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曙光:追求卓越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4605300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赵大地——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在这里上演,无数优美动人的故事在这里流传,一个个风流人物在这里诞生,一个个人间奇迹在这里展现。
  新千年,河北报业风生水起,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创造了又一个不平凡的业绩。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自2002年正式成立以来的三年间,总收入和广告收入每年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和2001年相比,总收入翻了一番。2004年全年总收入、广告收入、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21%、33.6%和7%。其中作为集团经济支柱的《燕赵都市报》,广告收入同比增长37%。目前,集团拥有十一报三刊一网站,报刊期发总量200多万份,网站日点击量超过70万人次。
  也许这样的业绩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并不罕见,也许两年之中翻一番的发展势头对于新兴产业或基数较小的报业集团实属正常,但是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地处石家庄这样一个加快发展制约因素较多、经济相对并不太发达的地区,产生了这样一组数据,对于了解报业市场的人来说都应该引起一些震撼和深思吧!
  震撼带给我们的是思考与好奇:河北报业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历程?又是谁在领军河北报业?
  赵曙光——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河北人;一个把学习作为自己终身事业的集团主要领导人;一个以人为本,努力实践“三贴近”的人民公仆;一个把变化当成一种常态的锐意改革者;一个追求卓越矢志不渝的开拓创新者。作为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社长,他见证了集团发展的点点滴滴,并正在为集团的发展描绘新的蓝图。
  
  智慧才是力量——学习型集团的领军人
  
  按照约定,记者来到了赵曙光的办公室,首先引起记者注意的是摆满各类书籍的书柜。室内书香四溢,我们的交谈就从学习开始。
  “以我的亲身经历而言,从参加工作至今已有33个年头,走上领导岗位也有20年的时间了,岗位换了一个又一个,唯一没有懈怠的事情就是学习。以前,经常趁着外出在车上看书,这几年视力不如以前了,车上看书的时间少了点,但晚上看书的习惯却始终没有改变,不看睡不着。”赵曙光的爱学习在集团内也是出了名的,员工们提起他往往这样评价:“我们赵社长除了爱学习没有别的爱好。”仅去年一年,他就在国家级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那么,是什么促使他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终身的事业?采访中,记者发现赵曙光说的最多的两个词是“追求”和“责任”。追求卓越是他永不改变的目标,强烈的责任感更是他坚持不懈的原始动力。
  17岁参加工作,从一个中学教师到县委书记、承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再到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每一次工作的改变、角色的转换都给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些,强烈的责任感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促使他不断地学习来提升完善自己。赵曙光所提倡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态度,是一种将知识转化成智慧的能力。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而赵曙光却强调:“智慧才是力量,智慧可以统领知识。知识本身是没有生命,也没有力量的,只有把知识转化成人的智慧,才能产生出无穷的力量。”《毛泽东传》是他看了多遍但仍不舍释手的一本书,他把毛泽东当成使自己受益一生的人物。“毛主席学历不高,但自学成才,他对知识的活化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正是我们平时学习过程中所欠缺的。最重要的是从毛泽东身上我学到了做人做事的智慧。 ”
  他不但自己爱学习,还在集团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员工多学习、勤思考。“企业具有的唯一持久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的速度若慢于时代的变化,必然导致淘汰甚至死亡。”“有人说,新闻工作者是社会工作者,最需要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因此,就媒体的性质而言,是一个最需要学习的行业。就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点来说,是一种最需要加强学习的职业。必须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新闻媒体最重要的任务,把争当学习型记者、学习型编辑作为新闻工作者第一位的需要。”在赵曙光的倡议和带领下,集团自2003年起就开展了“建学习型媒体,做高素质职工”活动,通过“以人为本、终身学习、全员学习、超越自我”的学习机制的建立,在集团大力提倡反思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团体式学习,把知识升华为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工作。
  学习之于集团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面对这一问题,他又建立了各种与学习有关的管理机制,使这一学习型集团有了制度保障。一是进一步强化考核机制。加强考核和监控,把学习与职称评聘、工资待遇、评优评先等挂起钩来。形成讲学习才能有发展的紧迫感,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感,使各级干部学有动力、学有压力、学有成效、学有回报。二是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对学习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适当形式的表彰和奖励,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三是进一步强化保障机制。建立和强化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四是进一步强化培训机制。集团正在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合作,根据传媒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采编与经营管理人才。
  暖风吹来,花香伴着书香,赵曙光谈到学习时所流露出来的喜悦和激动,让我们深化了对于这位学习型集团领军人的认识。
  
  两个“满意最大化”——“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者
  
  在赵曙光的人生字典里,“以人为本”是他总也离不开的一个词。他所说的“以人为本”实际上是要实现两个“满意最大化”,即对内使员工达到“满意最大化”,对外使读者达到“满意最大化”。
  采访中,集团办公室的贾岳科长告诉记者:“‘信任’和‘信心’是集团成立以来赵社长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两笔财富,因为一个单位的凝聚力来自对领导班子的信任以及对事业发展的信心。他对我们平易近人、诲人不倦,从来不求全责备,给予我们更多的是信任和鼓励。对想干事的人,提供事业的舞台;对敢干事的人,允许其失败;对能干事的人,予以破格重用;对创业绩的人,集团给予回报。”带着领导的信任,员工们焕发出了饱满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获到了实惠和信心。集团成立后,员工的年均收入翻了一番以上。有了精神上的信任和物质上的实惠,员工们对集团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集团的发展离不开读者的信任和支持。为了达到读者“满意最大化”,赵曙光和集团领导班子成员一起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服务于读者的活动。自2002年起,“读者服务日”活动正式展开,报人第一次走上街头,摆摊“卖”报,和读者“零”距离接触。编辑和记者经常深入基层,为读者讲授知识,使“阳光流动课堂”深入到河北的每个角落,此外,还为读者准备了异彩纷呈的文艺节目,丰富了读者的业余生活。更为重要的是,每逢读者服务日,热情读者总能为报社和集团的发展带来许多中肯的建议,真正实现了媒体和读者的互动。2003年11月,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又在革命圣地西柏坡举办了以“互动?共生?双赢”为主题的首届媒企论坛,邯钢集团、华药集团、神威药业等知名企业的企业家集济一堂,共同商讨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这样的媒企互动活动,不仅为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更为媒体深入读者和企业中了解他们的切实需要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为了更好的方便读者,除了报纸热线外,今年年初集团还开通了集团热线,重在为百姓排忧解难,接受读者的批评,听取读者的建议。
  “读者是我们的上帝,我们在新闻改革中,也力求做到‘三贴近’,办一份老百姓切实喜爱的报纸。要把尊重读者的知情权放在首位,着力反映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报道形式上,也要力求‘人性化’。最终实现读者的‘满意最大化’,这是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做的事情,也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以人为本”不仅是赵曙光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也是他一直在努力实践、追求卓越的一个目标。
  
  内涵提升、外延扩张——内外兼顾发展战略的倡议者
  
  对于追求卓越、崇尚智慧的赵曙光来说,哲学类书籍对他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就像他所说的:“哲学就是不断的询问,从而来提升智慧的一门学问。”他将哲学的智慧运用到工作中,提出了“内涵提升、外延扩张”的发展战略。这种内外兼顾的发展哲学为集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当记者问及当时是出于怎样一种考虑实施这种发展战略时,赵曙光用“压力和危机感”解答了记者的疑问。“2002年,集团刚刚成立之初,我们和周边的河南、山东两个与我们原来旗鼓相当报业集团做了一个比较,他们发展的路径、举措和成效令我们危机和压力顿生。全国各地的报业集团都在迅速的崛起和发展,从未有过的危机感迫使我们必须在内外两个方面增强实力,把集团做强做大。”
  提升内涵,是为了把报业集团做强。据此,赵曙光提出了“六个一流”的工作宗旨:办一流报刊,带一流队伍。下大力打造一批名牌报刊、专刊和栏目,进一步壮大传媒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和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懂经营、善管理的新闻工作者队伍和经营管理者队伍;抓一流管理,创一流效益。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系列报刊结构和定位,实行错位经营,避免了恶性竞争,治散治滥,实行集约化经营;创一流文化,树一流形象。积极培育企业文化,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职工凝聚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塑造党报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发展就是不断的超越自己,追求卓越,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根据报业形势的发展和集团正在发生的“化学变化”,今年他又提出了“四个全面”的目标:求真务实,全面推进集团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抢抓机遇,全面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苦练内功,全面提高把握大局能力、学习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体制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和执行能力;追求卓越,全面实现集团上档升级。
  扩大外延,是为了把报业集团做大。一是以报业为主跨媒体发展。在办好纸质媒体的基础上,逐步介入出版社、音像等领域;二是谋求跨地区发展。建立唐山分社,开发冀东报业市场,输出《燕赵都市报》的品牌和管理,扩大在冀东和环渤海地区的影响和市场份额。针对河北报业市场被京、津分割的区位特点,主动出击,以廊坊为“桥头堡”,向京津拓展,寻求与京津强势媒体的联合共赢之路;三是以报业经营为主,跨行业发展。利用媒体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搞信息的深度开发。借助媒体信息灵敏、信誉度高的比较优势,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寻求金融资本与媒体有机结合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开展以报业为依托的多元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
  压力和危机感也为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这一发展哲学使报业集团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地做强做大。文章开头的一组数据所给予我们的震撼便是最好的证明。
  
  变化是一种常态——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带头人
  
  赵曙光生于北方,燕赵大地自古以来那种特有的慷慨豪壮之气,又赋予他过人的胆略和襟怀,他的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理念——变化是一种常态。
  “从事媒体行业这几年,最深的一个感触就是,近年来一些成功的媒体无一不赢在体制新、机制活、创新快,包括灵活的用人机制,高效的采编机制,科学的分配激励机制,市场化的广告、发行机制等。报业生产力要靠好的体制来解放,核心竞争力要靠好的体制来培育。从全国来看,一些报业后起之秀为什么能后来居上?关键在体制变革上比别人先行一步;一些市场‘长青树’为什么能长盛不衰?源自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把变化当做一种常态,把创新当做永恒主题,永远跑在政策变化之前,永远跑在市场变化之前,永远跑在对手变化之前,永远跑在受众口味变化之前。”这是作为改革者的赵曙光给予我们的诠释。
  变化的根本在于观念的改变,为了实现由“办报”向“经营报纸”理念的转变,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去年《河北日报》《奥运专刊》采取了市场化运做的方式获得了成功。不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占领了市场,也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有了很好的收益。就像赵曙光所说的,“‘办报’时代,尤其是作为党报,考虑更多的是编报纸,而很少来考虑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此外,集团成立以后,建立并逐步实施了竞争上岗、全员聘任的用人机制,那种“吃大锅饭、一劳永逸”的用人观念有了明显的改变。
  听着赵曙光的侃侃而谈,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已经过去,我们对赵曙光和他领导的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欣喜地看到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跨越式发展的成就,更希望看到在“追求卓越”的发展方针下,赵曙光领导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另一轮发展、另一轮辉煌。
其他文献
墙改办与新型墙材企业的关系密不可分.新型墙材企业发展了,国家的节地、节能、保护环境等政策就得到了有力的贯彻落实,墙材革新工作也就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墙改办一定要演
复合新闻、战略报道分别是完成新闻信息深开掘和本质再揭示的一种基本报道形式与方法.在实践中注重抓复合新闻、打战略报道,有助于记者抓好新闻,并站在问题终端和全局层面对
新闻界在描述报业竞争时都使用过“激烈”、“残酷”、“白热化”、“生死存亡”等等火药味极浓的字眼。因为在实践中,一些报纸的竞争目标并非像在某些报告里所冠冕堂皇地宣告
经2005年5月27日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江西省出版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获得通过,并将于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本文主要探讨了PX-Ⅱ型传热系数检测仪测试原理及特点、热箱法测试传热系数K实例及误差分析、应用RX-Ⅱ型传热系数检测仪测试应注意问题及尚须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005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可谓不平静的一年--持续10年保持高增长率的中国报业,首度出现增长率大幅降低,一些城市的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
鞍钢集团齐大山露天铁矿因矿体中夹杂大量的千枚岩及上层覆盖一层均匀的绿泥石和冲积黄土,每年需剥离千枚岩350万吨、绿泥石400万吨,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触变性,不仅
商洛市在推广应用新型墙材过程中,攻艰克难,有的放矢,城镇新型墙材的应用比率已达到72%,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墙材革新工作的发展.本文介绍商洛市在推广应用新型墙材的过程中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