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卢作孚是重庆人,1925年创办了民生实业有限公司,以爱国救国为号召,精良管理、高效运营,仅仅10年就使外轮退出川江航线。下列不属于民生实业有限公司在外轮斗争中取胜的原因有( )
A. 政府政策的鼓励
B.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 企业管理得法
D. 迁都重庆的影响
2. 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帐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段材料折射出洋务派民用企业与军事工业的不同点是( )
A. 产品投放面向市场
B. 建立起股份制企业管理制度
C. 注重降低成本以追求利润
D. 吸纳了部分民间资本
3. 有学者认为:“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著的非常历史时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
A. 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外国资本的入侵
C. 官僚资本的膨胀 D. 民族资本的产生
4. 叶圣陶先生谈及《多收了三五斗》的创作背景时说: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大减,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田地因为粮价太贱,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起了反而赔累”。那么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日本侵华对中国农业带来了巨大伤害
B.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C. 粮价太低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地主阶级残酷的压榨农民阶级
5. 福建华侨邱忠坡早年赴南洋经商,1875年回厦门创办万兴轮船公司,后参与厦门太古码头的投资,兼营进出口贸易,成为太古洋行的买办。邱氏家庭还涉足厦门的房地产、商铺等行业。关于这一材料的认识,有人得出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万兴轮船公司是洋务企业 ②邱氏创办企业得益于清朝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邱氏企业具有买办性质 ④邱氏企业家庭性产业特点突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6. 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A. 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 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 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 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7. 1919年5月,英美烟草公司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被诬称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该材料表明( )
A. 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B. 封建势力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民族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阻力重重
D. 民族资本主义联合日本对抗英美公司
8.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上海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十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民用企业的兴办( )
A. 是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B. 加剧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
C.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
D. 取代了外商企业在华的统治地位
9. 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 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 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 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 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10. 1901年11月,李鸿章知道大限已到,给远在上海的盛宣怀写信:“四十年来百战身,几回此地息风尘,经营庶富羞言我,纽握机权耻授人。尽一分心酬圣主,收方寸效作贤臣,诸君努力艰难日,莫误龙华会里因。”李鸿章“经营庶富”的活动最终“羞”的根本原因是( )
A. 缺乏资金、技术、燃料
B. 经营不善,管理不精
C. 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1. 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来形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下列事件与“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关的是( )
A. 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B. 清华大学学生抵制、焚烧日货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的建立
12. 历史研究中常以城市人口的增加作为量化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观察下图,分析1900~1950年间城市化进程迅速增快的原因( )
[1800~1950年间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6000
4000
2000
0][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1950年]
A. 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
B. 《南京条约》的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C. 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D. “一五”计划实行,促进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正常的商品交易是不可能直接依靠暴力来强制进行的。进口商品比在国内生产相同产品所花费的成本便宜,或者国内不能生产相同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对于中国并非弊大于利之举。在进口贸易中,西方的工业产品、生产技术以及与此俱来的管理知识、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是以往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外族入侵所无法比拟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进步。中外经济的交往、尤其是对外贸易提供了国与国之间、生产方式与生产方式之间横向比较的机会,也提供了争取近代化的有力手段。
——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别归纳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荆州中学 赵树杰)
A. 政府政策的鼓励
B.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 企业管理得法
D. 迁都重庆的影响
2. 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帐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段材料折射出洋务派民用企业与军事工业的不同点是( )
A. 产品投放面向市场
B. 建立起股份制企业管理制度
C. 注重降低成本以追求利润
D. 吸纳了部分民间资本
3. 有学者认为:“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著的非常历史时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
A. 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外国资本的入侵
C. 官僚资本的膨胀 D. 民族资本的产生
4. 叶圣陶先生谈及《多收了三五斗》的创作背景时说: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大减,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田地因为粮价太贱,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起了反而赔累”。那么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日本侵华对中国农业带来了巨大伤害
B.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C. 粮价太低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地主阶级残酷的压榨农民阶级
5. 福建华侨邱忠坡早年赴南洋经商,1875年回厦门创办万兴轮船公司,后参与厦门太古码头的投资,兼营进出口贸易,成为太古洋行的买办。邱氏家庭还涉足厦门的房地产、商铺等行业。关于这一材料的认识,有人得出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万兴轮船公司是洋务企业 ②邱氏创办企业得益于清朝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邱氏企业具有买办性质 ④邱氏企业家庭性产业特点突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6. 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A. 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 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 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 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7. 1919年5月,英美烟草公司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被诬称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该材料表明( )
A. 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B. 封建势力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民族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阻力重重
D. 民族资本主义联合日本对抗英美公司
8.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上海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十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民用企业的兴办( )
A. 是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B. 加剧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
C.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
D. 取代了外商企业在华的统治地位
9. 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 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 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 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 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10. 1901年11月,李鸿章知道大限已到,给远在上海的盛宣怀写信:“四十年来百战身,几回此地息风尘,经营庶富羞言我,纽握机权耻授人。尽一分心酬圣主,收方寸效作贤臣,诸君努力艰难日,莫误龙华会里因。”李鸿章“经营庶富”的活动最终“羞”的根本原因是( )
A. 缺乏资金、技术、燃料
B. 经营不善,管理不精
C. 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1. 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来形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下列事件与“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关的是( )
A. 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B. 清华大学学生抵制、焚烧日货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的建立
12. 历史研究中常以城市人口的增加作为量化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观察下图,分析1900~1950年间城市化进程迅速增快的原因( )
[1800~1950年间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6000
4000
2000
0][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1950年]
A. 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
B. 《南京条约》的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C. 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D. “一五”计划实行,促进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正常的商品交易是不可能直接依靠暴力来强制进行的。进口商品比在国内生产相同产品所花费的成本便宜,或者国内不能生产相同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对于中国并非弊大于利之举。在进口贸易中,西方的工业产品、生产技术以及与此俱来的管理知识、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是以往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外族入侵所无法比拟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进步。中外经济的交往、尤其是对外贸易提供了国与国之间、生产方式与生产方式之间横向比较的机会,也提供了争取近代化的有力手段。
——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别归纳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荆州中学 赵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