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勒动力总成公司最初在2004年和中国企业接触。随着对中国的关注持续升温,我们在上海成立了马勒技术中心,建立起了本土工程师团队。我在2007年年初就来到了中国。
最初和中国企业合作时,我感到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去认识和适应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不同的期望和要求。中国企业—般都比较年轻并缺乏经验,但又雄心勃勃地想追赶国际市场和最新产品的发展步伐。比起具体实施项目来说,他们似乎更多地希望在合作之前就得到足够的讨论、咨询和技术支持。
发动机设计咨询行业的西方商业模式一般是,客户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要求和规范,然后我们再直接讨论具体目标如何实现和交货时间。但在中国,客户往往在确定是否和我们合作之前,就想要有更多的探讨和选择。这通常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投资。我们去做大量的免费咨询是经常的事,并且往往不能保证这样就能签下合同,因为中国企业会在和你谈判的同时和你的竞争对手接洽和讨论,以期望能更好地评估他们最终的想法和决定。
在这里,我想对来中国开展合作的外国公司提三个建议:第一,保持耐心和开放。中国需要了解你,需要建立信心和信任,需要在合作时感到舒适,需要理解他们的下一步往哪走。第二,保持灵活性。随时准备开会和随时准备计划可能改变,即使在签订合同后。第三,听取所有的反馈并快速回应。任何异常情况发生的背后总会有原因的,虽然这个原因不一定马上就能被发觉。中国是复杂的,不要期望能按照惯常的逻辑去理解每一个决定。
中国已经享有世界领先的制造能力,并有强烈的愿望继续做大做强。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发展计划书和实际达到的目标是有差距的。乐观的情绪是积极的,并会相互传染。媒体讨论的汽车生产能力是否过剩的问题,他们所依据的数据可能只是公司计划,而并不是实际产量。
中国市场在我看来有其独特性。一方面市场的要求会不断提升:更低廉的价格,更高效的能源使用,更清洁的排放量,更具可靠性,更为便捷,更具新鲜有趣的功能,更低的维护成本,更安全和舒适。而另一方面中国的优势也会不断加强:低劳动力成本,有发展野心,强大的财政和资源投资,政府控制和支持,具有灵活性和对创新的开放性。
据我所知,所有的中国汽车企业都已经宣布不久后将推出电动车型的计划。但是这些产品真正能在市场上大量投放则需要更多时间:前期庞大的投资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多的电池充电点,和传统汽车不同的操作和保养风格等等都需要时间完成和被市场接受。
汽车行业总是在不断开发新产品。我们将拭目以待看看他们是否最终能成功获得消费者青睐。更值得期待的是,这些新技术的受益者是我们的环境。
中国企业想用最快的速度去学习,改善并增长销售。很多国外企业相对来说享有更好的品牌识别度、更先进的技术,以及更成熟客户群体的忠诚度。合资企业和双方合作协议能支持中国企业的发展,但如果中国企业想真正成功并购海外企业,并能促进自身快速发展,进行有选择性的收购与合并是很秘要的。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吉利收购沃尔沃是非常聪明的一步棋。他们买下了一个优秀的公司,沃尔沃有显赫的历史和良好的声誉,只是福特公司无法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投资。对吉利来说,收购沃尔沃之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他们得花更大的精力来融合公司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态度差异,但我相信,他们会一起发展壮大。
如果让我给中国企业一些建议,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我会建议:
1)了解并利用对方真正的长处和弱点。
2)用不同的方式问问题。聆听并学习对方的回答。注意:许多关键点可能在翻译时丢失。
3)分享知识,风险,成功与失败。
4)建立尊重和信任。
5)避免傲慢和威胁。
6)不要忽视挫折。
7)努力达成战略共识。
8)沟通和交流会变化很快。每一个行动都会有相应后果。尽量解释你的理由。
9)从历史经验中学习。重复犯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士气也会随之下降。
10)保持耐心,对不同的风格和意见能够容忍。
11)不要承诺任何你给不了的东西。
12)保持沟通,和谐需要双方开放的交流和拥有一致的目标。
13)保持积极、实用和公平的态度。
最初和中国企业合作时,我感到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去认识和适应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不同的期望和要求。中国企业—般都比较年轻并缺乏经验,但又雄心勃勃地想追赶国际市场和最新产品的发展步伐。比起具体实施项目来说,他们似乎更多地希望在合作之前就得到足够的讨论、咨询和技术支持。
发动机设计咨询行业的西方商业模式一般是,客户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要求和规范,然后我们再直接讨论具体目标如何实现和交货时间。但在中国,客户往往在确定是否和我们合作之前,就想要有更多的探讨和选择。这通常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投资。我们去做大量的免费咨询是经常的事,并且往往不能保证这样就能签下合同,因为中国企业会在和你谈判的同时和你的竞争对手接洽和讨论,以期望能更好地评估他们最终的想法和决定。
在这里,我想对来中国开展合作的外国公司提三个建议:第一,保持耐心和开放。中国需要了解你,需要建立信心和信任,需要在合作时感到舒适,需要理解他们的下一步往哪走。第二,保持灵活性。随时准备开会和随时准备计划可能改变,即使在签订合同后。第三,听取所有的反馈并快速回应。任何异常情况发生的背后总会有原因的,虽然这个原因不一定马上就能被发觉。中国是复杂的,不要期望能按照惯常的逻辑去理解每一个决定。
中国已经享有世界领先的制造能力,并有强烈的愿望继续做大做强。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发展计划书和实际达到的目标是有差距的。乐观的情绪是积极的,并会相互传染。媒体讨论的汽车生产能力是否过剩的问题,他们所依据的数据可能只是公司计划,而并不是实际产量。
中国市场在我看来有其独特性。一方面市场的要求会不断提升:更低廉的价格,更高效的能源使用,更清洁的排放量,更具可靠性,更为便捷,更具新鲜有趣的功能,更低的维护成本,更安全和舒适。而另一方面中国的优势也会不断加强:低劳动力成本,有发展野心,强大的财政和资源投资,政府控制和支持,具有灵活性和对创新的开放性。
据我所知,所有的中国汽车企业都已经宣布不久后将推出电动车型的计划。但是这些产品真正能在市场上大量投放则需要更多时间:前期庞大的投资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多的电池充电点,和传统汽车不同的操作和保养风格等等都需要时间完成和被市场接受。
汽车行业总是在不断开发新产品。我们将拭目以待看看他们是否最终能成功获得消费者青睐。更值得期待的是,这些新技术的受益者是我们的环境。
中国企业想用最快的速度去学习,改善并增长销售。很多国外企业相对来说享有更好的品牌识别度、更先进的技术,以及更成熟客户群体的忠诚度。合资企业和双方合作协议能支持中国企业的发展,但如果中国企业想真正成功并购海外企业,并能促进自身快速发展,进行有选择性的收购与合并是很秘要的。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吉利收购沃尔沃是非常聪明的一步棋。他们买下了一个优秀的公司,沃尔沃有显赫的历史和良好的声誉,只是福特公司无法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投资。对吉利来说,收购沃尔沃之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他们得花更大的精力来融合公司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态度差异,但我相信,他们会一起发展壮大。
如果让我给中国企业一些建议,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我会建议:
1)了解并利用对方真正的长处和弱点。
2)用不同的方式问问题。聆听并学习对方的回答。注意:许多关键点可能在翻译时丢失。
3)分享知识,风险,成功与失败。
4)建立尊重和信任。
5)避免傲慢和威胁。
6)不要忽视挫折。
7)努力达成战略共识。
8)沟通和交流会变化很快。每一个行动都会有相应后果。尽量解释你的理由。
9)从历史经验中学习。重复犯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士气也会随之下降。
10)保持耐心,对不同的风格和意见能够容忍。
11)不要承诺任何你给不了的东西。
12)保持沟通,和谐需要双方开放的交流和拥有一致的目标。
13)保持积极、实用和公平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