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北二人转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传统二人转的传播内容及传播途径与现代二人转有很大不同,现代二人转在受到广泛追捧的同时也面临着娱乐泛化、内涵缺失、失去原真性等问题,把握好原真性和创新性之间的度是东北二人转继续走下去的关键。
关键词: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原真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207-2
东北二人转作为一种民间艺术逐渐受到重视,在文化部2006年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二人转在总共的501项非遗中名列第262位。“二人转是东北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它凝集了东北民间文学、音乐、舞蹈、表演和语言的精华,并开放性地吸纳更多姊妹艺术的独特艺术形式,其‘说、唱、扮、舞、绝’的艺术特质决定了它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吸引力。”[1]东北人极其热爱二人转,俗话说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映正了东北人对二人转的喜爱程度。东北二人转迄今为止已经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其传播内容和传播途径是怎样的?到今天又有何改变呢?
一、传播内容
(一)传统二人转的传播内容
传统二人转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经过艺术加工改编为二人转,通常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冬天人们很少户外运动,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室内,俗称“猫冬”,二人转的产生本来是为了娱乐解闷,但是随着二人转的发展成熟也逐渐产生教化作用。
1、提倡孝道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东北二人转是民间艺术,但是“孝”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深入人心,因此二人转也倡导孝道。如拉场戏《包公吊孝》,戏中包拯从小由嫂子王凤英抚养大,与侄子包勉一起长大,包勉贪赃枉法,包拯无奈铡了包勉,事后包勉的母亲王凤英非常生气怒斥包拯,包拯承诺会像亲生儿子一样孝顺,为“嫂娘”养老送终,“嫂娘”被其诚意打动,但是半信半疑,于是上演了一出假死闹剧来试探包拯,包拯果然如期所说披麻戴孝,请来满朝文武前来吊孝并许诺向皇上请封嫂娘为恩德夫人,王凤英终于被包拯的“孝”所打动,最终原谅包拯。《包公赔情》《丁郎寻父》《包公断太后》等二人转曲目都表现出对孝道的推崇。
2、歌颂爱情
中国古代年轻人的婚姻大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尽管自由恋爱只是奢求,但是自古以来不知多少痴男怨女对爱情趋之若鹜,二人转中不乏对自由恋爱的歌颂。如拉场戏《回杯记》,戏中王二姐——王兰英苦等进京科考的丈夫张廷玉六年不见音讯,姐夫赵昂设计将其许配苏大公子,兰英不从,这天花园来了个乞丐,正是做了八府巡按的张廷玉,他不确定王兰英是否还在等他于是乔装打扮打探消息,二人起先互相试探,兰英得知原来张廷玉几年前差点被赵昂害死十分心痛,张廷玉拿出定情信物玉杯相认,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并决定堂审赵昂还张廷玉公道。《回杯记》歌颂了王兰英的忠贞不渝以及对包办婚姻的反抗精神。歌颂爱情的二人转曲目还有《大西厢》《祝九红吊孝》《蓝桥》《红月娥做梦》等。
3、倡导妇道。
传统二人转对妇道十分看重,如《回杯记》中王二姐等夫六年为世人所赞叹,《丁郎寻父》中丁母于月英为保全节自毁容貌刺瞎一目也是恪守妇道的典范,而《马前泼水》中的崔氏则嫌贫弃富、逼夫休妻、嫁于匠人并致使匠人倾家荡产,在得知朱买臣高中状元衣锦还乡之后马前认夫,朱买臣取一盆水泼于马前,说如果能把水收回盆内便可相认,崔氏自知覆水难收最后羞愧自尽。戏中崔氏为古代女性的反面教材,不遵从妇道就要付出代价。
4、赞美亲情
东北二人转看重亲情,《包公吊孝》、《包公赔情》也是对叔嫂亲情的赞美,有言道长兄如父,故长嫂为母,叔嫂情深令人赞叹;《包公断太后》在赞美包拯公正不阿的同时也是对母子情深的歌颂,皇帝拒绝与亲母相认该打,但“十指连心”,最后杖打的只是皇帝的龙袍;《梁赛金擀面》则是渲染兄妹情深,哥哥子玉与妹妹赛金十年前因后母迫害而走散,十年后兄妹俩通过一碗龙须面相认,歌声哀婉,娓娓道来,令人感动。
5、崇尚公义
东北人性格刚直,崇尚公义,因此二人转中也时常表现出这种情感。如《包公断太后》中包拯不畏强权,揭穿“狸猫换太子”的真相、接李妃回宫、杖打龙袍,都显示出包公的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杨三姐告状》中身为雇农的杨三姐虽为女子,却不畏强权,她来到高家为死去的二姐吊丧发现二姐的死另有缘由,告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为二姐讨回公道,将高占英及其同谋绳之以法,充满正能量。
(二)现代二人转的传播内容
现代二人转的传播内容一部分是继续传播传统二人转精华,另一部分则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并与其他表演形式进行融合。
1、对改革开放后新生活的赞颂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东北人民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果实,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精神风貌也发生变化,于是二人转也随之改变。改革开放的二人转不乏对新生活的赞美,如《擦皮鞋》歌词十分工整、押韵,朗朗上口,诙谐幽默,而魏三的《傻男人也潇洒》也十分经典,不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新生活的赞颂,同时也对时下的拜金主义进行讽刺,搞笑之余发人深思,尽管有些语言和动作略显粗俗,但也称得上是现代二人转的经典之作。
2、以娱乐为内容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二人转变成人们娱乐消遣的方式,因此,二人转的表演内容也不断创新变化。现代二人转的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但是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娱乐。二人转以其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二人转演员吹、拉、弹、唱、唱、念、做、舞、绝的各种绝活,令人眼前一亮,为广大观众带来许多欢乐,但是与传统二人转相比,现代二人转不免显得缺乏内涵。
二、传播途径
(一)传统二人转的传播途径 传统二人转传播形式单一,传播范围有限。
1、露天搭台唱戏
二人转露天搭台唱戏多见于婚礼庆典、生日庆典、开业庆典以及个别农村集体出资邀请二人转戏班前来演出。露天搭台演出通常会引来一大群观众前来观看,有时就算站一天看戏,观众也乐此不疲,戏班通过演出获取一些酬劳,以维持生计。但是由于演出的不固定性,生意时好时坏,二人转演员的收入并不稳定。过去二人转演员被称为“戏子”,是不入流的职业,并没有受到社会的尊重。
2、小剧场演出
东北的大中小城市及较发达的县城通常会设有二人转剧场,会有流动的二人转演员来剧场演出,通常演员在一个剧场出演一段时间后会到其他剧场继续演出,不会留在一个地方太长,以免相同的演员和相同的剧目使观众审美疲劳,每场演出约有三组演员分别进行表演,观众买票进入,台下设有座位,观众可以一边观看二人转一边嗑着瓜子、喝着茶水,十分惬意。
(二)现代二人转的传播途径
1、大型二人转剧场
现代二人转事业在赵本山的推广下蒸蒸日上,尤其是刘老根大舞台的设立,不仅为二人转演员提供表演平台,更给二人转树立了品牌效应。刘老根大舞台文明全国,遍布北京及东北各大城市,到东北游玩的人不去刘老根大舞台看看就不算真正到过东北。刘老根大舞台和传统的小剧场相比略显雷同,但是相比而言规模更大,演员阵容更加强大。
2、与现代传媒相融合的东北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与现代媒介相融合使东北二人传遍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
(1)二人转与小品融合
将二人转与小品的融合的早期的代表人物有赵本山、巩汉林、潘长江等,其代表作为《十三香》《对缝》和《麻将·豆腐》等。而赵本山成名后贡献了一大批优秀的小品,如《红高粱模特队》《三鞭子》《相亲》《三鞭子》《送水》《卖拐》《钟点工》《昨天、今天、明天》、《火炬手》《策划》《小崔说事》和《中奖》等,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二人转元素,尤其是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使二人转演员小沈阳一夜成名,其扎实的二人转功底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现代媒介让二人转演员活跃在荧屏前,使其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尊重。
(2)二人转与电视剧、电影结合
近年来二人转与电视剧结合的作品有很多,如赵家班的《刘老根》一、二两部,《马大帅》一、二、三部,《乡村爱情》一至七部,《关东大先生》、《樱桃》、《老兵》等,非赵家班的《美丽的田野》、《圣水湖畔》、《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这些电视剧风格诙谐幽默,与二人转相结合具有独特优势,引领收视率热潮。而赵本山主演的电影《男妇女主任》及《落叶归根》不但在国内获得多项大奖,更得到国际上认同,电影《三枪》、《大笑江湖》虽然受到评价不高,但是其中的二人转绝技令观众印象深刻,对二人转起到了推广作用。
(3)二人转与综艺节目相结合。
把二人转直接在电视上播出的节目有很多,如辽宁卫视的《刘老根大舞台》,黑龙江卫视的《娱乐拼盘》、吉林卫视的《农村俱乐部》《二人转大观园》等,而近年来二人转演员最大的综艺节目舞台则非《本山选谁上春晚》莫属。《本山选谁上春晚》中赵家班弟子分组创作并演出小品进行比赛,成绩靠后的选手将被淘汰,淘汰剩下四组进行终极对决,最后决出冠亚季军,比赛由赵本山及梁宏达等人组成评委团并对选手进行点评,看点十足。
三、结语
近年来二人转逐渐受到全国观众的认可,其内容和形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二人转的内容必然会有所更新,但是目前二人转传播内容过于空洞,缺乏深刻内涵,以至娱乐泛化,归根到底是一种娱乐至死的本质[2]。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与现在媒介的融合是二人转能在短时间内为全国观众所知晓、认同的重要原因,但是现代传播媒介在把东北二人转传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流失了二人转的本真性,現代二人转与传统二人转相差甚远,二人转真的得到传承和保护了吗?把握好原真性和创新性之间的度是东北二人转继续走下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莲纯.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思考[J].商业时代,2009,(26).
[2] [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作者简介:
杨平平,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2级研究生。
关键词: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原真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207-2
东北二人转作为一种民间艺术逐渐受到重视,在文化部2006年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二人转在总共的501项非遗中名列第262位。“二人转是东北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它凝集了东北民间文学、音乐、舞蹈、表演和语言的精华,并开放性地吸纳更多姊妹艺术的独特艺术形式,其‘说、唱、扮、舞、绝’的艺术特质决定了它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吸引力。”[1]东北人极其热爱二人转,俗话说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映正了东北人对二人转的喜爱程度。东北二人转迄今为止已经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其传播内容和传播途径是怎样的?到今天又有何改变呢?
一、传播内容
(一)传统二人转的传播内容
传统二人转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经过艺术加工改编为二人转,通常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冬天人们很少户外运动,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室内,俗称“猫冬”,二人转的产生本来是为了娱乐解闷,但是随着二人转的发展成熟也逐渐产生教化作用。
1、提倡孝道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东北二人转是民间艺术,但是“孝”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深入人心,因此二人转也倡导孝道。如拉场戏《包公吊孝》,戏中包拯从小由嫂子王凤英抚养大,与侄子包勉一起长大,包勉贪赃枉法,包拯无奈铡了包勉,事后包勉的母亲王凤英非常生气怒斥包拯,包拯承诺会像亲生儿子一样孝顺,为“嫂娘”养老送终,“嫂娘”被其诚意打动,但是半信半疑,于是上演了一出假死闹剧来试探包拯,包拯果然如期所说披麻戴孝,请来满朝文武前来吊孝并许诺向皇上请封嫂娘为恩德夫人,王凤英终于被包拯的“孝”所打动,最终原谅包拯。《包公赔情》《丁郎寻父》《包公断太后》等二人转曲目都表现出对孝道的推崇。
2、歌颂爱情
中国古代年轻人的婚姻大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尽管自由恋爱只是奢求,但是自古以来不知多少痴男怨女对爱情趋之若鹜,二人转中不乏对自由恋爱的歌颂。如拉场戏《回杯记》,戏中王二姐——王兰英苦等进京科考的丈夫张廷玉六年不见音讯,姐夫赵昂设计将其许配苏大公子,兰英不从,这天花园来了个乞丐,正是做了八府巡按的张廷玉,他不确定王兰英是否还在等他于是乔装打扮打探消息,二人起先互相试探,兰英得知原来张廷玉几年前差点被赵昂害死十分心痛,张廷玉拿出定情信物玉杯相认,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并决定堂审赵昂还张廷玉公道。《回杯记》歌颂了王兰英的忠贞不渝以及对包办婚姻的反抗精神。歌颂爱情的二人转曲目还有《大西厢》《祝九红吊孝》《蓝桥》《红月娥做梦》等。
3、倡导妇道。
传统二人转对妇道十分看重,如《回杯记》中王二姐等夫六年为世人所赞叹,《丁郎寻父》中丁母于月英为保全节自毁容貌刺瞎一目也是恪守妇道的典范,而《马前泼水》中的崔氏则嫌贫弃富、逼夫休妻、嫁于匠人并致使匠人倾家荡产,在得知朱买臣高中状元衣锦还乡之后马前认夫,朱买臣取一盆水泼于马前,说如果能把水收回盆内便可相认,崔氏自知覆水难收最后羞愧自尽。戏中崔氏为古代女性的反面教材,不遵从妇道就要付出代价。
4、赞美亲情
东北二人转看重亲情,《包公吊孝》、《包公赔情》也是对叔嫂亲情的赞美,有言道长兄如父,故长嫂为母,叔嫂情深令人赞叹;《包公断太后》在赞美包拯公正不阿的同时也是对母子情深的歌颂,皇帝拒绝与亲母相认该打,但“十指连心”,最后杖打的只是皇帝的龙袍;《梁赛金擀面》则是渲染兄妹情深,哥哥子玉与妹妹赛金十年前因后母迫害而走散,十年后兄妹俩通过一碗龙须面相认,歌声哀婉,娓娓道来,令人感动。
5、崇尚公义
东北人性格刚直,崇尚公义,因此二人转中也时常表现出这种情感。如《包公断太后》中包拯不畏强权,揭穿“狸猫换太子”的真相、接李妃回宫、杖打龙袍,都显示出包公的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杨三姐告状》中身为雇农的杨三姐虽为女子,却不畏强权,她来到高家为死去的二姐吊丧发现二姐的死另有缘由,告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为二姐讨回公道,将高占英及其同谋绳之以法,充满正能量。
(二)现代二人转的传播内容
现代二人转的传播内容一部分是继续传播传统二人转精华,另一部分则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并与其他表演形式进行融合。
1、对改革开放后新生活的赞颂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东北人民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果实,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精神风貌也发生变化,于是二人转也随之改变。改革开放的二人转不乏对新生活的赞美,如《擦皮鞋》歌词十分工整、押韵,朗朗上口,诙谐幽默,而魏三的《傻男人也潇洒》也十分经典,不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新生活的赞颂,同时也对时下的拜金主义进行讽刺,搞笑之余发人深思,尽管有些语言和动作略显粗俗,但也称得上是现代二人转的经典之作。
2、以娱乐为内容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二人转变成人们娱乐消遣的方式,因此,二人转的表演内容也不断创新变化。现代二人转的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但是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娱乐。二人转以其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二人转演员吹、拉、弹、唱、唱、念、做、舞、绝的各种绝活,令人眼前一亮,为广大观众带来许多欢乐,但是与传统二人转相比,现代二人转不免显得缺乏内涵。
二、传播途径
(一)传统二人转的传播途径 传统二人转传播形式单一,传播范围有限。
1、露天搭台唱戏
二人转露天搭台唱戏多见于婚礼庆典、生日庆典、开业庆典以及个别农村集体出资邀请二人转戏班前来演出。露天搭台演出通常会引来一大群观众前来观看,有时就算站一天看戏,观众也乐此不疲,戏班通过演出获取一些酬劳,以维持生计。但是由于演出的不固定性,生意时好时坏,二人转演员的收入并不稳定。过去二人转演员被称为“戏子”,是不入流的职业,并没有受到社会的尊重。
2、小剧场演出
东北的大中小城市及较发达的县城通常会设有二人转剧场,会有流动的二人转演员来剧场演出,通常演员在一个剧场出演一段时间后会到其他剧场继续演出,不会留在一个地方太长,以免相同的演员和相同的剧目使观众审美疲劳,每场演出约有三组演员分别进行表演,观众买票进入,台下设有座位,观众可以一边观看二人转一边嗑着瓜子、喝着茶水,十分惬意。
(二)现代二人转的传播途径
1、大型二人转剧场
现代二人转事业在赵本山的推广下蒸蒸日上,尤其是刘老根大舞台的设立,不仅为二人转演员提供表演平台,更给二人转树立了品牌效应。刘老根大舞台文明全国,遍布北京及东北各大城市,到东北游玩的人不去刘老根大舞台看看就不算真正到过东北。刘老根大舞台和传统的小剧场相比略显雷同,但是相比而言规模更大,演员阵容更加强大。
2、与现代传媒相融合的东北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与现代媒介相融合使东北二人传遍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
(1)二人转与小品融合
将二人转与小品的融合的早期的代表人物有赵本山、巩汉林、潘长江等,其代表作为《十三香》《对缝》和《麻将·豆腐》等。而赵本山成名后贡献了一大批优秀的小品,如《红高粱模特队》《三鞭子》《相亲》《三鞭子》《送水》《卖拐》《钟点工》《昨天、今天、明天》、《火炬手》《策划》《小崔说事》和《中奖》等,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二人转元素,尤其是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使二人转演员小沈阳一夜成名,其扎实的二人转功底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现代媒介让二人转演员活跃在荧屏前,使其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尊重。
(2)二人转与电视剧、电影结合
近年来二人转与电视剧结合的作品有很多,如赵家班的《刘老根》一、二两部,《马大帅》一、二、三部,《乡村爱情》一至七部,《关东大先生》、《樱桃》、《老兵》等,非赵家班的《美丽的田野》、《圣水湖畔》、《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这些电视剧风格诙谐幽默,与二人转相结合具有独特优势,引领收视率热潮。而赵本山主演的电影《男妇女主任》及《落叶归根》不但在国内获得多项大奖,更得到国际上认同,电影《三枪》、《大笑江湖》虽然受到评价不高,但是其中的二人转绝技令观众印象深刻,对二人转起到了推广作用。
(3)二人转与综艺节目相结合。
把二人转直接在电视上播出的节目有很多,如辽宁卫视的《刘老根大舞台》,黑龙江卫视的《娱乐拼盘》、吉林卫视的《农村俱乐部》《二人转大观园》等,而近年来二人转演员最大的综艺节目舞台则非《本山选谁上春晚》莫属。《本山选谁上春晚》中赵家班弟子分组创作并演出小品进行比赛,成绩靠后的选手将被淘汰,淘汰剩下四组进行终极对决,最后决出冠亚季军,比赛由赵本山及梁宏达等人组成评委团并对选手进行点评,看点十足。
三、结语
近年来二人转逐渐受到全国观众的认可,其内容和形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二人转的内容必然会有所更新,但是目前二人转传播内容过于空洞,缺乏深刻内涵,以至娱乐泛化,归根到底是一种娱乐至死的本质[2]。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与现在媒介的融合是二人转能在短时间内为全国观众所知晓、认同的重要原因,但是现代传播媒介在把东北二人转传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流失了二人转的本真性,現代二人转与传统二人转相差甚远,二人转真的得到传承和保护了吗?把握好原真性和创新性之间的度是东北二人转继续走下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莲纯.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思考[J].商业时代,2009,(26).
[2] [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作者简介:
杨平平,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2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