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义指向看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区分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ents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区分主要集中在动词上,对动词分类的不同造成了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区分的不同,这也是区分存在争议的源头。本文主要从语义指向入手,探讨句子中动词和名词的关系,从而从根源上解决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在区分上存在歧义的地方。
  关键词:兼语句 主谓短语作宾语句 语义指向 语音停顿 移换位置 逻辑停顿
  
  关于兼语句,《马氏文通》就已经有所提及了,这些年来,对兼语句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但是,它与另一种句式,即主谓短语作宾语句之间的区分直到现在还存在分歧。以往对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区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词上,但从实质上说,这种区分更多地体现在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中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指向关系上。
  一、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定义
  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即主谓短语充当动词宾语的句子。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之所以难以区分,主要由于这两句式从形式上都是“主谓+主→谓”。它们的结构相似,都有两个主语,两个谓语,但若仔细分析却并不相同,实质上其结构形式分别是:
  主‖谓+宾(主)→谓(兼语句)
  主‖谓+(主→谓)(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宾
  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形式分别为:
  N1+V1+N2+V2 N1+V1+(N2+V2)
  从形式上来看,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确实有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不是很大,所以才造成了这两种句式的区分一直都存在着争议。
  二、从语义指向看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区分
  (一)语义指向理论
  语义指向从句法成分的性质上说主要有两大类,其中一类就是谓语中心语和被支配语(动词和名词)的语义指向关系。本文将从动词和名词之间的关系即从语义指向上来分析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差异。
  (二)从语义指向具体分析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区分
  1.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指向关系
  1)V1和N2之间的语义指向关系
  (1)同学们害怕教师出偏题。
  (2)同学们邀请战士讲故事。
  传统的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区分主要是看第一个动词涉及的是一个整体(一件事)还是一部分(人或者物),实质上就是看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指向关系。从表面上看,例(1)和例(2)在结构关系上很相似,都可以记作N1+V1+N2+V2,但是它们深层的语义指向是不同的。例(1)中V1“害怕”指向的是V1后边的全部内容即“教师出偏题”,也就是说在主谓短语作宾语句中,V1和N2联系得不紧密,而在兼语句中V1和N2则联系得非常紧密。
  2)N2和V2之间的语义指向关系
  我们来整体看一下V1、N2、V2之间的语义指向关系。例(1)中,V2“出”和N2“教师”联系紧密,即“出”的动作发出者是N2“教师”。例(2)中V2“讲”和N2“战士”联系也很紧密,“战士”也是“讲”的动作的发出者。
  3)V1和V2之间的语义指向关系
  例(1)中V1和V2没有直接的语义指向关系,而且V1是心理动词,即V1和V2之间无紧密关系,也无先后顺序。例(2)中,V1和V2有语义指向关系,但是为间接的语义指向关系,V1和V2是通过N2“战士”联系起来的,V1“邀请”之后才有V2“讲”动作的发出,也就是说V2在V1之后产生,有先后关系。而且V1和V2不共主语,V1指向N1,V2指向N2。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兼语句的结构表达式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结构表达式分别为:
  N1+V1+N2+V2 N1+V1+(N2+V2)
  2.从语义指向看语音停顿区分法
  1)语音停顿区分法的可行之处
  关于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区分,有一种方法是看语音停顿处,这种区分方法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也有使用。其具体做法是:如果停顿处是在V1和N2之间,就是主谓短语作宾语句,而兼语句在V1和N2之间不能有停顿,如果有也只能出现在V2和N2之间。这种方法有其可行之处。如例(1)“同学们害怕教师出偏题”可以把停顿处放在“害怕”和“教师”之间,读成“同学们害怕——教师出偏题”,而例(2)“同学们邀请战士讲故事”则不可以把停顿处放在“邀请”和“战士”之间,停顿处只能在“站士”和“讲故事”之间。从语义指向来看,例(1)中“害怕”指向的是后面的一整件事“教师出偏题”,即“教师出偏题”作“害怕”的宾语,例(1)的句式结构是“主—谓—宾”,宾语后面没有其他成分了,所以停顿处可以放在谓语与宾语之间。而例(2)中“邀请”指向的是后面的“战士”,“战士”作“邀请”的宾语,但是“战士”又作了“讲故事”的主语,这个宾语后面有其他成分,所以停顿处不能放在“邀请”和“战士”之间。
  2)语音停顿区分方法的不可行之处
  a.逻辑停顿
  在特殊的语用环境下,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句中停顿可以移到N2和V2之间,如:
  (3)我希望他·来。
  (4)我知道他不会·去。
  (5)他们估计小王·不行。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句中的N2是焦点和全句逻辑重音所在,此时用停顿来区分就显得有些困难了。如:
  (6)他用左脚踢皮球。
  (7)他用英语写信。
  上述两例中,虽然停顿处在兼语和第二个动词之间,但它们也不是兼语句。因为“踢”不是“左脚”发出的动作,“踢”的语义应指向“他”。这里我们把“用左脚”看作“踢”的状语。例(7)同理,“用英语”作“写”的状语。
  b.连谓
  (8)你睁大眼睛看看。
  例(8)的停顿虽然在兼语和第二个动词之间,但是V2“看看”和V1“睁”共主语N1“你”,而兼语句V1和V2是不共主语的。所以停顿不是区分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主要手段,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参考手段使用。
  3.从语义指向看移换位置区分法
  移换位置指的是主谓短语作宾语句中的宾语可以整个移到句首,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例(1)“同学们害怕教师出偏题”就可以说成“教师出偏题,同学们害怕”,而兼语句则不能这么移动。
  这种区分方法涉及的也是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指向关系,如例(1)“害怕”指向的是“教师出偏题”,“教师出偏题”是“害怕”的宾语。因此,我们可以对这样的句子提问:“害怕”什么。“什么”指代的就是“教师出偏题”。例(2)“同学们邀请战士讲故事”就不可以说成“战士讲故事同学们邀请”,因为“战士”向前指向“邀请”,向后指向“讲故事”,“战士”既作“邀请”的宾语又作“讲故事”的主语。而且也不可以提问“邀请”什么,只能提问“邀请”谁干什么。
  4.从语义指向看添加词语区分法
  主谓短语作宾语句,V1和N2之间可以加进其它词(副词、时间名词等),如例(1)可以说成“同学们害怕明天教师出偏题”,而兼语句能在N1和V1之间加入其它词语,例(2)可以说成“同学们明天邀请战士讲故事”,兼语句还能在V2和N2之间加入其它词语,例(2)还可以说成“同学们邀请战士明天讲故事”。主谓短语作宾语句中状语之所以可以加在V1“害怕”和N2“教师”之间,是因为“害怕”指向的是后边整个的“教师出偏题”,而兼语句V1“邀请”指向N2“战士”,它们联系紧密,而且N2“战士”又指向后边的V2,而V2之后没有成分了,所以N2和V2之间可以加入状语成分。在哪里能加进状语成分,读的时候就可以在哪里停顿。
  在主谓短语作宾语句中,在N1+V1和[N2+V2]之间加“的是”,句子仍可以成立,即:
  N1+V1+[N2+V2]→N1+V1+的是+N2+V2
  在V1+N2之间加“的是”就更体现出V1“希望”的语义指向是后边整个部分。兼语句中的N1+V1和[N2+V2]之间如果加“的是”,句子则不能成立,即:
  N1+V2+N2+V2→﹡N1+V1+的是+N2+V2
  我 请 他 来→﹡我 请 的是 他 来
  “﹡我请的是他来。”后边必须删除“来”,说成“我请的是他”,句子才能成立。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陆俭明,沈阳.汉语学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4.
  [3]李汉威.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区分[J].江汉大学学报,
  1993,(4).
  [4]邓渝.兼语句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
  [5]游汝杰.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J].汉语学习,
  2002,(6).
  [6]柳文华.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辨析[J].黔东南民族师专
  学报,1998,(8).
  [7]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8]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9]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李裕 辽宁锦州 渤海大学中文系 121013)
其他文献
在汉语词典查询算法中,哈希表知道搜索捷径,然而数组只知道正式的路线,因而与标准的二分检索相比,哈希表的搜索速度比数组快多了。在算法中,如果能恰当地使用哈希表,就会极大
吕叔湘先生在《近代汉语指代词》(见《吕叔湘文集》第三卷)一书中指出,在金元曲文里,伊字常作你字用,例如:  (1)你把笔尚犹力弱,伊言欲退干戈,有的计对俺先道破。(《董西厢》)  (2)俺也不似别的,你情性俺都识。临去也,临去也,且休去,听俺劝伊。(《董西厢》)  (3)我于伊志诚没倦怠,你于我坚心莫更改。(《董西厢》)  (4)楚重瞳阵上高呼:“无徒……我看伊不轻,我负你何辜?”(《元杂剧》) 
2014年12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4年第33号公告,G B/T 17934.6-2014《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6部分:
“山寨”是2008年最流行的词语之一,但它的用法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两个义项都不相符,“山寨”在当前语境下产生了新的义位。文章从词汇语义特征、分布特征和使用
摘 要:汉语短语“不要说”能表达三种意义,本文着重分析其作为话题标记时和其他关联词语搭配,构成递进复句的情况。“不要说”句式有三种形式,语义上又可下分为极指递进、假设递进、让步递进、限制递进、强调递进等小类。“不要说”作为话题标记,旨在通过对比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断定,这种对比义是整个句式赋予的。  关键词:不要说 话题 焦点 对比    一、引言    短语“不要说”在现代汉语中大致有三种意思,一表
人们对“吗”“嘛”二词的运用,存在着混乱情况。从历史发展轨迹进行考察可以辨明它们各自的用法。除了语言自身的衍变规律,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对词语的使用及其未来的发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