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 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学说、学术,更是学养,应把马克思主义的丰富理论知识变成理论境界,从而内化为基本综合素质,内化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2]。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意识形态的特点,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严谨认真的讲授理论,固定的上课的学时和考试形式又限制了教师去丰富讲授的内容,多数情况下只能按部就班授课。同时,深奥的理论,使课程讲授缺少趣味性,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不但影响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实现的目的渐行渐远。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部分恰好成为了课堂讲授的有力补充,改进实践部分的考核方法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现状
(一)思政课理论部分考核实际情况
目前我校实施的思政课课程成绩构成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共同构成。平时成绩占总分的70%,期末考试成绩30%。统一闭卷的期末考试形式存在的缺点还在于:一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均开设在一年级,同时采用统一闭卷考试,增加了学生考试复习的压力。二是,统一标准考试,这种考试考核方式与中宣部、教育部提出的“重点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要求显然是相悖的,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宗旨,也不能解决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历时性与考评过程的即时性之间存在的矛盾【3】三是,表面上看,统考的目的是要加强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实际上反而会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反感。四是,统一标准的考试,强制缩小了学生的差异性。像广告学院艺术、表演专业、管理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水平不高,他们对思想政治课闭卷考试的方式很不适应,不及格率,甚至作弊现象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高。
五是命题内容中客观题占60%,主观题占40%。这种客观题占据大半江山的形式与我们思政课课程教学目的是相悖的。
(二)思政课实践部分考核现状
我校目前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执行情况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這三门课程总学时分别为40学时,其中课内讲授32学时,另有8学时的实践部分,即32+8模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内为48学时,实践为16学时,即48+16模式。实际执行中实践部分的考核情况并不能对理论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甚至是理论与实践根本就是两层皮。真正的问题在于愿意为此支付时间去研究问题的学生太少,大部分学生都会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的文章,随意拷贝和抄袭别人的论文和实践报告,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报告不出教室就能完成。教师在评价学生论文时,因为工作量较大,也会出现批阅不认真,马虎评价的现象。甚至在不同任课教师提交的优秀论文中重复出现同一篇论文的尴尬情况。这完全背离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目的和宗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新方法
(一)不同课程应实施不同的考核方式
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实行开卷考试。
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培养他们的遵纪守法意识。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把外在的约束内化为自觉,变他律为自律。因此相比其他三门课程表现出实践性强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概述,培养和教育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历史,研究历史问题。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这两门课程考试形式应以开卷为主,可将成绩构成确定7/3开(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占30%)。
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课程实行闭卷考试。
这两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理论性较强,尤其是哲学原理较深奥,但它是人们确立世界观、人生观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其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理论成果,与现今校园里的90后所生活时代吻合。他们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因此学生更容易理论联系实际。
这两门课程适合通过考试这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它的理解。成绩构成应实现5/5开,即平时和期末成绩各占50%。
(二) 增加实践部分在成绩构成中的权重,突出过程管理与及时教学反馈的重要关系
一是把课内实践环节与平时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任课教师应围绕授课专题布置和安排学生实践,完成和提交报告;二是将实践报告的成绩计入平时考核中,并在平时成绩中提高实践报告的权重;三是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真实践、真报告,教师做到真批阅,客观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及时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围绕专题教学模式,考试命题内容要具有灵活性、开放性
在专题教学模式下,各个主讲教师必须将专题中的核心内容重点讲,重点难点通过开展课外讲座辅导讲。试题考核的内容则主要围绕这些核心知识展开,实现主要知识点来源于教材,但是又不拘泥于教材,具有一定得灵活性和实践性。以重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目标。
结语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还需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如何顺利实现中央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三进”(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如何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使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受学生们喜爱,对他们有所启发、终生受益的课程,还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研究新方法和新形式。
参考文献:
[1] 杨泽宇、李维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模式及其改革问题解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2).
[2] 宋连胜.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7(10).
[3] 侯建明,邢瑞煜.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及考试考核方法改革新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 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学说、学术,更是学养,应把马克思主义的丰富理论知识变成理论境界,从而内化为基本综合素质,内化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2]。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意识形态的特点,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严谨认真的讲授理论,固定的上课的学时和考试形式又限制了教师去丰富讲授的内容,多数情况下只能按部就班授课。同时,深奥的理论,使课程讲授缺少趣味性,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不但影响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实现的目的渐行渐远。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部分恰好成为了课堂讲授的有力补充,改进实践部分的考核方法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现状
(一)思政课理论部分考核实际情况
目前我校实施的思政课课程成绩构成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共同构成。平时成绩占总分的70%,期末考试成绩30%。统一闭卷的期末考试形式存在的缺点还在于:一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均开设在一年级,同时采用统一闭卷考试,增加了学生考试复习的压力。二是,统一标准考试,这种考试考核方式与中宣部、教育部提出的“重点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要求显然是相悖的,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宗旨,也不能解决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历时性与考评过程的即时性之间存在的矛盾【3】三是,表面上看,统考的目的是要加强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实际上反而会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反感。四是,统一标准的考试,强制缩小了学生的差异性。像广告学院艺术、表演专业、管理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水平不高,他们对思想政治课闭卷考试的方式很不适应,不及格率,甚至作弊现象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高。
五是命题内容中客观题占60%,主观题占40%。这种客观题占据大半江山的形式与我们思政课课程教学目的是相悖的。
(二)思政课实践部分考核现状
我校目前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执行情况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這三门课程总学时分别为40学时,其中课内讲授32学时,另有8学时的实践部分,即32+8模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内为48学时,实践为16学时,即48+16模式。实际执行中实践部分的考核情况并不能对理论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甚至是理论与实践根本就是两层皮。真正的问题在于愿意为此支付时间去研究问题的学生太少,大部分学生都会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的文章,随意拷贝和抄袭别人的论文和实践报告,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报告不出教室就能完成。教师在评价学生论文时,因为工作量较大,也会出现批阅不认真,马虎评价的现象。甚至在不同任课教师提交的优秀论文中重复出现同一篇论文的尴尬情况。这完全背离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目的和宗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新方法
(一)不同课程应实施不同的考核方式
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实行开卷考试。
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培养他们的遵纪守法意识。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把外在的约束内化为自觉,变他律为自律。因此相比其他三门课程表现出实践性强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概述,培养和教育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历史,研究历史问题。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这两门课程考试形式应以开卷为主,可将成绩构成确定7/3开(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占30%)。
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课程实行闭卷考试。
这两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理论性较强,尤其是哲学原理较深奥,但它是人们确立世界观、人生观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其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理论成果,与现今校园里的90后所生活时代吻合。他们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因此学生更容易理论联系实际。
这两门课程适合通过考试这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它的理解。成绩构成应实现5/5开,即平时和期末成绩各占50%。
(二) 增加实践部分在成绩构成中的权重,突出过程管理与及时教学反馈的重要关系
一是把课内实践环节与平时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任课教师应围绕授课专题布置和安排学生实践,完成和提交报告;二是将实践报告的成绩计入平时考核中,并在平时成绩中提高实践报告的权重;三是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真实践、真报告,教师做到真批阅,客观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及时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围绕专题教学模式,考试命题内容要具有灵活性、开放性
在专题教学模式下,各个主讲教师必须将专题中的核心内容重点讲,重点难点通过开展课外讲座辅导讲。试题考核的内容则主要围绕这些核心知识展开,实现主要知识点来源于教材,但是又不拘泥于教材,具有一定得灵活性和实践性。以重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目标。
结语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还需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如何顺利实现中央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三进”(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如何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使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受学生们喜爱,对他们有所启发、终生受益的课程,还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研究新方法和新形式。
参考文献:
[1] 杨泽宇、李维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模式及其改革问题解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2).
[2] 宋连胜.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7(10).
[3] 侯建明,邢瑞煜.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及考试考核方法改革新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