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发展需要外因的推动,但主要因素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没有深刻的自我认识,没有丰富健康的情感,没有顽强的意志,就不可能有清晰的意识和坚定的行为。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客观现实要求引起的需要与现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人的心理发展不仅需要正确的社会要求,而且要使这种要求引发人们新的需要。通过自我教育,参与自我教育,对教育的内容、要求和形式有较深刻的理解,从而把客观要求变成自己的需要,最后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
我们班一直以来被许多老师认为是纪律差、学习差的乱班。在老师讲课时,总有学生在下面捣乱,使得许多老师只要上我班的课就头疼。劳动中,马马虎虎、不负责任的有之,打架斗嘴、闹矛盾的有之,结果月月的卫生红旗、绿化红旗、文明班等荣誉称号总也落不到我班。遇上学校的文体活动竞赛,我班更是名落孙山……种种让人遗憾、灰心的结果造成大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总感觉自己的班级不行,自己低人一等,越是这么想,行为越散漫,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究其根源,我发现令人很不满意的现状与学生平时的自我意识有直接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自信,缺乏自觉约束自己、调整自己言行的自律——自我教育的意识。
自我教育意识是儿童的重要心理活动之一,是学习、创造、自新、奋进的动力之一,也是孩子们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教师的主要使命是引导他们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学校位置、家庭位置及责任。明确了目的,我在加强班级管理、建设的同时,重点进行“由他律到自律最后认识自我”的体验教育活动,从他律到自律,争当一名好组员。
万事开头难。选什么内容,以怎样的活动方式开展成为活动的关键环节。在繁杂的班级活动项目中,我首先选中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块教育阵地。在以往劳动中,多数学生需要班干部、老师的监督,这些外在约束使他们养成“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坏习惯。如何打破这种劳动中的他律状态呢?我选择了一条非常规的教育途径。
小组负责,荣辱共当。取消以往劳动中班干部或老师一管到底的做法,把劳动任务分给小组。如按时保质完成任务的则小组成员受表扬,每人奖赏红花一朵,贴于光荣榜上。若不能按时保质完成任务的则集体受罚:在光荣榜上小组受批评,小组成员受批评,还要返工且增加劳动任务。
小组监督,无绳而自律。在进行劳动制度改革后,小组的作用似乎成了每次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一到劳动时间,值日班长一声“令”下,组员便立即开始有秩序地打扫卫生。
每当小组成员获奖,看到他们喜形于色的模样,我可以想象出孩子们一定会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机会。而每当受罚时,多数学生会将委屈化为对消极分子的谴责。消极分子发现,原来学生的另眼相看,比班干部甚至老师的批评更让他们无地自容。“以人为镜”,这些消极分子从他人的态度中认识了自己,开始注重自我形象的再塑。慢慢的,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的互律意识开始形成,大家都在为当一名好组员而努力。
当我发现学生已对劳动发生了深刻的情感变化后,我再次抓住时机,提高大家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帮助他们将进步的思想认识转化为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前,我先突出任务中最艰巨的部分,提倡小组或个人主动领取任务,不需全体同学参与,结果出现从前总不能认真完成任务的学生最主动且完成得相当出色的喜人场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鼓励学生制订塑造新形象的活动计划,开展“露一手”技能、技巧竞赛,以及“认识我自己”、“我长大了”等征文活动。丰富多彩的内容,活泼、自由、民主的形式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学生自觉加入活动,从而强烈的参与意识逐渐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
活动要精选求实。选择活动项目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治表,不能治本。因此,选活动还得求“精”。这要求我们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得到锻炼,又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影响,乃至形成一种观念。活动还要求实,即求实效,结合实际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虽然活动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也没有学生用心良苦的准备,但它获得老师的交口称赞,学生学得认真,生活得丰富多彩,月月能见到红旗在教室里飘动,这一切不正是教育活动成功的例证吗?
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我曾彷徨过,但我没有气馁,而是查找多方面的资料,综合多种教育活动方法,探出一条创新之路。当看到孩子们在进步,我感受到莫大的快乐。宝贵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我都是丰厚的财富。活动中,我“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这就是常说的“教学相长”。
尊重学生等于尊重自己。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培养健康的心理。我帮学生树立自信,孩子们在活动中领悟到自己的言行对塑造自己的形象是多么重要,强有力的自律意识对顺利完成某件事是多么关键,而自信将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种种健康的心理品质将使学生受益终身,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看着自己的作品被老师表扬,被同学羡慕,我感到从未有过的骄傲。只要肯动脑、勤动手,我一定能行!”
学生的自律意识、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形成的。愿每一位教师、学生都树立自律意识、主体精神、创新精神,相信我们一定能行。
我们班一直以来被许多老师认为是纪律差、学习差的乱班。在老师讲课时,总有学生在下面捣乱,使得许多老师只要上我班的课就头疼。劳动中,马马虎虎、不负责任的有之,打架斗嘴、闹矛盾的有之,结果月月的卫生红旗、绿化红旗、文明班等荣誉称号总也落不到我班。遇上学校的文体活动竞赛,我班更是名落孙山……种种让人遗憾、灰心的结果造成大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总感觉自己的班级不行,自己低人一等,越是这么想,行为越散漫,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究其根源,我发现令人很不满意的现状与学生平时的自我意识有直接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自信,缺乏自觉约束自己、调整自己言行的自律——自我教育的意识。
自我教育意识是儿童的重要心理活动之一,是学习、创造、自新、奋进的动力之一,也是孩子们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教师的主要使命是引导他们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学校位置、家庭位置及责任。明确了目的,我在加强班级管理、建设的同时,重点进行“由他律到自律最后认识自我”的体验教育活动,从他律到自律,争当一名好组员。
万事开头难。选什么内容,以怎样的活动方式开展成为活动的关键环节。在繁杂的班级活动项目中,我首先选中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块教育阵地。在以往劳动中,多数学生需要班干部、老师的监督,这些外在约束使他们养成“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坏习惯。如何打破这种劳动中的他律状态呢?我选择了一条非常规的教育途径。
小组负责,荣辱共当。取消以往劳动中班干部或老师一管到底的做法,把劳动任务分给小组。如按时保质完成任务的则小组成员受表扬,每人奖赏红花一朵,贴于光荣榜上。若不能按时保质完成任务的则集体受罚:在光荣榜上小组受批评,小组成员受批评,还要返工且增加劳动任务。
小组监督,无绳而自律。在进行劳动制度改革后,小组的作用似乎成了每次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一到劳动时间,值日班长一声“令”下,组员便立即开始有秩序地打扫卫生。
每当小组成员获奖,看到他们喜形于色的模样,我可以想象出孩子们一定会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机会。而每当受罚时,多数学生会将委屈化为对消极分子的谴责。消极分子发现,原来学生的另眼相看,比班干部甚至老师的批评更让他们无地自容。“以人为镜”,这些消极分子从他人的态度中认识了自己,开始注重自我形象的再塑。慢慢的,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的互律意识开始形成,大家都在为当一名好组员而努力。
当我发现学生已对劳动发生了深刻的情感变化后,我再次抓住时机,提高大家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帮助他们将进步的思想认识转化为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前,我先突出任务中最艰巨的部分,提倡小组或个人主动领取任务,不需全体同学参与,结果出现从前总不能认真完成任务的学生最主动且完成得相当出色的喜人场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鼓励学生制订塑造新形象的活动计划,开展“露一手”技能、技巧竞赛,以及“认识我自己”、“我长大了”等征文活动。丰富多彩的内容,活泼、自由、民主的形式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学生自觉加入活动,从而强烈的参与意识逐渐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
活动要精选求实。选择活动项目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治表,不能治本。因此,选活动还得求“精”。这要求我们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得到锻炼,又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影响,乃至形成一种观念。活动还要求实,即求实效,结合实际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虽然活动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也没有学生用心良苦的准备,但它获得老师的交口称赞,学生学得认真,生活得丰富多彩,月月能见到红旗在教室里飘动,这一切不正是教育活动成功的例证吗?
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我曾彷徨过,但我没有气馁,而是查找多方面的资料,综合多种教育活动方法,探出一条创新之路。当看到孩子们在进步,我感受到莫大的快乐。宝贵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我都是丰厚的财富。活动中,我“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这就是常说的“教学相长”。
尊重学生等于尊重自己。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培养健康的心理。我帮学生树立自信,孩子们在活动中领悟到自己的言行对塑造自己的形象是多么重要,强有力的自律意识对顺利完成某件事是多么关键,而自信将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种种健康的心理品质将使学生受益终身,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看着自己的作品被老师表扬,被同学羡慕,我感到从未有过的骄傲。只要肯动脑、勤动手,我一定能行!”
学生的自律意识、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形成的。愿每一位教师、学生都树立自律意识、主体精神、创新精神,相信我们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