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栓形成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

来源 :临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k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血栓形成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5例初诊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T 65例,PV 40例,根据2016年WHO指南对ET和PV分别进行危险分层并分为低风险组及高风险组.分别比较ET和PV中两种组别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等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综合分析ET和PV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32例血栓形成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RDW值对ET、PV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作用;按最佳阈值分为高RDW组和低RDW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的生存率.结果:65例ET患者中,极低/低风险25例,中/高风险40例;40例PV患者中,低风险13例,高风险27例.ET患者中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比较,年龄、体质性症状、血栓形成史、心血管危险因素、RDW、乳酸脱氢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患者中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比较,年龄、血栓形成史、RDW、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及RDW是预测ET、PV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DW预测ET、PV患者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最佳阈值为17.45%,灵敏度81.30%,特异度63.00%.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高RDW组累积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RDW组(P<0.05).结论:RDW值对ET、PV患者血栓形成有预测价值,并且对其预后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仍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全口服无化疗方案与化疗方案对于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初治APL患者共计95例,分为化疗组48例与无化疗组47例,每组又分为非高危亚组和高危亚组.化疗组使用维甲酸+亚砷酸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CR)后予以化疗巩固治疗(HA、MA、DA、IA方案),达分子学CR后予以维甲酸联合复方黄黛片维持治疗.无化疗组给予维甲酸联合复方黄黛片双诱导,达CR后继续予以维甲酸及复方黄黛片巩固和维持治疗.2组均予以相应降白细胞