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个三岁的孩子和父母一起逛街时,不小心碰坏了一家店里的小摆件。店长并不苛刻,要求照价赔偿,几十块钱。让人惊奇的是父母竟拒绝赔偿,驾车离去,留下三岁的小孩。当警察开车送小孩到家时,父母振振有词,给孩子一个教训,长长记性。
我猜想这个三岁的孩子在被滞留的几个小时中,内心肯定惶恐不安:妈妈为什么不要我了?我是不是坏孩子?孤单被抛弃的痛感会长久地盘踞在他的心灵中。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自从我做了妈妈,又学习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再看到一些母亲粗暴地管教孩子的行为后,就有一种后怕的感觉。
有一个绘本故事,讲的是一个人童年时被母亲大声呵斥,灵魂竟四分五裂,散落在各处。直到母亲向他说对不起,才有了一个完整的心灵。
很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年后的发展和状态和童年时期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母亲的影响深远。
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记者采访他关于童年的家庭教育跟现在的成就有什么因果联系,化学家毫不犹豫地说:“我今天的成就应该一半归功于我的妈妈。”
面对困惑不解的记者,化学家讲了一个故事。
在他五岁的时候,去厨房拿牛奶,一下没抓住,牛奶瓶打翻到了地上。瓶子碎了,牛奶洒了一地。原以为妈妈会打他一顿,结果他妈妈笑着说“既然牛奶已经洒了,我们看它还有什么用吧!别愣在这儿,你不是叠了很多纸船?咱俩在这个牛奶的海洋上划纸船吧!快把你的纸船找出来。”然后孩子和妈妈拿着纸船玩了20分钟,又共同将厨房收拾干净。
随后,他妈妈又找了牛奶瓶说:“刚才你之所以把牛奶洒到地上,是因为不知道怎么抓,现在妈妈灌满水,你现在右手抓瓶颈,左手拖瓶底,试一下。”化学家在草坪上,来回走了十多次,终于学会了拿牛奶瓶,他的妈妈说;“好了,没事了,玩去吧,以后你就不会打翻牛奶瓶了。”
这位母亲看到孩子做错事后不仅没有大声呵斥,反而安抚孩子紧张的情绪,又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地做事。
童年,是一个人了解世界、习得行为的重要时期。童年时感受到家庭温暖的孩子,开朗,善良,内心永存温暖,历经磨难依然相信生活。而童年时被父母粗暴对待过的孩子,会敏感自卑,冷漠自私,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甚至也粗暴地对待自己的下一代。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是上天派她们来拯救我们在俗世里挣扎无依的灵魂,她们的心是晶莹剔透的水晶,是纯净无瑕的露珠,父母们,务必小心轻放,用心呵护。
(摘自《滁州日报》)
我猜想这个三岁的孩子在被滞留的几个小时中,内心肯定惶恐不安:妈妈为什么不要我了?我是不是坏孩子?孤单被抛弃的痛感会长久地盘踞在他的心灵中。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自从我做了妈妈,又学习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再看到一些母亲粗暴地管教孩子的行为后,就有一种后怕的感觉。
有一个绘本故事,讲的是一个人童年时被母亲大声呵斥,灵魂竟四分五裂,散落在各处。直到母亲向他说对不起,才有了一个完整的心灵。
很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年后的发展和状态和童年时期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母亲的影响深远。
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记者采访他关于童年的家庭教育跟现在的成就有什么因果联系,化学家毫不犹豫地说:“我今天的成就应该一半归功于我的妈妈。”
面对困惑不解的记者,化学家讲了一个故事。
在他五岁的时候,去厨房拿牛奶,一下没抓住,牛奶瓶打翻到了地上。瓶子碎了,牛奶洒了一地。原以为妈妈会打他一顿,结果他妈妈笑着说“既然牛奶已经洒了,我们看它还有什么用吧!别愣在这儿,你不是叠了很多纸船?咱俩在这个牛奶的海洋上划纸船吧!快把你的纸船找出来。”然后孩子和妈妈拿着纸船玩了20分钟,又共同将厨房收拾干净。
随后,他妈妈又找了牛奶瓶说:“刚才你之所以把牛奶洒到地上,是因为不知道怎么抓,现在妈妈灌满水,你现在右手抓瓶颈,左手拖瓶底,试一下。”化学家在草坪上,来回走了十多次,终于学会了拿牛奶瓶,他的妈妈说;“好了,没事了,玩去吧,以后你就不会打翻牛奶瓶了。”
这位母亲看到孩子做错事后不仅没有大声呵斥,反而安抚孩子紧张的情绪,又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地做事。
童年,是一个人了解世界、习得行为的重要时期。童年时感受到家庭温暖的孩子,开朗,善良,内心永存温暖,历经磨难依然相信生活。而童年时被父母粗暴对待过的孩子,会敏感自卑,冷漠自私,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甚至也粗暴地对待自己的下一代。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是上天派她们来拯救我们在俗世里挣扎无依的灵魂,她们的心是晶莹剔透的水晶,是纯净无瑕的露珠,父母们,务必小心轻放,用心呵护。
(摘自《滁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