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雕塑中精神性的体现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ga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进入了快节奏、强压力的生活中。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社会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冲击着它。而在我们的艺术界中也出现许多空洞乏味的艺术品,只有躯壳没有灵魂,徒有其表,缺乏深层的精神内涵。艺术应该对人的精神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更应该提到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要足够重视艺术的精神性。因此,文章带着这样的目的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对当代艺术家李占洋作品的精神性特点进行分析。艺术家的责任在哪里,一件艺术品的责任在哪里,作品本身带给人们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研究者关注与反思的。
  关键词:雕塑艺术;精神性;李占洋
  一、雕塑的概念
  依据我们字典里面对雕塑的解释,它就是对一种物质进行雕、刻、塑,是客观存在的,有长、宽、高的维度。但是从艺术学的角度分析,它可以作为动词和形容词解释,如何解释呢?前者是有关艺术家对雕塑的一种再生,艺术家已经不仅仅是对客观物质单纯简单的雕、刻及塑的运用,同时他们还会对客观物质进行复制、分解、组合、拆装等。凭借自己的思维精神理念,将变化的、运动的都纳入雕塑中。
  二、精神性的概念
  精神性指的是人主观存在的状态,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其主观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人的生存状态、认同感,也是对人的主体性和内在气质的表现。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存在于这个社会当中,精神理念的形成,是人的精神发展最宝贵的一部分。而我们的雕塑也是,在雕塑创作的时候,我们要娴熟地运用各技巧,在塑造对象时,要生动地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做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黑格尔曾经提到,人只有在审美时他才是自由的,许多人之所以不自由,则是因为他骨子里缺乏对美的认识。每个人都有一种精神,在艺术里面它是开发的,是自由的。我们的精神不能被物质化,成为物质的一种工具。伟大的艺术家应该将作品作为精神的栖居之地,让艺术家的精神得以升华,思想得以释放。
  我们不能把艺术作为我们生存的手段,应该作为一种生存的信念。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必须是应该存在的,有着非常严肃的意义。它的存在则映射着我们的存在状态,比如时代的背景、民族的发展。从自身来说,它映射着我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等。因此,引起了我们的争论与思考。
  三、体现雕塑的精神性要素
  我们在进行雕塑创作之前,一定要深入社会,体会我们当下的生活环境,自己的人生经历,什么都得去体会,酸、甜、苦、辣、咸,感受五味杂陈给我们带来的体悟。仔细观察及品味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哪怕是小狗打架和猫捉老鼠等这种小事也能给你的作品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总的来说,就是不断地发现、思考,通过对人生的感悟和体会来进行雕塑。
  四、个案分析:艺术家李占洋作品的精神性
  当代雕塑中艺术家们一直致力于表现人的情绪、环境、幻觉、思考、身体、时间、自身等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着重刻画内心生活,强调心理的真实。依稀记得有一位评论家曾说:“伟大的艺术家的任务在于创造精神世界,从而将人们的内心生活和其存在这一必然事实结合起来。这些临界的领域专属于艺术家和时空中的某些特定时刻。然而艺术家如此深切地涉入这些特殊的体验,为的就是从中提炼出一种为大众所理解的人性。”总而言之,在艺术领域里,什么样的艺术家做什么样的艺术品。这里以艺术家李占洋的作品为案例进行深刻的分析,按照李占洋的生活态度分析-经验分析-作品分析的顺序层层递进剖析。
  初次接触李占洋老师是经朋友介绍来到他的工作室。刚进工作室就被满屋的作品震撼了,太多了。当时就只能用“太多了”一词来描述笔者的心情,就觉得太厉害了,感觉他是无时无刻都在创作,创作已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了。无论是消费场所还是街道,无论是棋牌室还是开幕式,都是以生活为起点,通过戏剧化的手法来创作作品,反映生活。他能把生活中的种种都搬进艺术中,通过艺术的手段将其美化。并且,他把那些社会底层的生活百态明目张胆地表现出来,不是将它作为噱头来表现自己,而是作为目击者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最大化的陈述。他将自己作为现实生活中的目击者,把当时的生活场景用雕塑的手段记录下来,作为一份艺术报告在美术领域和多数人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揭示。后来笔者慢慢在李占洋老师本人那里还有其他助手那里了解到,李老师原来还写文章。于是,笔者就去看了他写的所有文章,了解到他还出了一部书,书名是《后花园》。看完之后,笔者的感觉是他的文章非常具有代入感,比雕塑作品更会营造气氛,就像是一个导演一样。
  现在我们来着重看一下李占洋的雕塑作品。李占洋老师是学院派出身,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有扎实的造型功底,并有着极其敏感的洞察力,将这个世俗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真实、率真,把自己的经历(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直观地在作品里反映出来,并将自己所要表现的艺术观点无限放大。范迪安先生曾经这样评论:李占洋将复杂的社会结构,用感性的形象塑造方式展开它的许多侧面,将它们推到我们面前,对于他来说,出发点不是自己的生活“状态”,而是贴近现实的“观察”。
  李占洋早期的作品以场景叙事,将事件定格在特定的框里面,大场景常常是描述一些市井生活,比如《丽都》《街景1999.6.13》等等。这些作品其实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的触点在于普遍存在公开又处于隐秘的状态。这些雕塑作品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现实生活是什么样的,用开玩笑和很较真的态度把这种难言之隐用雕塑表达出来,并唤起人们的生存经验和对当下的思考与反思。《丽都》就是这样出世的,这件作品反映了人的复杂性和平民的社会性特质。
  之后,李占洋以这样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了一系列的场景雕塑,如《火车站》《山城夜色》《挤公交车》《车祸》等等。这些作品遵循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原则,将现实生活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供人们去欣赏、思考、吐槽。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写实技能,把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还富有质感、动感。在雕塑技法上,他的作品受到了传统民俗彩塑的影响,求神不求形,在造型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又十分质朴,并赋以很浓厚的色彩,使作品更加接近现实。我们在观看李占洋的雕塑作品时,可以将其当作报纸、电视新闻和野史来读。但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是前卫的,同时在社会领域和审美领域里具有先锋意义。
  李占洋在2008年創作了《租·收租院》,这件作品模仿了四川美术学院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组群雕《收租院》,这里 “租”其实不是租,是回归和继承健康的人文精神和创作的态度,它带给艺术圈一个警示。《租·收租院》不只是反映现实社会,更是一种抗议,作品中他用戏剧性的手法调侃了一番。这件作品改变了以往的创作模式,将他以前开放、自由、随心所欲的状态给了一定的束缚。有了《租·收租院》的转变,李占洋就不再刻意地去表现市井生活,而是更注重对自己内心的剖析。他在一次访谈中说:“艺术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做给自己,一定要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
  总之,李占洋不管是用哪种表达方式,他始终对世间万象有十分的洞察力。他对艺术和生活的态度是诚实的,将现实中美的、丑的、坏的、好的都诚实地表现出来,做到自己心安理得。
  五、结语
  笔者希望艺术能从物质的层面走向精神性的思考,并在未来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对雕塑中精神性的表达不光是笔者的述求,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同样如此,对它的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金丹元.艺术感悟与审美反思[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王朝闻.雕塑美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3]王坤庆.论精神与精神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作者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钢琴课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技能课程,它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将主要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中,应该更多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训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钢琴教学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是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由于学生大都是初次接触钢琴,三年内要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和歌曲即兴伴奏能力,对于学生确实是个挑战,因此在钢琴教
期刊
摘 要:文章以私摄影为线索,研究讨论了私摄影概念在日本的建立与发展,以几位不同时代私摄影题材的摄影家作品为例,试图从中找到艺术家理念的联系,探究日本私摄影的风格及其表达观念,寻找私摄影题材作品的异同,并通过大众的作品评价,梳理日本战后私摄影的发展。  关键词:私摄影;当代艺术;战后摄影  一、现实主义摄影的衰落  随着杂志出版业在日本的兴旺发展,1950年左右,土门拳所倡导的写实主义摄影风靡一时。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大柘庙会的三种形式,即三月会、五月会和八月会。大柘三月会,是为了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诞辰而举办,会场在城山古庙东岳宫。大柘五月会的成立,有多种纪念意义。大柘八月中秋会,又称“后垅迎佛”,以后垅慈仁大帝为主。  关键词:传统文化;庙会;三月会;五月会;八月中秋会  大柘镇地处遂昌县中部,是遂昌县西部四镇六乡通往县城的必经之地,面积123平方公里,总人口14569人,下辖12个行政
期刊
摘 要:如同其他视觉艺术,摄影需要将创造性思维以及相关的技巧融为一体,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创作出完美的摄影作品是摄影人终生的追求,因此,我们在创作的时候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摄影技巧和知识,同时还要迎接各种挑战。初学摄影的任何人都应该知道:一张好照片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个主题一定要具有普遍性寓意;其次还应主体突出;最后,整个画面背景要简洁。与主题相关的摄影文章有很多,使主体突出的技巧说明也有很多
期刊
摘 要:支教是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文章以山东艺术学院大学生龙湾小学支教为例,重点探讨了支教的目的、优点与方法。从对小学生进行完善的美术教育方法理念方面概述教育,通过材料画、国画、书法、简笔画等不同的分类课程,提升小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与体验,最终促进小学生美术的全面发展。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习他人之所长,避己所短,学习职业老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入自身的教学优势,不断提升自己
期刊
摘 要:喜剧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喜剧电影中反映出的不协调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文章以周星驰系列喜剧电影为例分析电影场景中所运用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解释其表现的审美风格是如何使人发笑的。  关键词:喜剧;幽默;电影;讽刺  “哎呀悟空你也真调皮呀,我叫你不要乱扔东西嘛!……月光宝盒是宝物,乱扔会污染环境的……哦你想要啊?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一个拥有璀璨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凝聚着无数宝贵的文化财富,一方水土孕育着一方儿女,不同地域之间也存在着文化差异与审美差异。区域文化不仅是当地历史的缩影,也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财富积累。川东革命老区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红色根据地,在革命的岁月里留下了光辉的印记。老区艺术教育的发展,虽然有着经济文化欠发达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同时也伴随着机遇。文章立足于川东革命老区民族民
期刊
摘 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等实际出发,组织与其相适应的唱游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玩”中理解音乐,在“动”中学习音乐,在“情境”中有效地提高感知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以情境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境;音乐;唱游教学  注:本文系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唱游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GMJYYB20185
期刊
摘 要:沃尔夫林在《艺术风格学》中将视觉理论作为形式分析的重要原则,文章借书中第一对概念——“线描的与涂绘的”,探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绘画风格差异,并从“触觉”和“视觉”这两种知觉的分析入手,找到“线描的”与“涂绘的”之间的根本差异,进一步推导出使得《维纳斯的诞生》与《夜巡》产生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触觉;视觉;轮廓线  在一些美术史书上,对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绘画的描述会让我们
期刊
摘 要:绘本与幼儿音乐创编看似关联不大,但是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绘本却发挥着巨大的启发和引导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被忽视,绘本被排除在音乐教育之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基于此,文章将重点探索绘本在幼儿音乐创编教学中的运用,以绘本為纽带构建家校沟通、共同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桥梁,这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创新契机,同时也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幼儿音乐;创编教学;绘本;家校合作  注:本文系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