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责任同行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爱与责任;宽容;激励;美德
  做一名小学教师,是我在小学时期就有的一个志向,为什么?看到老师是那么伟大,职业是那么神圣,精神抖擞的站在讲台上,而下面的小朋友都安安静静的坐着,竖起耳朵听,感觉特别棒;再者,老师好像什么都知道,每天都有讲不完的故事。1984年5月,我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时候,我才真正懂得了当教师是一种担当与责任,更不是讲故事,而是一种义务,把孩子们培养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美好品质的育人的义务,那么怎样才能锤炼他们的品质呢?我想应该是爱与责任。
  一路走来,从教已近几十年了。历经春秋冬夏,体味酸甜苦辣;汗水伴着泪水,辛苦携着快乐。这些年,我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我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一直在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学生的每一件事情,我总会思量着自己的责任。我知道教师所肩负的使命,我知道自己身上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所教过的基本是低年级的孩子。这其中有一年我接的是新孩子,他们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显得很无助。记得张博小朋友刚来班里时,走路弯着腰,低着头,整天一言不发,闷闷不乐。孩子们叫他小老头,为了培养他的自信心,我在日常工作中,开始有意的去锻炼他,请他为小朋友发作业,给大家背唐诗,帮老师拿东西。慢慢的,他逐渐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做事不再那样的拘谨。在课堂上,经常看到他高举的双手;活动期间,时常能听到他开心的笑声。张博的家长看到孩子发生的可喜的变化,对我们十分感激。“老师,我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孩子和你们在一起的这一年,开朗了很多,自信了很多。你们老师太好了。”他朴实的话语,也令我感动。我告诉他:“这是我们的工作,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爱孩子,教孩子是我们的责任。”
  那一年,我教三年级数学。开学一星期,班上一个名叫小明的同学从没教过作业,找他谈过两次,不见效;跟前任老师打听,说是这孩子已无可救药。无奈之下,我决定放学后把他留下来做。虽然作业不多,也有我在旁边辅导,小明还是天快黑的时候才把作业做好。问清他家离学校不远,我让他赶紧回去。可小明在路边磨磨蹭蹭,一点儿也不着急回家,本想训斥他一顿,转念一想:天太晚了,要是他出了什么事,我的责任就大了,不如顺路送他回去吧。于是,我说:“小明,天晚了,老师送你回家。”路上,我了解到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不识字,从不管他的学习,养成了他不做作业的坏习惯。第二天,学校开会,我没有把小明留下来做作业。第三天早上,我意外地在一大堆作业中看到了小明的本子,虽然错得厉害,但每一题都做了,我乘机在班上表扬了他。第四天、第五天——整整两个星期,小明每天都交作业,而且质量越来越高,我既高兴又困惑:是什么原因使小明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找小明来问,他不好意思地说:“武老师你是真心对我好,以前老师也留我做作业,但从来不送我回家,我一个人走路可害怕了。你对我好,我也要对你好,不让你天天留下来陪我做作业。”小明的话让我暗暗脸红,也让我感慨万千,没想到我的一次顺便之举,竟然赢得了一个学生真心的感激,并且帮助他改掉了一个坏习惯。看来学生对老师的爱并不苛求,只要你让他觉得温暖,即便是你的无心之举、顺手之劳,他也会铭记于心,回报给你更多的爱。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对待他们我们要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责备,多一点激励,少一点苛刻。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激励的语言与同学们的交流,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我相信,只要言传身教,就算是再不听话的孩子也会对你信任有加。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同时教育学生成才的责任也应该时刻提醒着爱的方向,教师的工作在我心里更加伟大——它是爱与责任同行的事业。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我们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决心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去点燃红烛的事业,继续奋斗添佳绩,再创辉煌上征程,我将一路放歌,让爱与责任与我同行!
其他文献
大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实践教学环节存在思想上认识程度不高,实践教学队伍力量薄弱,传统的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构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不仅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长久要求。
负责人姓名:王晓明  主要承担研究任务人员:郑洪平、王万忠、程凯、杨长发、黄跃虹  一、课题研究背景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而课堂教学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高效课堂是教育人永恒的追求。  自2003年以来,围绕以校为本制度的建立,我市先后开展了“‘教育质量年’活动”、“‘百课千人’教学研讨活动”、“‘四项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