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主战略浅析

来源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amis_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一直以来自我标榜其民主制度,深深体现出美国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优越感。自诩为“上帝的选民”的美国人相信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拯救世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崇其民主制度并把它上升为普世价值。一方面美国民众确实笃信民主,另一方面民主成了美国干涉别国内政的幌子,成了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民主战略 国家信念 国家利益
  中图分类号:D5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5.01.12
  文章编号:1009-6922(2015)01-39-03
  美国一直自诩为民主制度的代言人,一方面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美国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民主体制;另一方面,民主也成了美国争取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的工具。当国家利益与其民主的信念发生冲突时,民主往往毫不犹豫地让位给国家利益,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在批评其他国家的人权状况时总是奉行双重标准。
  一、作为国家信念的民主
  清教徒在英国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曾遭到残酷镇压,大批清教徒为了寻找一片宗教净土,实现宗教理想,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往国外。“据不完全统计,从1630年到1640年间,逃亡国外的清教徒约6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不畏艰险、横渡大洋,来到了在他们眼中仍是荒凉一片的美洲大陆。”1620年一批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来到美洲大陆并在此定居以后,大大激励了英国国内大批民众,掀起了一波移民潮。他们中有很多“并非迫不得已离开故土,而是自愿放弃了值得留念的社会地位和尚可温饱的生计的。他们之远渡重洋来到新大陆,绝非为了改善境遇和发财;他们之离开舒适的家园是出于满足纯正的求知需要;他们甘愿尝尽流亡生活的种种苦难,去使一种理想获得胜利。”正是出于寻找宗教净土的理想信念,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来到美洲,而这种苦难的经历也恰恰被他们当做想要成为上帝的选民所要经历的磨难。
  作为上帝的选民,他们本身有着深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他们要把美洲大陆建成民主自由的净土,建立一座照亮世界的“山巅之城”。清教徒的这种理想成为他们在开拓新大陆中的精神食粮,并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有着深深的影响。“当这些移民的始祖们终于克服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意想不到的种种困难和障碍时,这种固存于他们思想中的‘使命感’必然会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决心在这块新的土地上进行神圣的实验,将之建设成为受世人敬仰和效仿的理想王国”。作为上帝的选民的优越感与使命感是其输出民主的动力之一。“美国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自由、民主和人权是最符合上帝旨意的社会制度,是最符合上帝创造这个世界目的的制度,也是对人最仁爱的制度,是最有助人成长和完成自我的制度,因此,帮助其他国家的人去实现自由民主,是相信上帝的人的使命和义务。”
  一直以来,这种理想主义的思想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信念不断传承下来,在美国实力不断强大以后,这种信念也潜移默化地不可避免地体现在外交事务的处理中,出现了美国以自己的国家为标准去判断别国、甚至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这种行为当然有国家利益的考量,“外交决策者是用意识形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国家的目标和对世界的看法,但很难说他们本人不信仰他们所表达和维护的思想体系”。因此,如果简单地把美国的民主战略当作是其意识形态的工具就有失偏颇了。
  二、作为实现国家利益掩饰物的民主
  一战以后,世界各国普遍衰落,美国作为新兴的大国开始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威尔逊只是短暂地露面,建立集体安全的美好愿望也没有得到实现,但是其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得以体现。二战以后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出现了许多的权力真空,美国成为名符其实的超级大国。按照摩根索所说的“权力决定利益”的原则,美国的利益伸展到世界各地,民主战略也成为其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
  (一)占据道德制高点,塑造软实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也越来越意识到民主的重要性,把追求民主作为本国的目标之一。作为世界上成功实施民主的几个国家之一,美国认为自己已经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并有着极大的优越感,对尚不具备实现民主的国家指手画脚。老布什总统在其国情咨文中曾说,“40多年来,美国和它的盟国一直在遏制共产主义,以确保民主继续存在。今天,由于共产主义开始崩溃,我们的目标必须是确保民主向前发展,在缔造和平与自由的最大希望——一个伟大的并且不断扩大的自由国家联邦——方面走在前面。”克林顿政府所推行的“参与扩展”战略中,推进海外民主的发展也是其核心目标之一。虽然在国际政治中,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政策最重要的因素,但是道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果一个国家只是关注利益问题而忽视了道德原则,赤裸裸地实行“霸道”,在国际社会中也难以取得长久的稳固地位。尤其是对于要维持霸权国地位的美国来说,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便多了一张制衡别国的王牌。美国每年都要出版一些有关别国的人权报告,从道义的原则去干涉别国内政,彰显本国制度的优越性。
  二战以后,国际关系进入了“核时代”,核武器的毁灭性使得各国都小心谨慎,尤其是对于世界大国来讲,不能再轻言开战。与此同时,长时间的世界和平使得各国都在集中精力发展本国经济。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美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的实力迅速缩小,尤其是在硬实力方面。另外,各国之间频繁的经贸往来使得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深,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美国也越来越为其霸权国地位的维持感到忧虑。美国意识到仅仅依靠硬实力已越来越难以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
  这种对霸权地位丧失的忧虑感体现在很多方面。上世纪主要是体现在对于德国与日本经济崛起的担忧,如今则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在此背景下,学者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其中软实力应运而生。自从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以后,其效用在不断加大。软实力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一国包括政治制度在内的文化的吸引力,利用制度上的优越性把本国打造成其他各国效仿的对象。这种文化上、制度上的优越性对于大国地位的保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布热津斯基在其著作中所总结出的经验:“罗马、清帝国和蒙古帝国是后来渴望成为全球性大国的那些国家的地区性先驱。拿罗马和清帝国的情况来说,就像已经提到过的那样,它们的帝国结构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是高度发达的,同时被普遍承认的帝国中心的文化优越感起了重要的凝聚作用。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蒙古帝国更直接地依靠军事征服,接着又以使自己适应当地条件(甚至接受同化),来维持政治统治。”由于缺乏明确的和自觉的文化,蒙古帝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以陆地为基础的帝国,从 1206 年至 1405 年维持了两个世纪之后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由此可以看出,推行民主战略、占据道德制高点以塑造本国软实力在美国实力相对衰落的背景下,对于其霸权地位的维持有着重要意义。
  (二)以民主为幌子扩展本国利益
  美国在占据道义的制高点以后,开始以民主为工具去扩展本国的利益。虽然美国人一直把民主当作是普世的价值观念,但是当民主与其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民主往往会让位于国家利益。这样,我们在国际社会往往看到的是一个言行不一,对民主执行双重标准的美国。
  在萨达姆统治伊拉克时期,美伊矛盾尖锐。美国虽然在伊拉克有着重大的战略利益,但是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并不服从美国的约束,甚至不断在中东制造事端,严重破坏了美国利益。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时的理由之一就是要推动中东的民主进程,把美国的民主制度移植到伊拉克,建立一个民主国家的样板。
  反观埃及,穆巴拉克在埃及统治达三十年之久,这显然不符合美国的民主价值观念。但是一直以来美埃关系却发展良好,埃及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第二大援助国。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在埃及的利益。“埃及的地理位置优越。埃及不仅地处中东所在的‘五海三洲’(亚洲、非洲、欧洲;红海、阿拉伯海、地中海、里海、黑海)之地,而且扼守重要的国际海洋通道--苏伊士运河。”另外,埃及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巨大,一个亲西方的埃及有助于美国维持中东局势。当埃及国内出现动乱,穆巴拉克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时,穆斯林兄弟会有可能取得政权,中东的桥头堡有丢失的可能,奥巴马政府又一次打出民主的旗帜,支持埃及民众,毫不犹豫地抛弃了穆巴拉克。美国对埃及的政策完全是出于利益的考量,民主在对埃政策中所占的分量极小,只是充当了工具。
  如果民主的价值观念与国家的战略利益能够相一致这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往往两者之间会有冲突。当美国的战略利益与民主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民主是要服从战略利益的,这时的民主要么成为实现国家利益的幌子要么被暂时搁置。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本国的利益所决定的,这是每个理性的国家所遵循的原则,包括民主在内的价值观念也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三)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
  “民主和平论”认为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如果所有的国家都成为民主的国家,那么世界的和平可以得到维持。该理论在美国得到推崇,被视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国外促进民主与人权不仅是一种道义上迫切履行的义务,而且是一种支持美国国家安全的可靠战略方式。”
  “9.11”事件以后,美国更加感觉到美国传统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也更坚定了美国输出民主的决心。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采取了主动以民主改造别国来保证美国安全的方式,这恐怕也只有美国才有这个实力。2002年12月,当时担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主任的理查德·哈斯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在那些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更深入的民主化会给在那里居住的人民带来更多好处。但是民主化的深入也会为美国带来更多好处。陷入经济发展泥潭,缺少机会,拥有一帷寸闭的政治制度而人口又剧增的国家更易导致其人民的封闭和孤立。正如我们通过痛苦的经验所学到的,这样的社会往往为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提供温床,这些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往往仇视支持本国政权领导的美国。”因此美国相继发动了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推动该地区的民主化进程。
  另外,输出民主对于美国经济利益的扩展、经济安全的保护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通过输出民主,美国还引导其他国家建立了同美国国内相近的自由企业制度,如不受国家干预的私人企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等,从而可以使美国的垄断资本通过自由投资的方式,利用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廉价资源和劳动力,就地生产和消费,把第三世界国家变成美国的工厂,不仅仅占领了当地的技术和资本市场,又把美国的品牌贴满了其他国家的商品市场,在世界各地到处安家落户。”无论是对拉美还是中东地区的民主输入,根本目的还是扩展经济利益,保障经济安全。如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就是为了获得对海湾石油的控制权;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军事行动至今也未能向全世界提供合法的依据,但美国却在控制伊拉克不久后将其石油销售对外结算货币由欧元换成了美元。
  三、几点思考
  首先,客观地讲,美国确实建立了适合本国的政治制度,较好地践行了民主的原则,但是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可以把本国的政治制度强加给别国呢?每个国家都有自由选择本国政治制度的权利,民主也不是只有美国式的民主这一种形式。适合一国的制度不一定适合别国,各国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而不是完全照搬别国的制度,更不会接受别国强加的制度。更何况美国推广这种制度是有着自身的利益考量的,并不是完全站在别国的角度去考虑,而是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去执行“双重标准”。
  其次,民主不仅仅指国内社会的民主,还应该包括国际社会的民主。如果真正地把民主当作本国的信念,那么民主的实行应该是无差别的,不应该只局限于国内社会还要包括国际社会。正如“民主和平论”的悖论一样,如果民主国家真的爱好和平,那么就不仅仅是民主国家之间不发生战争,民主国家也不应该对非民主国家发动战争。然而,美国只是频频指责别国的国内制度,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却闭口不谈。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的,规则的制定体现的也是西方大国的利益,其他国家尤其是小国的发言权则很小。国际社会的民主建设同样重要,但是这样却会触犯美国的利益,这也是美国绝对不能容忍的。
  第三,美国所推行的民主战略还是冷战中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思维的延续。“美国的推进民主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冷战思维的影子,因为推进民主战略使世界上的国家划分成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两部分,这不符合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也与全球化大趋势相背。美国这一战略将使世界发达国家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联合到一起,从而对非民主的发展中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国家造成巨大战略压力。”这样反过来加剧了国际社会的不稳定性。许多国家被视为非民主国家以后,为了保护自身的生存安全竞相加强军备甚至是发展核武器,造成地区性的军备竞赛甚至是动荡。
  总的来看,美国所推行的民主战略既有其历史传统,也就是在建国之初就有的根植于民众之中的民主信念,也有为其谋取利益的现实主义考量。两者相互掺杂,但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还是利益考量。当民主的信念与利益发生冲突时,前者就要让位于后者。
  参考文献:
  [1]王晓德.美国文化与美国外交[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2]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于歌.美国的本质[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4]王缉思.摩根索理论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A].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C].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梅孜.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选编[M]. 北京:时事出版社,1994.
  [6][美]兹比各纽.布热津斯基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 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7]朱耿华.美国对埃及的援助:过程、动因及影响[J].美国问题研究,2011,(2).
  [8]罗艳华.冷战后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的新发展[J].国际政治研究,2005,(1).
  [9]陈雅莉.美国中东政策重大调整:民主化提到台面[J].华盛顿观察周刊,2003,(l).
  [10]王聪.冷战后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
  [11]刘建飞.解读冷战后美国“推进民主”战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
  [收稿日期]2014-11-06
  [作者简介]刘儒鹏(1986—),男,山东滕州人,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理论与大国关系。
  责任编辑:杨静
其他文献
目的:莱文征结合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危险评分(TIMI 危险评分)与单独运用 TIMI 危险评分比较,探讨两种方法在急性胸痛患者筛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1例胸痛患者随
目的 建立脑泡状棘球蚴病新西兰大白兔模型。方法 采用颅骨穿刺直视下于前囟正后方2.5cm、矢状缝偏右0.5cm处,经斜向前外侧分别进针约1cm及0.3~0.5cm,注入每mL含(5~10)×10^3个泡状
目的:探讨慢性温和应激对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孤养与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相结合建立慢性温和应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 ELISA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革命根据地创办的一份大型中共中央机关报,同时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媒介和重要载
摘要;绿色政府是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日渐昭示,人们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为自觉适应环境变化而进行创新与发展的新范式。从职能转变视角切入,在构建绿色政府中的问题主要是职能定位模糊、职能设置缺陷和职能履行乏力。绿色政府的构建是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重大举措,因此要塑造绿色政府的发展观念,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监督问责体系建设。  关键词:职能转变;绿色政府;环境保护;可持续
摘 要:乐山电力转型升级将紧紧围绕建设“三优两型”优秀上市公司奋斗目标,战略上坚持一主两翼、两轮驱动,战术上通过对“理念、结构、动力、服务”四个系统的优化,整合内外资源配置,激活创新发展内生动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各项耗费,提升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和能力,以应对未来竞争的挑战。  关键词:电力企业;三优两型;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向,从时间维度来看,转向了“以人为本”;从空间堆度来看,要面向国际化发展。“以人为本”和国际化发展的现代转向,都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这个基本语
摘 要:工作报告可以存史资政,可以鉴往知来。本文所选取的重庆图书馆珍藏的抗战大后方油印本经济工作报告,具有珍贵的版本价值、文献价值;同时,这些油印文献集中反映出了抗战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脉络,更兼具历史赋予的不可估量的文物价值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抗战大后方 重庆图书馆 经济工作报告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