次较低,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学科质量,都不能与公立高校相比,在体育学科建设方面尤其如此。
多数公立学校设有体育系,体育学科建设相对比较健全。但是一般民办高校都没有体育系,体育只是附属在基础部抑或其他教学部门之中。更有甚者,其体育教师多是有其他学校或社会人员兼职。因此,民办高校体育教育无论是学科数量还是学科质量,总体水平偏低。在这种状况下,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也非常有限。
以广东某应用型学校为例。在学校院系建设中,该民办高校没有体育专业,体育专业教师隶属于基础部,体育俱乐部数量有限,仅有有武术、舞蹈、排球、篮球等体育俱乐部。我们以访谈、问卷等方式对该校学生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主要是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80份,每个年级随机派发60份,共回收180份。问卷对体育俱乐部开设动机、培养目标、学生参与动机等问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分析表明,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分为自愿和教师引导两种,以自愿为主。学生参与俱乐部活动的热情非常高,但当与其他事情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放弃体育俱乐部活动。
在该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发展不稳定的问题。由于民办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也导致体育俱乐部的不稳定。以该校跆拳道俱乐部为例,在学校新招聘教师中有一位跆拳道专业的,由于他的到来该校跆拳道也因此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一年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教师辞职,进而导致该俱乐部关闭。
基于以上可以看出,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及体育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随着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而发生起伏。这种现象在公立高校中是较少出现的,因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远高于民办高校。同时也表明,学生的自我经营管理能力有限,离开教师之后难以自我运行。
体育俱乐部作为高校新的体育教育模式,正在被民办高校引进。但是由于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限制了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加之师资力量的局限,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形式比较单一,种类少。在管理方面,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自主经营管理能力差。
参考文献:
[1]郭华恬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理论与实
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23).
[2]张晓春.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开展现状与特征研究综述[J].湖
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2).
[3]刘明明.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渝西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4(3).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院校建设
随着高校教育发展以及教育多元化,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俱乐部就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之中发展起来的新的体育教育形式。
从目前的调查和研究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较之欧美国家仍处于起步阶段。以美国为例,美国体育俱乐部起步较早,发展更为充分,早在20世纪初,体育俱乐部就成为美国高校校园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体育俱乐部已经遍布美国高校,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俱乐部较早传入我国,但是由于体制限制发展有限。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体育俱乐部开始发展壮大,并成为大众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再次被引入学校并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形式。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
与社会体育俱乐部不同,高校体育俱乐部是以体育练习者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进行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的一种体育组织。高校体育俱乐部以其自身优势吸纳学校群体发展起来的,因此,相对社会体育俱乐部而言,它有着自身特殊的优势。
目前的体育俱乐部研究,主要是对公立高校体育俱乐部进行。以河南高校为例,苏艳杰对河南84所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发展情况进行随机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呈现一种多样化发展趋势。按照形式可以分成课内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及课内外结合体育俱乐部;按照组织者可以分学生、教师及学校等。调查结果还显示,公立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相对比较充分,无论是类别、数量还是质量,较之以往都有很大的完善提高。
二、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
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公立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发展层次较低,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学科质量,都不能与公立高校相比,在体育学科建设方面尤其如此。
多数公立学校设有体育系,体育学科建设相对比较健全。但是一般民办高校都没有体育系,体育只是附属在基础部抑或其他教学部门之中。更有甚者,其体育教师多是有其他学校或社会人员兼职。因此,民办高校体育教育无论是学科数量还是学科质量,总体水平偏低。在这种状况下,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也非常有限。
以广东某应用型学校为例。在学校院系建设中,该民办高校没有体育专业,体育专业教师隶属于基础部,体育俱乐部数量有限,仅有有武术、舞蹈、排球、篮球等体育俱乐部。我们以访谈、问卷等方式对该校学生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主要是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80份,每个年级随机派发60份,共回收180份。问卷对体育俱乐部开设动机、培养目标、学生参与动机等问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分析表明,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分为自愿和教师引导两种,以自愿为主。学生参与俱乐部活动的热情非常高,但当与其他事情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放弃体育俱乐部活动。
在该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发展不稳定的问题。由于民办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也导致体育俱乐部的不稳定。以该校跆拳道俱乐部为例,在学校新招聘教师中有一位跆拳道专业的,由于他的到来该校跆拳道也因此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一年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教师辞职,进而导致该俱乐部关闭。
基于以上可以看出,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及体育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随着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而发生起伏。这种现象在公立高校中是较少出现的,因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远高于民办高校。同时也表明,学生的自我经营管理能力有限,离开教师之后难以自我运行。
体育俱乐部作为高校新的体育教育模式,正在被民办高校引进。但是由于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限制了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加之师资力量的局限,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形式比较单一,种类少。在管理方面,民办高校体育俱乐部自主经营管理能力差。
参考文献:
[1]郭华恬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理论与实
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23).
[2]张晓春.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开展现状与特征研究综述[J].湖
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2).
[3]刘明明.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渝西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