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合作学习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是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首先确定有价值的合作议题;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从课堂学习的主体和教学评价体制方面提出相关的策略,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实践和反思,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 价值;合作议题;提高;合作学习;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2
一、如何确定有价值的合作议题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也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也成为广大课改一线教师研究的新的课题,成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因此,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性关键要设计有价值的合作议题。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讨论、交流、游戏、表演、共同调查或实验等形式而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方式。在现实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大量合作学习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现就中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具体形式、运用条件、实施策略等方面浅陈拙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怎样让学生有效合作学习
1.合理分组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组;二是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即一个小组内应包括具有不同能力特征、不同数学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而且小组成员之间的“认职距离”—认知水平、风格等不宜差别太大。这样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促进了学生的集体进步;三是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2.规范操作
(1)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
(2)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这种平等合作的意识。
(3)中心发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学生在回答时不应为“我觉得”、“我的看法是……”而应该是“我们小组的意是……”。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
(4)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必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提出后,只给了1分钟合作学习的时间,6个学生是无论如何不能都得到交流的机会的。只有对合作学习规范操作了,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真正体现新课改的作用。
3.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包含方法方面的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交流。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4.教师的作用
教师恰当的引导成为合作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要“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地合作交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参与中获得有关学生的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个别指导与对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答疑,为有效调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总结。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但解决学困生问题不能忽视优生的继续发展,在这一点上很多学校没有引起注意。我们应该创造一个优生继续发展的空间,让优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大家知道优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组内互组活动,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与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实现优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提高的目的。使得我们的课堂符合《课程标准》指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数学理念。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没有问题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不但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学生提出问题。那么,学生的问题是从哪儿来?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学生课前预习或者课堂自主学习为前提的,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者课堂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疑惑在课堂中提出来,进行课堂交流与解决。
4.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灵活安排
合作学习的安排可以是课前预设的,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安排,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适当的合作时机。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比较适宜进行合作学习:(1)当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分组探究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最后汇报概括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做能节省时间,让学生感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2)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例如,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时,这时组织学生4人一组,让他们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合作过程中,既体会到圆周长的求法,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3)当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解法多样化时,也是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还有开放性的题目,做法上一题多解,安排合作交流,不仅能促进学生善于从多角度思维,而且有利于他们优化自己的解法。
5.要处理好“相互倾听”和“主动参与”之间的关系
首先,合作学习中的交流应涵盖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只有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其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要强调的是“教师倾听学生”,倾听的目的有三:一是为了了解学生有哪些问题不懂,找出他们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有技巧性地提供帮助,有效监督学生行为,以便活动顺利开展。二是发现火花。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解法,还可能是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三是引导深化。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现化。比如,老师要求学生对一个问题寻找更多的解法,学生往往满足于解法的数量,而忽略的是解法的类型和独特性。这是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引起注意的。再次,教师要做到不仅会倾听,还要会主动参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平等的身份,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适时地参与点拔,可能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求教师不断地吸取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实践和反思,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3.
[2]马复章飞编著.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4.
【关键词】 价值;合作议题;提高;合作学习;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2
一、如何确定有价值的合作议题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也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也成为广大课改一线教师研究的新的课题,成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因此,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性关键要设计有价值的合作议题。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讨论、交流、游戏、表演、共同调查或实验等形式而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方式。在现实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大量合作学习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现就中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具体形式、运用条件、实施策略等方面浅陈拙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怎样让学生有效合作学习
1.合理分组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组;二是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即一个小组内应包括具有不同能力特征、不同数学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而且小组成员之间的“认职距离”—认知水平、风格等不宜差别太大。这样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促进了学生的集体进步;三是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2.规范操作
(1)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
(2)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这种平等合作的意识。
(3)中心发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学生在回答时不应为“我觉得”、“我的看法是……”而应该是“我们小组的意是……”。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
(4)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必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提出后,只给了1分钟合作学习的时间,6个学生是无论如何不能都得到交流的机会的。只有对合作学习规范操作了,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真正体现新课改的作用。
3.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包含方法方面的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交流。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4.教师的作用
教师恰当的引导成为合作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要“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地合作交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参与中获得有关学生的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个别指导与对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答疑,为有效调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总结。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但解决学困生问题不能忽视优生的继续发展,在这一点上很多学校没有引起注意。我们应该创造一个优生继续发展的空间,让优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大家知道优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组内互组活动,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与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实现优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提高的目的。使得我们的课堂符合《课程标准》指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数学理念。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没有问题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不但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学生提出问题。那么,学生的问题是从哪儿来?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学生课前预习或者课堂自主学习为前提的,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者课堂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疑惑在课堂中提出来,进行课堂交流与解决。
4.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灵活安排
合作学习的安排可以是课前预设的,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安排,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适当的合作时机。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比较适宜进行合作学习:(1)当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分组探究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最后汇报概括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做能节省时间,让学生感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2)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例如,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时,这时组织学生4人一组,让他们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合作过程中,既体会到圆周长的求法,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3)当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解法多样化时,也是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还有开放性的题目,做法上一题多解,安排合作交流,不仅能促进学生善于从多角度思维,而且有利于他们优化自己的解法。
5.要处理好“相互倾听”和“主动参与”之间的关系
首先,合作学习中的交流应涵盖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只有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其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要强调的是“教师倾听学生”,倾听的目的有三:一是为了了解学生有哪些问题不懂,找出他们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有技巧性地提供帮助,有效监督学生行为,以便活动顺利开展。二是发现火花。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解法,还可能是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三是引导深化。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现化。比如,老师要求学生对一个问题寻找更多的解法,学生往往满足于解法的数量,而忽略的是解法的类型和独特性。这是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引起注意的。再次,教师要做到不仅会倾听,还要会主动参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平等的身份,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适时地参与点拔,可能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求教师不断地吸取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实践和反思,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3.
[2]马复章飞编著.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